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二人返回长安的路上,便商议起说服军方的法子。
长孙诠听完长孙无忌的构想后,皱眉道:“照您这样做,徭役依然保留了一部分?”
长孙无忌道:“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比如田制改革,也并非一蹴而就。”
长孙诠沉吟片刻,道:“就怕陛下不同意。”
长孙无忌道:“明日禁苑狩猎时,你可以趁机向陛下提一下此事,倘若陛下同意,自然最好,陛下若是不同意,你我再想其他办法。”
长孙诠点头道:“如此最好。”
几大难题都有了应对之策后,长孙诠心情舒畅了不少,拉开车帘,朝窗外大街看去。
突然间,他瞧见街上一阵喧哗,只听有人问道:“真是那位贤王吗?”
“那还有假!他跟咱们穿一样的衣服,正在亲仁坊南街上,坐着喝茶呢。”
“那可得去瞧瞧!”
“赶紧去吧,说不定还能与他说上几句话呢。”
说话间,这几人全都朝着亲仁坊方向去了。
长孙诠皱眉道:“大兄,长安城何时出了一位贤王?”
长孙无忌并不看车外,悠悠道:“他们说的应该是韩王李元嘉吧。”
长孙诠心中一动,道:“不错,韩王素有贤名,应该是他。”
长孙无忌笑而不语。
长孙诠目视着窗外,道:“大兄,您觉得李元嘉是真贤王,还是假贤王?”
长孙无忌微感诧异,侧头看了他一眼,道:“为何如此问?”
长孙诠沉默了一会,道:“我在想,他如果真的是微服出巡,怎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长孙无忌哈哈一笑,道:“去外县待了两年,果然长进不小,孺子可教也!”
长孙诠心中一惊,道:“您的意思是说,他果然是装的?”
长孙无忌声音压低了几分,眯着眼道:“诸王之中,此人心机最深,老夫也看不透他。”
韩王李元嘉穿着一身褐衣,坐在茶棚之中。
他的褐衣虽然也是粗布麻衣,却洗的很干净,上面并无补丁,他整个人显得很精神,正在与几名商客谈论漠北之事。
“嘿嘿,殿下,您不知道,燕然都护府下了公告,不仅不阻止大家在漠北设草场,还鼓励大家,公验手续也很简单,小人年后,也打算去漠北开一个小草场。”一名魁梧商客说道。
李元嘉笑道:“这不是很好吗?那么大一片草场,自然应该优先给咱们大唐子民享用。”
魁梧商客喜道:“您说的对极了,咱们赚了钱,对大伙也有好处,这两个月来,羊肉、马匹、毡衣的价格都开始下降了。”
李元嘉笑道:“民为邦本,百姓们日子过得好,那才是真的好!”
众人听他如此说,都极为欢喜,好几人抢着给李元嘉斟茶。
忽听一名高瘦商人说道:“对了,殿下,有件事您能不能帮忙跟陛下说一说?”
李元嘉笑道:“尽管说,只要不是违法乱纪之事,我一定帮你转达。”
高瘦商人道:“最近漠北的胡族部落,一下多了很多,这太不正常了,正常繁衍,哪有那么快的?”
另一名商客一拍大腿,道:“着啊,我也一直觉得不对劲呢!”
李元嘉皱眉道:“会不会是部分铁勒人悄悄回来了?”
高瘦商人道:“那就不知道了,不过他们既然西迁了,就不该允许他们回来,若是都回来了,漠北不又成他们的吗?”
李元嘉点点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会和陛下提此事。”
高瘦商人欣喜道:“那就多谢您了,哎,您要是一直待在长安,该有多好。”
“谁说不是呢!”众人纷纷感叹。
不知不觉间,周围的人越来越多。
李元嘉环视一圈,站起身,笑道:“我是微服出巡,闹出这么大动静,可有点不像话,诸位,告辞了。”快步离开。
众人正要跟随,魁梧商客大声道:“大家适可而止吧,别给殿下添麻烦,散了散了!”
