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352章 东川出兵

小说: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更新时间:2025-03-09 12:45:37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杀杀杀——”

  五月末,在朝廷传出圣旨后不久,便有轻骑持圣旨前往诸道,而东川便是诸道之重。

  僰道城外,高骈站在军营校台上,目视东川大军在此操练。

  自两年前牛头峡大捷后,他返回僰道城募兵数万,经过裁汰后,东川仅留三万五千精锐,其中精骑七千,马步兵二万,步卒八千。

  八千步卒驻守东川境内各处要道,七千精骑与近万马步兵驻守戎州各处要道,余下一万马步兵便驻扎僰道,以便策应东川南北。

  急促的脚步声从校台旁传来,不多时便见王重任走到高骈身旁作揖:“节帅,朝廷有天使持圣旨前来宣旨,请您前往牙门沐浴更衣。”

  “来了?”高骈似乎猜到了朝廷会发圣旨给自己,略微颔首后便转身走向了军营内的牙门。

  半个时辰后,当高骈更换紫袍,沐浴焚香在牙门恭敬等候时,一名宦官带着几名兵卒走入牙门。

  “传至尊旨意,东川节度使高骈接旨!”

  宦官的声音作响,高骈见状不紧不慢的躬身跪在蒲团之上,恭敬稽首。

  “臣,东川节度使高骈,接旨。”

  “门下,今西川……”

  一篇圣旨,洋洋洒洒数百字,所说内容无非就是西川遭遇番贼与南蛮入寇,召高骈遣派一万东川军驰援罢了。

  “制书如右,请奉制付外施行,谨言。”

  “臣高骈接旨,叩拜上千万岁寿!”

  当圣旨递到高骈面前,高骈面色如常,毕恭毕敬的双手接过圣旨,随后稽首起身。

  宦官见状,当即催促道:“高使君,西川危急,还请使君尽早遣兵调将。”

  “劳请放心,某三日之后必然发兵!”高骈恭敬回礼,随后看向身旁一名都将:

  “为天使带路,请入僰道寅宾馆。”

  “末将领命!”都将连忙应下,随后主动为宦官及其身后的人带路前往僰道城内州衙寅宾馆。

  待他们彻底离去,王重任这才从高骈手中接过圣旨,试探性询问道:

  “节帅,如今僰道仅有一万马步兵,我们要将此地兵马都调往西川吗?”

  “自然。”高骈微微颔首,同时走向牙门主位坐下。

  待他走下,王重任跟上来为其斟茶道:“这文扶龙三州本是我东川所辖,只是昔年划归西川,以此谋求陇南诸州。”

  “结果西川不仅没能收复陇南诸州,这些年也疏于操训,以致三州被围,便是连我东川北部的利州都恐有被围之危。”

  “末将以为,眼下应该增调兵马前往利州,以免战火烧到我东川境内。”

  王重任想的都是保境安民的事情,高骈却平淡道:“州县改属,实乃常态。”

  “文扶二州,昔年还曾属陇右道,后来才改属的剑南道。”

  “如今尚摩鄢率番贼入寇,按理来说应该急于拔除三关五城,杀入成都府内劫掠,为何会调转兵锋,攻入文扶龙三州?”

  高骈好似在呢喃,又像在提问。

  王重任闻言略微思索,而后才道:“朝中有流言说番贼乃刘继隆驱使,难道……”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高骈微微颔首,但很快又道:

  “我早就说过,刘继隆年富力壮,有人杰之表,必然不会屈居人下。”

  “即便他愿意,他麾下的将领恐怕也不愿意。”

  “不管尚摩鄢是否受其驱使,他都不会安分守己的待在陇右。”

  “这样吧……趁机添把火,把西川的篝火堆得更高些!”

