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门外,张多海正在小心翼翼的放哨。
武媚娘当初听了李治的话,对李贤诸多放任,最终导致这个儿子没有教好。
这件事也让她明白,在教导孩子的问题上,不能完全听丈夫的话。
她当即改变策略,采取极为严厉的方法,教导第三个儿子李显。
这事不能让李治知道,所以最近武媚娘教儿子时,都让张多海在立政门外放哨,防止皇帝突然过去。
眼下已过正午,红日绕过中天,约莫是未时三刻。
根据张多海对皇帝的了解,他应该刚刚在金水河附近的水阁午睡过,正朝甘露殿返回。
等皇帝在甘露殿打个转后,若是没有紧急之事,便最有可能来立政殿找武皇后。
若是皇帝兴致好,也有可能去禁苑跑马。
除此之外,也不排除去薰风殿、蓬莱殿、承香殿、临湖殿的可能。
当然,皇帝有时候会突发奇想,做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事,那就不是他能猜到的了。
等了半晌,也不见皇帝过来。
正当他侧头望着大门附近的日晷时,一名内侍快步奔来,远远便朝他打了个手势。
这是皇帝正朝这边过来的手势。
张多海脚步飞快,像一颗球一样,朝着立政殿飞奔而去。
来到殿外时,才放慢脚步,轻手轻脚的进入殿内。
内殿中,武媚娘正在教子。
在张多海看来,武皇后这次动了真格,比当初教太子时,还要严厉的多。
只见七皇子李显老老实实坐在榻上,耷拉着脑袋,听着武媚娘讲解千字文。
武皇后声音稍大一些,他都会颤抖一下,显得可怜兮兮的。
张多海在心中同情了一下七皇子,快步来到武媚娘身边,低声道:“殿下,陛下过来了。”
武媚娘“嗯”了一声,吩咐一名保傅,将李显带了下去,随即来到殿外候驾。
不一会,李治果然来了。
武皇后将他迎入殿中,将自己最近调制的蜜酒,给他倒了一杯。
武媚娘精力旺盛,只需花费部分精力,就能将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
剩下的精力无处发泄,便开始研究各种养生驻颜的饮食。
这种蜜酒便是其中一种。
只要她不把精力用在朝政上,李治便不会管她,对她研究的饮食,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以示鼓励。
“嗯,好喝!媚娘,再给朕倒一杯!”
武媚娘微微一笑,又给他倒了一杯蜜酒。
李治三两口喝完,问道:“显儿呢?”
武媚娘道:“妾身让保傅带出去散步去了。”
李治点点头,朝武媚娘笑了笑,道:“媚娘,我跟你商量个事。”
武媚娘见他表情怪异,奇道:“陛下不会又想让妾身替您见什么人吧?”
李治一摆手,道:“不,朕是想和你说一下元舅的事,朕将他从昭陵放出来,你是不是不太高兴?”
武媚娘眼睑下垂:“妾身知道他在吐蕃的事上立了大功,李勣亲自为他求情,陛下这样做,并无不妥。”
李治伸手抓住她的手,捏了捏,笑道:“媚娘,你越来越识大体了,这次禄东赞的事,他又立了功,你看要不要恢复他的爵位?”
武媚娘最近在各种事上,都成为李治的好帮手,并且并无僭越举动。
李治因此对她更加尊重,希望两人的关系,朝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模式发展。
武媚娘低头沉思了一会,旋而抬起头,郑重的道:“陛下,妾身觉得并不妥当。”
李治皱眉道:“为何?”
武媚娘柔声道:“妾身并非对他怀有旧怨,只不过,陛下是否也应该为文成公主多考虑一下。”
李治道:“文成公主?她怎么了?”
武媚娘道:“陛下是不是忘了,她的父亲李道宗,当初也和李恪一样,被长孙无忌无端卷入房遗爱之案。文成公主嘴上不说,心中对此事,难道就没有不满吗?”
李治沉默了一会,道:“你这么一说,朕确实有些大意了。”
武媚娘柔声道:“陛下只是太忙了,所以忽略了这些。妾身以为,这次的事,长孙无忌确实立了大功,但不必嘉奖,只当抹去他陷害李道宗之事。”
李治凝思片刻,点头道:“好,那就听你的。”
武媚娘微笑道:“长孙无忌是聪明人,相信也不会抱怨。”
便在这时,王伏胜忽然来到李治身边,低声道:“陛下,阿史那步真求见,正在承天门外等候。”
李治皱了皱眉,道:“他有说什么事吗?”
