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这时也终于听明白了。
儿子是因崇文馆的一点小矛盾,才对太子报复,心中惊怒不已的同时,也升起一丝希望。
若仅是如此,还能补救。
他迈步过去,一耳光扇在李茂脸上,又伸手按住他的头,“咚”的一声,重重砸在地上。
“你这孽障,因这点小事,竟行如此暴行。陛下,臣教子无方,请陛下将臣和这孽子,一起处死吧!”
李治皱眉望着两人,一时间没有说话。
原以为这事是一起针对储君的阴谋,谁曾想到,竟是因一个宗室子弟,为一件旧事,报复太子。
他又将目光瞥向郭道真,如此剑拔弩张的氛围下,这道士还是那副悠然自得的模样。
此事到底与这道士有没有关系。
他是幕后主谋之人呢,还是无意中得知此事呢?
用先天八卦算出来的这种鬼话,李治当然是一个字都不信。
他目光看向狄仁杰,道:“狄卿,此事你怎么看?”
狄仁杰拱手道:“陛下,臣有几个问题,想要问淮南王。”
李治挥手道:“你问吧。”
狄仁杰目视着李茂,道:“郡王,请问鱼符是你从罗夫人手中拿去的吗?”
李茂道:“是。”
郑王听了此话后,冷冷扫了罗氏一眼。
罗氏低头不语。
眼下情况,在场之人都瞧出来了,罗氏若不是与李茂有私情,怎会将鱼符给他?
其实从年龄来看,她与李茂更合适一些,这样做倒也不足为奇。
郑王此刻的心情,可谓恼怒之极。
若发生在平时,他定严惩罗氏,绝不姑息。
然而,眼下皇帝在此处,他也没法追究此事,只能先以儿子性命为重,暂且忍耐。
李茂忽然道:“父亲,你不必怪她,是我在缠她,她却不肯理我。后来我与她约定,只要她将鱼符给我,我再不招惹她。”
郑王听了此话,怔住了。
狄仁杰又道:“郡王,你除了派人去富平县捉拿周二,可曾雇佣江湖子,半路截杀周二?”
李茂哼道:“雇了,只可惜雇了一群废物,事情办的一塌糊涂。”
狄仁杰道:“最后一个问题,利用质库所来抹黑太子名声的法子,是您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有人告诉您的?”
此话一出,李治、武媚娘都目光灼灼的盯着李茂。
李茂沉默了一会,道:“是我府中一个清客向我提议的。”
郑王大喜,急问:“此人是谁?”
李茂道:“一个叫张钟的人,自称山野隐士,医术很高明,年纪很大,见识也不凡。”
郑王道:“他可随你来了长安?”
李茂摇头道:“此事发生后没多久,他便不告而别了。”
郑王跪倒在地,朝李治拱手道:“陛下,那张钟显然是故意接近犬子,蛊惑他冒犯太子,还请陛下明鉴!”
李治沉思了一会,道:“狄卿,以你之见,淮南王该如何判?”
郑王立刻向狄仁杰投去恳求的目光。
狄仁杰拱手道:“陛下,皇后殿下,臣以为此案尚不明朗,还是等全部查清楚后,再判不迟。”
武媚娘道:“还有何处不明?”
狄仁杰看了郭道真一眼,迟疑不答。
他和李治一样,也不信鬼神,更不信有道士能凭卦术猜出真凶,故而认为此人定有问题。
然而这道士似乎已经得了皇帝和皇后的信任,若是直接质疑他,并不明智。
李治一抬手,道:“皇后,既然咱们将案子交给狄卿,就要相信他。狄卿,你继续查吧,有任何情况,随时向朕通报。”
狄仁杰拱手道:“臣遵旨!”
