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柳府大堂,依然烛火明亮。
柳元礼背负着双手,在大堂内来回踱步,神情显得极为焦躁。
一刻钟后,一名家仆来到大堂,说道:“阿郎,苏洗马来了。”
柳元礼快步出了厅堂,一路急行,在外庭看到了跟在家丁后面的苏良嗣。
“苏兄,你总算还是来了,可让我好等。”柳元礼苦笑道。
苏良嗣解释道:“今晚于府长孙加冠,我被请为宾客,后来晚宴时多喝了两杯,回府晚了,还请见谅。”
唐朝男子二十岁加冠,此次加冠的是于府长孙,于知微,加冠礼非常隆重,长安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都被请了过去。
柳元礼叹道:“那就难怪了,于府的请帖我也收到了。”
苏良嗣皱眉道:“那你为何不去?”
李弘被立为太子,于志宁也晋封太子太傅,在朝堂中的地位,隐隐与李勣并驾齐驱。
柳元礼苦笑道:“我心乱如麻,实在没心情去。”
两人说话间,来到外堂,分宾主而坐。
苏良嗣道:“又出什么事了吗?”
柳元礼道:“我听说陛下出巡了,可有此事?”
苏良嗣道:“是啊,皇后也跟着陛下离开长安,如今由太子监国。”
柳元礼急道:“陛下去了哪里,你知道吗?”
苏良嗣沉声道:“这种事,我怎么知道,而且这种事谁又敢去打听?”
皇帝出巡之际,暗中打探皇帝行踪,便有谋逆的嫌疑,故而谁也不敢多问。
柳元礼长叹一声,道:“我是想着你在东宫任职,随侍太子身边,也许太子会失口说出陛下去了哪。”
苏良嗣不悦道:“太子聪慧,怎么可能失口说出这种话。柳兄,你今天到底是怎么了,为何总在打听陛下下落!”
柳元礼苦笑道:“我是怕陛下发现……”
“发现什么?”
柳元礼正要开口,忽然又似乎有些担心,走到苏良嗣身边,朝他低语了几句。
苏良嗣听完后,脸色大变,道:“我不是告诉过你,让你不要胡来的吗?”
柳元礼急道:“可藩王之中,只有虢王上奏反对,如今田制改革再也无法阻止,我也是迫不得已啊!”
苏良嗣沉默良久,感叹道:“这事我也帮不了你,你只好祈求陛下不要去泾阳方向了。”
……
长安城北面,有渭水环绕,过渭水中桥向北,是一条长长的官道,再过泾河,便到了泾阳。
李治的天子出巡仪仗,正在前往泾阳的路上,随行有三千甲士护卫,右金吾卫大将军程知节随行。
另外还有孙思邈、甄广舟等御医同行。
武媚娘也被李治带上了。
两人一同坐在宽阔的御辇内,一路之上,李治都在打量着道旁的风光。
眼瞧着太阳即将落山,程知节驱马来到御辇旁,说道:“陛下,距离泾阳只有两里,是否要进城?”
李治道:“不进城了,从泾阳绕过去。”
程知节应诺一声,指挥队伍从西边绕过泾阳。
日落之后,队伍在泾河附近安营扎寨。
李治难得在野外露宿,颇觉新鲜,带着王伏胜等内侍,在营中闲逛。
忽听马蹄声响,有一支马队朝着行营方向而来,远远便被哨兵拦住了。
来人是王及善和几名内领卫,他们进入行营后,很快找到了李治,拱手道:“陛下,娘波金鸟和达波吾都已经放回去了。”
李治道:“保密工作可做好了?”
王及善道:“臣派了二十名内领卫,由程务挺率领,带着她们从凉州秘密绕行,返回吐蕃,绝不会泄密!”