“好像与大食人有关。”王伏胜回答。
李治沉思了一会,站起身,道:“宣他到甘露殿觐见吧。”
和武媚娘打了个招呼,离开立政殿,朝甘露殿返回。
从侧门进入外殿,在龙椅上坐下,命人召门外的阿史那步真觐见。
“臣阿史那步真,拜见陛下。”
步真进入大殿后,拱手行了一礼,随即手舞足蹈,便开始献蹈舞礼。
一般来说,大臣如果长期不见皇帝,面圣时会通过蹈舞礼,表达心中的喜悦。
李治抬手道:“蹈舞礼就不必了。你来见朕,是有什么事想说吧?”
步真肃然道:“陛下,昨天下午,突骑施部首领,乌质勒突然来到臣的府邸。”
李治目光一闪:“咄陆部投靠了大食,他是和大食使节一起来的吧?”
步真道:“陛下圣明,此人正是随伊本来到长安,他来找臣,是为了转达大食人的话。”
李治淡淡道:“朕故意晾着大食使节不见,你应该知道朕的用意吧?”
步真赶忙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如果大食人找臣,是想要占据噶尔城以北,臣绝不会来替他们说话!”
“那你来见朕,莫非是他们开出其他条件?”
“正是。”步真道:“陛下,大食人表示愿意退出吐蕃,让出所有土地,只有一个要求!”
“什么?”
“他们希望能允许在吐蕃地区,传播大食教,官府不得阻拦!”
李治听了后,心中一突。
大食人果然狡猾,若是李治把大食教当做和佛教类似的宗教,肯定会答应下来。
然而他非常清楚大食教的可怕。
任由他们在吐蕃传教,等吐蕃地区的大食教信徒越来越多,将来再攻打吐蕃时,这些信徒都会成为他们的内应,战争结果就两说了。
李治静静思索了好一会,才终于抬起头。
“步真将军,你再见乌质勒时,可发现他身上出现什么变化?”
步真愣了一下,略微想了想,皱眉道:“他似乎……没什么变化。”
“那你觉得他对大食忠心吗?”李治换了一个问题。
步真道:“从昨天的见面来看,他对大食颇有几分忠心,要想让他背叛,只怕不容易。”
他还以为皇帝想让他策反乌质勒。
李治道:“那你觉得,乌质勒当初归附大唐时,对唐朝的忠心,可比得上对大食的忠心?”
步真露出踌躇之色,道:“这个……这个……”
李治道:“朕要听你的心里话。”
步真低声道:“他对大食人的忠心,似乎比当初对我大唐时,要多那么一点。”
李治点头道:“这就是了,他投靠大食不过短短两年,大食人是怎么这么快获得他的效忠呢?”
步真回想起与乌质勒的对话,道:“陛下,可能是宗教的缘故。他已经信了大食教!”
李治道:“不错,这就是宗教之国的优势,若是任由大食人在吐蕃传教,将来他们再攻打吐蕃时,优势就在他们一边了。”
步真吃了一惊,跪在地上,道:“臣不察,险些上了大食人的当。”
李治抬手道:“起来吧,这不能怪你,朕若不是对大食教有所了解,也会同意他们的条件。”
步真咬牙道:“陛下,大食人如此可恶,臣愿前往吐蕃,担任先锋,替陛下打下噶尔城!”
李治摆手道:“不急,眼下既还在谈判阶段,那就继续谈,谈不拢再打也不迟。”
步真道:“可如果两个条件都不答应他们,大食人只怕不会再让步了。”
李治闭上双眼,露出思索的表情。
这时,王伏胜来到身边,低声道:“陛下,兵部尚书萧嗣业求见。”
李治睁眼道:“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萧嗣业进入殿内,朝李治见礼。
李治抬手道:“不必多礼。萧卿,可是前线又传来军情?”
萧嗣业满脸喜色,笑道:“陛下,是天竺传回的消息。”
李治心中一动:“王玄策又有什么行动吗?”