众人见李元嘉走的很快,确实不愿大家跟随,只好各自散去。
李元嘉很快出了亲仁坊,在坊门口上了一辆马车。
车上早坐着一人,朝他笑道:“兄长,你每天这么不辞辛苦的走来走去,就算获得那些平民好感,也没什么用啊。”
李元嘉平静道:“有没有用,要以后才知道。而且与他们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他们感情质朴,跟他们打交道反而很轻松。”
李灵夔摸了摸手指上的宝石指环,笑道:“那是你耐心好,我是受不了他们,身上一股子怪味。”
李元嘉也懒得与他争论,朝车夫招呼一声,道:“去陈王府。”
李灵夔皱眉道:“去陈王府干什么,咱们是叔公辈,李忠不来拜访咱们,何必掉价去拜访他?”
李元嘉横了他一眼,道:“就你话多,记住了,以后咱们需要经常与李忠打交道。”
李灵夔愣道:“为何?”
李元嘉附耳朝他说了几句。
李灵夔听完后,咧嘴一笑,道:“兄长,你这招不错,让他们争起来,咱们才能有机会。”
李元嘉瞪了他一眼,道:“别忘了这里是长安,说话注意一些。”
“哈哈,小弟记住了。”
两人很快来到陈王府,门子通报之后,李忠亲自出来迎接,朝两人拱手道:“见过两位叔公。”
李元嘉拉着他手,笑道:“一家人何必客气。”目光看向李忠身后,笑道:“吴王也在啊。”
李吉赶忙见礼道:“侄孙见过叔公。”
他与李忠关系极好,拜见太子之后,便直接来陈王府拜年了。
韩王和鲁王很快被请入大厅,因二人是长辈,李忠请他们坐了上首位。
李元嘉也不客气,坐下之后,喝了热茶,寒暄两句后,说道:“陈王,我和鲁王过来找你,除了拜正日外,也有事和你说。”
李忠早就猜到他有事了,毕竟双方先前并无交情,他若什么事没有就献殷勤,反而可疑。
“叔公请讲。”
李元嘉缓缓道:“我这几日走访民间,听一些百姓反馈,漠北部落增多,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所以希望你能上奏陛下。”
李忠愣了一下,道:“十一叔公,这事您为何不亲自向父亲汇报呢?”
李元嘉沉默了一会,道:“陛下仁德宽厚,只不过因李元景的原因,对我们这些叔辈亲王,有些嫌隙,我去说的话,效果并不好。”
抬头望着他,道:“我听长安百姓们说,陛下诸子之中,陈王最为仁厚孝顺,最得陛下宠爱,故而想托陈王,替百姓们说几句话。”
李忠听到此话,又惊又喜,笑道:“他们瞎说的,父亲最宠爱太子和七郎,哪会是我呢?”
李元嘉笑道:“旁观者清,百姓们的眼睛最雪亮。陛下宠爱太子和七皇子,只因他们年纪小,对陈王却不同,既有深切的信赖,也有浓浓的期望,自然严厉一些。”
李忠听得心花怒放,拱手道:“叔公放心,侄孙一定把此话转述父亲。”
李元嘉笑道:“那就多谢了。”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忽然道:“陈王,最近都在读哪些书啊?”
李忠道:“正在读周易。”
李元嘉赞赏道:“以你这个年龄,就开始读周易,足见聪慧。正好,我无意中收集到一本古书,是东汉刘表著的《五经章句》范本,详细讲解了五经文义,应该对你读五经有些帮助。”
李忠奇道:“叔公,刘表就是汉末荆州的刘表吗?”
李元嘉笑道:“正是此人,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太会选继承人。”
李忠更加好奇了,道:“他怎么不会选继承人呢?”
李元嘉道:“他的长子刘琦聪明多学,沉稳内敛,次子刘琮却并无过人之才。只因刘琦母亲早死,次子是继室蔡氏所生,蔡氏厌恶刘琦,常在刘表面前说长子坏话,刘琦差点被她害死,荆州最终也交给刘琮继承了。”
李忠听完后,怔怔不语,似乎陷入思索。
李元嘉默默喝着茶,并不打扰他。
吴王李吉却忽然道:“阿兄,明日我能和你一起去宫中拜见婶娘吗?”
李忠愣了一下,笑道:“当然可以。”
李元嘉眼中精光一闪而逝。
他刚才提起刘琦,就是希望李忠在刘琦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李吉不经意的一句话,却仿佛在提醒李忠,他和刘琦不同,他还有母亲,且在宫中过的很好。
李元嘉瞥了李吉一眼,寻思道:“此子是有意如此呢,还是误打误撞呢?”
