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回到大吉殿时,李廉和李孝正坐在桌案前用膳。
两人吃饭时喜欢聊天,所以每次都吃的很慢。
李廉见他回来,笑道:“三兄回来了,快坐下用膳吧,今日有熊掌,我们给你留了一块。”
李勇道:“我已经吃饱了,你们吃吧。”
话音刚落,两只手便朝剩下那块熊掌抓了过去。
最终还是李廉动作快那么一丢,将熊掌抢了过去。
李勇走到一张椅子上坐下,朝李孝道:“二兄,我刚才去见过阿娘了。”
李孝“哦”了一声,抓起一块羊排,啃了起来。
李勇又道:“你也去瞧瞧郑姨娘呗,她已经住进承香殿了,你去看她,父亲也不会怪你。”
李孝将嘴里肉嚼了一阵,吞下肚子,道:“我不去。”
李勇哼道:“她是你亲娘,你不去看她就是不孝,可对不起父亲给你取的名字。”
李孝瞪了他一眼,没有吭声。
李勇想了想,眼珠子转了转,道:“这样吧,你去看她的话,我把那招‘脚跟勾鞠’教你。”
李孝哼道:“不用你教。”顿了一下,道:“我去看她也行,你要答应我另一个条件。”
李勇忙道:“快说快说!”
李孝道:“你前两日,不是说会帮我出阁开府吗?”
李勇听到此话,面色一红。
他前几日从王勃那里听说,王氏准备利用李孝开府之事,让母亲脱困,后来一时嘴快,告诉李孝他马上要开府了。
没想到李孝一直记了下来。
李勇陪笑道:“我当时瞎说的。”
李孝哼道:“我已经快十三岁了,李忠当年开府时,还没我大。父亲那么喜欢你,你去和他说一声,他应该会同意让我开府吧。”
正在啃熊掌的李廉听到此话,也抬起头来。
出阁开府,又不用去封地就藩,对每个皇子都充满了诱惑。
李勇寻思:“去向父亲求情肯定不行,父亲会生气。不过可以去找王勃,让王氏继续上奏,让二兄开府,如此一来,我也马上能开府了!”
他嘻嘻一笑,道:“好,那可说定了,只要父亲让你开府,你以后要经常去看郑姨娘!”
李孝道:“好!”
次日一大清早,三人一起去崇文馆上学。
到了未时中牌,下学鼓响起,李勇喊住王勃,来到一处无人的走廊,将开府的事与他说了。
王勃诧异道:“殿下,两位贵人已经脱困,再上奏开府之事,就没有必要了啊。”
李勇道:“我也想早点开府嘛,怎么没必要了?”
王勃迟疑了一下,拱手道:“那我回去后,请示一下父亲。”
李勇笑道:“那就拜托你了。”
数日之后,兵部尚书萧嗣业上奏,二皇子李孝即将满十三岁,宜出阁开府。
李治想到李忠开府之后,长进颇大,与在皇宫判若两人,便同意了萧嗣业的上奏。
消息传到大吉殿后,李孝大喜过望,当即遵从约定,这日吃过晚膳后,前往承香殿,看望生母郑氏。
郑氏见儿子到来,喜出望外,细细询问他平日的生活,嘘寒问暖,关爱备至。
李孝许久没有受到如此关怀了,原本不愿来,结果来了又不愿离开,一直待到亥末,才在郑氏催促下,告辞离开。
数日后,一个清晨,大吉殿内,鼓声阵阵。
平日的鼓声只响一次,是提醒皇子们去崇文馆上学的鼓声。
今日的鼓声却响了三次,这说明今日是假日,不用上学。
李勇“腾”的一下,从床榻上跳了起来,飞快的穿着衣服,与平日上学时磨磨蹭蹭的态度相比,判若两人。
今日是李孝出阁的日子,他特意将前几日那件红色小圆袍穿上,来到正殿时,只见李孝脸上掩不住喜色,正在与李廉说笑。
“二兄,你何时离宫?”李勇急忙问道。
李孝道:“上午要去太庙、天地坛祭拜上香,午时去向父亲、母亲、姨娘们请安后,下午便可以离宫了。”
李廉笑道:“二兄的府邸就在崇仁坊,从景风门出去就到了,比李忠的府邸还近!”
三人与李忠不和,故而都直接称呼他的名字。
李勇惊奇道:“四郎,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李廉道:“前日晚上,二兄带我过去瞧了瞧,虽比李忠的府邸小些,但后园草木极多,建一个大的蹴鞠场,绰绰有余!”
李勇抱着头,叫道:“你们两个怎么不叫我一起?”