萧嗣业笑道:“王玄策趁钦陵领兵返回吐蕃,率领天竺几国,夺下几座城池。如今兵势越来越强,正计划攻占曲女城!”
李治目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没有说话。
萧嗣业等了半晌,见皇帝依然没有反应,只好开口提醒道:“陛下,王玄策还提出一个策略,可以消灭吐蕃残军。”
李治定了定神,问道:“哦,他提出什么策略?”
萧嗣业道:“他认为只要他攻打曲女城,吐蕃军队必定回防,朝廷可派一支军队穿过大雪山,与天竺军合击吐蕃,定能击败他们,收复天竺!”
李治摇了摇头,道:“不可,眼下吐蕃还不稳定,不能贸然出兵天竺。”
萧嗣业道:“那要不要通知王玄策,让他率领天竺军队,暂时撤退,避开吐蕃主力,等候朝廷指令?”
李治并没有回答他,反而把目光看向了阿史那步真。
“步真将军,你去告诉乌质勒,吐蕃已是大唐领土,他们传教需遵循大唐律法,不得肆意传教。”
“不过朕可以答应他们另一个条件,只要他们撤出吐蕃,朕可以把天竺让给他们。”
步真还未说话,萧嗣业就急忙道:“陛下,吐蕃收复之后,天竺很快就能收复,为何轻易让给大食?”
李治面无表情道:“不要好高骛远,眼下稳定吐蕃才是第一要务,天竺离的太远,我们管不过来。”
萧嗣业道:“可王玄策……”
李治抬手道:“王玄策的能耐,朕已经见识到了,朕会下旨,让他担任昆藏副都护。给他传消息,让他不必待在天竺了,回来吧。”
萧嗣业暗暗皱眉,心道:“陛下为何对吐蕃和天竺的态度完全不同?”见皇帝心意已决,不敢再劝。
另一边,步真听了李治的话,也暗暗心惊。
他仔细琢磨了一下,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说,大食攻打天竺时,咱们不插手,换取大食退出吐蕃?”
李治道:“不错。”
步真神情肃然,拱手道:“臣明白了,臣定会竭尽全力,与大食人达成契约!”
武媚娘当初听了李治的话,对李贤诸多放任,最终导致这个儿子没有教好。
这件事也让她明白,在教导孩子的问题上,不能完全听丈夫的话。
她当即改变策略,采取极为严厉的方法,教导第三个儿子李显。
这事不能让李治知道,所以最近武媚娘教儿子时,都让张多海在立政门外放哨,防止皇帝突然过去。
眼下已过正午,红日绕过中天,约莫是未时三刻。
根据张多海对皇帝的了解,他应该刚刚在金水河附近的水阁午睡过,正朝甘露殿返回。
等皇帝在甘露殿打个转后,若是没有紧急之事,便最有可能来立政殿找武皇后。
若是皇帝兴致好,也有可能去禁苑跑马。
除此之外,也不排除去薰风殿、蓬莱殿、承香殿、临湖殿的可能。
当然,皇帝有时候会突发奇想,做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事,那就不是他能猜到的了。
等了半晌,也不见皇帝过来。
正当他侧头望着大门附近的日晷时,一名内侍快步奔来,远远便朝他打了个手势。
这是皇帝正朝这边过来的手势。
张多海脚步飞快,像一颗球一样,朝着立政殿飞奔而去。
来到殿外时,才放慢脚步,轻手轻脚的进入殿内。
内殿中,武媚娘正在教子。
在张多海看来,武皇后这次动了真格,比当初教太子时,还要严厉的多。
只见七皇子李显老老实实坐在榻上,耷拉着脑袋,听着武媚娘讲解千字文。
武皇后声音稍大一些,他都会颤抖一下,显得可怜兮兮的。
张多海在心中同情了一下七皇子,快步来到武媚娘身边,低声道:“殿下,陛下过来了。”
武媚娘“嗯”了一声,吩咐一名保傅,将李显带了下去,随即来到殿外候驾。
不一会,李治果然来了。
武皇后将他迎入殿中,将自己最近调制的蜜酒,给他倒了一杯。
武媚娘精力旺盛,只需花费部分精力,就能将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
剩下的精力无处发泄,便开始研究各种养生驻颜的饮食。
这种蜜酒便是其中一种。
只要她不把精力用在朝政上,李治便不会管她,对她研究的饮食,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以示鼓励。
“嗯,好喝!媚娘,再给朕倒一杯!”