李治“嗯”了一声,道:“假冒她们的人,也要保密,别让人发现。”
为迷惑禄东赞,大唐必须表面上,接受娘波金鸟和达波吾的归降,需要找人假扮二人。
王及善道:“由苏毗蓝雅亲自挑选了两个长的相似之人,安排在鸿胪寺,由内领卫严密看守,绝无问题。”
李治道:“辛苦了,去歇息吧。”
王及善拱手告退。
李治又在行营转了一圈后,回到自己的御帐。
帐内,武媚娘正坐在一张矮榻上,和孙思邈、甄广说着话。
“陛下回来了。”武媚娘微笑着走了过来,帮李治脱下披风,道:“陛下,该用药施针了。”
李治朝孙、甄二人道:“辛苦二老,这次还要陪朕出来奔波。”
甄广舟躬身道:“此乃臣分内之事。”
孙思邈端着药碗,笑道:“臣平日行医时,便经常四处奔波,陛下不必担心臣。”
李治服下药,又脱了衣服,让甄广舟施了针。
晚膳时,李治命人在帐外围了个火堆,请孙思邈、甄广舟与他一起用膳,又让程知节、王及善、王伏胜也都围在火堆旁,铺着蹑席,一起用食。
膳间,李治问起孙思邈行医时的经历。
孙思邈只说了些各地的民风民俗,关于自己行医治病的事,提的很少。
武媚娘放下筷箸,浅浅一笑,道:“陛下,妾身倒是听说一桩孙先生行医的美谈,也不知是真是假。”
李治道:“说来听听。”
武媚娘笑道:“据说孙先生曾在邱县行医,施医无类,不收钱,不受谢,只让患者病愈后在寺旁植杏树三株,不到一年,植杏树百亩,郁然成林,杏熟以杏易谷赈贫。”
孙思邈捻须微笑,并未反驳,显然此事为真。
李治听完后,却愣了愣,也不知想到了什么。
武媚娘奇道:“陛下,您怎么了?”
李治缓缓道:“秦汉之时,关中良田数万顷,如今却不到一万顷,朕以为皆因秦岭等山脉被砍伐严重,水土流失,故命户部官员,在秦岭广植树木,又用石炭替换木炭,减少百姓砍伐树木,从而增加关中产出。孙神医树林之举,倒与朕的行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孙思邈拱手道:“臣之法乃医民,陛下之举乃医国,臣不敢与陛下并论。”
程知节忽然道:“陛下,您更改田制,也是为了恢复关中产出吗?”
李治点头道:“也有这方面原因,如今长安虽不缺粮,却需从洛阳运粮,耗费大量人力,并非长久之计。所以朕还是希望关中能自给自足。”
程知节想了想,道:“陛下,臣有一个法子,也许对关中民生,有些帮助。”
李治目光一亮,道:“什么法子?”
程知节道:“臣听人说,最近不少商人,在漠北开辟私人牧场,从而获得毛皮和马匹,陛下何不在漠北再增设些官营牧场,长安城便能获得更多肉食!”
唐朝有十几个官营牧场,这是从魏晋时期继承下来的习俗。
北魏时期,有四大官营牧场被先后设立,分别是:代郡牧场、漠南牧场、河西牧场、河阳牧场。
到了唐朝,又以这四大牧场为基础,增设了些中型牧场,统一由太仆寺管理。
唐朝官员食用的羊肉,就是这些牧场产出的。
因官营牧场的产生,民间也产生许多私营牧场,官府并不禁止,只在土地、规模上设置了上限。
因铁勒大部落西迁,漠北草原上的人口少了很多,导致漠北商道萧条了许多。
许多嗅觉敏锐的商人见此处到处都是草场,官府管理松散,办理公验极为容易,便向官府申请土地,建设私营牧场。
如此一来,他们连成本都省却了,自然可以大赚一笔。
李治向程知节仔细了解之后,不由大为欢喜。
利益驱动发展,这句话一点不错,他原本还琢磨过迁移人口去漠北放牧,又担心引起民怨,才没有施行。
不料,商人们在利益驱使下,竟先一步在漠北发展起来,实在是意外之喜。
“陛下,陛下?”程知节见李治久久不语,出声提醒道。
李治微笑道:“程老将军这个提议非常好,朕即刻就拟旨,让太仆寺研究在漠北增设牧场之事。”
程知节咧嘴一笑,他喜爱吃羊肉,提出这个建议,其实也有几分私心。
武媚娘微笑道:“陛下,妾身可以继续说了吗?”
