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350章 蜀陇战火

小说: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更新时间:2025-03-08 13:23:55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嗡——”

  咸宁宫中,落针可闻,只是田允眼见时间来到,当即敲磬来提醒时辰来到了申时四刻(16点)。

  磬声在殿内回响,金台之上的李漼也缓缓放下了手中的奏表,目光略带疑惑且审视的看向殿上路岩三人。

  “这刘继隆倒也有脸皮敢向朕讨要犒赏,莫不是忘记他手中凉州是从何而来?”

  李漼将手中奏表丢在地上,田允见状躬身捡起,趁势一目十行将其中内容阅尽。

  奏表中,刘继隆汇报了多康部袭扰松州,并切断松州与龙州、扶州官道的事情。

  刘继隆得知消息,当即率兵南下讨击,同时又称自己在磨禅川讨平番贼近万,请朝廷犒军。

  余下内容,大多都是恭维称赞之言,不足以阅览。

  田允将奏表内容看完,倒也理解皇帝为何如此生气了。

  他将奏表放回案上,与此同时的殿上三相也先后表态。

  “陛下……”高璩走出作揖道:

  “这刘继隆在奏表中并未提及维州、翼州被围之事,更未提及要出兵相助朝廷。”

  “臣以为,刘继隆此前作为,皆乃遮掩人心之计。”

  “他在奏表中回避西川被番贼入寇之事,恐怕是不想与番贼发生冲突,此举与其性格相悖。”

  “臣怀疑番贼与蛮人之所以能联手入寇,皆乃刘继隆推波助澜!”

  “高相勿要夸大其词!”路岩早就知道高璩会拿这件事说事,因此他在高璩话音落下后,连忙将其打断,同时向李漼作揖:

  “陛下,臣以为刘继隆此举,意在表明无意干涉朝廷之事,更无不臣之野心。”

  “倘若番贼与蛮寇为刘继隆所驱使入寇,那刘继隆必然会积极参与其中,而后蚕食西川土地。”

  “可刘继隆眼下之举,并不符合高相猜测……”

  路岩还是说出了他那番道理,不过高璩也同样是那番说辞:“陛下,臣以为,若是想要借此试探刘继隆,不如着其南下与番贼、蛮军在西川交锋。”

  “倘若刘继隆与番贼、蛮军摆阵厮杀,必然无南略之心,而朝廷也可借此机会削弱刘继隆实力。”

  “荒唐!”路岩继续将其打断,对李漼郑重道:

  “陛下,即便刘继隆无心南略,可若是朝廷将其调往西川,以西川之富庶,刘继隆即便有心节制,却也拦不住麾下部众。”

  “若是其部众劫掠西川,这岂不是破坏了我朝自天宝以来藏富于蜀的退路?”

  路岩的话,让本有几分意动的李漼冷静下来。

  虽说他不认为刘继隆有那么老实,但藩镇牙兵军纪败坏却是事实。

  更何况刘继隆如果真的有意巴蜀,而自己将其调往西川平贼,这岂不是引狼入室?

  想到这里,李漼看向高璩的目光略有不善,而高璩感受到他的目光后,当即解释道;

  “陛下,臣自然知道调刘继隆入西川乃引狼入室之举,但陛下也切莫忘记,我朝三川之地兵马并不少。”

  “即便崔铉麾下五万兵马遭番贼、南蛮牵制,可东川高骈的三万余精兵却并未受到牵制,而山南西道更有近万兵马还未调动。”

  “以此四万兵马,若是刘继隆真有异动,届时可调高骈与之交战,再集结京西北八镇兵马,直取陇右,收复河陇而剪除此强藩!”

  高璩将他的意图说了出来,他根本就不担心西川的安危,他是想趁此机会试探刘继隆,随后根据情况来对付陇右。

  他的谋划令李漼内心顿时火热,只是不等他火热,路岩便开口浇了盆冷水。

  “高相好谋划,但是某想问问高相……以户部、度支眼下情况,若是刘继隆真的趁机作乱,朝廷哪来的钱粮讨贼?”