武媚娘微微一笑,又给他倒了一杯蜜酒。
李治三两口喝完,问道:“显儿呢?”
武媚娘道:“妾身让保傅带出去散步去了。”
李治点点头,朝武媚娘笑了笑,道:“媚娘,我跟你商量个事。”
武媚娘见他表情怪异,奇道:“陛下不会又想让妾身替您见什么人吧?”
李治一摆手,道:“不,朕是想和你说一下元舅的事,朕将他从昭陵放出来,你是不是不太高兴?”
武媚娘眼睑下垂:“妾身知道他在吐蕃的事上立了大功,李勣亲自为他求情,陛下这样做,并无不妥。”
李治伸手抓住她的手,捏了捏,笑道:“媚娘,你越来越识大体了,这次禄东赞的事,他又立了功,你看要不要恢复他的爵位?”
武媚娘最近在各种事上,都成为李治的好帮手,并且并无僭越举动。
李治因此对她更加尊重,希望两人的关系,朝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模式发展。
武媚娘低头沉思了一会,旋而抬起头,郑重的道:“陛下,妾身觉得并不妥当。”
李治皱眉道:“为何?”
武媚娘柔声道:“妾身并非对他怀有旧怨,只不过,陛下是否也应该为文成公主多考虑一下。”
李治道:“文成公主?她怎么了?”
武媚娘道:“陛下是不是忘了,她的父亲李道宗,当初也和李恪一样,被长孙无忌无端卷入房遗爱之案。文成公主嘴上不说,心中对此事,难道就没有不满吗?”
李治沉默了一会,道:“你这么一说,朕确实有些大意了。”
武媚娘柔声道:“陛下只是太忙了,所以忽略了这些。妾身以为,这次的事,长孙无忌确实立了大功,但不必嘉奖,只当抹去他陷害李道宗之事。”
李治凝思片刻,点头道:“好,那就听你的。”
武媚娘微笑道:“长孙无忌是聪明人,相信也不会抱怨。”
便在这时,王伏胜忽然来到李治身边,低声道:“陛下,阿史那步真求见,正在承天门外等候。”
李治皱了皱眉,道:“他有说什么事吗?”
“好像与大食人有关。”王伏胜回答。
李治沉思了一会,站起身,道:“宣他到甘露殿觐见吧。”
和武媚娘打了个招呼,离开立政殿,朝甘露殿返回。
从侧门进入外殿,在龙椅上坐下,命人召门外的阿史那步真觐见。
“臣阿史那步真,拜见陛下。”
步真进入大殿后,拱手行了一礼,随即手舞足蹈,便开始献蹈舞礼。
一般来说,大臣如果长期不见皇帝,面圣时会通过蹈舞礼,表达心中的喜悦。
李治抬手道:“蹈舞礼就不必了。你来见朕,是有什么事想说吧?”
步真肃然道:“陛下,昨天下午,突骑施部首领,乌质勒突然来到臣的府邸。”
李治目光一闪:“咄陆部投靠了大食,他是和大食使节一起来的吧?”
步真道:“陛下圣明,此人正是随伊本来到长安,他来找臣,是为了转达大食人的话。”
李治淡淡道:“朕故意晾着大食使节不见,你应该知道朕的用意吧?”
步真赶忙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如果大食人找臣,是想要占据噶尔城以北,臣绝不会来替他们说话!”
“那你来见朕,莫非是他们开出其他条件?”
“正是。”步真道:“陛下,大食人表示愿意退出吐蕃,让出所有土地,只有一个要求!”
“什么?”
“他们希望能允许在吐蕃地区,传播大食教,官府不得阻拦!”
李治听了后,心中一突。
大食人果然狡猾,若是李治把大食教当做和佛教类似的宗教,肯定会答应下来。
然而他非常清楚大食教的可怕。
任由他们在吐蕃传教,等吐蕃地区的大食教信徒越来越多,将来再攻打吐蕃时,这些信徒都会成为他们的内应,战争结果就两说了。
李治静静思索了好一会,才终于抬起头。
“步真将军,你再见乌质勒时,可发现他身上出现什么变化?”
