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87章 十一月,朔望朝

小说: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7:3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晨鼓声已响,天空却还是暗的。

  十一月的长安,清晨总是要来的晚一些。

  朱雀门外已经聚集满了朝参的官员。

  今天是十一月的第一个朔望朝。

  最近因薛仁贵在漠北的一场大捷,朝野上下都将目光放在战事之上,皇帝也频频召集武将们在神龙殿商议军务。

  文官们虽没有说什么,对这种情况都有些担忧,担心皇帝在武将的撺掇下,继续对吐蕃用兵。

  大唐虽然强大,却也禁不起年年征战。

  只可惜有李勣和薛仁贵在,一个三朝元老,一个当朝新贵,武将们如今是压着文官一头的。

  宰相之中,没有人的威望比得上李勣,也没有比薛仁贵更受宠。

  况且,真正忧心这些事的只有清流,清流的支柱刘仁轨三个月前,被皇帝派到河北巡视。

  上官仪又忽然改了性子,只顾干自己的活,不怎么参加清流聚会。

  如今清流在朝中的话语权,有所降低。

  裴炎看了一眼远处聚在一起呵呵大笑的武将,朝徐孝德道:“徐公,刘公还没有回长安吗?”

  徐孝德正朝着横街张望,道:“奇怪,听说他昨夜已经回来了,怎么没有来上朝。”

  薛元超喊道:“快瞧,好像来了!”

  众人顺着他目光看过去,果然瞧见一辆马车驶了过来。

  黑咕隆咚看不太清,直到近了一些,众人才认出来,果然是刘仁轨的马车。

  当刘仁轨走下马车时,众人都拥了上去,纷纷询问河北情况。

  刘仁轨一一回答着,经过这一年多的休养生息,河北百姓确实缓过来一些。

  徐孝德见刘仁轨面有忧色,道:“刘公,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刘仁轨沉默了一会,道:“待会我向陛下汇报时,你们自然就知道了。”

  有人道:“您先和我们说一说,让我们有个琢磨的功夫,待会我们也能帮您说几句话啊!”

  刘仁轨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徐孝德最清楚他脾气,见众人还要再问,赶忙道:“刘公既然不说,肯定有为难之处。”

  薛元超道:“不错,待会刘公说的有理,咱们可以支持,若刘公说的与大家想法不同,难道也要学世家派系一样,厚着脸皮支持不成?”

  众人听他如此说,也都不吭声了。

  薛元超忽然道:“刘公,有件事得提醒您一下,最近朝中有很多关于您的闲话,都是拥武派那边传过来的。”

  刘仁轨抬了抬眉毛,道:“什么闲话?”

  薛元超道:“您在河北时,不是向朝廷举荐了一个司马吗?”

  刘仁轨道:“不错,老夫举荐定州司马陈述为雍州司马。”

  薛元超道:“听说陈述曾担任过您的上官,并且百般刁难过您,后来您拜相之后,他曾特意赶到长安,向您请罪。”

  刘仁轨点了点头。

  薛元超道:“他们却说,您不计前嫌,不仅没有报复陈述,反而举荐他,这是矫枉过正,沽名钓誉。”

  能传开的流言,往往都容易让人相信,刘仁轨在此事确实耿直的过了头,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心思。

  薛元超也是心中疑惑,故而将此事拿出来说。

  刘仁轨没有吭声,也没有解释。

  上官仪缓缓道:“我相信刘公此荐,是因那陈述确有才能,与别的无关。刘公曾得罪过李义府,他们自然要攻击刘公。”

  薛元超笑了笑,不做声了。

  总体来说,因为刘仁轨沉闷的性格,清流派内部并未形成一股团结的力量。

  拥武派则不同了。

  谁当宰相大家就拥戴谁,任何事情都提前商议好,到时群起附和,相互掩护。

  如今的头羊是李敬玄,他资历其实差了一些。

  好在大家都不计较他的年纪,许敬宗、崔义玄等老资历,都不跟他唱反调,李义府更是全力支持。

  朱雀门以西,拥武派官员们,此刻都围在李敬玄旁边,听他提起待会朝会上的议题。

  李敬玄清了清嗓子,道:“上次李侍郎便提出过修改氏族志,只可惜因来济、韩瑷阻止,无法成事。如今这二人都贬到外州,正是重修氏族志的良机,诸位以为如何?”

