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泉不知道的是若不是他这个穿越者出现,使得刘悝一案总出变故,段颎本该早已腾出手来对付苏不韦了,不然恐怕此时苏不韦一家早已成了冢中枯骨,遭受段颎的毒手了。
酒肆里,王朗接道:“然也,苏公先之才,伍子胥亦难比之,段颎其人虽有大功,却依附宦官,苟全富贵,征召公先实乃妄想耳。”苏公先即苏不韦,公先是其表字。
张纮亦是附和道:“大兄所言极是。”
伏泉同样点头,王朗所言伍子胥比不过苏不韦,出自朝野名士,已逝党人“八顾”之一的郭泰郭林宗之口,其言伍子胥复仇借吴国之兵破故国,而苏不韦以一人之力,对抗权贵,出生入死,犯险冒禁,终把仇人活活气死,犹如神助,伍子胥不能比其也。
在场之人,唯有贾诩眼神淡淡,既不点头,也不赞同,只是端着酒杯痛饮,似有心事,伏泉好奇,只以为其因段颎乃是其同乡长辈,言之则失礼,或者其本性小心,决不轻易与外人吐露真言。
一番酒意尽兴,众人尽散,伏泉问明张纮住处,道明他日登门拜访,便与贾诩坐车而返。路上,席间一直未言的毒士突然开口,而且一开口便让伏泉措手不及。
“苏公先恐有难也,段公必不放过其人,或宗族亦受牵连。”
伏泉诧异,问道:“为何?”
贾诩淡淡道:“纵观段公其人,堪称国朝百战名将,其出战,必求胜也,纵使矫诏亦然,今苏公先不如其意,其又素与李暠友善,新仇旧恨之下,君观段公如何?”
段颎任辽东属国都尉时,鲜卑寇边,其派驿骑假送玺书诏,“令段颎退兵”,撤退路上暗中设伏,全歼来犯鲜卑。
一语说完,伏泉暗暗心惊,的确若如贾诩所言,段颎必不会放过苏不韦。
段颎其人,或许天生就带有几分残忍,其出生于西北,从小便见证了凉州大地上,羌胡肆掠,杀人与被杀的残酷环境,锻造了他那残忍的性格。
回到家中,便见一寺人在府里等候,伏泉识得,乃是宋后长秋宫之人。
自曹节、王甫死后,宫内的宦官势力也相应的被清洗了一遍,纵然刘宏拼命提拔张让、赵忠,想让他们弥补曹节、王甫死后宦官的实力,但长秋宫里却被宋后安排好了。毕竟纵然宋后生性不争,但对于自己地盘安排亲信也是应当。
问明原因,那寺人只言皇后愤怒,令其火速入宫。伏泉观之有异,便知有内情,从怀中取出一块金饼,塞入寺人手中,那寺人推脱不得,便直言道:“君侯不听忠言,与贼交战败退。”
君侯还能有谁,唯宋后父亲宋酆耳。
原来如此,宋酆战败,宋后当然着急,若是其因此失去皇帝宠信,对于刚刚崛起的宋氏无疑打击太大。
换了一身行装,毕竟自己身上酒气熏人,难以见人,便入宫去了。到了长秋宫中,便见宋后呆呆坐于案几旁,看着手中书信。
宋后见了伏泉到来,脸色稍有喜色道:“汝来便好,速看此信。”很显然,经过刘悝一事,伏泉在宋氏与伏氏有了不少的话语权。
伏泉观之,信乃宋酆所写,他言未听臧旻,贸然下令进攻,中许昭之计,败得一场,损失兵马数千,让宋后小心应对局势。
有何局势?
当然是外朝与宦官的弹劾而已。
外朝士人一直就讨厌外戚,不希望外戚过大,分享他们的权柄,若是窦武那种出身党人的外戚还好,而宦官亦然,他们与外戚争夺皇帝信任,中朝权柄,当然十分讨厌外戚。
以前皇帝无继续任用外戚之意,朝堂被士人与宦官瓜分,现在眼见有第三方势力崛起,能不担心?此时宋酆兵败,这两类人必定弹劾。
至于他们本身势如水火,会不会一致弹劾,这点不用问了,肯定一致。
为何?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政治上尤其明显,宦官和士人说到底都是政客而已,有了利益共同点,即使再大的血海深仇都会联合的。
心中对这便宜外祖父埋怨透了,真被贾诩言中了,宋酆非要显示自己能力,不听外人之言,现在留下一堆烂摊子收拾,好在江东局势尚在可控范围内,若是坏了大好平叛局面,宋氏的崛起之路恐怕就会被拦腰斩断了。
不过,现在当务之急是对付朝堂将要出现的针对外戚的弹劾。
宋氏道:“阿父兵败,张让等人必会谏言,若是陛下下旨议罪,这该如何是好?”
