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节日很多,一年官定假日一百多天。
除了每月三天旬休外,正日、冬至休假七日,上元节、清明寒食休四日,夏至和腊日休三日。
其他如上巳、端午、七夕、重阳、各大节气,都有假日。
除法定节假日,还有三月祭祀假、五月田假、九月授衣假。
授衣假每年九月末放,给官员们一日时间,准备过冬的衣服,准备迎接冬天的到来,以免生病。
明日便是授衣假,高有道三人申时中牌不到,便早早处理完了几日的差事,准备去痛饮一杯。
卢照邻整理了一下衣服,起身笑道:“元兄,郭兄,我们在八仙楼订了一间包房,准备饮宴一番,两位可要同行?”
经过这一年多的同僚生活,元万顷和郭正一与三人关系倒是熟悉了些,不过,却总隔着一层距离。
“多谢卢兄邀请,不过我们已经和薛元超约好了,去芙蓉园赏菊,下次吧。”
回答的是郭正一,这个下次他也不知说了多少遍,然而每次邀请,依然还是下次。
卢照邻挑了挑眉,不再多言,转头朝一名内侍道:“康常侍,那我等告退了。”
那内侍是甘露殿四大内常侍之一,名叫康多福,负责左偏殿的管理,长的白白净净,笑起来一脸和善。
“几位郎君请便,走的时候别忘了把衣袍带上。”
授衣节不仅放假,皇帝也会给高品官员赐冬衣,按理来说,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有。
高有道几人的衣服,是李治特意下恩旨赐下。
几人从低级内侍手中接过冬衣,纷纷朝着正殿方向一拱手,这才离开了甘露殿。
沿着外宫道而行时,杜易简忽然冷哼了一声。
“这郭正一平日看起来谦卑,其实骨子里根本瞧不起我们,卢兄每次邀请,有时元万顷都想同意了,他却每次都拒绝。”
卢照邻和高有道听了后,都没有做声。
杜易简是个很喜欢交朋友的人,然而遇到那些盛气凌人的人,他也会非常记仇。
“哼,他们得意什么,再过几年,高兄的品级就能超过他们,卢兄更不用提了,尚了公主后,只怕要和狄兄一样,连升十几级!”
卢照邻面色一红,讪讪道:“别瞎说,公主殿下只是喜欢我的诗词,我这样的人,哪配得上公主呢?”
杜易简微微一笑,道:“那可由不得你,公主若是看中你了,你跑也跑不了。”
卢照邻偏过头去,假装看风景。
高有道忽然道:“其实你错怪郭正一了。”
杜易简微微一愣,道:“此话怎讲?”
高有道道:“出宫再和你解释吧。”
三人沿着外宫道,一路向南急行,很快出了承天门,杜易简再次询问,高有道却依然不答。
直到出了朱雀门后,穿过横街,高有道才低声道:“其实郭正一是故意跟我们保持距离。”
“故意?”
高有道缓缓道:“你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和郭、元二人关系亲密了,会有什么后果?”
杜易简怔了怔,一时没有领会过来。
卢照邻却恍然大悟,道:“不错,是我孟浪了,不该邀请他。”
杜易简这时也反应过来了。
皇帝之所以将他们五人分成两组,就是为了相互监督,以免五人联合起来,蒙蔽圣听。
虽说他们真的关系亲密了,也没那个胆子,可只要存在这种可能,皇帝就不可能坐视。
到时候,不是他们三人被调走,就是郭正一两人被调走,必定会有新人取代一方。
杜易简不敢再讨论这个话题了,抬头望着大街,笑道:“今日可真热闹。”
卢照邻微笑道:“那是当然了,前线捷报不断,马上就要消灭吐蕃了,大家心里都高兴啊!”
七月初一,唐军便进入吐蕃。
讨伐的理由也很简单,吐蕃赞普无道,无故征讨苏毗国,大唐应苏毗女王之请,帮助苏毗复国。
两年前,大唐就跟吐蕃干了一仗,当时是为了保护吐谷浑,薛仁贵也因此一战成名。
唐朝百姓们都很关注武事,知道吐蕃吞并吐谷浑后,就会威胁到大唐,所以对此次攻打吐蕃,都非常支持。
战事开始之后,结果却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尤其是在朝的官员。
大臣们都知道皇帝对吐蕃评价很高,一直把吐蕃当做劲敌。
谁知攻打之后,薛仁贵率领诸羌联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十城,朝着吐蕃都城不断逼近。
不仅唐军进军顺利,就连六诏国联军也节节获胜,马上就要跟唐军会师了。
众人惊讶之余,还以为是皇帝过于高估了吐蕃,朝野上下,都一片喜庆,就等着薛仁贵攻破逻些城的捷报传回。
杜易简笑道:“听说吐蕃发生内乱,军队没有战心,自然不是咱们对手了。”
高有道看了他一眼,纠正道:“不仅是这个原因,最主要,还是因领军将军是薛将军,若是别人领军,未必能有此结果。”
杜易简知他对薛仁贵极为推崇,若是说一句薛仁贵不好,他能跟你争一天,当即敷衍了一句。
“是是是,也多亏了薛将军!”