  王重任闻言错愕:“节帅,您的意思是……”

  高骈看向王重任,略微思索后便道:“此事过后,朝廷必然容不下刘继隆,你率军前往西川后,只需要守好三关五城即可。”

  “若是能抓到番贼的塘兵,最后施展些手段,即便不是刘继隆指使的,也必须说成是他所指使。”

  “是!”王重任果断应下,但他不解道:“节帅,可是这么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好处?”高骈将目光瞥向他,沉声道:“我要节制剑南兵马……”

  几乎在高骈声音落下的同时刻,距离东川数百里外的文扶龙三州喊杀声不断。

  在这其中,文州治所曲水县更是因为其城池处于摩天岭中央河谷而遭到无数番众强攻。

  “先登者,赏牛牛羊百头,升小节儿!!”

  “杀——”

  无数身为奴隶的番众,为了能打下曲水,荣获民籍的身份而不顾性命。

  身无寸甲的他们,此刻正在推动无数冲车、云车、巢车向曲水县发起进攻。

  紧邻白水江的曲水县,为了防御北边的陇右,刻意将护城河挖宽二丈。

  然而在过去大半个月的时间里,无数尸体与沙袋将护城河填平,此时城外的近万番众如发了疯般发起强攻,身后还有数千精骑掠阵。

  曲水城头,疲惫了无数日夜的西川将士勉强撑起身体,手持长兵钝器发出怒吼。

  “杀——”

  喊杀声中,无数攻城器械撞在了城墙上,不足两千的西川军面对近万番众的强攻,尽可能的提起精神来坚守曲水城。

  那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似乎连五十里外的武州盘堤县都能听到。

  “你们看,只要摇动这个东西,木桶里面的那个木桨就能转动,继而引起涡流来清洗衣裳。”

  “这个比起你们之前制作的那个要更好用,没那么容易把衣服洗坏……”

  盘堤县外的渡口码头上,但见数百人层层包围,而刘继隆却坐在渡口边上,面前放着一个人腰高的密封木桶。

  木桶顶部的盖子由许多凹凸的机关锁死,盖子中间则是留有一个手摇的木柄装置。

  随着刘继隆一手扶着盖子,一手摇动木柄,桶内很快传来了“哗啦啦”的水流声。

  这一幕看得众人拍手叫好,刘继隆则是笑骂道:“亏我请教习为你们扫盲,竟然连这种简单的东西都弄不出来。”

  面对他的调侃,四周的兵卒纷纷干笑着挠起了头。

  “好了,趁着还有时间,由都护府出钱,请盘堤县的木匠为军中制作这个洗衣机,每伙仅一个,你们不要偷懒而塞入太多衣服,洗坏了得你们自己出钱修。”

  “谢谢节帅——”

  四周兵卒的感谢声令刘继隆脸上笑容不减,他已经多年没有率军出征。

  前几日瞧见将士们在渡口用木槌洗衣服,当即便想起了前世看过的手摇洗衣机。

  手摇洗衣机出现的很早,似乎在十九世纪初就出现了通体都是木质,唯一困难的就是手摇所用的齿轮。

  不过这个难不倒这个时代的工匠们,毕竟中原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青铜齿轮,做起来并不难,难得在于标准化制作。

  只要都护府出钱,集结工匠来生产,这种手摇的洗衣机还是很好用的,利润也不低。

  一个手摇洗衣机,一次性能清洗一套衣裳,投入皂角后,一刻钟就能洗的十分干净,比起传统的木槌洗衣来说,省下了好多力气。

  “行了,你们自己洗衣服吧,过几日应该就能收到这洗衣机了。”

  刘继隆吩咐一声,当即便从众人的簇拥下离去。

  陈瑛、李骥等人跟了上来,马成更是赞美道:“不愧是节帅,我等平日也能见到弟兄们清洗衣裳,为何就想不到这一个木桶和几块木片就能这么轻松的把衣裳洗干净呢?”

