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384章 朔方告急

小说:归义非唐 作者:北城二千 更新时间:2025-03-25 13:45:31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唏律律……”

  回乐县外,马匹唏律嘶鸣,刘继隆所率七千精骑绕过鸣沙,将鸣沙北部回乐县包围。

  回乐县内军民聚集城头,表现出了想要死守的态度,可是却没有足够的力量。

  且不提城内官兵仅三百步卒,八千余百姓,单说回乐的城防便令人无法升起死守的决心。

  丈许高的夯土城墙破破烂烂,女墙缺失许多,即便刘继隆不进攻,仅仅这样围着,也足够城内百姓生出绝望之感。

  “节帅,某带一队弟兄用火药包把城墙炸开,半个时辰内就能拿下回乐县!”

  安破胡在刘继隆身后请示,刘继隆闻言颔首:“我将昨日取来的火药包尽数交给你,小心箭矢,莫要强出头。”

  “末将领命!”安破胡作揖应下,随后点齐一队五十名兵卒,下马举盾,向回乐城靠近。

  与此同时,刘继隆挥舞令旗,快马不断在城池四面来回奔走。

  每面所驻精骑得了军令,各自派出二百余人下马,吸引城内官军注意。

  果然,当城内的官军看到陇右军下马来攻后,官军也不得不分兵前去应对其余三面城墙的压力。

  留下的官兵不过七八十人,算上民夫却有足足千人。

  对此刘继隆并不担心,而安破胡的速度也没有令他失望。

  安破胡率领五十名兵卒靠近城墙,随后列盾阵抵御来自城上的箭矢。

  发觉官军多弓而少弩后,安破胡便开始下令:“四伙留下,以箭矢还击,第五伙与我渡河!”

  “哔哔——”

  哨声响起,盾阵立马收起,四十余名陇右兵卒张弓搭箭,亦或用臂张弩还击。

  一时间箭如飞蝗,城头的官军起先还能冒头还击,最后却只能躲在女墙背后,大口喘着粗气。

  与此同时,安破奴等人举着火药包渡过护城河,湿哒哒的举盾靠近城墙根。

  他们开始用镐子掘墙根,城头的官军也发现了他们的举动,只能硬着头皮以弓箭还击护城河对岸的唐军,然后招呼民夫以滚木来应对城墙根的安破胡等人。

  上百斤的沉重滚木被高高抛下,城墙根只有六人负责举盾掩护,六人瞬间被砸得一沉,胸口岔气。

  好不容易恢复过来,便感觉到手中盾牌迎来了一阵又一阵的压力,几乎要把人压趴下。

  远处的刘继隆见状,当即吩咐道:“三军前进,以手中弓弩助弟兄破城!”

  “哔哔——”

  刺耳的哨声不断响起,回乐县城南的一千多陇右精骑压上,在靠近城墙后下马,于护城河北岸不断弓弩招呼城头那数十名官军。

  一炷香过后,城墙根被掘出足够的空间,安破胡众人当即吹响急促悠长的木哨声。

  他们将火药包塞入其中,随后留长引线,以火把点燃的同时,将盾牌盖在了引线上,纷纷埋头跑向护城河对岸。

  “撤!”

  眼见安破胡等人成事,刘继隆对自己身旁的号兵吩咐起来,而号兵立即吹响了号角。

  “呜呜呜——”

  沉闷的号角声作响,但无数陇右精骑先后撤离护城河,渡过护城河的安破胡等人也顾不得其他,埋头跑向本阵。

  回乐城头的军民还在欢庆他们击退了叛军,却忽然感到天旋地转,失了五感……

  “轰隆隆——”

  闷雷作响,好似天崩地裂般,安破胡等人先前停留的那处城墙在呼吸间扬起大片扬尘,几乎覆盖了小半城墙。

  本就聚集在此处抵抗陇右精骑的官军及许多民夫在第一时间便被垮塌的城墙掩埋,而刘继隆眼见扬尘升起,当即拔刀砍向回乐县。

  “攻城、先拿下县中仓库!”

  “呜呜呜——”

  原本就不停作响的号角声再度作响,撤回一半的安破胡等人更是提前冲向了豁口处。

  不等扬尘降下,安破胡等人便已经渡过护城河,来到了先前的城墙根下。

  但见两丈宽的城墙消失,露出了不少被掩埋的人和垮塌后不足二尺高的墙基。

  “冲!!”