“什么叫也?”
说话间,三人已来到兴道坊,远处已能瞧见八仙楼,只见楼外竟有人在排队。
杜易简道:“哈哈,我就知道今天人一定会很多,幸好咱们提前预定了位置。”
三人来到楼外,报了名字,得以进入楼内。
只见一楼已经全部坐满,到处都是吆喝声,跑堂的店伙腿都快跑断了。
三人订的包房在二楼,正要上楼梯时,忽听身后传来一阵呼喊声。
“让开让开,都让开,别挡道。”
高有道转头一看,只见四名豪奴开道,身后跟着几名锦衣少年,全都在十五岁到二十岁左右。
瞧见这些少年郎后,高有道三人也只能让路。
在天子脚下,权贵可谓一抓一大把。
然而所有权贵之中,最不好惹的并非那些紫袍大员、国公亲王。
这些人纵然位高权重,出门在外时,却不会太张扬,也还算讲道理,不会平白欺负人。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的子孙。
尤其是家教不严、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少年,根本不知收敛为何物,行事毫无顾忌。
只要得罪他们,注定会惹上麻烦。
眼前便是这样一帮人,领头的是吏部尚书许圉师的幼子,名叫许自然。
此子极为蛮横,又不讲道理。
更关键的是许圉师对这个幼子极为疼爱,养成他一副肆意骄纵的性子。
长安城贵少之中,论及排场,也只有英国公府的长孙李敬业、以及武府的小郎君贺兰敏之,能跟他相提并论了。
卢照邻虽然不惧许自然,却也不愿跟他起冲突,默默让开。
三人望着许自然和一帮贵少上了楼梯,这才拾级登阶,来到二楼,进入包房。
等了不一会,狄仁杰也到了。
杜易简打趣道:“狄大寺卿这次来的倒早,我们竟只等了你一刻钟。”
狄仁杰笑道:“那就老规矩,一刻钟一杯酒,我自罚一杯就是。”
倒了杯酒饮了。
四人围坐在桌间,饮酒畅谈,好不痛快。
酒过三巡,高有道忽然道:“狄兄,听说最近大理寺在审理一桩侵田案子,跟柳氏有关,是真的吗?”
狄仁杰道:“高兄为何突然问起此事,莫非在柳氏中有什么熟人吗?”
高有道笑道:“我一介寒门,怎会认识柳氏中人,是郑鸣玉托我问的。”
狄仁杰点点头,道:“柳氏确实侵占不少田产,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暗中对抗圣人的田制改革,所以大理寺才亲自过问。”
高有道摇头叹了口气,没有再问了。
杜易简哼道:“眼下这种时局,连长孙一族都乖乖配合,他们竟还敢跟圣人唱反调,简直不知死活。”
卢照邻道:“行了,咱们今日是来庆贺的,就别提这些不高兴的事了,来,大家共饮一杯,庆祝前线大捷!”
朝野上下都在庆祝前线大捷时,大唐天子李治,却站在临湖殿的观台上,望着水面,默默不语。
忽然间,他只觉身子一重,一件斗篷披在了肩上。
转头一看,武媚娘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旁边跟着几名宫人,其中一人还端着药膳。
“陛下,该服用药膳了。”武媚娘微笑道。
李治点点头,走到桌边坐下,一边吃着药膳,一边思索,不发一语。
武媚娘静静坐在一旁,并不出声打扰他。
过了不知多久,李治缓缓开口道:“媚娘,对于前线的战事,你怎么看?”
武媚娘想了想,道:“妾身听说一切顺利。”
李治摇头道:“确实顺利,但顺利得过头了。媚娘,朕有些不安。”
“陛下担心吐蕃有什么阴谋吗?”
“你是不是觉得朕太多疑了?”
