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鸣沙县南,擂鼓作响,号角悠长。
四千官军步卒以前六十小队,后二十小队,分别组成曲阵及锋矢阵。
两阵先后梯次,朝着陇右大军步步紧逼而去,左右两翼骑兵更是以锋矢阵缓慢前进,严防死守中军两侧安全。
面对他们的不断前进,曹茂并不慌乱,手中令旗不断挥舞,结直阵的两千五百马步兵以前中后三个梯次不断前进,左右两翼的四千马步兵也不知不觉中换上了比擘张弩更为小巧的角弓弩。
唐军用弩有七,一曰擘张弩,二曰角弓弩,三曰木单弩,四曰大木单弩,五曰竹竿弩,六曰大竹竿弩,七曰伏远弩……
七种弩中,只有擘张弩与角弓弩是单兵弩。
擘张弩为步兵所用,角弓弩为骑兵所用。
不过人在马背上使用角弓弩并不方便,因此马背上搭矢射弩并不简单,难度不亚于骑射。
陇右军中虽不敢说人人骑术精湛,但被选为马步兵的兵卒,其马术是没有问题的。
角弓弩势强,曹茂是准备依仗角弓弩来威胁官军精骑,而官军一方的李思恭、周宝等人也看到了装备角弓弩的陇右马步兵。
“直娘贼,这陇右怎地如此富庶?又是军槊、又是硬弓十分,现在还有这么多角弓弩?!”
周宝及李思恭都脸色阴沉,甚至暗骂。
自开元以来,武人的地位虽然一直在上涨,但普通兵卒的质量却不断在下降。
地方节度使若是要训练一支精锐,必然要将其养得虎背熊腰,如此才能负担得起那沉重的甲胄与兵器。
天宝年间,在朝廷财政集中的情况下,也不过勉强维持披甲七成半、执弓十成、执弩一成的五十七万军队罢了。
天宝之后,人口因为战事而凋敝,即便增加赋税,可始终比不上天宝开元时期。
这种情况下,天下所谓百万大军,又有多少能披甲执弓弩?
别说长江以南的那些官军,哪怕朔方这种京西北八镇之一的存在,也只能勉强做到执弓四成,弩一成罢了。
弓弩不足,自然需要区分弓弩手,但陇右却不用。
陇右人均弓手,弩手更是不少,统帅只需要将弓弩手归入战锋之中,前军统帅战锋队的将领自然知道该在何时以弓弩对敌,正如当下……
“哔哔——”
刺耳的哨声作响,两军距离已经不到一百五十步。
陇右那两千五百步卒分为三列,第一排的战锋便只有一千二百人。
饶是如此,哨声响起后,三列兵卒纷纷止步,将手中盾牌及军槊、长枪放在了地上,更换弓弩。
第一排战锋分为二十四小队,队正所率队头及执旗分别走到队伍右侧站立指挥。
每小队前三排将士开始为擘张弩上弩矢,继而瞄准敌军。
小队后两排手执硬弓及箭矢,随时等待军令射箭。
时间一点点过去,当官军踏入一百二十步后,曹茂挥舞令旗,战锋队别将开始吹响木哨。
呼吸间,战锋队的每小队队正纷纷射出手中箭矢,随之而来的便是每小队射出弩矢。
弩矢如骤雨突下,而官军此时已经走至一百一十步内。
此时官军那不足四百人的弩手也开始以擘张弩对射陇右军,哪怕陇右军的战锋步卒数量并不多,但其中亦有四百执弩者。
双方对射旗鼓相当,弩矢如骤雨不断落下。
周宝与李思恭、曹茂三人各自紧张,眼睁睁看着两军战锋距离缩短到六十步时,两军阵中更是令旗挥舞。
弩手舍弃擘张弩,更换为硬弓对射。
官军战锋虽一千六百人,但执弓者不过八百人,而陇右军一千二百人尽数执弓。
一时间,陇右军的箭雨稳稳盖过了官军战锋,前排的甲兵几乎被射成了刺猬,只能执盾护住面颊,握军槊备敌。
距离不断缩短,直至二十步时,陇右军战锋收起弓弩,更换军槊与钝兵,等待短兵交击。
二列战锋更换硬弓,准备为前列战锋压制敌军。
三列执弓等待,两军皆是如此。
“杀!!”