“姨母稍安,大父督抚平乱事宜,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陛下应不会如此。”
“若如此,便好了。只是朝会该如何应对?”
的确,皇帝不会轻易换将,但也不代表不能,历史上刘宏清剿黄巾,紧要时刻不也三次换将?
关键刘宏心子软,被左右宦官长时间言语蛊惑,便会改主意,这也造成了他后来很多政事前后态度改弦更张,变脸之快的原因。
伏泉道:“唯今之计,百官弹劾已避免不了,既如此,不如设计,让外朝与宦官相斗耳。”
“如何斗?”
“姑母听闻苏不韦一事乎?”未想刚刚谈及此事,竟又用到。
“苏不韦?气死李暠之人?”很明显,宋后知道此人,毕竟苏不韦可是活活气死了一个九卿,堂堂秩中二千石的大司农,能不有名?
“然也,外侄听闻,段颎招其入朝,其拒之。吾观段颎非是宽厚之人,必记仇也,若此时有人重提此事,奏言其有罪,外朝之人该如何?”
宋后眼前一亮道:“其必争也。”
……
次日,百官议政。
有议郎弹劾不其乡侯、执金吾宋酆一战而败,损兵数千,奏请罢其兵权,择选良人代替。
未几,司徒袁隗、司隶校尉段颎等一干近半朝臣皆附和此事。
眼看朝堂诸公皆言罢除宋酆兵权,司空杨赐起身道:“临阵换将,兵家大忌,请陛下三思。”
刘宏点头,言只小败,不能一概而论,便就此作罢。袁隗等人亦未想一次就拿下此事,便不再言。
后又有议郎上奏道:“扶风人苏不韦,擅杀大司农李暠,其罪不可免,请陛下彻查。”
话音刚落,朝堂诸公脸色一变,纷纷向其望去,暗道何人欲拆党人之台,毕竟苏不韦之名,党人领袖郭泰可是好好夸了一遍。
酒肆里,王朗接道:“然也,苏公先之才,伍子胥亦难比之,段颎其人虽有大功,却依附宦官,苟全富贵,征召公先实乃妄想耳。”苏公先即苏不韦,公先是其表字。
张纮亦是附和道:“大兄所言极是。”
伏泉同样点头,王朗所言伍子胥比不过苏不韦,出自朝野名士,已逝党人“八顾”之一的郭泰郭林宗之口,其言伍子胥复仇借吴国之兵破故国,而苏不韦以一人之力,对抗权贵,出生入死,犯险冒禁,终把仇人活活气死,犹如神助,伍子胥不能比其也。
在场之人,唯有贾诩眼神淡淡,既不点头,也不赞同,只是端着酒杯痛饮,似有心事,伏泉好奇,只以为其因段颎乃是其同乡长辈,言之则失礼,或者其本性小心,决不轻易与外人吐露真言。
一番酒意尽兴,众人尽散,伏泉问明张纮住处,道明他日登门拜访,便与贾诩坐车而返。路上,席间一直未言的毒士突然开口,而且一开口便让伏泉措手不及。
“苏公先恐有难也,段公必不放过其人,或宗族亦受牵连。”
伏泉诧异,问道:“为何?”
贾诩淡淡道:“纵观段公其人,堪称国朝百战名将,其出战,必求胜也,纵使矫诏亦然,今苏公先不如其意,其又素与李暠友善,新仇旧恨之下,君观段公如何?”