李治愣了一下,道:“你没有说完吗?”
武媚娘笑道:“植种杏树只是开头,据说有虎伏跪求医,孙神医用“虎撑”之法,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虎有灵性,守护杏林,以报恩德。”
孙思邈赶忙道:“皇后殿下,此事乃讹传,老夫只是治了一只山猫而已,并非老虎。”
王伏胜微微一笑道:“虽是谣言,却可得见,百姓们对孙神医的感激之情。”
不一会,众人都吃的差不多了。
李治拍了拍手,站起身道:“伏胜,去准备几件衣服,朕要微服,去附近村子瞧瞧,媚娘,你要不要一起去?”
此话一出,众人脸色都变了。
程知节单膝跪地,拱手道:“陛下,您的安危关乎国家命脉,此处距离长安太远,稍有不测,恐发生意外,请陛下三思。”
王及善、孙思邈等人也出声劝阻。
李治皱眉不语。
武媚娘柔声道:“陛下,您想去走访村舍,是想知道田制改革是否落实到地方吧?”
李治道:“正是。”
武媚娘道:“既是如此,何不让妾身替您走一趟,既能达到目的,您也不必犯险。”
李治道:“媚娘,你是女子,只怕不太方便吧?”
武媚娘笑道:“正因妾身是女子,别人才不会对妾身有防备之心,更容易打听到消息。”
李治沉默了一会,叹道:“罢了,媚娘,那就辛苦你替朕探访一番了。”
柳元礼背负着双手,在大堂内来回踱步,神情显得极为焦躁。
一刻钟后,一名家仆来到大堂,说道:“阿郎,苏洗马来了。”
柳元礼快步出了厅堂,一路急行,在外庭看到了跟在家丁后面的苏良嗣。
“苏兄,你总算还是来了,可让我好等。”柳元礼苦笑道。
苏良嗣解释道:“今晚于府长孙加冠,我被请为宾客,后来晚宴时多喝了两杯,回府晚了,还请见谅。”
唐朝男子二十岁加冠,此次加冠的是于府长孙,于知微,加冠礼非常隆重,长安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都被请了过去。
柳元礼叹道:“那就难怪了,于府的请帖我也收到了。”
苏良嗣皱眉道:“那你为何不去?”
李弘被立为太子,于志宁也晋封太子太傅,在朝堂中的地位,隐隐与李勣并驾齐驱。
柳元礼苦笑道:“我心乱如麻,实在没心情去。”
两人说话间,来到外堂,分宾主而坐。
苏良嗣道:“又出什么事了吗?”
柳元礼道:“我听说陛下出巡了,可有此事?”
苏良嗣道:“是啊,皇后也跟着陛下离开长安,如今由太子监国。”
柳元礼急道:“陛下去了哪里,你知道吗?”
苏良嗣沉声道:“这种事,我怎么知道,而且这种事谁又敢去打听?”
皇帝出巡之际,暗中打探皇帝行踪,便有谋逆的嫌疑,故而谁也不敢多问。
柳元礼长叹一声,道:“我是想着你在东宫任职,随侍太子身边,也许太子会失口说出陛下去了哪。”
苏良嗣不悦道:“太子聪慧,怎么可能失口说出这种话。柳兄,你今天到底是怎么了,为何总在打听陛下下落!”
柳元礼苦笑道:“我是怕陛下发现……”
“发现什么?”
