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16章 徐嫔请安

小说: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更新时间:2024-11-29 19:06:1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云开日朗,纤翳不生。

  蓬莱殿外,内侍宫人们忙前忙后,正在将一张张桌案、蹑席摆在殿外庭院,再从殿内搬出书籍,摆放在庭院中暖晒。

  徐槿酷爱读书,殿中器物不多,藏书却极为丰富。

  每年春日,她都会将书拿出来暖晒一番,以灭书虫。

  义阳公主和高安公主两小只也在帮忙,两人只觉得热闹好玩,捧着书蹦跳跳的跑来跑去。

  高安公主还想将书当球一样抛着玩,被义阳公主制止了。

  不一会,书全部都拿出摆着了,徐槿坐在一张交椅上,面朝着太阳,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突然,远处奔过来一名内侍,来到徐槿身边,低声道:“奴拜见徐充容。”

  徐槿抬头看了他一眼,道:“你是立政殿的内侍吧,可是皇后派你来的?”

  那内侍笑道:“回充容,皇后殿下让奴将此物交给您。”递过一张卷轴。

  玉珠上前接过,那内侍又行了一礼,便告退离开了。

  玉珠摊开一看,笑道:“娘子,好像是一帖书法,定是皇后送您品鉴的。”

  徐槿和武媚娘是宫中最有才的两个女人,两人经常互赠书法、诗词,相互品鉴。

  徐槿笑道:“我瞧瞧。”伸手接过。

  看完后,不由皱紧眉头,露出思索之色。

  义阳公主一直注意着这边,见徐槿拿着什么东西看了一会,原本开开心心的脸,忽然就皱了起来。

  她小小年纪,便因生母蒙难,比一般孩子更为早熟,快步奔了过去。

  “姨娘,您怎么啦?不开心吗?”她仰着小脸问。

  徐槿看了她一眼,微微一笑,道:“怎么会呢,多谢你和高安帮我搬书,我去梅园里坐坐,你们自己玩吧。”

  转身离开了蓬莱殿,朝着东边的梅园去了。

  进入园中亭子,徐槿坐在石凳上,望着空中的白云,怔怔不语。

  一旁的蝶儿好奇的道:“娘子,皇后殿下到底给您写了什么帖子,是写的不好吗?”

  徐槿叹了口气,道:“她给我写了一幅书帖,王衍的《尊夫人帖》,写的极好,只是……”

  “只是什么?”

  徐槿反问:“你知道王衍是谁吗?”

  蝶儿摇了摇头。

  徐槿道:“他是西晋末年的一名宰相。从不为国家考虑,只懂明哲保身,最终,却没能保住自身,被人推杀而死。”

  蝶儿笑道:“原来是个奸臣呀,您是因为想到王衍,才不欢喜的吗?”

  徐槿摇头道:“皇后平日书帖,只会选用先贤之作,从不会临摹王衍这种人的作品。”

  蝶儿微微一惊,道:“那她为何忽然用王衍的作品?”

  徐槿缓缓道:“她这是在提醒我……”摇了摇头,道:“不对,她这是在提醒父亲和清流派官员,希望他们在朝堂之上,更有担当一些。”

  蝶儿大惑不解,道:“怎么又与徐侍郎和朝中大臣扯上关系了?”

  徐槿低声道:“最近刘相公奉旨调查户部,父亲他们却退居幕后,让狄仁杰在前台对付世家派系,此事已在朝中引起不小非议。”

  徐槿原本并不关注朝事,然而徐孝德生性谨慎,将清流派的一些决策和目的,都派人事无巨细的告诉徐槿。

  徐槿身在后宫,最了解皇帝心思,如此一来,倘若清流派哪里迈错了步子,徐槿便能提醒他们。

  所以徐槿对户部之案非常清楚。

  蝶儿微微吃惊,道:“娘子,那皇后是对徐侍郎他们的做法,产生不满了吗?”

  徐槿沉吟片刻,道:“皇后如今对朝堂之事,不再像以前那般插手,应该不会表达态度才是。”

  蝶儿道:“那她为何送来这幅帖子?”

  徐槿沉默良久,道:“我琢磨着,她应该是对此事非常好奇,又不好直接派人查验,所以想从我这里知道答案。”

  蝶儿感叹道:“也幸好是您聪明,能体悟皇后意思。要是刘充嫒那种人,估计皇后写下这幅帖子,她还真以为是给她品鉴呢。”

  徐槿横了她一眼,道:“不得胡言。”

  蝶儿笑道:“那您现在就去见皇后吗?”

  徐槿“嗯”了一声,道:“正好也有几日没请安了,顺便去请安。”回到蓬莱殿,换了身衣服,朝立政殿而去。

  到了立政殿后寝,叙礼毕,武皇后微笑道:“徐妹妹来了,快请坐,来人,看茶。”

  徐槿在下手一张椅子坐下,问了几句胎儿的情况,待茶送来之后,她喝了口茶后,开始进入正题。

  “妾身多谢殿下赠帖。”

  武媚娘似笑非笑的道:“徐妹妹觉得吾那幅帖子,写的如何?”