事情终于告一段落,李治和武媚娘坐着鸾驾朝皇宫返回,狄仁杰则带着李茂、罗氏去了大理寺审问。
李治回宫的路上,忽然感觉脑袋微微胀痛。
武媚娘怕他头疾复发,回宫之后,赶忙召孙思邈替李治诊脉。
孙思邈诊脉之后,沉吟不答。
武皇后急问:“孙公,陛下情况如何?”
李治也凝望着孙思邈,心中忐忑不安。
孙思邈缓缓道:“殿下不必担心,陛下只是过于劳累了些,休养一阵就好了。”
武媚娘蹙眉道:“陛下今日并未上朝,政务也并不多,不过出宫一趟,如何就过于劳累了?”
李治见孙思邈欲言又止,平静的道:“孙神医但讲无妨,无论是何种结果,朕都能接受。”
孙思邈感叹道:“老臣虽一直在帮陛下调养身体,然而这皇宫之内,郁气凝结,绝非养病之所,陛下的头疾已有恶化趋势。”
武皇后怔了怔,侧头看向李治,道:“九郎,不如提前出巡,尽快把身体养好。朝中之事,有李勣他们辅佐弘儿,你我虽在外,也能尽知朝中之事,不会出大事的。”
李治见她眼中闪动着雾气,拍了拍她手,道:“别担心,我的身体我自己有数。孙公,我想再等半年,然后外巡,可行吗?”
孙思邈道:“半年的话,应该无碍。”
李治深吸一口气,握拳道:“那便好。”
孙思邈拱了拱手,便要告退,忽然鼻子耸动了一下,凑到武皇后身边闻了闻,只觉香气之中,混杂着一种特别的味道。
若是旁人行此无礼之事,武皇后必定大怒,孙思邈这么做,她只觉得奇怪,问:“孙公,怎么了?”
孙思邈捻须沉吟了一会,问道:“皇后殿下,您最近是不是服用过黄蕲?”
武媚娘摇了摇头,道:“我并未服用此物。”
张多海忽然凑近两步,低声道:“殿下,您使用的益母药粉中,就有黄蕲这一味药。”
武媚娘微微一愣,略微思索了一会,道:“几味主药中,我不记得有黄蕲啊?”
张多海道:“黄蕲便是寿归,民间多称为黄蕲。”
武媚娘恍然道:“那就难怪了。”朝孙思邈微笑道:“不愧是孙公,对药材的味道果然敏感。”
李治见孙思邈神色有异,问道:“孙公,这味药材有什么特别吗?”
孙思邈感叹道:“老臣看到这种药,便想起一个故人,药材之中,当归被称为‘药王’,而黄蕲更是当归中品质最佳的一种。”
当归的主要产地,主要集中在陇右道,然而其他地方的偏僻所在,也有少量产出。
不同地区的当归,因环境影响,品质不同,名称也各不相同。
“寿归”便是淮南道寿县所产的一种当归。
李治对医药方面,并不了解,武媚娘却颇知一二,笑道:“我也久闻寿归之名。”
孙思邈缓缓道:“当归适合高寒凉爽气候,大多生长在北方。老臣那位好友,却无意中在寿县地区,一个与世隔绝的村落,发现一种奇特当归,因他的发现,寿归才被世人得知!”
武媚娘愣了一下,道:“我听说寿归是六十多年前才被人发现,孙公那位朋友,莫非就是六十年前发现此物之人?”
孙思邈露出缅怀之色,道:“正是,他叫张钟,也精于医道,年龄比老夫还大上几岁。”
李治听到此话,露出惊讶之色。
孙思邈口中这个张钟,搞不好就是淮南王李茂嘴里的那个叫张钟的山野隐士。
孙思邈已有九十多岁,那张钟比他还大,只怕超过一百岁了。
李治与武媚娘对视一眼,两人眼神中都充满了疑问。
李治问道:“孙公,您那位好友现居何处,您可知道吗?”
