已至午时,昨夜被汉军偷袭纵火的山包里,此刻已经见不到入侵的痕迹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队又一队的人数多寡不一的叛军兵卒前来取粮食。
这些叛军,或数百人,或数千人,在各自渠帅的带领下,心情忐忑的往山包进军。最外围的营寨门上,几个血淋淋的人头十分令人恐怖,吓的不少叛军兵卒心中哆嗦,有兵卒知道那几人都是叛军渠帅时,都窃窃私语,讨论他们的斩首是否与昨晚的事情有关。
昨夜叛军的粮草被焚的事情,他们这些兵卒已经知道了,此刻他们突然被黄穰命令前来取粮食,虽然说是为了接下来强攻舒县的战斗做准备,但还是让他们心中忐忑不已,生怕这次所谓的取粮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在等着他们。
当然,如果黄穰知道他们的想法,一定会为此感到好笑。其实叛军粮草被焚烧的消息,黄穰是根本没打算封锁的,因为毕竟大军各部都有少数兵卒去过这山包里取粮,只要稍微有点心的人,见到昨夜那场大火后,都能察觉到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黄穰之所以不封锁消息,也是有此缘故,毕竟真的强制封锁大军关于昨夜那漫天大火的内幕,以及自己在那大火后做出的全营戒备,命兵卒支援的命令,肯定会让许多人加深怀疑,真的确信自己已经没有粮草了,这是黄穰极不情愿看到的事情。
并且堵不如疏,既然强制封锁会起到反效果,黄穰便索性不“堵”,直接正大光明的让各部兵卒前来看到他早就准备好的“粮草”,以此来稳定军心,不至于让各部叛军,因为谣言而彻底对起义失望,从而心生二心。
终归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些叛军兵卒如果在黄穰严密封锁大火消息时,听到类似于“大火是汉军焚烧己方粮食引起的,而己方此次再无多余粮食”的类似话语的话,肯定会引起军心不稳的。
但是,如果让这些叛军兵卒,知道自己同僚来山包取粮食,见到满山粮食,并且传出汉军只是烧毁了一点粮食,根本没有使得叛军有断粮机会的话,那就根本不会使军心短时间里有起伏。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那些被派来取粮的兵卒,见到山包里似乎堆积成山的鼓鼓的麻袋时,心里就一阵轻松,原本因为谣言而动摇的军心都被稳了下来。
这些兵卒加入叛军多数人其实都是为了吃饱肚子,而不是心里有什么夺取天下的大志,这东西除了黄穰这些叛军高级将帅会下以外,对于其他的人来说只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已。
那些取粮的兵卒迫不及待的就跑到麻袋旁,背起那些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军粮食时,却被一直守卫在山包左右的“穰军”兵卒截住。
随后那些“穰军”兵卒告知,粮食只能由他们取出给前来取粮的兵卒,其他人不得入内后。然后立即让这些远来取粮的兵卒原地等待,那些“穰军”闻明他们要取多少数额的粮食后,自己前去取粮食,然后将似乎随意搬来的粮食交给取粮兵卒。
其实这些“穰军”也害怕,毕竟一旦让其他兵卒来直接搬粮食,谁知道会不会出意外,让他们的辛苦伪装被发现。从而导致其他叛军兵卒猜出大军粮草已无,消息再传播出去的话,估计整个叛军大营都会出现哗变的危险。
山包里,黄穰见到大批兵卒,分批运输粮草向营地行进,并无异常时,心中这才舒了一口气。他也怕自己这招瞒天过海之计会被人看出来,之所以让他的心腹“穰军”如此为之,也是为了防止其他取粮兵卒搬出那些掺加杂真粮食下面的掺加了泥土的“假粮食”。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那些兵卒能按规矩搬东西,有的部队图省事,会随意搬粮食,那样的话,是很难预防不被随意搬运麻袋而发现其中的“假粮食”。因此,为了计划得以实施,黄穰才特地命令“穰军”如此行动,用这种简单的障眼法去迷惑其他兵卒,他宁愿这样有些费力的搬运粮食会让其他兵卒生疑,也不会让这计划直接被暴露。
一名骑士快马从营寨外而来,入了寨后,策马到黄穰身边,然后下马气喘吁吁的说道:“报将军,南方诸军四处搜捕,百里内皆无汉军踪影。”
“恩!”黄穰颔首,随后道:“令诸军就地留守南方,护卫粮草,切不可再令汉军袭营。”
“诺!”