  他话音落下,不等高璩回答,便不紧不慢对李漼作揖道;

  “陛下,朝廷自丢失河陇开始,历代先帝无不想要收复河陇,但都苦于钱粮不足而止。”

  “先帝在位时,归义军先行收复河西,再派遣刘继隆收复陇右,如此才隔绝了吐蕃。”

  “事后先帝以手段分裂河陇,好不容易将归义军分裂为陇右归义军和河西归义军。”

  “眼下河西的张淮深已经答应与刘继隆决裂,自此往后刘继隆势单力孤,即便其野心不浅,也难以危害关中。”

  “可若是朝廷主动招引其进入蜀地,万一出了差错,届时朝廷的退路便只有北都了。”

  路岩没有提及南都江陵和东都洛阳,因为官军若是真的败于刘继隆之手,那蜀地必然丢失,刘继隆可造船沿江而下,进取江陵。

  若是刘继隆北上攻掠关中,那距离关中近在咫尺的东都洛阳也很难挡住刘继隆兵锋,届时只能退往北都太原。

  路岩三言两语间,便把李漼那滋生起来的热情给浇灭了。

  李漼本就已经认命,所以想要提振他的自信,无疑十分困难。

  高璩将他的表情看在眼里,心里十分着急,于是上前一步作揖道:

  “陛下,如今朝廷已经决心加税,最少至秋收前后,朝廷能在偿还去年积欠后,结余二百万贯。”

  “二百万贯,足够京西北八镇及三川兵马讨击刘继隆了!”

  高璩没有提及神策军,因为神策军是北司的宝贝,吃他们趴在朝廷身上吸血的利器。

  当然,高璩也没指望过神策军,因为神策军现在是个什么样子,朝野上下都心知肚明。

  高璩真正依仗的,主要还是崔铉及高骈、京西北八镇的十余万精锐。

  虽说京西北八镇在王守文之乱中表现得令人失望,但只要高骈能牵制住刘继隆南下主力,以八镇近十万兵马,不怕收拾不了兵力空虚的陇右。

  高璩再次说动了李漼,这次李漼没有主动等路岩给自己浇冷水,而是用询问的目光看向徐商。

  徐商毕竟在山南东道担任过节度使,又领兵部尚书和同平章事,所以李漼想听听他的看法。

  面对李漼的目光,徐商略微思索后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急。”

  “眼下无法确定番贼是否为刘继隆驱使,若是番贼真乃刘继隆驱使入寇,那即便将刘继隆引入西川,以西川兵马,也绝难抵挡南蛮、番贼及刘继隆三支兵马作乱。”

  “如今西川监军杨复光已经率军五千驰援维州,即便维州被攻破,后方还有故桃关。”

  “倘若番贼无法攻破故桃关,那朝廷可观刘继隆态度再做安排。”

  “若番贼入寇真是刘继隆所驱使,那他必然会想方设法的让番贼转攻他处,随后举义名,打着为朝廷收复失地的名号,侵占西川土地。”

  “若是如此……”徐商顿了顿,随后好似做下什么不得了的决定。

  “若是如此,朝廷唯有讨平刘继隆,方能保全西川门户。”

  “不然坐视刘继隆侵占西川门户,致使西川门户大开,日后蜀地便成了刘继隆囊中之物,而非朝廷退路。”

  面对徐商此番言论,李漼思绪再三,最终颔首道:

  “若是刘继隆真的借口收复失地来侵占朝廷西川门户,朝廷必然要举兵。”

  “不过在此之前,朝廷能有多少钱粮来应对这所谓局面?”

  “此外,若是真的要动兵,蜀地尚有崔铉、高骈坐镇,但京西北八镇又该归谁指挥?”

  “陛下……”高璩作揖道:

  “臣建议调王式王小年入京述职,视情况以其统领京西北八镇兵马。”

  “可!”李漼满意颔首,他从心底来说,还是比较信任王式的。

  不过王式被调走,那如今尚未讨平的王仙芝、庞勋等人又应该交给谁来解决?

  想到这里,李漼询问道:“王式入京,淮南节度使之位空缺,而鲁山庞勋、大别山王仙芝又该交给何人讨平?”