  许敬宗道:“不知李相准备以何为根据,划分新氏族?”

  李敬玄道:“就根据李侍郎的建议,以官职为基准。除四后姓、酅公、介公外,以三公、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为第一等,文武三品及知政事三品为第二等,以品定级,各位意下如何?”

  拥武派官员多是品级高,而出身低,此种分法,对大多数人都是有利的,纷纷表示同意。

  只有崔义玄没有吭声。

  李义府笑道:“崔公,您身为三品御史大夫,当可列入二等,并不吃亏,将来拜相,还能升为一等。”

  崔义玄淡淡道:“乍一看老夫确实没有吃亏,然而如此分法,二等和一等都会多了很多,将来的二等,还比得上现在的二等吗?”

  崔义玄因偏房出身,原本在清河崔氏并不受重视,后来凭着废王立武,升为御史大夫。

  皇帝解决关陇集团后,清河崔氏为求自保,推举崔义玄为族长。

  虽还只是个挂名的,但崔义玄也确实开始为崔氏考虑。

  李敬玄道:“崔大夫若是有别的意见,尽管可以说出来。”

  崔义玄沉默了一会,拱手道:“老夫没有意见,只不过,老夫忽然想起来有些事,需要和卢尚书商议一下,少陪!”

  转身朝远处的卢承庆走了过去。

  利则合,不利则分。

  这正是拥武派官员秉持的理念,原本并不值得奇怪。

  然而崔义玄此时离开,从侧面反应出来,因皇帝冷落,拥武派官员们已都有了跳槽的小心思。

  李敬玄面沉如水,道:“还有谁不同意,也可先说出来。”

  幸好,并没有人追随崔义玄而去,只不过还是有人提出了质疑。

  “李相,世家派还有个辛茂将,肯定会反对。卢承庆身为范阳卢氏,也绝不会同意,再加上咱们刚刚得罪了刘仁轨,只怕他也会反对。”说话的是袁公瑜。

  李敬玄道:“他们反对都没用,只要圣人同意就行了!”

  袁公瑜道:“您怎知圣人会同意?”

  李义府笑着接口道:“圣人依然在推行科举改革,世族便是障碍,只要修改氏族志,就能降低世族影响,圣人想来也是欢喜的。”

  李敬玄接着道:“如此修改氏族,对武将们也有好处,咱们并非势单力孤。”

  众人听二人说的有理,便不再反对。

  没多久,随着钟鼓声响,崔义玄大声道:“时辰到,入朝!”

  群臣在廊下列班后,进入两仪殿。

  等候未久,便见李治从角门进入大殿。

  叙礼毕,群臣在蹑席上安坐。

  李敬玄并不着急,准备等各州县的事情商议完毕,大家都比较疲劳时,再提出修改氏族志之事。

  最先出列的是兵部尚书萧嗣业。

  “陛下,安西都护府传来奏报,裴行俭副都护已带兵平定龟兹叛乱,龟兹王与宰相已尽释前嫌,龟兹国恢复稳定。”

  李治道:“很好,给裴副都护记上一功吧。”

  萧嗣业道:“臣领旨!”

  随着一名名官员出列议事,时间过的飞快。

  李治上了快两年的朝,也练出一身静坐的本领。

  大部分事情宰相们就能够商议出结果,也用不着他劳心劳力,最后负责定调就行。

  不多久,到了正午,廊下食之后,事情商议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殿外各州县的官员,汇报一些地方事务。

  当益州一名司马奏事结束后,再无官员出列,李治朗声道:“诸位可还有奏议?”

  李敬玄见时机成熟,快步出列,拱手道:“臣有事禀奏!”