武媚娘凝思片刻,道:“其实妾身也觉得太顺利了。妾身曾听人说,吐蕃军队中,十人有五人披甲,就算敌不过我大唐锐士,也不该连六诏国都打不过。”
李治连连点头,道:“不错,然而群臣们都觉得,是因苏毗内乱的缘故,导致吐蕃失去战心。他们太小看吐蕃,也太小看钦陵了。”
武媚娘奇道:“陛下,您对钦陵的看重,似乎还要超过禄东赞呢。”
李治缓缓道:“禄东赞是政治上的人才,钦陵则是军事上的人才。”
武媚娘更为奇怪了。
据她所知,钦陵被薛仁贵打败一次,她也不知,李治为何依然对此人如此高的评价。
李治缓缓道:“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吐蕃并非战败,而是主动收缩防线,如此一来,苏定方的奇袭计划,就难以成功了。”
武媚娘道:“陛下,依妾身拙见,薛仁贵大军进军顺利,未必是坏事,到时候,三路大军合围,也能强行攻下逻些城。”
李治道:“话虽如此,但吐蕃人明知如此,却依然这么做,一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缘故!”
便在这时,远处一道人影快步而来,正是王及善。
“陛下,吐蕃传来最新消息!”
“讲!”
王及善道:“苏毗部已被禄东赞率领五万人马剿灭!”
李治微微一惊,道:“五万人马,应该是吐蕃的一支主力军了,难怪他们抵抗如此微弱,看来是选择先解决内部问题。”
武媚娘问道:“王将军,娘波金鸟和达波吾都死了吗?”
王及善道:“在程务挺劝说下,两人率领残余部队,逃到了大雪山。”
顿了一下,又接着道:“陛下,殿下,还有一个消息,虽然暂时无法确定真假,但臣觉得非常重要。”
“什么?”李治问。
王及善道:“有消息说,钦陵率领一支五万人马,在逻些城北面,打了一场大胜仗。”
李治脸色大变,一瞬间,还以为是苏定方被打败了。
但转念一想,苏定方应该刚穿越昆仑山,正在羌塘高原的无人区,不可能这么快被发现。
如果不是苏定方,那就只能是西域国家。
李治心中一动,问道:“钦陵这一战的对手是谁?”
王及善道:“据说是大食国的军队!”
攻打吐蕃的三条路线中,其中一条从葱岭南下,经过大小勃律国,恰好这两国都臣服了大食国。
换句话说,大食国完全有条件攻打吐蕃。
李治深吸一口气,道:“立刻派人调查清楚,大食国是否真的入侵吐蕃!”
“是!”
除了每月三天旬休外,正日、冬至休假七日,上元节、清明寒食休四日,夏至和腊日休三日。
其他如上巳、端午、七夕、重阳、各大节气,都有假日。
除法定节假日,还有三月祭祀假、五月田假、九月授衣假。
授衣假每年九月末放,给官员们一日时间,准备过冬的衣服,准备迎接冬天的到来,以免生病。
明日便是授衣假,高有道三人申时中牌不到,便早早处理完了几日的差事,准备去痛饮一杯。
卢照邻整理了一下衣服,起身笑道:“元兄,郭兄,我们在八仙楼订了一间包房,准备饮宴一番,两位可要同行?”
经过这一年多的同僚生活,元万顷和郭正一与三人关系倒是熟悉了些,不过,却总隔着一层距离。
“多谢卢兄邀请,不过我们已经和薛元超约好了,去芙蓉园赏菊,下次吧。”
回答的是郭正一,这个下次他也不知说了多少遍,然而每次邀请,依然还是下次。
卢照邻挑了挑眉,不再多言,转头朝一名内侍道:“康常侍,那我等告退了。”
那内侍是甘露殿四大内常侍之一,名叫康多福,负责左偏殿的管理,长的白白净净,笑起来一脸和善。
“几位郎君请便,走的时候别忘了把衣袍带上。”
授衣节不仅放假,皇帝也会给高品官员赐冬衣,按理来说,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有。
高有道几人的衣服,是李治特意下恩旨赐下。
几人从低级内侍手中接过冬衣,纷纷朝着正殿方向一拱手,这才离开了甘露殿。
沿着外宫道而行时,杜易简忽然冷哼了一声。
“这郭正一平日看起来谦卑,其实骨子里根本瞧不起我们,卢兄每次邀请,有时元万顷都想同意了,他却每次都拒绝。”
卢照邻和高有道听了后,都没有做声。
杜易简是个很喜欢交朋友的人,然而遇到那些盛气凌人的人,他也会非常记仇。
“哼,他们得意什么,再过几年,高兄的品级就能超过他们,卢兄更不用提了,尚了公主后,只怕要和狄兄一样,连升十几级!”
卢照邻面色一红,讪讪道:“别瞎说,公主殿下只是喜欢我的诗词,我这样的人,哪配得上公主呢?”