柳元礼正要开口,忽然又似乎有些担心,走到苏良嗣身边,朝他低语了几句。
苏良嗣听完后,脸色大变,道:“我不是告诉过你,让你不要胡来的吗?”
柳元礼急道:“可藩王之中,只有虢王上奏反对,如今田制改革再也无法阻止,我也是迫不得已啊!”
苏良嗣沉默良久,感叹道:“这事我也帮不了你,你只好祈求陛下不要去泾阳方向了。”
……
长安城北面,有渭水环绕,过渭水中桥向北,是一条长长的官道,再过泾河,便到了泾阳。
李治的天子出巡仪仗,正在前往泾阳的路上,随行有三千甲士护卫,右金吾卫大将军程知节随行。
另外还有孙思邈、甄广舟等御医同行。
武媚娘也被李治带上了。
两人一同坐在宽阔的御辇内,一路之上,李治都在打量着道旁的风光。
眼瞧着太阳即将落山,程知节驱马来到御辇旁,说道:“陛下,距离泾阳只有两里,是否要进城?”
李治道:“不进城了,从泾阳绕过去。”
程知节应诺一声,指挥队伍从西边绕过泾阳。
日落之后,队伍在泾河附近安营扎寨。
李治难得在野外露宿,颇觉新鲜,带着王伏胜等内侍,在营中闲逛。
忽听马蹄声响,有一支马队朝着行营方向而来,远远便被哨兵拦住了。
来人是王及善和几名内领卫,他们进入行营后,很快找到了李治,拱手道:“陛下,娘波金鸟和达波吾都已经放回去了。”
李治道:“保密工作可做好了?”
王及善道:“臣派了二十名内领卫,由程务挺率领,带着她们从凉州秘密绕行,返回吐蕃,绝不会泄密!”
李治“嗯”了一声,道:“假冒她们的人,也要保密,别让人发现。”
为迷惑禄东赞,大唐必须表面上,接受娘波金鸟和达波吾的归降,需要找人假扮二人。
王及善道:“由苏毗蓝雅亲自挑选了两个长的相似之人,安排在鸿胪寺,由内领卫严密看守,绝无问题。”
李治道:“辛苦了,去歇息吧。”
王及善拱手告退。
李治又在行营转了一圈后,回到自己的御帐。
帐内,武媚娘正坐在一张矮榻上,和孙思邈、甄广说着话。
“陛下回来了。”武媚娘微笑着走了过来,帮李治脱下披风,道:“陛下,该用药施针了。”
李治朝孙、甄二人道:“辛苦二老,这次还要陪朕出来奔波。”
甄广舟躬身道:“此乃臣分内之事。”
孙思邈端着药碗,笑道:“臣平日行医时,便经常四处奔波,陛下不必担心臣。”
李治服下药,又脱了衣服,让甄广舟施了针。
晚膳时,李治命人在帐外围了个火堆,请孙思邈、甄广舟与他一起用膳,又让程知节、王及善、王伏胜也都围在火堆旁,铺着蹑席,一起用食。
膳间,李治问起孙思邈行医时的经历。
孙思邈只说了些各地的民风民俗,关于自己行医治病的事,提的很少。
武媚娘放下筷箸,浅浅一笑,道:“陛下,妾身倒是听说一桩孙先生行医的美谈,也不知是真是假。”
李治道:“说来听听。”
武媚娘笑道:“据说孙先生曾在邱县行医,施医无类,不收钱,不受谢,只让患者病愈后在寺旁植杏树三株,不到一年,植杏树百亩,郁然成林,杏熟以杏易谷赈贫。”
孙思邈捻须微笑,并未反驳,显然此事为真。
李治听完后,却愣了愣,也不知想到了什么。
武媚娘奇道:“陛下,您怎么了?”