说完,那骑士转身上马,出了寨子,向着南方而去。
黄穰话里所命令的南方诸军是昨夜他命令前来救火支援的几支部队,以及原本守卫山寨的兵卒组成的大军,他们被黄穰命令合为一部,南下追击汉军,搜索附近一切蛛丝马迹,必须找到汉军身影。
至今黄穰还记得那些被自己下了命令的渠帅,脸上那疑惑的神情,毕竟汉军都跑了快一夜了,除非他们人人都骑马,或许还能追上汉军,不然现在再去搜捕,明显有些多次一举。
他们不知道的是黄穰之所以下了如此命令,完全就是为了调开这些昨夜清楚知道叛军被焚毁大半粮食的军队,否则,不把他们调走,一旦他们和大营里前来取粮的军队联络,得到昨夜汉军偷袭后的粮草真实情况,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所以,这才有了刚才黄穰明知南方搜索了百里有余,没找到汉军丝毫踪迹,还依旧要南方诸军搜索,甚至让他们在外扎营的原因,就是为了掩盖消息,好让他这招瞒天过海,稳住军心士气的计策能够成功。
看着各部前来取粮的兵卒渐渐离开营地,军心士气并未减少,黄穰心中暗想,成败就在此一举了,攻不下舒县,自己这数年来的辛苦筹谋就该功亏一篑了,可恨伏流川那贼子,连续三番坏吾大事。
“阿、切!”
远在南方的伏泉无缘无故的打了一个喷嚏,心中暗想莫非有人在想他?随后自嘲一声,继续带人往他的目的地走去。
这些叛军,或数百人,或数千人,在各自渠帅的带领下,心情忐忑的往山包进军。最外围的营寨门上,几个血淋淋的人头十分令人恐怖,吓的不少叛军兵卒心中哆嗦,有兵卒知道那几人都是叛军渠帅时,都窃窃私语,讨论他们的斩首是否与昨晚的事情有关。
昨夜叛军的粮草被焚的事情,他们这些兵卒已经知道了,此刻他们突然被黄穰命令前来取粮食,虽然说是为了接下来强攻舒县的战斗做准备,但还是让他们心中忐忑不已,生怕这次所谓的取粮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在等着他们。
当然,如果黄穰知道他们的想法,一定会为此感到好笑。其实叛军粮草被焚烧的消息,黄穰是根本没打算封锁的,因为毕竟大军各部都有少数兵卒去过这山包里取粮,只要稍微有点心的人,见到昨夜那场大火后,都能察觉到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黄穰之所以不封锁消息,也是有此缘故,毕竟真的强制封锁大军关于昨夜那漫天大火的内幕,以及自己在那大火后做出的全营戒备,命兵卒支援的命令,肯定会让许多人加深怀疑,真的确信自己已经没有粮草了,这是黄穰极不情愿看到的事情。
并且堵不如疏,既然强制封锁会起到反效果,黄穰便索性不“堵”,直接正大光明的让各部兵卒前来看到他早就准备好的“粮草”,以此来稳定军心,不至于让各部叛军,因为谣言而彻底对起义失望,从而心生二心。
终归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些叛军兵卒如果在黄穰严密封锁大火消息时,听到类似于“大火是汉军焚烧己方粮食引起的,而己方此次再无多余粮食”的类似话语的话,肯定会引起军心不稳的。
但是,如果让这些叛军兵卒,知道自己同僚来山包取粮食,见到满山粮食,并且传出汉军只是烧毁了一点粮食,根本没有使得叛军有断粮机会的话,那就根本不会使军心短时间里有起伏。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那些被派来取粮的兵卒,见到山包里似乎堆积成山的鼓鼓的麻袋时,心里就一阵轻松,原本因为谣言而动摇的军心都被稳了下来。