孙思邈道:“他就隐居在他发现的那个村子里,那村子极为隐秘,村民几乎不与外界交流,村中人人高寿,故被称为长寿村。”
李治愣了一下,露出深思之色。
从孙思邈寥寥数语,便能感受出来,那位叫张钟的隐士,是一位真正的世外高人。
如此人物,为何会蛊惑淮南王对付太子?实在令人不解。
武媚娘也露出思索之色。
孙思邈见二人都不说话,以为他们对这话题不感兴趣,拱了拱手,告退离开了。
李治以休养为由,让武媚娘也退下了,随即命人召狄仁杰觐见。
约莫两个多时辰后,狄仁杰才终于来到宫中。
李治知他肯定是忙着破案,也没有怪罪他,将张钟的情况跟他说了。
狄仁杰露出恍然之色,道:“陛下,臣明白了,帮燕国夫人看病的人,就是张钟!”
李治一愣,道:“燕国夫人怎么了?”
狄仁杰笑道:“回陛下,臣刚刚去调查了一下燕国夫人,发现她在永徽四年,得了一场急症,连御医都治不好,范阳卢氏四处派人寻找孙思邈。”
“结果有一位老者毛遂自荐,自称医术不比孙思邈差多少,愿意帮燕国夫人瞧一瞧。”
“后来那老者果然治好了燕国夫人,范阳卢氏想要答谢他时,他却什么也不要,只说是为了回报范阳卢氏。”
李治不解道:“回报?”
狄仁杰道:“臣去吏部查过了,永徽三年,范阳卢氏中,有一名叫卢齐卿的族人,在寿县担任县令,官声极佳。”
李治恍然道:“所以张钟是为了报答卢齐卿善待地方,才去帮燕国夫人医治?”
狄仁杰道:“正是。”
李治想了想,又问道:“狄卿,你为何突然去调查燕国夫人?”
狄仁杰道:“不瞒陛下,臣只是对那位郭道长有几分怀疑,又查到他曾断言燕国夫人有血光之灾,故而去调查。”
李治暗暗点头。
狄仁杰显然和他一样,并不信郭道真,听说郭道真与燕国夫人的事,猜测这中间有问题,便当做了调查方向。
不得不说,他脑子确实转的快。
就算李治没有从孙思邈这里听到张钟,相信他也能自己查出来。
狄仁杰拱手道:“陛下,臣怀疑那张钟与郭道真是一伙的,故而郭道真才知道淮南王之事。燕国夫人受过张钟的恩情,所以才配合郭道真,让他混入武府,接近武皇后。”
李治皱眉道:“他们目的是什么呢?”
狄仁杰道:“眼下臣也猜不透他们的目的,不过从眼下情形来看,应该与两个人有关。”
李治道:“其中一个应该是李茂吧。”
狄仁杰道:“正是。他们一面向淮南王提议对付太子,另一面,又让郭道真来到长安,以道术为幌,指认淮南王,这显然就是为了对付淮南王。”
李治挑眉道:“李茂眼下的官职,就是寿州长史,张钟想要对付他,莫不是他在寿州做了什么恶事?”
张钟显然是个恩怨分明的人。
卢齐卿善治寿县,他便前往长安,替卢从璧治病。
如今他对付李茂,很可能便是因李茂在寿州为非作歹,酷薄恶劣,引起他的愤怒。
这些关系梳理清楚后,案情也渐渐变得明朗。
狄仁杰道:“臣赞同陛下之言,不过臣觉得,他们应该还有目的。”
李治道:“哦?”
“陛下请想,如果他们真的只是想对付李茂的话,直接用隐秘的法子,向大理寺告密淮南王便是,何必让郭道真入宫呢?”
李治沉吟道:“不错,那郭道真半年之前,就曾去过武府,断言太子有难。说明他们谋划此事的时间,至少超过半年。”
狄仁杰点了点头。
李治看了狄仁杰一眼,道:“你刚才说此事与两个人有关,这第二个人,就是皇后吧?”