李廉笑道:“你忘了,前天晚上你又跑去见你阿娘了,我们叫过你,是你不愿去?”
李勇一拍脑门,道:“啊,想起来了,我当时走的太急,没听清楚,要是知道你们出宫,我一定要去!”
李廉笑道:“今晚二兄要在府中设宴,三兄,我们去向父亲请个旨,也去参加宴会吧?”
李勇抬手道:“等会等会,设什么宴,请哪些人?”
李廉道:“当然是谢师宴了,请崇文馆的学士和教习们呀,咱们出府都有这个流程!”
李勇喃喃道:“哎,我还要再挨一年才能出府。”
李廉也低下脑袋,嘟囔道:“我比你更惨,还要两年多。”
三人用食之后,李孝去太庙上香,李勇和李廉来到立政殿,找上李治,请旨出宫。
李治正在陪武媚娘说话,他素知李勇兄弟三人关系极好,便同意了二人的请求。
到了下午,兄弟三人一起来到许王府,在府中玩耍闲逛,好不痛快。
直到晚宴结束后,李勇和李廉才与李孝告别,返回了大吉殿。
李孝终于拥有一座独立的府邸了,兴奋之下,独自在后园踢蹴鞠,正玩的忘乎所以时,一名家丁来报,临川公主求见。
……
暮色沉沉,残阳如血。
清凉的晚风吹去白日的燥热,昆虫们从草丛中钻出,有的发出鸣叫声,寻求配偶,有的开始今日的狩猎日常。
长孙府后园的凉亭内,两名老者正在对弈。
其中一人正是长孙无忌,他的心思似乎不在棋局之上,一边下棋,一边欣赏着夕阳下落的情景。
饶是如此,这局还是他占据上风。
于志宁将手中棋子一抛,苦笑道:“三年没跟你对弈了,想不到你在昭陵待这么久,棋艺还是没落下。”
长孙无忌依然凝视着晚霞,道:“在那边无事可做,也只有下棋了。”
于志宁也转头看向天空,感叹道:“这晚霞再绚丽,马上也要消逝了,可叹可叹。”仿佛在感叹自己白发苍苍,青春不再。
长孙无忌仿佛没听到般,没有作出评价。
于志宁用眼角瞥了他一眼,道:“长孙无忌,老夫知道你一直看不起我,你现在是不是在想,老夫是个贪生怕死的人?”
长孙无忌感叹道:“是你太敏感了。你如今位高权重,我却只是一介白身,哪有资格看不起你?”
于志宁哼道:“你不必冷嘲热讽。”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不说话了。
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后,于志宁缓缓道:“你确实有看不起老夫的资格,论起见识,老夫拍马也赶不上你。”
长孙无忌诧异的看了于志宁一眼。
他知道此人性格敏感,心中自卑,却又喜欢表现出自傲的模样。
通常情况下,他不可能说出这种贬低自己的话。
于志宁咧嘴笑道:“老夫就喜欢看你惊讶的样子。老夫说这话,是因为有事求你。”
长孙无忌道:“我已落此境地,还能帮你什么?”
于志宁沉声道:“老夫比你还要年长几岁,估计也活不了几年了,唯一放不下的,也只剩下那些不成器的子孙了。”
长孙无忌缓缓道:“子孙自有子孙福,何必多烦恼。”
于志宁道:“话虽如此,但有些隐患,能够消除,还是早点消除为好。”
“隐患?”
于志宁深吸一口气,低沉着声音,道:“最近有些事情,令我有些不安。”
“何事?”
于志宁道:“世家的动向。”
长孙无忌皱了皱眉,没有出声。
自从萧氏谋逆之事发生后,世家一个比一个老实,几乎都蛰伏在草堆里,再未惹什么大事。
于志宁缓缓道:“你知道崔敦礼临死前,向我嘱托了一件事吗?”
长孙无忌道:“不知。”
于志宁瞥了他一眼,道:“他觉得因你的缘故,导致世家派系走错了方向,这才遭到陛下打压。”
长孙无忌嘴唇抿了抿,没有做声。
于志宁接着道:“他临死前选了一个新的头羊,希望我帮他盯着此人,若是他与陛下相向而行,就全力辅佐,若他和你一样,就让他消失在朝堂。”
长孙无忌笑了笑,道:“他倒是一番苦心,所以,他选中的人是谁呢?”
于志宁叹道:“兵部尚书,萧嗣业。”
长孙无忌摸了摸胡须,道:“你感到不安的,也是此人吧。”
于志宁沉默了一会,道:“一开始,我以为崔公选对人了,然而最近一阵子,他的一些行为,令我有些不安。”
长孙无忌道:“哦?”