  徐槿道:“殿下笔力清丽秀逸,有如山间一泓清泉,清新自然,细细品鉴,令人心旷神怡。”

  武媚娘笑道:“听说令尊书法也很不错,不知是何风格。”

  徐槿道:“家父书法朴质厚道,只能算上等,倒是家父之友,刘相公的书法,颇有称道之处。”

  她将话题转移到刘仁轨身上,显然是在告诉武皇后,狄仁杰之事,皆是刘仁轨决定,与徐孝德无关。

  武皇后笑道:“吾也久闻刘相公学识渊博,当年在河南道安抚使任瑰手下担任幕僚,将任瑰一份手稿修改几句,得到任瑰赏识,这才入仕。”

  徐槿微笑道:“刘相公虽是文人,却有几分武人做派,担任陈仓县尉时,一名折冲都尉违法乱纪,被他用刑杖打死,引起朝堂轰动。”

  武媚娘目光闪动,道:“这事吾也听说过,确实令人诧异。”

  徐槿轻轻道:“父亲曾对我说,刘相公性格刚直,做事只问对错,不讲人情,也不在意他人看法,故而在门下省十多年,不得晋升。”

  武媚娘心中一动。

  徐槿显然是在说,在长孙羊之案上,刘仁轨并无私心,只因狄仁杰有办案之能,才将案子全权交给他负责,并无其他想法。

  武媚娘解了疑惑,也不再纠缠,感叹道:“朝中有刘相公这种人帮助陛下,吾也就安心了。”

  徐槿听她这般说,心中松了口气,又与她说了几句闲话,告辞离开了。

  ……

  刘仁轨静静站在立政殿外,手中拿着两份奏章。

  未几,王伏胜走了出来,拱手道:“陛下传刘公进殿。”

  刘仁轨大步进入殿内,朝李治行了一礼后,说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李治刚从温泉宫回来不久,浑身还在冒热气。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道:“刘公有何事启奏?”

  刘仁轨扬了扬手,道:“这是兵部上呈的两份奏章,臣以为事关重大,特来与陛下商议。”

  李治命王伏胜将两份奏章拿了上来,翻开看了。

  看完之后,微微动容。

  两份奏章出自不同之人,内容却惊人的一致。

  这两人都是突厥人,一个叫阿史那步真,一个叫阿史那弥射,都是突厥裔唐人,位列十二卫大将军。

  两人都是西突厥王族,先后归附唐朝,是大唐庙堂内,地位最高的两个突厥人。

  他们得知唐军击败贺鲁后,都请命前往前线,招降贺鲁手下的十姓部落。

  李治知道,如果按照历史走势,这两人确实招降了西突厥所有部落。

  十姓部落分为五咄陆部,五弩失毕部,最终两人各招揽一半,被唐高宗分别封为可汗。

  然而这两人是仇敌。

  没过几年,步真将弥射陷害死了,西突厥立刻叛变,导致西域再次陷入混乱。

  李治抬头问道:“不知刘公以为这两人的提议,是否可取?”

  刘仁轨凛然道:“绝不可取!”

  李治道:“为何?”

  刘仁轨道:“回陛下,苏定方将军虽攻破王帐,却并未伤到突厥人元气,他们此时归降,不会真心归附,久后必叛!”

  李治目光一亮,道:“那刘公之意,该如何应对眼下情况?”

  刘仁轨道:“臣与英国公讨论过此事,当年东突厥臣服,就是因英国公和卫国公两人,把突厥打残,人口锐减,自此一蹶不振,畏惧大唐。”

  “如今可效仿当年,让苏将军狠狠打击西突厥,把他们打疼,让他们自己派人来请求投降。”

  李治欣然道:“说得好,朕会下旨苏定方,依刘卿之策而行。”

  刘仁轨见皇帝采纳自己的想法,心中一振,又道:“陛下,您交代臣筹计税收的事,臣也已办好。”

  李治忙问:“如何,免去河北三年税收,对朝廷负担大吗?”

  刘仁轨拱手道:“朝廷一年税收,诸色米共计六千四百多万石,和籴六百四十多万石,支出五千四百多万石,国库盈余一千六百万石。河北道一年赋税一千八百多万石。”

  “倘若河北道免税,国库每年倒出两百万石。朝廷各地太仓存粮有四千八百多万石,足以支撑二十年,陛下不必担心。”

  李治听完后,总算放了心。

  虽然大唐关中地区粮食紧张,但其他地方不同,每年财政收入都有很大盈余。

  除长安仓外,各地粮仓也大多是满仓,国库充盈,底子极厚。

  李治想做什么事情,都很方便。

  “刘相以为,朕免除河北三年税收的决定,是否正确?”

  刘仁轨正色道:“短期虽有妨碍,但长期来看,对国家颇为有利,臣支持陛下决议。”

  李治欣然道:“甚好,那就传旨中书,让他们拟诰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