狄仁杰微微低头:“是的。”
李治心情顿时沉重了一些。
从目前知道的情报来看,张钟并非歹人,他对付李茂,可能是因李茂在寿州为非作歹。
那他又派郭道真接近武皇后,只怕背后也有类似目的。
从刚才孙思邈的话来看,武皇后使用的驻颜药粉中的一味药材,便是从寿县得来的。
由此可见,此事也与武媚娘牵扯上了。
两人朝夕相处四年多,感情已深,她又为自己生下三个孩子。
如果武媚娘真的犯下大错,甚至草菅人命,李治也会觉得为难。
“媚娘,你还真不让朕省心啊。”
李治暗叹一口气,朝狄仁杰看了过去。
“狄卿,这案子接下来怎么查,你可有方向了?”
狄仁杰道:“臣琢磨着,派人去寿州的话,应该能摸清来龙去脉。不过这样太慢,臣想用另外一个法子。”
“什么法子?”
狄仁杰道:“臣猜想着,那张钟谋划此事已久,应该就在长安附近,甚至可能就藏在长安,臣想引他出来。”
李治道:“如何引?”
狄仁杰道:“抓捕郭道真,然后通告长安和附近州县,以他妖言惑众,惑乱宫廷为由,五日后将他处斩于东市,臣猜想着,张钟应该会出现。”
张钟这种已经活了一百岁的人,绝不会怕死,他若是知道计划失败,不可能对郭道真见死不救。
李治想清楚这一点后,当即挥手道:“准奏!”
郭道真是跟着李治、武媚娘一起返回的皇宫,被武媚娘安排在三清殿暂住。
武皇后生性多疑,听了孙思邈一番话后,也琢磨出一丝不同寻常,没有立刻面见郭道真。
她回到立政殿后,走到梳妆台前,拿起一瓶驻颜药粉,望着琉璃小瓶,怔怔出神。
忽然间,张多海小碎步走了进来,低声道:“殿下,刚刚三清殿传来消息,郭道长被内领卫抓走了。”
武媚娘倏地转头,凝视着张多海,问道:“理由呢?”
张多海小心翼翼的道:“陛下亲自下的旨意,说他妖言惑众,惑乱宫廷。”
武媚娘沉声道:“陛下刚才是不是召见了狄仁杰?”
张多海一愣,道:“是的,您怎么知道?”
武媚娘斜了他一眼,道:“这还不明显吗?肯定是狄仁杰查到了什么,陛下才下旨把郭道真抓捕。”
张多海变色道:“难道郭道长也与此案有关?”
武媚娘冷冷道:“看来陛下是对的,这些江湖术士,果然信不得,他并非凭道术测算出淮南王,而是提前就知道!”
张多海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色忽然变得极为苍白,跪在武皇后脚下。
“殿下,有件事,臣一直想向您汇报。”
武媚娘俯视着他,道:“说!”
张多海低垂着脑袋,道:“此事和黄蕲有关,咱们最近在寿县收的黄蕲,都是淮南王李茂供货的。”
武媚娘勃然变色,道:“此事你为何不早说?”
张多海苦着脸道:“郭道长,啊不,郭道真测算出淮南王时,臣根本不知太子之事,与他有关。知道之后,陛下一直在旁,臣也没机会上禀。”
武媚娘霍然起身,在屋子里来回踱步,脸色表情阴晴不定。
事情查着查着,竟查到自己头上,她也是始料不及。
过了好半晌,她语气森然的道:“你们在寿县收购黄蕲时,可曾肆意妄为,触犯律法?”
“没有,绝对没有!”
张多海赶忙保证:“咱们都是用银钱收购,以前从散户手上买,后来散户没货了,只有李茂手下的药铺有货,便从他那里进货,这几年收购的人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了!”
武媚娘审视着他,道:“既是如此,那张钟为何对付李茂,又派郭道真入宫接近吾?”
张多海愣道:“您是说,长寿村出了什么事,他们才干出这些事吗?”
武媚娘眯着眼道:“难道没有可能吗?”