于志宁沉声道:“我一直暗中盯着他,他的很多隐秘行为,虽能瞒过别人,却瞒不过我。”
长孙无忌道:“比如?”
于志宁看了长孙无忌一眼,道:“他悄悄派了一名族人在东宫担任厩长,经常与四皇子来往。”
长孙无忌目光闪了闪,表情认真了几分。
于志宁接着道:“他最近与周道务、王福畤走的很近。王福畤的儿子与三皇子关系亲密。二皇子开府后,临川公主经常去许王府,看望二皇子。”
周道务便是临川公主的丈夫,原本担任营州副都督。
后来刘仁轨担任营州都督后,请旨让刘仁愿担任副都督,周道务便回到长安,在萧嗣业举荐下,升为右骁卫将军。
这些消息似乎有些杂乱无章,然而长孙无忌很快便听明白了于志宁的用意。
宫廷之中,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关系最好,这一点满朝文武都很清楚。
萧嗣业暗中与四皇子联系,与他关系亲密的人,又分别与二皇子、三皇子走的很近。
皇子们都已经长大,太子却依然还小,倘若三位皇子联手起来,未必不能撼动太子的位置。
长孙无忌道:“你担心萧嗣业想扶持四皇子?”
于志宁侧头凝视着他,道:“你应该也知道,陛下因头疾缘故,再过一年多,就有可能离开长安。到时候失去陛下震慑,难保东宫不会移位!”
长孙无忌淡淡道:“他们斗不过皇后。”
于志宁道:“如果陛下把皇后也带走呢?”
长孙无忌沉默了。
夕阳已完全沉入地平线以下,天地越来越昏暗,四周一片寂静。
于志宁缓缓道:“我也不保证萧嗣业会不会这么做,但此人城府太深,我到现在也看不清,所以才来求教你。”
长孙无忌摇头道:“我并不了解此人,你找错人了。”
于志宁抬手道:“无妨,我相信跟你说了这些后,你以后会更加关注他,这就足够了。”
站起身,朝长孙无忌一拱手,道:“拜托了。”转身离去。
长孙无忌目视着他的背影缓缓远去,摇了摇头,感叹道:“看来想清闲下来,也不容易。”
两人吃饭时喜欢聊天,所以每次都吃的很慢。
李廉见他回来,笑道:“三兄回来了,快坐下用膳吧,今日有熊掌,我们给你留了一块。”
李勇道:“我已经吃饱了,你们吃吧。”
话音刚落,两只手便朝剩下那块熊掌抓了过去。
最终还是李廉动作快那么一丢,将熊掌抢了过去。
李勇走到一张椅子上坐下,朝李孝道:“二兄,我刚才去见过阿娘了。”
李孝“哦”了一声,抓起一块羊排,啃了起来。
李勇又道:“你也去瞧瞧郑姨娘呗,她已经住进承香殿了,你去看她,父亲也不会怪你。”
李孝将嘴里肉嚼了一阵,吞下肚子,道:“我不去。”
李勇哼道:“她是你亲娘,你不去看她就是不孝,可对不起父亲给你取的名字。”
李孝瞪了他一眼,没有吭声。
李勇想了想,眼珠子转了转,道:“这样吧,你去看她的话,我把那招‘脚跟勾鞠’教你。”
李孝哼道:“不用你教。”顿了一下,道:“我去看她也行,你要答应我另一个条件。”
李勇忙道:“快说快说!”
李孝道:“你前两日,不是说会帮我出阁开府吗?”
李勇听到此话,面色一红。
他前几日从王勃那里听说,王氏准备利用李孝开府之事,让母亲脱困,后来一时嘴快,告诉李孝他马上要开府了。
没想到李孝一直记了下来。
李勇陪笑道:“我当时瞎说的。”
李孝哼道:“我已经快十三岁了,李忠当年开府时,还没我大。父亲那么喜欢你,你去和他说一声,他应该会同意让我开府吧。”
正在啃熊掌的李廉听到此话,也抬起头来。
出阁开府,又不用去封地就藩,对每个皇子都充满了诱惑。
李勇寻思:“去向父亲求情肯定不行,父亲会生气。不过可以去找王勃,让王氏继续上奏,让二兄开府,如此一来,我也马上能开府了!”
他嘻嘻一笑,道:“好,那可说定了,只要父亲让你开府,你以后要经常去看郑姨娘!”
李孝道:“好!”