杜易简微微一笑,道:“那可由不得你,公主若是看中你了,你跑也跑不了。”
卢照邻偏过头去,假装看风景。
高有道忽然道:“其实你错怪郭正一了。”
杜易简微微一愣,道:“此话怎讲?”
高有道道:“出宫再和你解释吧。”
三人沿着外宫道,一路向南急行,很快出了承天门,杜易简再次询问,高有道却依然不答。
直到出了朱雀门后,穿过横街,高有道才低声道:“其实郭正一是故意跟我们保持距离。”
“故意?”
高有道缓缓道:“你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和郭、元二人关系亲密了,会有什么后果?”
杜易简怔了怔,一时没有领会过来。
卢照邻却恍然大悟,道:“不错,是我孟浪了,不该邀请他。”
杜易简这时也反应过来了。
皇帝之所以将他们五人分成两组,就是为了相互监督,以免五人联合起来,蒙蔽圣听。
虽说他们真的关系亲密了,也没那个胆子,可只要存在这种可能,皇帝就不可能坐视。
到时候,不是他们三人被调走,就是郭正一两人被调走,必定会有新人取代一方。
杜易简不敢再讨论这个话题了,抬头望着大街,笑道:“今日可真热闹。”
卢照邻微笑道:“那是当然了,前线捷报不断,马上就要消灭吐蕃了,大家心里都高兴啊!”
七月初一,唐军便进入吐蕃。
讨伐的理由也很简单,吐蕃赞普无道,无故征讨苏毗国,大唐应苏毗女王之请,帮助苏毗复国。
两年前,大唐就跟吐蕃干了一仗,当时是为了保护吐谷浑,薛仁贵也因此一战成名。
唐朝百姓们都很关注武事,知道吐蕃吞并吐谷浑后,就会威胁到大唐,所以对此次攻打吐蕃,都非常支持。
战事开始之后,结果却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尤其是在朝的官员。
大臣们都知道皇帝对吐蕃评价很高,一直把吐蕃当做劲敌。
谁知攻打之后,薛仁贵率领诸羌联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十城,朝着吐蕃都城不断逼近。
不仅唐军进军顺利,就连六诏国联军也节节获胜,马上就要跟唐军会师了。
众人惊讶之余,还以为是皇帝过于高估了吐蕃,朝野上下,都一片喜庆,就等着薛仁贵攻破逻些城的捷报传回。
杜易简笑道:“听说吐蕃发生内乱,军队没有战心,自然不是咱们对手了。”
高有道看了他一眼,纠正道:“不仅是这个原因,最主要,还是因领军将军是薛将军,若是别人领军,未必能有此结果。”
杜易简知他对薛仁贵极为推崇,若是说一句薛仁贵不好,他能跟你争一天,当即敷衍了一句。
“是是是,也多亏了薛将军!”
“什么叫也?”
说话间,三人已来到兴道坊,远处已能瞧见八仙楼,只见楼外竟有人在排队。
杜易简道:“哈哈,我就知道今天人一定会很多,幸好咱们提前预定了位置。”
三人来到楼外,报了名字,得以进入楼内。
只见一楼已经全部坐满,到处都是吆喝声,跑堂的店伙腿都快跑断了。
三人订的包房在二楼,正要上楼梯时,忽听身后传来一阵呼喊声。
“让开让开,都让开,别挡道。”
高有道转头一看,只见四名豪奴开道,身后跟着几名锦衣少年,全都在十五岁到二十岁左右。
瞧见这些少年郎后,高有道三人也只能让路。
在天子脚下,权贵可谓一抓一大把。
然而所有权贵之中,最不好惹的并非那些紫袍大员、国公亲王。
这些人纵然位高权重,出门在外时,却不会太张扬,也还算讲道理,不会平白欺负人。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的子孙。
尤其是家教不严、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少年,根本不知收敛为何物,行事毫无顾忌。
只要得罪他们,注定会惹上麻烦。
眼前便是这样一帮人,领头的是吏部尚书许圉师的幼子,名叫许自然。
此子极为蛮横,又不讲道理。
更关键的是许圉师对这个幼子极为疼爱,养成他一副肆意骄纵的性子。
长安城贵少之中,论及排场,也只有英国公府的长孙李敬业、以及武府的小郎君贺兰敏之,能跟他相提并论了。
卢照邻虽然不惧许自然,却也不愿跟他起冲突,默默让开。
三人望着许自然和一帮贵少上了楼梯,这才拾级登阶,来到二楼,进入包房。
等了不一会,狄仁杰也到了。
杜易简打趣道:“狄大寺卿这次来的倒早,我们竟只等了你一刻钟。”
狄仁杰笑道:“那就老规矩,一刻钟一杯酒,我自罚一杯就是。”
倒了杯酒饮了。
四人围坐在桌间,饮酒畅谈,好不痛快。
酒过三巡,高有道忽然道:“狄兄,听说最近大理寺在审理一桩侵田案子,跟柳氏有关,是真的吗?”