段颎任辽东属国都尉时,鲜卑寇边,其派驿骑假送玺书诏,“令段颎退兵”,撤退路上暗中设伏,全歼来犯鲜卑。
一语说完,伏泉暗暗心惊,的确若如贾诩所言,段颎必不会放过苏不韦。
段颎其人,或许天生就带有几分残忍,其出生于西北,从小便见证了凉州大地上,羌胡肆掠,杀人与被杀的残酷环境,锻造了他那残忍的性格。
回到家中,便见一寺人在府里等候,伏泉识得,乃是宋后长秋宫之人。
自曹节、王甫死后,宫内的宦官势力也相应的被清洗了一遍,纵然刘宏拼命提拔张让、赵忠,想让他们弥补曹节、王甫死后宦官的实力,但长秋宫里却被宋后安排好了。毕竟纵然宋后生性不争,但对于自己地盘安排亲信也是应当。
问明原因,那寺人只言皇后愤怒,令其火速入宫。伏泉观之有异,便知有内情,从怀中取出一块金饼,塞入寺人手中,那寺人推脱不得,便直言道:“君侯不听忠言,与贼交战败退。”
君侯还能有谁,唯宋后父亲宋酆耳。
原来如此,宋酆战败,宋后当然着急,若是其因此失去皇帝宠信,对于刚刚崛起的宋氏无疑打击太大。
换了一身行装,毕竟自己身上酒气熏人,难以见人,便入宫去了。到了长秋宫中,便见宋后呆呆坐于案几旁,看着手中书信。
宋后见了伏泉到来,脸色稍有喜色道:“汝来便好,速看此信。”很显然,经过刘悝一事,伏泉在宋氏与伏氏有了不少的话语权。
伏泉观之,信乃宋酆所写,他言未听臧旻,贸然下令进攻,中许昭之计,败得一场,损失兵马数千,让宋后小心应对局势。
有何局势?
当然是外朝与宦官的弹劾而已。
外朝士人一直就讨厌外戚,不希望外戚过大,分享他们的权柄,若是窦武那种出身党人的外戚还好,而宦官亦然,他们与外戚争夺皇帝信任,中朝权柄,当然十分讨厌外戚。
以前皇帝无继续任用外戚之意,朝堂被士人与宦官瓜分,现在眼见有第三方势力崛起,能不担心?此时宋酆兵败,这两类人必定弹劾。
至于他们本身势如水火,会不会一致弹劾,这点不用问了,肯定一致。
为何?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政治上尤其明显,宦官和士人说到底都是政客而已,有了利益共同点,即使再大的血海深仇都会联合的。
心中对这便宜外祖父埋怨透了,真被贾诩言中了,宋酆非要显示自己能力,不听外人之言,现在留下一堆烂摊子收拾,好在江东局势尚在可控范围内,若是坏了大好平叛局面,宋氏的崛起之路恐怕就会被拦腰斩断了。
不过,现在当务之急是对付朝堂将要出现的针对外戚的弹劾。
宋氏道:“阿父兵败,张让等人必会谏言,若是陛下下旨议罪,这该如何是好?”
“姨母稍安,大父督抚平乱事宜,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陛下应不会如此。”
“若如此,便好了。只是朝会该如何应对?”
的确,皇帝不会轻易换将,但也不代表不能,历史上刘宏清剿黄巾,紧要时刻不也三次换将?
关键刘宏心子软,被左右宦官长时间言语蛊惑,便会改主意,这也造成了他后来很多政事前后态度改弦更张,变脸之快的原因。
伏泉道:“唯今之计,百官弹劾已避免不了,既如此,不如设计,让外朝与宦官相斗耳。”
“如何斗?”
“姑母听闻苏不韦一事乎?”未想刚刚谈及此事,竟又用到。
“苏不韦?气死李暠之人?”很明显,宋后知道此人,毕竟苏不韦可是活活气死了一个九卿,堂堂秩中二千石的大司农,能不有名?
“然也,外侄听闻,段颎招其入朝,其拒之。吾观段颎非是宽厚之人,必记仇也,若此时有人重提此事,奏言其有罪,外朝之人该如何?”
宋后眼前一亮道:“其必争也。”
……
次日,百官议政。
有议郎弹劾不其乡侯、执金吾宋酆一战而败,损兵数千,奏请罢其兵权,择选良人代替。
未几,司徒袁隗、司隶校尉段颎等一干近半朝臣皆附和此事。
眼看朝堂诸公皆言罢除宋酆兵权,司空杨赐起身道:“临阵换将,兵家大忌,请陛下三思。”
刘宏点头,言只小败,不能一概而论,便就此作罢。袁隗等人亦未想一次就拿下此事,便不再言。
后又有议郎上奏道:“扶风人苏不韦,擅杀大司农李暠,其罪不可免,请陛下彻查。”
话音刚落,朝堂诸公脸色一变,纷纷向其望去,暗道何人欲拆党人之台,毕竟苏不韦之名,党人领袖郭泰可是好好夸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