  安破胡无比激动,跟随他而来的那五十名弟兄也是如此。

  先冲过去抢占豁口,便是先登擢升之功!

  “杀!!”

  喊杀声在扬尘中作响,听到声响的刘继隆便不再担心,他知道回乐县已经属于他手了。

  果然,两刻钟后,得知南城墙失陷的其余三处城墙官兵纷纷投降,回乐县县令、县丞及县尉、主薄等人也纷纷投降。

  刘继隆派人将其看押起来,随后便前往了县中仓、库。

  大军北上虽然有不少钱粮,但只够一月之用。

  想要占领会州与灵州,还需要足够的钱粮。

  好在回乐县并未让他失望,县中仓库分别有五千多石粮食,以及价值三千多贯的钱帛香料,其中现钱便足有七百多贯。

  “记功抄录,战后论功行赏!”

  扫视完好无损的仓库,刘继隆仅留下一句话,随后便向外走去。

  在他走出仓库的时候,安破胡等人便一脸血的找到了他。

  “节帅,城中豪强作乱已被平息,抄没粮食两万余石,钱帛等货物最少八千贯!”

  刘继隆闻言颔首,对身旁的都尉吩咐道:“我给你半日时间,把我们的政令告诉回乐县百姓。”

  “仅靠我们陇右军民来对抗朝廷,这将是场消耗战,所以我们必须得团结所获之地的百姓,土地就是笼络人心最好的利器!”

  “另外派快马南下,令曹茂派一千马步兵入驻回乐县,另派一千马步兵与一千民夫运豆料、火药南下威州。”

  “末将领命!”都尉不卑不亢应下,随后派遣军中军吏前往回乐县那六个坊市宣传起来。

  豪强作乱被平息,土地将被均分给县中百姓的消息很快传开。

  这回乐县与大唐其它州县一样,豪强世家占据了更多的土地,全县四万多亩土地,仅城内的三家豪强便占据两万亩,余下又有军将、县官占据近万亩。

  八千百姓,仅有一万亩耕地供其自己耕种,余下都是佃农。

  得知可以分到自己的土地,当下便有佃农坐不住了,纷纷开始为陇右军的将士打扫战场,修补破损的城墙。

  安破胡及其麾下先登的五十名弟兄被记一功,只要能活下去,这群人战后最少是队正、伙长,督管五百多兵卒。

  三个时辰后,除南城墙的豁口还在提醒着百姓,此地刚刚经历过战事外,整座县城已经寻不到一处经历过战事的痕迹。

  是夜,包围鸣沙的曹茂便知晓了回乐失陷的事情,连夜派出一千马步兵驰往回乐县。

  城外陇右军的举动,自然也瞒不过遭受包围的鸣沙县。

  李思恭与周宝也知道,回乐大概率是失陷或快要失陷了。

  如果回乐失陷,那叛军就能依靠回乐的渡口去进攻黄河西岸、贺兰山脚下的灵武三县,那他们死守鸣沙的意义何在?

  想到这里,周宝派人放飞城中所有信鸽,向秦州与长安求援。

  这个时代猛禽虽多,却各自有各自的地盘,几十只猛禽就足够占据上千平方公里的领空。

  飞鸽传书能成功,本意还是用无数信鸽尸体喂饱猛禽,以求活下来的那些信鸽能抵达目标的手段。

  正因如此,飞鸽传书的代价无疑很大,除了紧要时刻,平日里尽量还是使用快马传信。

  只是现在鸣沙被包围,想要派出快马也不可能了,唯有飞鸽传信这一条路可走。

  无数信鸽在夜空中被放飞,时间也随之流逝起来。

  天色微微亮时,距离鸣沙最近的秦州上邽县率先接到了信鸽的传信。

  上邽的军将不敢耽搁,连忙派出快马将消息传往前线。

  与此同时,曹茂所派出的马步兵也抵达了鸣沙县。

  随着马步兵接管城防,刘继隆命令此部兵马督造渡河舟船,随后率领精骑带上足够的豆料与少量现钱出城。

  他们向东南方向的威州疾驰而去,一百三十里的路程对于他们而言,也不过只是一日半的路程罢了。

  至于隔绝在黄河西岸的灵武三县,刘继隆根本没有进攻的打算。

  只要他把临近朔方的这些州县拔除,灵武三县要么北上投靠六百里外的天德军,要么就只有投降。

  他们只要敢弃城北上,刘继隆只需花费四五日时间就能追上他们,完成包抄。

  大军疾驰南下,沿途若有兵卒马失前蹄,便会被直接留在原地,牵马往鸣沙赶去。

  一日半的路程,掉队的兵卒不足三百,这倒是令刘继隆十分满意,而他们也抵达了空空如也的威州温岭县。

  “节帅,应该走了不到一日,肯定是往威州迁徙去了!”