喊杀声在两军距离不到十步时作响,官军每小队所组成的锋矢阵开始发起冲锋,陇右军佁然不动,只是持盾与军槊备敌。
待到双方撞击一处,阵脚不免晃动,但很快站立。
每小队除队头和执旗、队副外,余下还有五排兵卒,前排以木盾及鄣刀护阵,二三排以军槊主攻,四五排趁机弓弩招呼敌军面部。
无数小阵汇集成为大阵,大阵与大阵碰撞,每时每刻都有将士阵没当场。
相比较官军的慌乱,陇右军得益于时常操训而镇定自若,每每有人受伤栽倒,都会有六名执旗将伤兵拖到后方,避免伤兵被践踏致死。
至于官军则是没有心思管这些,他们意在破阵,没有几个人愿意用自己的性命去拯救那些点头之交的同袍。
俯瞰鸣沙县南部的冲积平原,官军的曲阵如浪涛,陇右军如顽石。
浪涛一层迭一层,却始终无法一次性摧毁顽石。
三千人对阵一千二百人都讨不得好,而陇右的战锋还有两列一千三百人。
想到这里,周宝沉不住气,当即开始挥舞令旗。
此时官军曲阵左后方的锋矢阵开始行动,试图从东北方向突袭陇右军右翼。
周宝的想法很好,只要陇右军右翼遇到危险,右翼“骑兵”肯定会去驰援,届时右边的口子就开了,他距离右边口子最近,可以从容率军突围向盐州而去。
不过他的想法很好,可现实却并不是一回事。
当官军锋矢阵上前后,陇右军二列梯次的七百中军立马转为战锋,向东北方向进军。
官军的锋矢阵与陇右的直阵碰撞,不足两千陇右兵,挡住了四千官军步卒,且还有六百陇右兵在后方以弓弩掠阵。
“狗鼠的陇右!”
马背上,官军右翼的李思恭忍不住暗骂,随后看向身旁的都虞侯:“你派人去告诉周宝,我们两支精骑合军向叛军右翼突围。”
“这……”都虞侯错愕道:“军使,我们为什么不精骑压上,说不定能趁机击溃这支叛军。”
“到时候带着俘获的甲胄撤军,岂不更好?”
“猪犬的家伙,你以为某没有想过吗?”李思恭骂道:
“击溃这里的叛军,我们又会死伤多少?”
“到时候叛军的精骑疾驰而来,我们还拿什么撤回盐州?”
李思恭清楚他们即便现在突围,但从此处撤往盐州,二百多里路程上,若是被叛军精骑咬住,那他们说不定还得断尾求生,哪里有多余的兵力和此处叛军鏖战?
想到这里,李思恭催促都虞侯去通知周宝。
一炷香后,周宝得了消息,可他心底却十分不舍。
四千步卒,说弃就弃,他哪里舍得啊……
“节帅,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请您下令!”
眼见周宝迟疑,左右都将连忙劝解。
眼下局势不妙,李思恭如果不理他们,执意突围,那仅凭他们剩下这五千多兵马,即便击溃眼前这支叛军,但后续的叛军也足够覆灭他们。
趁此机会突围,只要撤往了盐州,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你们、我……唉、撤吧!”
周宝最终还是没能决心与陇右军死战,死战唯有死路一条,但突围不是。
“呜呜呜——”
忽的,号角声开始吹响,李思恭所率三千五百精骑开始向周宝那一千五百多精骑靠拢。
与此同时,鸣沙县其余三处城门的马步兵也分别从东西两侧向战场驰援而来。
李思恭刚刚与周宝汇合,便见到了后方塘兵不断挥舞的旌旗,当即不敢耽误:“撤!”
“撤!”周宝也连忙告知本部精骑,随后与李思恭合兵向叛军右侧冲击而去。
“左翼驰援右翼,勿要让他们突围!!”