次日一大清早,三人一起去崇文馆上学。
到了未时中牌,下学鼓响起,李勇喊住王勃,来到一处无人的走廊,将开府的事与他说了。
王勃诧异道:“殿下,两位贵人已经脱困,再上奏开府之事,就没有必要了啊。”
李勇道:“我也想早点开府嘛,怎么没必要了?”
王勃迟疑了一下,拱手道:“那我回去后,请示一下父亲。”
李勇笑道:“那就拜托你了。”
数日之后,兵部尚书萧嗣业上奏,二皇子李孝即将满十三岁,宜出阁开府。
李治想到李忠开府之后,长进颇大,与在皇宫判若两人,便同意了萧嗣业的上奏。
消息传到大吉殿后,李孝大喜过望,当即遵从约定,这日吃过晚膳后,前往承香殿,看望生母郑氏。
郑氏见儿子到来,喜出望外,细细询问他平日的生活,嘘寒问暖,关爱备至。
李孝许久没有受到如此关怀了,原本不愿来,结果来了又不愿离开,一直待到亥末,才在郑氏催促下,告辞离开。
数日后,一个清晨,大吉殿内,鼓声阵阵。
平日的鼓声只响一次,是提醒皇子们去崇文馆上学的鼓声。
今日的鼓声却响了三次,这说明今日是假日,不用上学。
李勇“腾”的一下,从床榻上跳了起来,飞快的穿着衣服,与平日上学时磨磨蹭蹭的态度相比,判若两人。
今日是李孝出阁的日子,他特意将前几日那件红色小圆袍穿上,来到正殿时,只见李孝脸上掩不住喜色,正在与李廉说笑。
“二兄,你何时离宫?”李勇急忙问道。
李孝道:“上午要去太庙、天地坛祭拜上香,午时去向父亲、母亲、姨娘们请安后,下午便可以离宫了。”
李廉笑道:“二兄的府邸就在崇仁坊,从景风门出去就到了,比李忠的府邸还近!”
三人与李忠不和,故而都直接称呼他的名字。
李勇惊奇道:“四郎,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李廉道:“前日晚上,二兄带我过去瞧了瞧,虽比李忠的府邸小些,但后园草木极多,建一个大的蹴鞠场,绰绰有余!”
李勇抱着头,叫道:“你们两个怎么不叫我一起?”
李廉笑道:“你忘了,前天晚上你又跑去见你阿娘了,我们叫过你,是你不愿去?”
李勇一拍脑门,道:“啊,想起来了,我当时走的太急,没听清楚,要是知道你们出宫,我一定要去!”
李廉笑道:“今晚二兄要在府中设宴,三兄,我们去向父亲请个旨,也去参加宴会吧?”
李勇抬手道:“等会等会,设什么宴,请哪些人?”
李廉道:“当然是谢师宴了,请崇文馆的学士和教习们呀,咱们出府都有这个流程!”
李勇喃喃道:“哎,我还要再挨一年才能出府。”
李廉也低下脑袋,嘟囔道:“我比你更惨,还要两年多。”
三人用食之后,李孝去太庙上香,李勇和李廉来到立政殿,找上李治,请旨出宫。
李治正在陪武媚娘说话,他素知李勇兄弟三人关系极好,便同意了二人的请求。
到了下午,兄弟三人一起来到许王府,在府中玩耍闲逛,好不痛快。
直到晚宴结束后,李勇和李廉才与李孝告别,返回了大吉殿。
李孝终于拥有一座独立的府邸了,兴奋之下,独自在后园踢蹴鞠,正玩的忘乎所以时,一名家丁来报,临川公主求见。
……
暮色沉沉,残阳如血。
清凉的晚风吹去白日的燥热,昆虫们从草丛中钻出,有的发出鸣叫声,寻求配偶,有的开始今日的狩猎日常。
长孙府后园的凉亭内,两名老者正在对弈。
其中一人正是长孙无忌,他的心思似乎不在棋局之上,一边下棋,一边欣赏着夕阳下落的情景。
饶是如此,这局还是他占据上风。
于志宁将手中棋子一抛,苦笑道:“三年没跟你对弈了,想不到你在昭陵待这么久,棋艺还是没落下。”
长孙无忌依然凝视着晚霞,道:“在那边无事可做,也只有下棋了。”
于志宁也转头看向天空,感叹道:“这晚霞再绚丽,马上也要消逝了,可叹可叹。”仿佛在感叹自己白发苍苍,青春不再。
长孙无忌仿佛没听到般,没有作出评价。
于志宁用眼角瞥了他一眼,道:“长孙无忌,老夫知道你一直看不起我,你现在是不是在想,老夫是个贪生怕死的人?”