李治缓缓道:“秦汉之时,关中良田数万顷,如今却不到一万顷,朕以为皆因秦岭等山脉被砍伐严重,水土流失,故命户部官员,在秦岭广植树木,又用石炭替换木炭,减少百姓砍伐树木,从而增加关中产出。孙神医树林之举,倒与朕的行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孙思邈拱手道:“臣之法乃医民,陛下之举乃医国,臣不敢与陛下并论。”
程知节忽然道:“陛下,您更改田制,也是为了恢复关中产出吗?”
李治点头道:“也有这方面原因,如今长安虽不缺粮,却需从洛阳运粮,耗费大量人力,并非长久之计。所以朕还是希望关中能自给自足。”
程知节想了想,道:“陛下,臣有一个法子,也许对关中民生,有些帮助。”
李治目光一亮,道:“什么法子?”
程知节道:“臣听人说,最近不少商人,在漠北开辟私人牧场,从而获得毛皮和马匹,陛下何不在漠北再增设些官营牧场,长安城便能获得更多肉食!”
唐朝有十几个官营牧场,这是从魏晋时期继承下来的习俗。
北魏时期,有四大官营牧场被先后设立,分别是:代郡牧场、漠南牧场、河西牧场、河阳牧场。
到了唐朝,又以这四大牧场为基础,增设了些中型牧场,统一由太仆寺管理。
唐朝官员食用的羊肉,就是这些牧场产出的。
因官营牧场的产生,民间也产生许多私营牧场,官府并不禁止,只在土地、规模上设置了上限。
因铁勒大部落西迁,漠北草原上的人口少了很多,导致漠北商道萧条了许多。
许多嗅觉敏锐的商人见此处到处都是草场,官府管理松散,办理公验极为容易,便向官府申请土地,建设私营牧场。
如此一来,他们连成本都省却了,自然可以大赚一笔。
李治向程知节仔细了解之后,不由大为欢喜。
利益驱动发展,这句话一点不错,他原本还琢磨过迁移人口去漠北放牧,又担心引起民怨,才没有施行。
不料,商人们在利益驱使下,竟先一步在漠北发展起来,实在是意外之喜。
“陛下,陛下?”程知节见李治久久不语,出声提醒道。
李治微笑道:“程老将军这个提议非常好,朕即刻就拟旨,让太仆寺研究在漠北增设牧场之事。”
程知节咧嘴一笑,他喜爱吃羊肉,提出这个建议,其实也有几分私心。
武媚娘微笑道:“陛下,妾身可以继续说了吗?”
李治愣了一下,道:“你没有说完吗?”
武媚娘笑道:“植种杏树只是开头,据说有虎伏跪求医,孙神医用“虎撑”之法,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虎有灵性,守护杏林,以报恩德。”
孙思邈赶忙道:“皇后殿下,此事乃讹传,老夫只是治了一只山猫而已,并非老虎。”
王伏胜微微一笑道:“虽是谣言,却可得见,百姓们对孙神医的感激之情。”
不一会,众人都吃的差不多了。
李治拍了拍手,站起身道:“伏胜,去准备几件衣服,朕要微服,去附近村子瞧瞧,媚娘,你要不要一起去?”
此话一出,众人脸色都变了。
程知节单膝跪地,拱手道:“陛下,您的安危关乎国家命脉,此处距离长安太远,稍有不测,恐发生意外,请陛下三思。”
王及善、孙思邈等人也出声劝阻。
李治皱眉不语。
武媚娘柔声道:“陛下,您想去走访村舍,是想知道田制改革是否落实到地方吧?”
李治道:“正是。”
武媚娘道:“既是如此,何不让妾身替您走一趟,既能达到目的,您也不必犯险。”
李治道:“媚娘,你是女子,只怕不太方便吧?”
武媚娘笑道:“正因妾身是女子,别人才不会对妾身有防备之心,更容易打听到消息。”
李治沉默了一会,叹道:“罢了,媚娘,那就辛苦你替朕探访一番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