马背上,正在挥舞令旗的曹茂后知后觉,连忙调整部署,试图阻止官军突围。
但他的反应还是慢了些,等他下令时,五千官军精骑已经开始朝着陇右军右翼两千马步兵冲击而去。
马步兵们见状,当即以角弓弩还击,随后边撤边打。
眼看官军精骑在右翼马步兵的干扰下突围,曹茂立马反应道:“左翼马步兵跟上官军精骑,传令战锋,官军将领已然抛弃官军,官军降者不杀!”
“呜呜呜——”
左翼两千马步兵得了军令,当即追着官军精骑而去。
曹茂没有贸然离开,而是下令民沙县方向的马步兵集结,从后方包围正在死斗的官军步卒。
“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喊杀声中,死伤数百人的官兵步卒也发现了自己成为棋子,所有人都不再搏杀,而是面面相觑,等待将领宣布投降。
“我们被弃了?”
“直娘贼的,朔方军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
“叵耐的杀才,还真以为现在是百年前啊?朔方早就没了!”
奋勇厮杀的同时被同袍舍弃,这种失落感缠绕在所有朔方步卒心头。
三千余步卒被后方赶来的一千五百马步兵及正面的两千多名陇右马步兵包围。
对于他们来说,后方那一千五百乘马的马步兵,实际与骑兵没有什么两样。
撤回鸣沙已经做不到,除非他们想在撤退的路上被陇右军以步卒牵制,“骑兵”破阵。
正因如此,负责步卒指挥的三名都将在沉默许久后,最终还是下令放下兵器。
伴随着兵器落下的声音,三千余官军步卒投降,而曹茂见状则是吩咐身旁都尉道:“拾取兵器,将他们关押进营垒,等节帅军令安置。”
“某现在亲率一千马步兵往官军追去,你派出快马往威州传递消息,另外伺机招募灵武三县的官兵!”
“末将领命!”都尉不假思索的应下,曹茂见状,当即点齐兵马,率一千马步兵向盐州方向追去。
追击路上,他们时不时就能见到陇右或官军的兵卒、马匹尸体。
在这其中,陇右的马步兵尸体无疑占比稍多,这令曹茂心下一沉。
他虽拿下了鸣沙和那群官军步卒,可他放跑了最重要的官军精骑。
此刻的他不免有些忐忑,只能埋头追击而去。
在他扬鞭追击的同时,渭州河谷的王式却在指挥三军,强攻陇西县的第二重城关。
“放!”
“嘭嘭嘭——”
双方的投石机不断作响,邠宁军与河中军作为主攻压上。
护城河已经被填满,巢车上站着弓弩招呼的官军,而云车也撞在了关隘上,无数官兵沿着云梯向上爬去。
“直娘贼的,杀!!”
五十余人开始沿着云梯攀登城墙,但那时不时落下的滚木和擂石,加上偶尔作响的万人敌和铁炮声,即便是王建等身强力壮,身披厚甲的兵卒都不免感到胆寒。
“杀!!”
他们只能以喊杀声来为自己壮胆,不断向上拼杀。
他们的攻势,肉眼可见的比前几日的凤翔、泾原等镇兵马要强势。
一个上午过去,他们几次攻上马道,好几次都差点站稳阵脚,令人直呼可惜。
随着时间来到正午,伴随着气温上升,王重荣与邠宁镇节度使薛弘宗也不得不鸣金收兵。
官军如潮水退去,使得关隘上的陇右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传民夫来清理尸体,一刻钟后吃饭!”
城关上,几名别将松了口气,而官军退兵的消息也传到城关内的牙门中。
高进达舒缓一口气,放下手中毛笔询问道:“阵没了多少弟兄?”
闻言,站在牙门内的都尉作揖道:“眼下还未清点好,但应该不下三百人,官军死伤应该不下千人。”
守城战中杀敌三倍,这已经算是极为不错的表现了,毕竟前来强攻的都是披甲战兵。
只是面对这则消息,高进达却沉吟道:“如此说来,我们仅有四千三百余将士了……”
战前渭州聚战兵六千,而今大半个月过去,一千六百余人血洒陇西。
第一重关隘坚守大半个月,代价便是一千三百余条性命。
如今第二重关隘刚被强攻半日,便折损了三百多弟兄。
“官军今日发了狠,拼着不要命似的。”
“若非有铁炮和万人敌,今日阵没的弟兄恐怕还要更多。”
“眼下还能上阵的弟兄,只有三千八百多了,那四百多伤残的弟兄都送到了陇西县中救治。”
都尉解释着,高进达却长叹道:“理应是朝廷对王式施压,不然他们不会用这种不计代价的打法。”
“照这样打下去,这第二重关隘还能守多久?”