步真愣了一下,略微想了想,皱眉道:“他似乎……没什么变化。”
“那你觉得他对大食忠心吗?”李治换了一个问题。
步真道:“从昨天的见面来看,他对大食颇有几分忠心,要想让他背叛,只怕不容易。”
他还以为皇帝想让他策反乌质勒。
李治道:“那你觉得,乌质勒当初归附大唐时,对唐朝的忠心,可比得上对大食的忠心?”
步真露出踌躇之色,道:“这个……这个……”
李治道:“朕要听你的心里话。”
步真低声道:“他对大食人的忠心,似乎比当初对我大唐时,要多那么一点。”
李治点头道:“这就是了,他投靠大食不过短短两年,大食人是怎么这么快获得他的效忠呢?”
步真回想起与乌质勒的对话,道:“陛下,可能是宗教的缘故。他已经信了大食教!”
李治道:“不错,这就是宗教之国的优势,若是任由大食人在吐蕃传教,将来他们再攻打吐蕃时,优势就在他们一边了。”
步真吃了一惊,跪在地上,道:“臣不察,险些上了大食人的当。”
李治抬手道:“起来吧,这不能怪你,朕若不是对大食教有所了解,也会同意他们的条件。”
步真咬牙道:“陛下,大食人如此可恶,臣愿前往吐蕃,担任先锋,替陛下打下噶尔城!”
李治摆手道:“不急,眼下既还在谈判阶段,那就继续谈,谈不拢再打也不迟。”
步真道:“可如果两个条件都不答应他们,大食人只怕不会再让步了。”
李治闭上双眼,露出思索的表情。
这时,王伏胜来到身边,低声道:“陛下,兵部尚书萧嗣业求见。”
李治睁眼道:“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萧嗣业进入殿内,朝李治见礼。
李治抬手道:“不必多礼。萧卿,可是前线又传来军情?”
萧嗣业满脸喜色,笑道:“陛下,是天竺传回的消息。”
李治心中一动:“王玄策又有什么行动吗?”
萧嗣业笑道:“王玄策趁钦陵领兵返回吐蕃,率领天竺几国,夺下几座城池。如今兵势越来越强,正计划攻占曲女城!”
李治目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没有说话。
萧嗣业等了半晌,见皇帝依然没有反应,只好开口提醒道:“陛下,王玄策还提出一个策略,可以消灭吐蕃残军。”
李治定了定神,问道:“哦,他提出什么策略?”
萧嗣业道:“他认为只要他攻打曲女城,吐蕃军队必定回防,朝廷可派一支军队穿过大雪山,与天竺军合击吐蕃,定能击败他们,收复天竺!”
李治摇了摇头,道:“不可,眼下吐蕃还不稳定,不能贸然出兵天竺。”
萧嗣业道:“那要不要通知王玄策,让他率领天竺军队,暂时撤退,避开吐蕃主力,等候朝廷指令?”
李治并没有回答他,反而把目光看向了阿史那步真。
“步真将军,你去告诉乌质勒,吐蕃已是大唐领土,他们传教需遵循大唐律法,不得肆意传教。”
“不过朕可以答应他们另一个条件,只要他们撤出吐蕃,朕可以把天竺让给他们。”
步真还未说话,萧嗣业就急忙道:“陛下,吐蕃收复之后,天竺很快就能收复,为何轻易让给大食?”
李治面无表情道:“不要好高骛远,眼下稳定吐蕃才是第一要务,天竺离的太远,我们管不过来。”
萧嗣业道:“可王玄策……”
李治抬手道:“王玄策的能耐,朕已经见识到了,朕会下旨,让他担任昆藏副都护。给他传消息,让他不必待在天竺了,回来吧。”
萧嗣业暗暗皱眉,心道:“陛下为何对吐蕃和天竺的态度完全不同?”见皇帝心意已决,不敢再劝。
另一边,步真听了李治的话,也暗暗心惊。
他仔细琢磨了一下,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说,大食攻打天竺时,咱们不插手,换取大食退出吐蕃?”
李治道:“不错。”
步真神情肃然,拱手道:“臣明白了,臣定会竭尽全力,与大食人达成契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