  已经擢升为别将的安破胡作揖禀告,心里激荡不已。

  他以陇右兵卒的身份,熬了五年才当上队正,而今战事开打不过半个月,他便从队正擢升旅帅,旅帅擢升别将。

  此刻他都还不适应旁人称呼他为别将,只觉得不现实。

  “休整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往威州赶去。”

  得知温岭县百姓已经离开最少一天,刘继隆便知道自己现在应该追不上此县百姓了。

  百姓脚程慢不假,但温岭县距离威州也不过三十里。

  自己已经用了半天时间赶路,一天半的时间,这些百姓怎么说也应该进入威州了。

  不过就温岭县与回乐县的城防来看,威州恐怕也没有经过加筑,而曹茂派出的马步兵和民夫,最迟也就是明日就能将火药、豆料送抵此处。

  得了火药与豆料,破城便有了保障。

  思绪间,半个时辰很快过去,刘继隆提兵向威州赶去。

  黄昏前,刘继隆所率精骑抵达威州,将这座周长不过四里的城池包围四门。

  就地扎营,等待明日得到豆料与火药后谋划攻城……

  与此同时,在渭州前线的王式也总算攻破了陇西几道城关的第一道。

  “噼里啪啦……”

  原本高大的城关仍旧矗立在渭水河畔,不同的是城关染血无数,数百名官军正在清理城关下的官军尸体。

  城关内,高进达撤军前,焚毁了一切屋舍与营盘。

  官军耗时十二日才拿下的第一重城关,竟是座空壳子。

  “我们死伤多少……”

  望着眼前的场景,王式深吸了口气来平复心情,而他身后的李弘甫、王重荣、赵黔等人脸色并不好看。

  “阵没三千一百二十五名兵卒,负伤不下四千,但休养些时日便能作战。”

  赵黔的话令王式心情难以平静,他这几日被叛军层出不穷的守城手段给折磨的心力交瘁。

  “南边那座石堡拿下了吗?”

  王式努力平复情绪,可赵黔却摇了摇头:“尚未拿下……”

  他心情一沉,南边那座石堡仅仅驻扎一千叛军,王涉派兵攻打多日都未拿下。

  两处战场阵没兵卒不下四千,而他手中兵马仅有七万六,其中一万兵马驻扎成纪,防备北部不断窥探的数千叛军,另外一万五千兵马驻扎上邽,防备成州叛军来犯。

  他手中可以动用攻城的兵力,已经不足五万了。

  陇右的顽强,超过了他的想象。

  即便昔年他以五千兵马面对十万群蛮时,他都没有生出这种无力感。

  果然,难的不是开疆拓土,而是对内讨平……

  王式思绪间,王重荣却站出来作揖道:“少保,我军面前还横亘三座壁垒和两座渡河城关。”

  “以某愚见,想要攻破这些城关,并不亚于收复一州。”

  王重荣至少也算河中经历过王守文之乱,且还能取得大胜的良将。

  即便他开拔之前就做好了准备,但还是没能想到,陇右军不仅装备精锐,人高马大,且城防守备也如此难啃。

  摆在他们眼前的剩余五座关隘,没有两三万人的性命,恐怕根本填不下来。

  王重荣只觉得那位至尊是昏头了,怎么会想着讨击陇右。

  如此兵力,说不定都能讨平魏博或成德了,结果却葬送在了这攻城之战中。

  “圣意难以辜负,某会向朝廷写信阐述此间困难,请调他镇兵马的。”

  “在此之前,劳请诸位尽力,争取将这剩余五重关隘拿下。”

  王式朝诸将躬身作揖,诸将纷纷侧过半个身子,以示尊重。

  待王式起身,王重荣这才接着开口道:“某明日愿做主攻,助少保拿下第二重关隘。”

  王重荣看清楚了,这关隘越往后越难拿,他若是要表现,唯有当下最适合。

  “某愿领兵拿下第二重关隘!”