  “你们平日若是多看些书,也不至于不懂。”刘继隆摇了摇头,不过也只是调侃罢了。

  木质的手摇洗衣机,若谈起其原理并不难,制作方法更是十分简易,饶是如此,却也得到了十九世纪初才有人发现。

  事实上,除了手摇洗衣机,还有类似手摇的木质风扇也是直到十九世纪初才被人发明。

  不过这件东西,也早就被刘继隆弄出来了,单都护府内便有好几台立式的手摇风扇。

  虽说没有手摇式的发条风扇来得省力,但是也比扇子扇得凉快多了。

  这般想着,刘继隆目光投向了渡口上的那些船只。

  这些船只并不大,左右也不过五丈长,一丈左右宽,即便放在如今的时代,却也只能算得上小船。

  “西川来的工匠,就造了这些船?”

  刘继隆眉头微皱,他这几日忙碌于军务,先后检查了盘堤县的官仓、常平仓及预备仓,还未来得及去船厂。

  今日有了空,这才准备前往船厂,却见渡口船只都较小,不免皱眉。

  陈瑛见状解释道:“船厂中的工匠们倒是能造出来更大的舟船,可是架不住盘堤段的羌水太浅,难以下水大船。”

  “去看看”刘继隆带着众人往船厂走去。

  船只对于刘继隆来说尤为重要,这不仅仅关系着日后如何拿下江南,还影响着日后如何联通海运。

  随着气温不断降低,陆地丝绸之路的许多城池和绿洲都会因为气候环境而消失,而海上丝绸之路则是会渐渐走向辉煌。

  这点从岭南道的广州日渐强盛就能看出,海运才是未来的丝绸之路。

  “节帅!”

  当众人走到船厂门口,船厂内的几名主事已经来到门口迎接。

  刘继隆扫视船厂内外,单说船厂内的情况来说,共有大小五个船坞,连带存放木料的仓库和炮制木料的烤房来看,整体占地不下二百亩,并不算大。

  “几位主事,带我们看看这五个船坞吧。”

  “是,节帅有请……”

  三名五十多岁的主事带领刘继隆他们走入船厂中,先后参观了木料仓库和炮制木料的烤房与四处船坞。

  木料的仓库中,成材的木料堆积如山,不少木料长十余丈,很适合制成大船的龙骨。

  烤房内的木料都经过了剥皮、烤干、刷桐油等步骤,可以用来替换受损船体,也可以直接用于造船。

  前后四个船坞内都有五丈左右的海鹘船和车船(轮桨船),这都是唐代民间和水师善用的船只类型。

  一路走来,刘继隆沉默无语,只是安静听着三名主事和一些造船工匠的讲解,直到走入第五个船坞时,刘继隆的表情才微微发生了变化。

  第五个船坞内,停放着一艘早就制成的船只,造型与长度、高度都与刘继隆心里的那艘极为贴合。

  “节帅,这就是您给船厂提出建议并造出的福船。”

  三名主事作揖禀告,而众人的目光都被船坞内的那艘大船吸引了目光。

  “节帅,这艘福船长九丈,船宽一丈八尺,底部有二十七个水密隔舱,外加同样数量的肋骨支撑。”

  “高于甲板的船楼共有十二间船屋,可容纳四十八人休息,甲板摆设五丈长的主桅杆,另用……”

  主事的话,刘继隆已经忽略了,因为当他得到船只大概数据的时候,就已经差不多知晓这船的情况了。

  待主事介绍过后,刘继隆才继续说道:“武州境内的河段,应该无法下水这艘船对吧?”

  “你们有造稍小的福船下水试过没有,这艘船能否在进入嘉陵江后航行?”

  “可以!”主事连忙回答道:“武州段的羌水,确实下水不了这艘船,但我们试过五丈的福船,下水航行都十分成功。”

  “除此之外,虽说武州的羌水航段无法下水五丈以上的福船,但只要进入利州段的景谷县,就能实现九丈左右的福船下水通航。”

  面对主事的这番话,刘继隆略微皱了皱眉。

  利州属于东川,虽说自己可以示意尚摩鄢进攻利州,但以高骈的性格,他是绝不可能失地的。

  “龙州的江油县,是否能够通航这九丈福船?”

