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皇帝下旨,将常山公主下嫁给弘文馆校书郎卢照邻,婚事立刻开始筹备。
常山公主自从病好之后,经常出宫游玩,又时常与新城公主举办文酒之会。
她性格温柔,又毫无公主架子,很受长安士子们追捧。
再者,如今待嫁公主只剩下常山公主一人,皇宫内其他的公主,最大的也只有九岁。
至少有七年,不会再出现新驸马。
此消息一出,卢照邻顿时成为长安城最受羡慕和嫉妒的人。
就连杜易简都对好友羡慕不已,更别提其他人了。
卢照邻每天上衙下衙时,不知要受多少白眼,就连同在偏殿办公的元万顷,每次瞧见他后,都会甩一个脸色。
卢照邻生性豁达,毫不介意,还写了好几首诗词,抒发喜悦之情。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十二月。
当长安人还在羡慕新驸马时,另一位驸马,长孙诠已经悄悄返回了长安。
长孙诠离开长安快三年,此时再次回来,心中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他在城门口足足发呆了一刻钟,才终于牵着马向公主府返回。
一路之上,他走的极慢,而且不走大街,专从里坊之间穿过,就是想再感受一下长安城的烟火气。
穿行的路上,他自然也听到各种各样的消息,有前线战事,有田制改革,有天子出巡,还有公主下嫁。
不知不觉中,他已来到了公主府。
府门与他离别之时,别无二致,仿佛他是昨日才离开的一样。
只不过,府门外多了两排披甲执刀的侍卫,与以前相比,戒备森严的多了。
以前公主府门外并无这些披甲豪奴,长孙诠只当妻子独自居住,故而加强守卫,并未多想。
不料那些侍卫却都恶狠狠的打量着他,似乎在示意他离开。
长孙诠眼中根本没有他们,静静站在门外,目光望着鎏金的匾额,眼中闪过一道雾气。
一名领头侍卫见他始终不走,冷着脸道:“公主府重地,闲人不得逗留,速速离去!”
长孙诠看了他一眼,沉着脸道:“公主一向温柔,从不驱赶在门口躲雨遮风之人,这究竟是公主的命令,还是你等擅作主张?”
那侍卫大怒,“锵”的一声,拔刀出鞘,厉声道:“你到底是什么人,给我老实报上名来。”
长孙诠暗暗皱眉,心道:“公主怎么选了这么一帮跋扈的侍卫?原来的张典校呢?”
正要开口时,一名男子带着一队侍卫飞奔而出,大声喊道:“且慢动手!”
那男子长孙诠认识,正是公主府的张典校,他后面的侍卫也都是长孙诠熟悉的面容。
长孙诠心中一松,道:“原来张典校还在。”
他的变化极大,张典校一时无法确认他身份,一脸狐疑的望着他。
长孙诠笑了笑,道:“张典校,你认不出我了吗?”
张典校睁大了眼睛,围着他绕了一圈,惊愕道:“您、您真是驸马?”
“你说呢?”长孙诠笑道。
离开长安时,他还是个面如冠玉、玉树临风的翩翩公子。
三年不到,他的皮肤已晒成了褐色,白净的面庞也仿佛染上一层黄泥,只有那双眼睛,依然充满了锐气。
张典校惊喜道:“果然是驸马,您终于回来了,太好了。”
那两排侍卫听说眼前之人是驸马,都吃了一惊,面面相觑一阵,齐齐朝他拱手道:“我等冲撞驸马,还请恕罪。”
长孙诠瞥了他们一眼,道:“张典校,这些侍卫是新来的吗?”
张典校忙道:“驸马请息怒,这些人并不是公主府的侍卫,他们是……”
“是什么?”
张典校苦笑道:“驸马,请恕卑职不能说,您还是去问公主殿下吧。”
长孙诠一愣,不过几名侍卫罢了,为何不能说,难道是内领卫不成?
他不再多言,迈步跨过大门,穿过庭院。
一路之上,遇到的仆人都一脸惊诧的望着长孙诠,不知这人是谁,又是怎么进来的。
不过瞧见张典校跟在他后面,众人也不敢多问。
长孙诠朝张典校问道:“公主何在?”
张典校道:“公主殿下在后园呢。”
长孙诠点点头,道:“你不必跟着了,我自己过去。”迈步朝着后园而去。
穿过一道月亮门时,忽然感觉被什么柔软的东西撞了一下。
那东西弹性十足,撞在他身上后立即弹了回去,将将摔倒在地上时,被身后几名宫人扶住了。
长孙诠侧头一看,原来是名小女童。
这女童的模样虽不认识,从衣服来看,应该极有身份。
她揉了揉脑门,瞪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朝长孙诠道:“喂,你是谁啊,为何撞我?”