李元嘉又陪李忠说了一会闲话,言谈之中,对他非常关怀。
一个时辰后,李元嘉和李灵夔便起身告辞了。
长孙诠听完长孙无忌的构想后,皱眉道:“照您这样做,徭役依然保留了一部分?”
长孙无忌道:“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比如田制改革,也并非一蹴而就。”
长孙诠沉吟片刻,道:“就怕陛下不同意。”
长孙无忌道:“明日禁苑狩猎时,你可以趁机向陛下提一下此事,倘若陛下同意,自然最好,陛下若是不同意,你我再想其他办法。”
长孙诠点头道:“如此最好。”
几大难题都有了应对之策后,长孙诠心情舒畅了不少,拉开车帘,朝窗外大街看去。
突然间,他瞧见街上一阵喧哗,只听有人问道:“真是那位贤王吗?”
“那还有假!他跟咱们穿一样的衣服,正在亲仁坊南街上,坐着喝茶呢。”
“那可得去瞧瞧!”
“赶紧去吧,说不定还能与他说上几句话呢。”
说话间,这几人全都朝着亲仁坊方向去了。
长孙诠皱眉道:“大兄,长安城何时出了一位贤王?”
长孙无忌并不看车外,悠悠道:“他们说的应该是韩王李元嘉吧。”
长孙诠心中一动,道:“不错,韩王素有贤名,应该是他。”
长孙无忌笑而不语。
长孙诠目视着窗外,道:“大兄,您觉得李元嘉是真贤王,还是假贤王?”
长孙无忌微感诧异,侧头看了他一眼,道:“为何如此问?”
长孙诠沉默了一会,道:“我在想,他如果真的是微服出巡,怎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长孙无忌哈哈一笑,道:“去外县待了两年,果然长进不小,孺子可教也!”
长孙诠心中一惊,道:“您的意思是说,他果然是装的?”
长孙无忌声音压低了几分,眯着眼道:“诸王之中,此人心机最深,老夫也看不透他。”
韩王李元嘉穿着一身褐衣,坐在茶棚之中。
他的褐衣虽然也是粗布麻衣,却洗的很干净,上面并无补丁,他整个人显得很精神,正在与几名商客谈论漠北之事。
“嘿嘿,殿下,您不知道,燕然都护府下了公告,不仅不阻止大家在漠北设草场,还鼓励大家,公验手续也很简单,小人年后,也打算去漠北开一个小草场。”一名魁梧商客说道。
李元嘉笑道:“这不是很好吗?那么大一片草场,自然应该优先给咱们大唐子民享用。”
魁梧商客喜道:“您说的对极了,咱们赚了钱,对大伙也有好处,这两个月来,羊肉、马匹、毡衣的价格都开始下降了。”
李元嘉笑道:“民为邦本,百姓们日子过得好,那才是真的好!”
众人听他如此说,都极为欢喜,好几人抢着给李元嘉斟茶。
忽听一名高瘦商人说道:“对了,殿下,有件事您能不能帮忙跟陛下说一说?”
李元嘉笑道:“尽管说,只要不是违法乱纪之事,我一定帮你转达。”
高瘦商人道:“最近漠北的胡族部落,一下多了很多,这太不正常了,正常繁衍,哪有那么快的?”
另一名商客一拍大腿,道:“着啊,我也一直觉得不对劲呢!”
李元嘉皱眉道:“会不会是部分铁勒人悄悄回来了?”
高瘦商人道:“那就不知道了,不过他们既然西迁了,就不该允许他们回来,若是都回来了,漠北不又成他们的吗?”
李元嘉点点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会和陛下提此事。”
高瘦商人欣喜道:“那就多谢您了,哎,您要是一直待在长安,该有多好。”
“谁说不是呢!”众人纷纷感叹。
不知不觉间,周围的人越来越多。
李元嘉环视一圈,站起身,笑道:“我是微服出巡,闹出这么大动静,可有点不像话,诸位,告辞了。”快步离开。
众人正要跟随,魁梧商客大声道:“大家适可而止吧,别给殿下添麻烦,散了散了!”
众人见李元嘉走的很快,确实不愿大家跟随,只好各自散去。
李元嘉很快出了亲仁坊,在坊门口上了一辆马车。
车上早坐着一人,朝他笑道:“兄长,你每天这么不辞辛苦的走来走去,就算获得那些平民好感,也没什么用啊。”
李元嘉平静道:“有没有用,要以后才知道。而且与他们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他们感情质朴,跟他们打交道反而很轻松。”
李灵夔摸了摸手指上的宝石指环,笑道:“那是你耐心好,我是受不了他们,身上一股子怪味。”
李元嘉也懒得与他争论,朝车夫招呼一声,道:“去陈王府。”
李灵夔皱眉道:“去陈王府干什么,咱们是叔公辈,李忠不来拜访咱们,何必掉价去拜访他?”