“应该……”都尉迟疑片刻,随后才道:“照这样下去,最多十天。”
“十天吗?”高进达脸色难看,再度询问道:“第三重关隘呢?”
“第三重关隘也差不多在十天左右。”都尉的话音落下,高进达眉头微皱。
好在都尉继续道:“不过渭水难渡,渭水的两道关隘,足够坚守月余。”
“眼下唯一的问题便是官军是否会在拿下几重关隘后,分兵去攻打鄣县。”
“鄣县虽然也有关隘掩护,但仅有两千州兵防守,若是被官军强攻,恐怕守不了多久。”
面对都尉的担心,高进达转而安抚道:“无碍。”
“这几日北边连连告捷,不出半个月,朔方便会被节帅所拿下,届时王式唯有撤兵这一条路。”
“是!”都尉作揖应下,见高进达没有什么要问的,他便作揖道:“末将告退。”
“去吧。”高进达示意都尉退下,随后低头继续处理起了政务。
两刻钟后,他的帐帘被掀开,走入其中的却是陇西县的长史辛谠。
“希文,你怎么来了?”
高进达瞧见辛谠,表情有些错愕,但辛谠却道:
“某实在忍不住,所以不请自来了。”
辛谠面上凝重,可心里却叫苦不迭。
这几日他无时无刻都在后悔当初答应窦郓之邀,匆匆赶来陇右并接受了官职。
在他的推测中,朝廷应该不可能与陇右撕破脸,但事实证明他推测错误了。
眼下他已经上了陇右的船,下船是不可能了,即便他愿意、陇右愿意,但朝廷也不愿意。
正因如此,经过他的深思熟虑,他最终还是决定在陇右为官,毕竟陇右的风气确实是他向往中的风气。
官吏不欺民,军卒不跋扈,武人知礼节,文人晓不惧死……这些才是他心中的所向往的世道。
如果这样的世道都要被战火所破灭,那他过去四十几年岂不是活了个糊涂?
想到这里,辛谠沉声开口道:“都督对关隘的布置没有问题,就是有些杂乱。”
“杂乱?”高进达来了兴趣,他是知道辛谠门第和才干的,不然也不会授予他陇西县长史的官职。
这还只是起步,他希望的是将辛谠扶持到都护府内参政。
前些日子里,辛谠的心思如何,他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但他没有逼辛谠,只想等着辛谠自己想通。
现在辛谠已经想通了,高进达倒是想听听,辛谠有什么高见。
“对,杂乱!”辛谠沉声颔首道:“以某的推测,第一重关隘起码能坚守两个月,但最后只坚守了半个月就告破了。”
“若是继续这样下去,这第二重关隘最多能坚持七日,而第三重关隘或许能够坚持的时日更少。”
“某不知道节帅率军何处去,但某能够看出,节帅在他处征战,而我等眼下要做的就是拖延时间。”
“既然如此,某觉得不如这样布置,或许能坚守更长时间……”
辛谠话音落下时,他呈出了一份章表。
高进达也没有摆架子,而是立即起身,接过查看起来。
他随便翻阅几页,当即眼前一亮,忍不住道:“好好好!”
“若是以此等布置,这第二重关隘起码能守住月余!”
“希文,你此策、当记一功!”
辛谠闻言作揖道:“某也不过是想要庇护陇西百姓罢了,但愿有用。”
“必然有用!”高进达比辛谠更相信辛谠的才干,所以不等辛谠开口,他便主动道:
“以此策论,汝足可担任渭州司马,某现在就向节帅上表!”