长孙无忌感叹道:“是你太敏感了。你如今位高权重,我却只是一介白身,哪有资格看不起你?”
于志宁哼道:“你不必冷嘲热讽。”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不说话了。
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后,于志宁缓缓道:“你确实有看不起老夫的资格,论起见识,老夫拍马也赶不上你。”
长孙无忌诧异的看了于志宁一眼。
他知道此人性格敏感,心中自卑,却又喜欢表现出自傲的模样。
通常情况下,他不可能说出这种贬低自己的话。
于志宁咧嘴笑道:“老夫就喜欢看你惊讶的样子。老夫说这话,是因为有事求你。”
长孙无忌道:“我已落此境地,还能帮你什么?”
于志宁沉声道:“老夫比你还要年长几岁,估计也活不了几年了,唯一放不下的,也只剩下那些不成器的子孙了。”
长孙无忌缓缓道:“子孙自有子孙福,何必多烦恼。”
于志宁道:“话虽如此,但有些隐患,能够消除,还是早点消除为好。”
“隐患?”
于志宁深吸一口气,低沉着声音,道:“最近有些事情,令我有些不安。”
“何事?”
于志宁道:“世家的动向。”
长孙无忌皱了皱眉,没有出声。
自从萧氏谋逆之事发生后,世家一个比一个老实,几乎都蛰伏在草堆里,再未惹什么大事。
于志宁缓缓道:“你知道崔敦礼临死前,向我嘱托了一件事吗?”
长孙无忌道:“不知。”
于志宁瞥了他一眼,道:“他觉得因你的缘故,导致世家派系走错了方向,这才遭到陛下打压。”
长孙无忌嘴唇抿了抿,没有做声。
于志宁接着道:“他临死前选了一个新的头羊,希望我帮他盯着此人,若是他与陛下相向而行,就全力辅佐,若他和你一样,就让他消失在朝堂。”
长孙无忌笑了笑,道:“他倒是一番苦心,所以,他选中的人是谁呢?”
于志宁叹道:“兵部尚书,萧嗣业。”
长孙无忌摸了摸胡须,道:“你感到不安的,也是此人吧。”
于志宁沉默了一会,道:“一开始,我以为崔公选对人了,然而最近一阵子,他的一些行为,令我有些不安。”
长孙无忌道:“哦?”
于志宁沉声道:“我一直暗中盯着他,他的很多隐秘行为,虽能瞒过别人,却瞒不过我。”
长孙无忌道:“比如?”
于志宁看了长孙无忌一眼,道:“他悄悄派了一名族人在东宫担任厩长,经常与四皇子来往。”
长孙无忌目光闪了闪,表情认真了几分。
于志宁接着道:“他最近与周道务、王福畤走的很近。王福畤的儿子与三皇子关系亲密。二皇子开府后,临川公主经常去许王府,看望二皇子。”
周道务便是临川公主的丈夫,原本担任营州副都督。
后来刘仁轨担任营州都督后,请旨让刘仁愿担任副都督,周道务便回到长安,在萧嗣业举荐下,升为右骁卫将军。
这些消息似乎有些杂乱无章,然而长孙无忌很快便听明白了于志宁的用意。
宫廷之中,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关系最好,这一点满朝文武都很清楚。
萧嗣业暗中与四皇子联系,与他关系亲密的人,又分别与二皇子、三皇子走的很近。
皇子们都已经长大,太子却依然还小,倘若三位皇子联手起来,未必不能撼动太子的位置。
长孙无忌道:“你担心萧嗣业想扶持四皇子?”
于志宁侧头凝视着他,道:“你应该也知道,陛下因头疾缘故,再过一年多,就有可能离开长安。到时候失去陛下震慑,难保东宫不会移位!”
长孙无忌淡淡道:“他们斗不过皇后。”
于志宁道:“如果陛下把皇后也带走呢?”
长孙无忌沉默了。
夕阳已完全沉入地平线以下,天地越来越昏暗,四周一片寂静。
于志宁缓缓道:“我也不保证萧嗣业会不会这么做,但此人城府太深,我到现在也看不清,所以才来求教你。”
长孙无忌摇头道:“我并不了解此人,你找错人了。”
于志宁抬手道:“无妨,我相信跟你说了这些后,你以后会更加关注他,这就足够了。”
站起身,朝长孙无忌一拱手,道:“拜托了。”转身离去。
长孙无忌目视着他的背影缓缓远去,摇了摇头,感叹道:“看来想清闲下来,也不容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