这些兵卒加入叛军多数人其实都是为了吃饱肚子,而不是心里有什么夺取天下的大志,这东西除了黄穰这些叛军高级将帅会下以外,对于其他的人来说只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已。
那些取粮的兵卒迫不及待的就跑到麻袋旁,背起那些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军粮食时,却被一直守卫在山包左右的“穰军”兵卒截住。
随后那些“穰军”兵卒告知,粮食只能由他们取出给前来取粮的兵卒,其他人不得入内后。然后立即让这些远来取粮的兵卒原地等待,那些“穰军”闻明他们要取多少数额的粮食后,自己前去取粮食,然后将似乎随意搬来的粮食交给取粮兵卒。
其实这些“穰军”也害怕,毕竟一旦让其他兵卒来直接搬粮食,谁知道会不会出意外,让他们的辛苦伪装被发现。从而导致其他叛军兵卒猜出大军粮草已无,消息再传播出去的话,估计整个叛军大营都会出现哗变的危险。
山包里,黄穰见到大批兵卒,分批运输粮草向营地行进,并无异常时,心中这才舒了一口气。他也怕自己这招瞒天过海之计会被人看出来,之所以让他的心腹“穰军”如此为之,也是为了防止其他取粮兵卒搬出那些掺加杂真粮食下面的掺加了泥土的“假粮食”。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那些兵卒能按规矩搬东西,有的部队图省事,会随意搬粮食,那样的话,是很难预防不被随意搬运麻袋而发现其中的“假粮食”。因此,为了计划得以实施,黄穰才特地命令“穰军”如此行动,用这种简单的障眼法去迷惑其他兵卒,他宁愿这样有些费力的搬运粮食会让其他兵卒生疑,也不会让这计划直接被暴露。
一名骑士快马从营寨外而来,入了寨后,策马到黄穰身边,然后下马气喘吁吁的说道:“报将军,南方诸军四处搜捕,百里内皆无汉军踪影。”
“恩!”黄穰颔首,随后道:“令诸军就地留守南方,护卫粮草,切不可再令汉军袭营。”
“诺!”
说完,那骑士转身上马,出了寨子,向着南方而去。
黄穰话里所命令的南方诸军是昨夜他命令前来救火支援的几支部队,以及原本守卫山寨的兵卒组成的大军,他们被黄穰命令合为一部,南下追击汉军,搜索附近一切蛛丝马迹,必须找到汉军身影。
至今黄穰还记得那些被自己下了命令的渠帅,脸上那疑惑的神情,毕竟汉军都跑了快一夜了,除非他们人人都骑马,或许还能追上汉军,不然现在再去搜捕,明显有些多次一举。
他们不知道的是黄穰之所以下了如此命令,完全就是为了调开这些昨夜清楚知道叛军被焚毁大半粮食的军队,否则,不把他们调走,一旦他们和大营里前来取粮的军队联络,得到昨夜汉军偷袭后的粮草真实情况,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所以,这才有了刚才黄穰明知南方搜索了百里有余,没找到汉军丝毫踪迹,还依旧要南方诸军搜索,甚至让他们在外扎营的原因,就是为了掩盖消息,好让他这招瞒天过海,稳住军心士气的计策能够成功。
看着各部前来取粮的兵卒渐渐离开营地,军心士气并未减少,黄穰心中暗想,成败就在此一举了,攻不下舒县,自己这数年来的辛苦筹谋就该功亏一篑了,可恨伏流川那贼子,连续三番坏吾大事。
“阿、切!”
远在南方的伏泉无缘无故的打了一个喷嚏,心中暗想莫非有人在想他?随后自嘲一声,继续带人往他的目的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