高进达的话令辛谠错愕,他没想到自己只是献了一策,便被记功拔擢了,而且是连升数阶。
虽说书写策论时,辛谠就有过准备,但当高进达真的拔擢他时,他心底还是有些发愣的。
望着高进达忙碌的身影,辛谠不免有些惋惜。
早知陇右风气如此,自己如何需等到四十有五,方才入仕其中……
鸣沙县南,擂鼓作响,号角悠长。
四千官军步卒以前六十小队,后二十小队,分别组成曲阵及锋矢阵。
两阵先后梯次,朝着陇右大军步步紧逼而去,左右两翼骑兵更是以锋矢阵缓慢前进,严防死守中军两侧安全。
面对他们的不断前进,曹茂并不慌乱,手中令旗不断挥舞,结直阵的两千五百马步兵以前中后三个梯次不断前进,左右两翼的四千马步兵也不知不觉中换上了比擘张弩更为小巧的角弓弩。
唐军用弩有七,一曰擘张弩,二曰角弓弩,三曰木单弩,四曰大木单弩,五曰竹竿弩,六曰大竹竿弩,七曰伏远弩……
七种弩中,只有擘张弩与角弓弩是单兵弩。
擘张弩为步兵所用,角弓弩为骑兵所用。
不过人在马背上使用角弓弩并不方便,因此马背上搭矢射弩并不简单,难度不亚于骑射。
陇右军中虽不敢说人人骑术精湛,但被选为马步兵的兵卒,其马术是没有问题的。
角弓弩势强,曹茂是准备依仗角弓弩来威胁官军精骑,而官军一方的李思恭、周宝等人也看到了装备角弓弩的陇右马步兵。
“直娘贼,这陇右怎地如此富庶?又是军槊、又是硬弓十分,现在还有这么多角弓弩?!”
周宝及李思恭都脸色阴沉,甚至暗骂。
自开元以来,武人的地位虽然一直在上涨,但普通兵卒的质量却不断在下降。
地方节度使若是要训练一支精锐,必然要将其养得虎背熊腰,如此才能负担得起那沉重的甲胄与兵器。
天宝年间,在朝廷财政集中的情况下,也不过勉强维持披甲七成半、执弓十成、执弩一成的五十七万军队罢了。
天宝之后,人口因为战事而凋敝,即便增加赋税,可始终比不上天宝开元时期。
这种情况下,天下所谓百万大军,又有多少能披甲执弓弩?
别说长江以南的那些官军,哪怕朔方这种京西北八镇之一的存在,也只能勉强做到执弓四成,弩一成罢了。
弓弩不足,自然需要区分弓弩手,但陇右却不用。
陇右人均弓手,弩手更是不少,统帅只需要将弓弩手归入战锋之中,前军统帅战锋队的将领自然知道该在何时以弓弩对敌,正如当下……
“哔哔——”
刺耳的哨声作响,两军距离已经不到一百五十步。
陇右那两千五百步卒分为三列,第一排的战锋便只有一千二百人。
饶是如此,哨声响起后,三列兵卒纷纷止步,将手中盾牌及军槊、长枪放在了地上,更换弓弩。
第一排战锋分为二十四小队,队正所率队头及执旗分别走到队伍右侧站立指挥。
每小队前三排将士开始为擘张弩上弩矢,继而瞄准敌军。
小队后两排手执硬弓及箭矢,随时等待军令射箭。
时间一点点过去,当官军踏入一百二十步后,曹茂挥舞令旗,战锋队别将开始吹响木哨。
呼吸间,战锋队的每小队队正纷纷射出手中箭矢,随之而来的便是每小队射出弩矢。
弩矢如骤雨突下,而官军此时已经走至一百一十步内。
此时官军那不足四百人的弩手也开始以擘张弩对射陇右军,哪怕陇右军的战锋步卒数量并不多,但其中亦有四百执弩者。
双方对射旗鼓相当,弩矢如骤雨不断落下。
周宝与李思恭、曹茂三人各自紧张,眼睁睁看着两军战锋距离缩短到六十步时,两军阵中更是令旗挥舞。
弩手舍弃擘张弩,更换为硬弓对射。
官军战锋虽一千六百人,但执弓者不过八百人,而陇右军一千二百人尽数执弓。
一时间,陇右军的箭雨稳稳盖过了官军战锋,前排的甲兵几乎被射成了刺猬,只能执盾护住面颊,握军槊备敌。
距离不断缩短,直至二十步时,陇右军战锋收起弓弩,更换军槊与钝兵,等待短兵交击。
二列战锋更换硬弓,准备为前列战锋压制敌军。
三列执弓等待,两军皆是如此。
“杀!!”