  刘继隆询问主事,而这三位主事都是从西川逃难而来的船工,自然知晓蜀中的水文情况。

  三人对视,其中一名主事道:“江油县恐怕不行,最少也得到巴西(绵阳)才能通航。”

  刘继隆听后,无奈在心中叹了口气,沉默片刻后方才询问道:

  “以如今船长之中囤积的木料,能否在戎州(宜宾)、泸州、渝州(重庆)修建十丈以上的大船?”

  “自然可以!”三人十分笃定,不过笃定过后,却先后提出所担心的问题。

  “节帅,虽说依靠长江能修建大船,可是想要顺江而下,还需要足够有经验的船夫,此外还需要防备长江上的水贼。”

  “长江出蜀沿途有三峡,故此四、五月下峡时,不少舟船都会因为三峡难渡而船毁人亡。”

  “自古以来,不少官员都曾在五月下峡,结果船毁人亡,全家皆死的并不少……”

  “过了三峡后,长江之上便能见到许多水贼。”

  “这些盗贼除了劫杀行人外,还常常干着贩卖私茶私盐的勾当,不少盐商雇佣他们贩卖私盐,所以他们的舟船比起官军的舟船并不小,而且数量更多……”

  三名主事的话,让刘继隆勉强对长江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

  首先自己麾下这近千船工是肯定能建造十丈以上福船的,唯一的问题是自己需要拿下戎、泸、渝三州的其中一州,才能让船厂中的这些船工放开手脚,为自己修建大船。

  “戎泸渝三州嘛……”

  刘继隆略感头痛,如果他真的拿下了这三州,这也就代表他基本拿下巴蜀全境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暂时不再想这件事,只是对三名主事作揖道:

  “劳请三位率领船长近千船工磨砺技艺,最迟不过五六载,某必然会给诸位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节帅勿要如此……”

  “我等惶恐……”

  面对刘继隆的作揖,三名主事连忙回礼,刘继隆见状则是起身看向陈瑛:“船厂每岁度支钱粮几何?”

  “原先几年,每年近万贯,近几年因接了王焘等人河船的买卖,每年度支不过四千余贯。”

  陈瑛做出解释,刘继隆微微颔首。

  花费四千多贯养着近千船工,这并不算什么大的支出。

  顶多再过五六年,巴蜀之地他必然要收入囊中,不过……

  刘继隆想到了这些日子庙堂上对他的弹劾,心中不免升起不安。

  若是朝廷提前出手,他唯有举兵与朝廷交锋,或许可以趁势先拿下巴蜀,再伺机拿下关内道。

  即便没有关中,但有了关内道和陇右道、剑南道,自己只需要好好消化两三年,便能继续出兵关中,横扫关东诸道。

  想到这里,刘继隆觉得面对庙堂上的流言蜚语,自己恐怕需要早做准备。

  他转身走出了船坞,陈瑛、李骥等人也紧紧跟随走出。

  待到走出船厂,刘继隆这才回头看向众人道:“陇右的民兵有多少?”

  陇右的民兵,实际上就是州兵,数量并不少。

  “三万四千左右,不过有半数在乡上当差。”

  李骥不假思索的回答,刘继隆则是颔首道:“传信给陈靖崇和高进达,诸镇皆募满兵额,另外民兵需要保持三万,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李骥连忙应下,随后抬头与马成、尚铎罗二人对视。

  能让自家节帅下令十四镇兵马募满兵额,这说明收复六州只是个开始。

  自家节帅,终于准备打出去了……

  “陈瑛,盯好南边的事情,催促尚摩鄢尽快拿下文扶龙三州。”

  “此外,祐世隆若有动向,及时告知我。”

  “是……”

  刘继隆吩咐起陈瑛,陈瑛用余光瞥了眼李骥等人,不卑不亢的作揖应下。

  眼见军令传出,刘继隆这才从身旁亲兵手中接过马缰,翻身上马后往军营赶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归义非唐,归义非唐最新章节,归义非唐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