长孙诠笑道:“明明是你跑的太急,撞到我了,罢了,我向你赔个罪便是。”
小女童哼道:“这还差不多,本公主原谅你啦!”
长孙诠愣了一下,道:“您是公主?”
小女童昂了昂下巴,道:“对啊,不像吗?”
长孙诠顿时困惑了,这里是公主府不错,可公主应该是自己的老婆才对,怎么又冒出一个小公主?
“喂,你是谁啊?”小公主问。
长孙诠这时若说自己是驸马,难免有些孟浪,略一思索,拱手道:“在下长孙诠,见过义阳公主。”
小公主吃吃一笑,道:“你怎么知道我是义阳公主?”
长孙诠笑道:“长安城中,您这个年纪的公主,只有义阳公主和高安公主两位,您看起来很聪明,在下就冒昧猜您是年纪更大的义阳公主了。”
小公主喜不自禁,朝身后内侍宫人们道:“喂,你们听到没有,他把我当做阿姊呢!”
这小公主正是高安公主,她见长孙诠把她认成姊姊,十分欢喜。
一名宫人道:“公主殿下,这位是长公主殿下的驸马,您应该称他为姑父。”
高安公主愣了一下,睁着大眼睛,望着长孙诠,道:“你是我姑父吗?”
长孙诠笑道:“从亲戚关系来说,是的。”
高安公主点点脑袋,朝他行了一个晚辈礼,道:“高安见过姑父。”
长孙诠见她虽有几分活泼,却并不欠缺礼仪,暗暗点头,道:“公主不必多礼,你是来这里玩的吗?”
高安公主一拍脑门,道:“啊,不好,光顾着和你说话了,姑父,我还有急事,先走啦。”飞奔离开。
长孙诠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摇头笑了笑,穿过月亮门,沿着一条花径走着,很快来到公主府的水阁。
远远望去,水阁四周围了碧纱帘,帘内传来女子说话的声音,隐约可以瞧见三名女子的身影。
长孙诠见有外人在场,正琢磨着要不要直接过去,忽见纱帘被人掀开,一名女子走出水阁,定定望着他,正是新城公主。
隔这么远,连人的脸都看不清,更何况长孙诠容貌变化极大。
然而新城公主似乎有一种奇异的能力,一眼就认出他来了。
两人对视良久,新城公主提着长裙,朝这边飞奔而来。
长孙诠大步过去,将她一把抱了起来,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
“你、你今日回来,怎么也不提前通知我一声?”新城公主挥舞粉拳,打在长孙诠肩膀上。
长孙诠笑道:“还不是想给你一个惊喜吗?公主,你是怎么认出我来的?”
“尽说傻话,你是我丈夫,我还需要怎么认?”
“可我变化这么大……”
新城公主仰头望着他,泪中含笑,伸出一只手,轻轻抚摸他脸上的胡须,笑道:“不愧是我的驸马,与以前相比,更有男子气概了。”
长孙诠心中一热,低头吻向她雪白的脖颈。
新城公主脸色一红,低声道:“别在这里,阿姊和萧夫人都在那边看着呢。”
长孙诠抬头一看,果然瞧见两名女子站在水阁处,正望着这边,低声谈笑着。
年轻的女子他认得,是常山公主,另一名三十多岁的女子他却不认识。
新城公主在他脸上啄了一下,笑道:“在这等我一下。”快步回到水阁,和两名女子说了些什么。
不一会便回来了,拉着长孙诠的手,笑道:“我们去屋里说话。”
两人来到后寝,并肩坐在榻上,述说离别之情。
闲谈没一会,长孙诠忽然想起一事,道:“公主,咱们府门之外,怎么多了些侍卫?”
新城公主笑道:“那不是咱家的侍卫,是萧府的人。”
“萧府?”
新城公主笑道:“对啊,你今日回的也算巧,正赶上萧庶人过来……”
李治曾下旨,允许新城公主、义阳公主一个月见萧庶人一趟。
一开始两人是去萧府见萧庶人,后来萧嗣业上奏,说公主身份尊贵,不应屈尊前往萧府,希望让萧庶人入宫见公主。
李治虽没有同意,但同意改一处地方,让她们母女在新城公主府见面。
如此一来,萧庶人虽不能入宫,却也能够外出了,也算是一道恩典。
因为此事并不对外公开,故而张典校不敢说出萧府侍卫的身份。
两个小公主一清早就过来了。
高安公主坐不住,不愿在屋中干等,跑去后园玩耍。
得知阿娘来了后,这才急匆匆奔来,结果在月亮门撞到了长孙诠。
长孙诠这才明白一切,笑道:“我说府中怎么多了一个小公主呢。”
新城公主也想起一个困惑,道:“夫君,兄长说让你回来,是让你帮他一个大忙,到底是什么忙讶?”