喊杀声在两军距离不到十步时作响,官军每小队所组成的锋矢阵开始发起冲锋,陇右军佁然不动,只是持盾与军槊备敌。
待到双方撞击一处,阵脚不免晃动,但很快站立。
每小队除队头和执旗、队副外,余下还有五排兵卒,前排以木盾及鄣刀护阵,二三排以军槊主攻,四五排趁机弓弩招呼敌军面部。
无数小阵汇集成为大阵,大阵与大阵碰撞,每时每刻都有将士阵没当场。
相比较官军的慌乱,陇右军得益于时常操训而镇定自若,每每有人受伤栽倒,都会有六名执旗将伤兵拖到后方,避免伤兵被践踏致死。
至于官军则是没有心思管这些,他们意在破阵,没有几个人愿意用自己的性命去拯救那些点头之交的同袍。
俯瞰鸣沙县南部的冲积平原,官军的曲阵如浪涛,陇右军如顽石。
浪涛一层迭一层,却始终无法一次性摧毁顽石。
三千人对阵一千二百人都讨不得好,而陇右的战锋还有两列一千三百人。
想到这里,周宝沉不住气,当即开始挥舞令旗。
此时官军曲阵左后方的锋矢阵开始行动,试图从东北方向突袭陇右军右翼。
周宝的想法很好,只要陇右军右翼遇到危险,右翼“骑兵”肯定会去驰援,届时右边的口子就开了,他距离右边口子最近,可以从容率军突围向盐州而去。
不过他的想法很好,可现实却并不是一回事。
当官军锋矢阵上前后,陇右军二列梯次的七百中军立马转为战锋,向东北方向进军。
官军的锋矢阵与陇右的直阵碰撞,不足两千陇右兵,挡住了四千官军步卒,且还有六百陇右兵在后方以弓弩掠阵。
“狗鼠的陇右!”
马背上,官军右翼的李思恭忍不住暗骂,随后看向身旁的都虞侯:“你派人去告诉周宝,我们两支精骑合军向叛军右翼突围。”
“这……”都虞侯错愕道:“军使,我们为什么不精骑压上,说不定能趁机击溃这支叛军。”
“到时候带着俘获的甲胄撤军,岂不更好?”
“猪犬的家伙,你以为某没有想过吗?”李思恭骂道:
“击溃这里的叛军,我们又会死伤多少?”
“到时候叛军的精骑疾驰而来,我们还拿什么撤回盐州?”
李思恭清楚他们即便现在突围,但从此处撤往盐州,二百多里路程上,若是被叛军精骑咬住,那他们说不定还得断尾求生,哪里有多余的兵力和此处叛军鏖战?
想到这里,李思恭催促都虞侯去通知周宝。
一炷香后,周宝得了消息,可他心底却十分不舍。
四千步卒,说弃就弃,他哪里舍得啊……
“节帅,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请您下令!”
眼见周宝迟疑,左右都将连忙劝解。
眼下局势不妙,李思恭如果不理他们,执意突围,那仅凭他们剩下这五千多兵马,即便击溃眼前这支叛军,但后续的叛军也足够覆灭他们。
趁此机会突围,只要撤往了盐州,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你们、我……唉、撤吧!”
周宝最终还是没能决心与陇右军死战,死战唯有死路一条,但突围不是。
“呜呜呜——”
忽的,号角声开始吹响,李思恭所率三千五百精骑开始向周宝那一千五百多精骑靠拢。
与此同时,鸣沙县其余三处城门的马步兵也分别从东西两侧向战场驰援而来。
李思恭刚刚与周宝汇合,便见到了后方塘兵不断挥舞的旌旗,当即不敢耽误:“撤!”
“撤!”周宝也连忙告知本部精骑,随后与李思恭合兵向叛军右侧冲击而去。
“左翼驰援右翼,勿要让他们突围!!”