  “陛下……”路岩站了出来,毕恭毕敬道;“义武军节度使康承训可担任淮南节度使,领淮南兵继续围剿鲁山庞勋。”

  “大别山王仙芝数月未曾有过动静,继续让山南东道及江西等镇兵马围堵便可。”

  “好!”李漼眼见有了人选,当即颔首表示认可,随后结束了此次常朝。

  圣旨很快便发往了诸道,而与此同时的西川却同样危急……

  “放!”

  “嘭嘭嘭——”

  咸通六年四月三十,距多康吐蕃与大礼军队入侵西川已过二十日。

  小封、通化、薛城、识白、翼水、卫山诸县被攻破,久不经战事的西川天宝军、赤戎军、悉唐军突遭袭击,除少数精骑突围成功,余者多半被俘,死者近半。

  多康吐蕃的兵锋很快来到了茂州,而尚摩鄢更是亲自领兵三万来攻打西川西境三关之一的故桃关。

  “嘭嘭嘭——”

  五十台投石机齐齐作响,百斤沉重投石越过七十步距离,狠狠砸在了故桃关上。

  女墙破碎,石块飞射,即便身穿甲胄,被拳头大小的石块击中,却也不是那么好受的。

  “拿下故桃关,西川成都富庶之地就在眼前,不要畏惧箭矢,别忘了你们身上的甲胄!!”

  两万余番军结阵眺望故桃关,阵前更有数千番众正在操作投石机进攻城墙。

  他们的身后,韦工啰碌站在擂鼓车上,不断为他们擂鼓助威。

  尚摩鄢坐在刚刚搭建好的帐篷里,帐帘敞开,可以清楚的看到远处正在遭受投石机进攻的故桃关。

  “阿爸,您急着让我从松州回金城,就是因为这件事吗?”

  帐内,一名二十出头却汉人装扮的青年站在尚摩鄢身后询问其问题。

  尚摩鄢头也不回道:“国中的官员都想要攻入西川,难道你不想吗?”

  面对尚摩鄢的这番话,青年走到了他面前,随后直接跪了下来:“我想!”

  “但我更清楚,不听象王的军令是什么下场。”

  青年的话,使得帐外不少将领眼神不满的看向他,尚摩鄢更是冷下脸道:“我送你去松州读书,可不是让你说丧气话的。”

  “我说的不是丧气话……”青年抬头与尚摩鄢对视。

  俩父子的长相都是传统的卫藏汉子,浓眉高鼻深目且皮肤黢黑健康,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丹增,故桃关背后就是富庶的成都,即便我不攻打,他们也会攻打的。”

  尚摩鄢语气放软,他目光望向这个前往松州就学两年有余,又被自己及时召回军中的孩子。

  不同于自己的阿爸和自己,这个孩子没有继续以“尚”为称呼,而是改回了“没卢”氏。

  他是没卢丹增,是日后多康吐蕃的国主。

  尚摩鄢要做好的,就是为这个孩子铺好路,实现他当初对自家阿爸承诺过的,让没卢家族重新成为吐蕃大族。

  “阿爸,没有节帅的支持,您就算打下了故桃关,打进了成都又能怎么样?”

  “这几年维西越来越寒冷,许多土地种下青稞去都长不出来。”

  “我在松州学校的课本里学过,气候越冷,粮食产出就越少。”

  “如今已经不是二百年前了,雪域养不出第二个吐蕃……”

  “混账话!”尚摩鄢仿佛被刺激到了,他瞪着眼睛看向没卢丹增:

  “我看是松州那些人不安好心,故意教你这些来误导你。”

  面对他的质疑,没卢丹增什么都没说,只是平静的与尚摩鄢对视。

  片刻后,父子间的僵持还在继续,可韦工啰碌却出现在了帐外。

  他走到帐帘处,察觉到帐内不对劲的气氛后,并没有选择走进去,而是在门口行礼道:

  “大论,故桃关的旌旗突然变多了,唐军派来了援军。”

  闻言,尚摩鄢面露凝重,没卢丹增却平静道:“阿爸,我刚才所说的话成真了。”

  “哼!”尚摩鄢不肯承认自己不如自家的儿子目光长远,他执拗道:

  “我们还有投石机,还有两万精兵和近万部众,我不信拿不下故桃关!”