长孙诠面色一正,沉声道:“我若是没猜错,陛下打算在全国取消徭役了。”
常山公主自从病好之后,经常出宫游玩,又时常与新城公主举办文酒之会。
她性格温柔,又毫无公主架子,很受长安士子们追捧。
再者,如今待嫁公主只剩下常山公主一人,皇宫内其他的公主,最大的也只有九岁。
至少有七年,不会再出现新驸马。
此消息一出,卢照邻顿时成为长安城最受羡慕和嫉妒的人。
就连杜易简都对好友羡慕不已,更别提其他人了。
卢照邻每天上衙下衙时,不知要受多少白眼,就连同在偏殿办公的元万顷,每次瞧见他后,都会甩一个脸色。
卢照邻生性豁达,毫不介意,还写了好几首诗词,抒发喜悦之情。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十二月。
当长安人还在羡慕新驸马时,另一位驸马,长孙诠已经悄悄返回了长安。
长孙诠离开长安快三年,此时再次回来,心中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他在城门口足足发呆了一刻钟,才终于牵着马向公主府返回。
一路之上,他走的极慢,而且不走大街,专从里坊之间穿过,就是想再感受一下长安城的烟火气。
穿行的路上,他自然也听到各种各样的消息,有前线战事,有田制改革,有天子出巡,还有公主下嫁。
不知不觉中,他已来到了公主府。
府门与他离别之时,别无二致,仿佛他是昨日才离开的一样。
只不过,府门外多了两排披甲执刀的侍卫,与以前相比,戒备森严的多了。
以前公主府门外并无这些披甲豪奴,长孙诠只当妻子独自居住,故而加强守卫,并未多想。
不料那些侍卫却都恶狠狠的打量着他,似乎在示意他离开。
长孙诠眼中根本没有他们,静静站在门外,目光望着鎏金的匾额,眼中闪过一道雾气。
一名领头侍卫见他始终不走,冷着脸道:“公主府重地,闲人不得逗留,速速离去!”
长孙诠看了他一眼,沉着脸道:“公主一向温柔,从不驱赶在门口躲雨遮风之人,这究竟是公主的命令,还是你等擅作主张?”
那侍卫大怒,“锵”的一声,拔刀出鞘,厉声道:“你到底是什么人,给我老实报上名来。”
长孙诠暗暗皱眉,心道:“公主怎么选了这么一帮跋扈的侍卫?原来的张典校呢?”
正要开口时,一名男子带着一队侍卫飞奔而出,大声喊道:“且慢动手!”
那男子长孙诠认识,正是公主府的张典校,他后面的侍卫也都是长孙诠熟悉的面容。
长孙诠心中一松,道:“原来张典校还在。”
他的变化极大,张典校一时无法确认他身份,一脸狐疑的望着他。
长孙诠笑了笑,道:“张典校,你认不出我了吗?”
张典校睁大了眼睛,围着他绕了一圈,惊愕道:“您、您真是驸马?”
“你说呢?”长孙诠笑道。
离开长安时,他还是个面如冠玉、玉树临风的翩翩公子。
三年不到,他的皮肤已晒成了褐色,白净的面庞也仿佛染上一层黄泥,只有那双眼睛,依然充满了锐气。
张典校惊喜道:“果然是驸马,您终于回来了,太好了。”
那两排侍卫听说眼前之人是驸马,都吃了一惊,面面相觑一阵,齐齐朝他拱手道:“我等冲撞驸马,还请恕罪。”
长孙诠瞥了他们一眼,道:“张典校,这些侍卫是新来的吗?”
张典校忙道:“驸马请息怒,这些人并不是公主府的侍卫,他们是……”
“是什么?”
张典校苦笑道:“驸马,请恕卑职不能说,您还是去问公主殿下吧。”
长孙诠一愣,不过几名侍卫罢了,为何不能说,难道是内领卫不成?
他不再多言,迈步跨过大门,穿过庭院。
一路之上,遇到的仆人都一脸惊诧的望着长孙诠,不知这人是谁,又是怎么进来的。
不过瞧见张典校跟在他后面,众人也不敢多问。
长孙诠朝张典校问道:“公主何在?”
张典校道:“公主殿下在后园呢。”
长孙诠点点头,道:“你不必跟着了,我自己过去。”迈步朝着后园而去。
穿过一道月亮门时,忽然感觉被什么柔软的东西撞了一下。
那东西弹性十足,撞在他身上后立即弹了回去,将将摔倒在地上时,被身后几名宫人扶住了。
长孙诠侧头一看,原来是名小女童。
这女童的模样虽不认识,从衣服来看,应该极有身份。
她揉了揉脑门,瞪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朝长孙诠道:“喂,你是谁啊,为何撞我?”
长孙诠笑道:“明明是你跑的太急,撞到我了,罢了,我向你赔个罪便是。”
小女童哼道:“这还差不多,本公主原谅你啦!”