马背上,正在挥舞令旗的曹茂后知后觉,连忙调整部署,试图阻止官军突围。
但他的反应还是慢了些,等他下令时,五千官军精骑已经开始朝着陇右军右翼两千马步兵冲击而去。
马步兵们见状,当即以角弓弩还击,随后边撤边打。
眼看官军精骑在右翼马步兵的干扰下突围,曹茂立马反应道:“左翼马步兵跟上官军精骑,传令战锋,官军将领已然抛弃官军,官军降者不杀!”
“呜呜呜——”
左翼两千马步兵得了军令,当即追着官军精骑而去。
曹茂没有贸然离开,而是下令民沙县方向的马步兵集结,从后方包围正在死斗的官军步卒。
“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喊杀声中,死伤数百人的官兵步卒也发现了自己成为棋子,所有人都不再搏杀,而是面面相觑,等待将领宣布投降。
“我们被弃了?”
“直娘贼的,朔方军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
“叵耐的杀才,还真以为现在是百年前啊?朔方早就没了!”
奋勇厮杀的同时被同袍舍弃,这种失落感缠绕在所有朔方步卒心头。
三千余步卒被后方赶来的一千五百马步兵及正面的两千多名陇右马步兵包围。
对于他们来说,后方那一千五百乘马的马步兵,实际与骑兵没有什么两样。
撤回鸣沙已经做不到,除非他们想在撤退的路上被陇右军以步卒牵制,“骑兵”破阵。
正因如此,负责步卒指挥的三名都将在沉默许久后,最终还是下令放下兵器。
伴随着兵器落下的声音,三千余官军步卒投降,而曹茂见状则是吩咐身旁都尉道:“拾取兵器,将他们关押进营垒,等节帅军令安置。”
“某现在亲率一千马步兵往官军追去,你派出快马往威州传递消息,另外伺机招募灵武三县的官兵!”
“末将领命!”都尉不假思索的应下,曹茂见状,当即点齐兵马,率一千马步兵向盐州方向追去。
追击路上,他们时不时就能见到陇右或官军的兵卒、马匹尸体。
在这其中,陇右的马步兵尸体无疑占比稍多,这令曹茂心下一沉。
他虽拿下了鸣沙和那群官军步卒,可他放跑了最重要的官军精骑。
此刻的他不免有些忐忑,只能埋头追击而去。
在他扬鞭追击的同时,渭州河谷的王式却在指挥三军,强攻陇西县的第二重城关。
“放!”
“嘭嘭嘭——”
双方的投石机不断作响,邠宁军与河中军作为主攻压上。
护城河已经被填满,巢车上站着弓弩招呼的官军,而云车也撞在了关隘上,无数官兵沿着云梯向上爬去。
“直娘贼的,杀!!”
五十余人开始沿着云梯攀登城墙,但那时不时落下的滚木和擂石,加上偶尔作响的万人敌和铁炮声,即便是王建等身强力壮,身披厚甲的兵卒都不免感到胆寒。
“杀!!”
他们只能以喊杀声来为自己壮胆,不断向上拼杀。
他们的攻势,肉眼可见的比前几日的凤翔、泾原等镇兵马要强势。
一个上午过去,他们几次攻上马道,好几次都差点站稳阵脚,令人直呼可惜。
随着时间来到正午,伴随着气温上升,王重荣与邠宁镇节度使薛弘宗也不得不鸣金收兵。
官军如潮水退去,使得关隘上的陇右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传民夫来清理尸体,一刻钟后吃饭!”
城关上,几名别将松了口气,而官军退兵的消息也传到城关内的牙门中。
高进达舒缓一口气,放下手中毛笔询问道:“阵没了多少弟兄?”
闻言,站在牙门内的都尉作揖道:“眼下还未清点好,但应该不下三百人,官军死伤应该不下千人。”
守城战中杀敌三倍,这已经算是极为不错的表现了,毕竟前来强攻的都是披甲战兵。
只是面对这则消息,高进达却沉吟道:“如此说来,我们仅有四千三百余将士了……”
战前渭州聚战兵六千,而今大半个月过去,一千六百余人血洒陇西。
第一重关隘坚守大半个月,代价便是一千三百余条性命。
如今第二重关隘刚被强攻半日,便折损了三百多弟兄。
“官军今日发了狠,拼着不要命似的。”
“若非有铁炮和万人敌,今日阵没的弟兄恐怕还要更多。”
“眼下还能上阵的弟兄,只有三千八百多了,那四百多伤残的弟兄都送到了陇西县中救治。”
都尉解释着,高进达却长叹道:“理应是朝廷对王式施压,不然他们不会用这种不计代价的打法。”
“照这样打下去,这第二重关隘还能守多久?”