李元嘉横了他一眼,道:“就你话多,记住了,以后咱们需要经常与李忠打交道。”
李灵夔愣道:“为何?”
李元嘉附耳朝他说了几句。
李灵夔听完后,咧嘴一笑,道:“兄长,你这招不错,让他们争起来,咱们才能有机会。”
李元嘉瞪了他一眼,道:“别忘了这里是长安,说话注意一些。”
“哈哈,小弟记住了。”
两人很快来到陈王府,门子通报之后,李忠亲自出来迎接,朝两人拱手道:“见过两位叔公。”
李元嘉拉着他手,笑道:“一家人何必客气。”目光看向李忠身后,笑道:“吴王也在啊。”
李吉赶忙见礼道:“侄孙见过叔公。”
他与李忠关系极好,拜见太子之后,便直接来陈王府拜年了。
韩王和鲁王很快被请入大厅,因二人是长辈,李忠请他们坐了上首位。
李元嘉也不客气,坐下之后,喝了热茶,寒暄两句后,说道:“陈王,我和鲁王过来找你,除了拜正日外,也有事和你说。”
李忠早就猜到他有事了,毕竟双方先前并无交情,他若什么事没有就献殷勤,反而可疑。
“叔公请讲。”
李元嘉缓缓道:“我这几日走访民间,听一些百姓反馈,漠北部落增多,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所以希望你能上奏陛下。”
李忠愣了一下,道:“十一叔公,这事您为何不亲自向父亲汇报呢?”
李元嘉沉默了一会,道:“陛下仁德宽厚,只不过因李元景的原因,对我们这些叔辈亲王,有些嫌隙,我去说的话,效果并不好。”
抬头望着他,道:“我听长安百姓们说,陛下诸子之中,陈王最为仁厚孝顺,最得陛下宠爱,故而想托陈王,替百姓们说几句话。”
李忠听到此话,又惊又喜,笑道:“他们瞎说的,父亲最宠爱太子和七郎,哪会是我呢?”
李元嘉笑道:“旁观者清,百姓们的眼睛最雪亮。陛下宠爱太子和七皇子,只因他们年纪小,对陈王却不同,既有深切的信赖,也有浓浓的期望,自然严厉一些。”
李忠听得心花怒放,拱手道:“叔公放心,侄孙一定把此话转述父亲。”
李元嘉笑道:“那就多谢了。”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忽然道:“陈王,最近都在读哪些书啊?”
李忠道:“正在读周易。”
李元嘉赞赏道:“以你这个年龄,就开始读周易,足见聪慧。正好,我无意中收集到一本古书,是东汉刘表著的《五经章句》范本,详细讲解了五经文义,应该对你读五经有些帮助。”
李忠奇道:“叔公,刘表就是汉末荆州的刘表吗?”
李元嘉笑道:“正是此人,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太会选继承人。”
李忠更加好奇了,道:“他怎么不会选继承人呢?”
李元嘉道:“他的长子刘琦聪明多学,沉稳内敛,次子刘琮却并无过人之才。只因刘琦母亲早死,次子是继室蔡氏所生,蔡氏厌恶刘琦,常在刘表面前说长子坏话,刘琦差点被她害死,荆州最终也交给刘琮继承了。”
李忠听完后,怔怔不语,似乎陷入思索。
李元嘉默默喝着茶,并不打扰他。
吴王李吉却忽然道:“阿兄,明日我能和你一起去宫中拜见婶娘吗?”
李忠愣了一下,笑道:“当然可以。”
李元嘉眼中精光一闪而逝。
他刚才提起刘琦,就是希望李忠在刘琦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李吉不经意的一句话,却仿佛在提醒李忠,他和刘琦不同,他还有母亲,且在宫中过的很好。
李元嘉瞥了李吉一眼,寻思道:“此子是有意如此呢,还是误打误撞呢?”
李元嘉又陪李忠说了一会闲话,言谈之中,对他非常关怀。
一个时辰后,李元嘉和李灵夔便起身告辞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