  “少保,某……”

  王重荣话音落下,其余几镇节度使、兵马使纷纷开口表态,显然也看出了关隘越往后越难攻打。

  这不是因为关隘高厚,而是陇右的军心和士气正在随着他们的消耗而渐渐高涨。

  “诸位……”

  王式的话还没说完,便被冲入城关内的马蹄声打断了。

  众人循声看去,只见一支快马朝他们赶来,众人心里都升起了不妙的感觉。

  “少保,上邽急报、朔方告急!!”

  快马翻身下马后立即禀告,可内容却让众人心里一紧。

  王式连忙接过急报,但见信鸽带来的消息被人抄录在信纸上,其中周宝说明了会州陷落后,灵州回乐陷落,他们被叛军包围鸣沙,且威州、温岭等处告急的事情。

  王式脸色渐渐凝重,随后将急报传递给诸将观看。

  诸将这一看,顿时便绷不住了……

  “这才开战半个多月,陷落会州也就罢了,怎么连威州和灵州都告危了?”

  “少保,这与我们所想不同,是否要变通来谋求生路?”

  “少保,再放任叛军作乱,朔方恐怕不保……”

  节度使与兵马使们态度一致,谁都没想到朔方镇会迅速失陷一个州,造成两个州被包围。

  按照刘继隆攻城拔寨的速度,朔方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若是朔方陷落,那朝廷的威望无疑更加扫地,哪有人准备近两年,结果一开战就被打光一镇的?

  面对这样的局面,王式也倍觉头痛。

  自他看到陇右使用方士手段来守城时,他便已经察觉到了不对劲。

  而今朔方即将丢失,他所面对的局面更加危险。

  只是以当下的行军速度,恐怕也无法保住朔方,还不如孤注一掷,看看能不能拿下陇西,逼刘继隆回防。

  这般想着,王式深吸口气道:“不可自乱阵脚,以我军的行军速度,恐怕难以救援朔方。”

  “老夫会奏表长安,请朝廷征调兵马,驰援朔方的。”

  王式话音落下,当即便转身往城关外的营盘走去,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两刻钟后,快马自营盘走出,往长安疾驰而去。

  不过不用王式禀告,周宝等人放出的信鸽,便在正午时飞抵了长安。

  咸宁宫中,李漼拿着抄录下来的急报,呼吸沉重。

  殿上站着徐商、齐元简等南衙北司五位相公及杨玄阶、西门季玄等神策军中尉。

  “朔方即将失陷,朝廷是否还有兵马派往驰援?”

  李漼缓缓开口询问,语气粗重。

  面对他的询问,徐商眉头紧皱;“回陛下,眼下天德、振武、夏绥等镇虽有兵马,但所能驰援兵马数量不足一万。”

  “即便加上凤翔、泾原、邠宁等镇可分出的兵马,也只能勉强凑出两万步卒。”

  “朔方地势平坦,唯有南部的萧关、威州有丘陵。”

  “若是派遣步卒驰援,恐难取胜……”

  徐商的话令李漼心里难受,他忍不住道:“朝廷聚兵十五万,半月时间不破一关,反而即将丢失三州一镇之地。”

  “蕞尔陇右,难道就这么难以讨平吗?!”

  他的话在殿内回荡,却无一人敢于立即回答。

  片刻后,还是徐商忍不住作揖道:“陛下、当今之计,唯有令山南西道也出兵讨击叛军之下成州、武州,再调昭义等留有余力的藩镇驰援。”

  “如此能讨平陇右吗?”李漼询问,可徐商却迟疑了:“这……”

  李漼见徐商这般,当即便知道了他心里也没底。

  只是朝廷现在也没有太多选择,朝廷是不可能与叛军议和的,因为那样会让朝廷威望扫地。

  只有叛军来找朝廷议和,且朝廷还占据了叛军所属的几个州县,这才能让朝廷取得表面和名义的胜利。

  想到这里,李漼只能压下脾气:“传令、征调昭义、山南东、义武、河阳等镇兵马驰援战事,不可耽误!”

  “臣领旨……”徐商松了口气,李漼也不耐烦摆手道:“都退下吧。”

  “臣等告退、上千万岁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归义非唐,归义非唐最新章节,归义非唐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