“应该……”都尉迟疑片刻,随后才道:“照这样下去,最多十天。”
“十天吗?”高进达脸色难看,再度询问道:“第三重关隘呢?”
“第三重关隘也差不多在十天左右。”都尉的话音落下,高进达眉头微皱。
好在都尉继续道:“不过渭水难渡,渭水的两道关隘,足够坚守月余。”
“眼下唯一的问题便是官军是否会在拿下几重关隘后,分兵去攻打鄣县。”
“鄣县虽然也有关隘掩护,但仅有两千州兵防守,若是被官军强攻,恐怕守不了多久。”
面对都尉的担心,高进达转而安抚道:“无碍。”
“这几日北边连连告捷,不出半个月,朔方便会被节帅所拿下,届时王式唯有撤兵这一条路。”
“是!”都尉作揖应下,见高进达没有什么要问的,他便作揖道:“末将告退。”
“去吧。”高进达示意都尉退下,随后低头继续处理起了政务。
两刻钟后,他的帐帘被掀开,走入其中的却是陇西县的长史辛谠。
“希文,你怎么来了?”
高进达瞧见辛谠,表情有些错愕,但辛谠却道:
“某实在忍不住,所以不请自来了。”
辛谠面上凝重,可心里却叫苦不迭。
这几日他无时无刻都在后悔当初答应窦郓之邀,匆匆赶来陇右并接受了官职。
在他的推测中,朝廷应该不可能与陇右撕破脸,但事实证明他推测错误了。
眼下他已经上了陇右的船,下船是不可能了,即便他愿意、陇右愿意,但朝廷也不愿意。
正因如此,经过他的深思熟虑,他最终还是决定在陇右为官,毕竟陇右的风气确实是他向往中的风气。
官吏不欺民,军卒不跋扈,武人知礼节,文人晓不惧死……这些才是他心中的所向往的世道。
如果这样的世道都要被战火所破灭,那他过去四十几年岂不是活了个糊涂?
想到这里,辛谠沉声开口道:“都督对关隘的布置没有问题,就是有些杂乱。”
“杂乱?”高进达来了兴趣,他是知道辛谠门第和才干的,不然也不会授予他陇西县长史的官职。
这还只是起步,他希望的是将辛谠扶持到都护府内参政。
前些日子里,辛谠的心思如何,他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但他没有逼辛谠,只想等着辛谠自己想通。
现在辛谠已经想通了,高进达倒是想听听,辛谠有什么高见。
“对,杂乱!”辛谠沉声颔首道:“以某的推测,第一重关隘起码能坚守两个月,但最后只坚守了半个月就告破了。”
“若是继续这样下去,这第二重关隘最多能坚持七日,而第三重关隘或许能够坚持的时日更少。”
“某不知道节帅率军何处去,但某能够看出,节帅在他处征战,而我等眼下要做的就是拖延时间。”
“既然如此,某觉得不如这样布置,或许能坚守更长时间……”
辛谠话音落下时,他呈出了一份章表。
高进达也没有摆架子,而是立即起身,接过查看起来。
他随便翻阅几页,当即眼前一亮,忍不住道:“好好好!”
“若是以此等布置,这第二重关隘起码能守住月余!”
“希文,你此策、当记一功!”
辛谠闻言作揖道:“某也不过是想要庇护陇西百姓罢了,但愿有用。”
“必然有用!”高进达比辛谠更相信辛谠的才干,所以不等辛谠开口,他便主动道:
“以此策论,汝足可担任渭州司马,某现在就向节帅上表!”
高进达的话令辛谠错愕,他没想到自己只是献了一策,便被记功拔擢了,而且是连升数阶。
虽说书写策论时,辛谠就有过准备,但当高进达真的拔擢他时,他心底还是有些发愣的。
望着高进达忙碌的身影,辛谠不免有些惋惜。
早知陇右风气如此,自己如何需等到四十有五,方才入仕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