狄仁杰道:“高兄为何突然问起此事,莫非在柳氏中有什么熟人吗?”
高有道笑道:“我一介寒门,怎会认识柳氏中人,是郑鸣玉托我问的。”
狄仁杰点点头,道:“柳氏确实侵占不少田产,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暗中对抗圣人的田制改革,所以大理寺才亲自过问。”
高有道摇头叹了口气,没有再问了。
杜易简哼道:“眼下这种时局,连长孙一族都乖乖配合,他们竟还敢跟圣人唱反调,简直不知死活。”
卢照邻道:“行了,咱们今日是来庆贺的,就别提这些不高兴的事了,来,大家共饮一杯,庆祝前线大捷!”
朝野上下都在庆祝前线大捷时,大唐天子李治,却站在临湖殿的观台上,望着水面,默默不语。
忽然间,他只觉身子一重,一件斗篷披在了肩上。
转头一看,武媚娘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旁边跟着几名宫人,其中一人还端着药膳。
“陛下,该服用药膳了。”武媚娘微笑道。
李治点点头,走到桌边坐下,一边吃着药膳,一边思索,不发一语。
武媚娘静静坐在一旁,并不出声打扰他。
过了不知多久,李治缓缓开口道:“媚娘,对于前线的战事,你怎么看?”
武媚娘想了想,道:“妾身听说一切顺利。”
李治摇头道:“确实顺利,但顺利得过头了。媚娘,朕有些不安。”
“陛下担心吐蕃有什么阴谋吗?”
“你是不是觉得朕太多疑了?”
武媚娘凝思片刻,道:“其实妾身也觉得太顺利了。妾身曾听人说,吐蕃军队中,十人有五人披甲,就算敌不过我大唐锐士,也不该连六诏国都打不过。”
李治连连点头,道:“不错,然而群臣们都觉得,是因苏毗内乱的缘故,导致吐蕃失去战心。他们太小看吐蕃,也太小看钦陵了。”
武媚娘奇道:“陛下,您对钦陵的看重,似乎还要超过禄东赞呢。”
李治缓缓道:“禄东赞是政治上的人才,钦陵则是军事上的人才。”
武媚娘更为奇怪了。
据她所知,钦陵被薛仁贵打败一次,她也不知,李治为何依然对此人如此高的评价。
李治缓缓道:“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吐蕃并非战败,而是主动收缩防线,如此一来,苏定方的奇袭计划,就难以成功了。”
武媚娘道:“陛下,依妾身拙见,薛仁贵大军进军顺利,未必是坏事,到时候,三路大军合围,也能强行攻下逻些城。”
李治道:“话虽如此,但吐蕃人明知如此,却依然这么做,一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缘故!”
便在这时,远处一道人影快步而来,正是王及善。
“陛下,吐蕃传来最新消息!”
“讲!”
王及善道:“苏毗部已被禄东赞率领五万人马剿灭!”
李治微微一惊,道:“五万人马,应该是吐蕃的一支主力军了,难怪他们抵抗如此微弱,看来是选择先解决内部问题。”
武媚娘问道:“王将军,娘波金鸟和达波吾都死了吗?”
王及善道:“在程务挺劝说下,两人率领残余部队,逃到了大雪山。”
顿了一下,又接着道:“陛下,殿下,还有一个消息,虽然暂时无法确定真假,但臣觉得非常重要。”
“什么?”李治问。
王及善道:“有消息说,钦陵率领一支五万人马,在逻些城北面,打了一场大胜仗。”
李治脸色大变,一瞬间,还以为是苏定方被打败了。
但转念一想,苏定方应该刚穿越昆仑山,正在羌塘高原的无人区,不可能这么快被发现。
如果不是苏定方,那就只能是西域国家。
李治心中一动,问道:“钦陵这一战的对手是谁?”
王及善道:“据说是大食国的军队!”
攻打吐蕃的三条路线中,其中一条从葱岭南下,经过大小勃律国,恰好这两国都臣服了大食国。
换句话说,大食国完全有条件攻打吐蕃。
李治深吸一口气,道:“立刻派人调查清楚,大食国是否真的入侵吐蕃!”
“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