长孙诠愣了一下,道:“您是公主?”
小女童昂了昂下巴,道:“对啊,不像吗?”
长孙诠顿时困惑了,这里是公主府不错,可公主应该是自己的老婆才对,怎么又冒出一个小公主?
“喂,你是谁啊?”小公主问。
长孙诠这时若说自己是驸马,难免有些孟浪,略一思索,拱手道:“在下长孙诠,见过义阳公主。”
小公主吃吃一笑,道:“你怎么知道我是义阳公主?”
长孙诠笑道:“长安城中,您这个年纪的公主,只有义阳公主和高安公主两位,您看起来很聪明,在下就冒昧猜您是年纪更大的义阳公主了。”
小公主喜不自禁,朝身后内侍宫人们道:“喂,你们听到没有,他把我当做阿姊呢!”
这小公主正是高安公主,她见长孙诠把她认成姊姊,十分欢喜。
一名宫人道:“公主殿下,这位是长公主殿下的驸马,您应该称他为姑父。”
高安公主愣了一下,睁着大眼睛,望着长孙诠,道:“你是我姑父吗?”
长孙诠笑道:“从亲戚关系来说,是的。”
高安公主点点脑袋,朝他行了一个晚辈礼,道:“高安见过姑父。”
长孙诠见她虽有几分活泼,却并不欠缺礼仪,暗暗点头,道:“公主不必多礼,你是来这里玩的吗?”
高安公主一拍脑门,道:“啊,不好,光顾着和你说话了,姑父,我还有急事,先走啦。”飞奔离开。
长孙诠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摇头笑了笑,穿过月亮门,沿着一条花径走着,很快来到公主府的水阁。
远远望去,水阁四周围了碧纱帘,帘内传来女子说话的声音,隐约可以瞧见三名女子的身影。
长孙诠见有外人在场,正琢磨着要不要直接过去,忽见纱帘被人掀开,一名女子走出水阁,定定望着他,正是新城公主。
隔这么远,连人的脸都看不清,更何况长孙诠容貌变化极大。
然而新城公主似乎有一种奇异的能力,一眼就认出他来了。
两人对视良久,新城公主提着长裙,朝这边飞奔而来。
长孙诠大步过去,将她一把抱了起来,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
“你、你今日回来,怎么也不提前通知我一声?”新城公主挥舞粉拳,打在长孙诠肩膀上。
长孙诠笑道:“还不是想给你一个惊喜吗?公主,你是怎么认出我来的?”
“尽说傻话,你是我丈夫,我还需要怎么认?”
“可我变化这么大……”
新城公主仰头望着他,泪中含笑,伸出一只手,轻轻抚摸他脸上的胡须,笑道:“不愧是我的驸马,与以前相比,更有男子气概了。”
长孙诠心中一热,低头吻向她雪白的脖颈。
新城公主脸色一红,低声道:“别在这里,阿姊和萧夫人都在那边看着呢。”
长孙诠抬头一看,果然瞧见两名女子站在水阁处,正望着这边,低声谈笑着。
年轻的女子他认得,是常山公主,另一名三十多岁的女子他却不认识。
新城公主在他脸上啄了一下,笑道:“在这等我一下。”快步回到水阁,和两名女子说了些什么。
不一会便回来了,拉着长孙诠的手,笑道:“我们去屋里说话。”
两人来到后寝,并肩坐在榻上,述说离别之情。
闲谈没一会,长孙诠忽然想起一事,道:“公主,咱们府门之外,怎么多了些侍卫?”
新城公主笑道:“那不是咱家的侍卫,是萧府的人。”
“萧府?”
新城公主笑道:“对啊,你今日回的也算巧,正赶上萧庶人过来……”
李治曾下旨,允许新城公主、义阳公主一个月见萧庶人一趟。
一开始两人是去萧府见萧庶人,后来萧嗣业上奏,说公主身份尊贵,不应屈尊前往萧府,希望让萧庶人入宫见公主。
李治虽没有同意,但同意改一处地方,让她们母女在新城公主府见面。
如此一来,萧庶人虽不能入宫,却也能够外出了,也算是一道恩典。
因为此事并不对外公开,故而张典校不敢说出萧府侍卫的身份。
两个小公主一清早就过来了。
高安公主坐不住,不愿在屋中干等,跑去后园玩耍。
得知阿娘来了后,这才急匆匆奔来,结果在月亮门撞到了长孙诠。
长孙诠这才明白一切,笑道:“我说府中怎么多了一个小公主呢。”
新城公主也想起一个困惑,道:“夫君,兄长说让你回来,是让你帮他一个大忙,到底是什么忙讶?”
长孙诠面色一正,沉声道:“我若是没猜错,陛下打算在全国取消徭役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