  “韦工啰碌,半个月后我要拿下故桃关!”

  “是……”韦工啰碌开口应下,但语气有些心虚。

  不止是他,而是不少将领在得知唐军驰援故桃关后,莫名都心虚了起来。

  他们十分清楚,如今的西川是个什么情况,也知道他们只能速战速决。

  若是拖得时间太长,到时候不仅没有劫掠到西川的富庶,还要面临刘继隆的怒火。

  想到这里,不少人都看向了尚摩鄢,欲言又止。

  不等他们开口,远处传来了马蹄声,数十名轻骑疾驰而来,将一封烫好火漆的加急书信呈到了尚摩鄢面前。

  尚摩鄢皱眉将急报打开,里面内容不长,只有简单的八个字。

  【关中援兵,旬月到达】

  目光所见,尚摩鄢脸色微动,他知道这是刘继隆派人传来的情报,其中也蕴含着刘继隆的不耐烦和敲打。

  想到这里,他立马将手中书信丢入旁边的火盆中焚毁,随后起身道:“留下甲兵三千,其余兵马拔营往汶山、石泉而去。”

  “传令噶尔·赞禄,立马调兵从松州往扶州、文州攻去,我不日便将拿下茂州,前往龙州与他汇合!”

  “是!!”

  诸将并不知道加急的信中写着什么,但能让尚摩鄢如此着急的,想来是什么极为重要的事情。

  眼下唐军驰援故桃关,即便他们有心攻打故桃关,却也要想想是否能在唐军第二支援军到来前拿下这三关之一。

  若是无法拿下,那还不如绕远路拿下龙州,走龙州江油攻入成都腹地。

  思绪间,故桃关外三万番兵停止攻城,全军开始拔营。

  他们的举动暴露在故桃关守军面前,率领成都五千甲兵驰援而来的杨复恭风尘仆仆,来不及休息便走上了城墙。

  他扶着女墙,观望城外番军动向,不多时才道:

  “我率援军而来,他们应该是看到城内旌旗骤增,故此才选择撤军。”

  “只是他们竟然打到了这里,这说明他们在茂州境内来去自如,汶山与端源两县危矣……”

  杨复光眼神闪烁,略微思索后便看向身旁的都将道:“速速派出快马,将维州、翼州、茂州陷落的消息传回成都与长安,传给使相,请使相加派兵马驻守绵州、龙州及汉州。”

  “末将领命!”得到军令,都将连忙派遣快马前往传信。

  不过三日时间,消息便已经传回了成都,但成都此时仅有两千州兵,守城尚且不足,更别提加派兵马了。

  至于率军往黎州赶去的崔铉更不用说,他即便分兵北上,也来不及驻守诸州。

  成都府内官员们无奈,只得派快马北上,向凤翔、山南西道所派出的兵马求援而去。

  两日后,汶山、端源两县失陷,失陷前放飞所有信鸽,将城池失陷的消息传至成都。

  与此同时,扶州、文州先后高危,茂州最后的石泉县也遭到了多康吐蕃大军压境。

  消息传回武州,正在检阅大军操训的刘继隆也满意颔首道:“还算他识得大体。”

  他口中的“他”,自然就是尚摩鄢了。

  陈瑛站在他身旁,低声道:“话虽如此,继续放任他坐大,恐怕总有一天会反噬。”

  “养虎为患,向来如此。”刘继隆语气平淡,他根本不担心尚摩鄢反噬。

  这几年天气越来越冷,入冬的时间也越来越提前。

  对于高原之下的汉人来说,这样的气候环境都不太好受,更别提高原之上的多康了。

  把控住茶叶和粮食,刘继隆就有弄死尚摩鄢的十几种办法。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需要解决吐蕃从松州突围扶州的事情。

  他将手中情报揣入怀中,不假思索的对陈瑛下令道:

  “传出消息,尚摩鄢亲率大军劫掠松州,被我率军南下击退,主力撤往翼州,溃兵逃往扶州。”

  “另派轻骑往临州去,让高长史将我军从吐谷浑所获的首级和残缺兵甲送往长安,向长安索要犒赏。”

  “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归义非唐,归义非唐最新章节,归义非唐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