  李治道:“讲。”

  李敬玄随将修改氏族志的想法说了,话音一落,仿佛在湖中投入一颗大石头,激起巨大的水花。

  卢承庆竟比辛茂将更早出列反对。

  “陛下,氏族等级是传承而来,各族凭着端正家风,获世人敬仰,得以显名。众人敬仰的并非氏族本身,而是氏族谨守的家风和美德。倘若以品定级,世人再不会重视德行,只追求名利,朝野风气败坏,我大唐以德孝治天下的根基,就将被破坏了!”

  李义府笑道:“卢尚书此言差矣,山东世族尚婚嫁,江南世族尚财利,关中世族尚冠冕,无一样,以德行为主。”

  辛茂将缓缓道:“李侍郎所言之事,何人不尚?然而上等世族之所以能成为上等世族,便是因其与别族相比,更重德行。”

  崔义玄也直接跳反了,说道:“如今的一等、二等氏族,哪一家没有良德家风,若非此风,又为何能为朝廷贡献这么多人才呢?”

  随着双方争论越来越激烈,李义府和李敬玄发现一个不妙的情况。

  朝堂官员几乎开始联手攻击他们,而许敬宗等拥武派官员,竟都一言不发。

  那些武将更是连个屁都不放,冷眼旁观。

  李义府期待在皇帝那里寻得一丝支持,只可惜李治毫无反应。

  李治非常清楚,李义府这种修改氏族志的法子,根本无用,反而会影响朝廷公信力。

  真正要消除世族的影响力,以如今的社会结构,还难以做到,李治也不打算把精力放在这上面。

  于是乎,李敬玄和李义府的上奏,最终以惨败收场。

  幸好这个时候,刘仁轨忽然出列,帮了两人一把,让他们不至于太难堪。

  “陛下,臣有事启奏。”

  李治派刘仁轨去河北,就是为了了解免税政策的效果,当即说道:“刘卿可是要汇报河北之事?”

  刘仁轨道:“是的,臣奉命前往河北,巡视二十四州后,发现一个问题,需要上禀陛下。”

  李治抬手道:“刘卿快讲。”

  刘仁轨道:“河北二十四州免赋税之后,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尤其以豪门大族为主!”

  李治微微变色,道:“怎会如此,朝廷不是禁止土地兼并吗?”

  刘仁轨道:“主要是河北百姓之前的生活太过艰难,那些大族出很高的价格购买他们土地,他们就把土地卖了。因是瞒着官府,所以官府也难以制止!”

  李治定了定神,静静沉思了一会,很快明白过来。

  豪门大族自然比普通百姓更有远见,能看清朝廷政策的好处。

  他们知道三年免税的土地,能带来多大利润,故而花重金购买百姓田产。

  普通百姓生活艰难,贪图快钱,也就毫不犹豫的卖了。

  到头来,朝廷放出的利益,都被豪门大户给吃了,普通百姓反因卖了田,将来更加难过。

  李治深吸一口气,不由庆幸派刘仁轨去河北巡视了一番。

  “此事必须严惩,带头买田的大户有一个算一个,绝不姑息。田地全部归还百姓,刘卿,此事还是由你负责处置。”

  刘仁轨道:“臣领旨,不过这其中有个难处。”

  李治挑眉道:“什么难处?”

  “带头的大户之中。”刘仁轨瞥了卢承庆一眼,接着道:“有范阳卢氏。”

  卢承庆脸色大变,正要出列辩解,被杜正伦拉了一下,猛地醒悟。

  这件事他了解的并不清楚,现在跟刘仁轨打对台,只会吃亏,还会给皇帝造成不好印象,以为他牵涉其中。

  想到此处,他深吸一口气,又坐了回去。

  李治瞥了卢承庆一眼,见他坐回蹑席,暗暗点头。

  卢承庆正负责长安城的水土恢复大计,眼下很多事都离不开他,他若非要牵扯进来,李治倒颇感为难。

  “范阳卢氏家大业大,难免出一些不肖子孙,将涉事之人依法办理就是,不过也不必兴师动众,牵扯到其他人。”李治说道。

  刘仁轨拱手道:“臣领旨。”

  朝会终于结束,然而这场朝会造成的影响,却才刚刚开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