张多海赶忙道:“殿下,臣可以用脑袋保证,咱们的人绝没有干出任何出格的事,就算长寿村出事,也绝对与我们无关!”
武媚娘盯着他看了一会,见他不似隐瞒,终于收回了目光。
张多海小声道:“殿下,接下来该怎么办?”
武媚娘闭目思索了一会,沉声道:“立刻派人去长寿村调查一下,那里一定发生了什么事!”
张多海应诺一声,快步而去。
今天开始,恢复更新。以后还是八千字以上,改为两更,冲一下精品,还望大家知晓!
儿子是因崇文馆的一点小矛盾,才对太子报复,心中惊怒不已的同时,也升起一丝希望。
若仅是如此,还能补救。
他迈步过去,一耳光扇在李茂脸上,又伸手按住他的头,“咚”的一声,重重砸在地上。
“你这孽障,因这点小事,竟行如此暴行。陛下,臣教子无方,请陛下将臣和这孽子,一起处死吧!”
李治皱眉望着两人,一时间没有说话。
原以为这事是一起针对储君的阴谋,谁曾想到,竟是因一个宗室子弟,为一件旧事,报复太子。
他又将目光瞥向郭道真,如此剑拔弩张的氛围下,这道士还是那副悠然自得的模样。
此事到底与这道士有没有关系。
他是幕后主谋之人呢,还是无意中得知此事呢?
用先天八卦算出来的这种鬼话,李治当然是一个字都不信。
他目光看向狄仁杰,道:“狄卿,此事你怎么看?”
狄仁杰拱手道:“陛下,臣有几个问题,想要问淮南王。”
李治挥手道:“你问吧。”
狄仁杰目视着李茂,道:“郡王,请问鱼符是你从罗夫人手中拿去的吗?”
李茂道:“是。”
郑王听了此话后,冷冷扫了罗氏一眼。
罗氏低头不语。
眼下情况,在场之人都瞧出来了,罗氏若不是与李茂有私情,怎会将鱼符给他?
其实从年龄来看,她与李茂更合适一些,这样做倒也不足为奇。
郑王此刻的心情,可谓恼怒之极。
若发生在平时,他定严惩罗氏,绝不姑息。
然而,眼下皇帝在此处,他也没法追究此事,只能先以儿子性命为重,暂且忍耐。
李茂忽然道:“父亲,你不必怪她,是我在缠她,她却不肯理我。后来我与她约定,只要她将鱼符给我,我再不招惹她。”
郑王听了此话,怔住了。
狄仁杰又道:“郡王,你除了派人去富平县捉拿周二,可曾雇佣江湖子,半路截杀周二?”
李茂哼道:“雇了,只可惜雇了一群废物,事情办的一塌糊涂。”
狄仁杰道:“最后一个问题,利用质库所来抹黑太子名声的法子,是您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有人告诉您的?”
此话一出,李治、武媚娘都目光灼灼的盯着李茂。
李茂沉默了一会,道:“是我府中一个清客向我提议的。”
郑王大喜,急问:“此人是谁?”
李茂道:“一个叫张钟的人,自称山野隐士,医术很高明,年纪很大,见识也不凡。”
郑王道:“他可随你来了长安?”
李茂摇头道:“此事发生后没多久,他便不告而别了。”
郑王跪倒在地,朝李治拱手道:“陛下,那张钟显然是故意接近犬子,蛊惑他冒犯太子,还请陛下明鉴!”
李治沉思了一会,道:“狄卿,以你之见,淮南王该如何判?”
郑王立刻向狄仁杰投去恳求的目光。
狄仁杰拱手道:“陛下,皇后殿下,臣以为此案尚不明朗,还是等全部查清楚后,再判不迟。”
武媚娘道:“还有何处不明?”
狄仁杰看了郭道真一眼,迟疑不答。
他和李治一样,也不信鬼神,更不信有道士能凭卦术猜出真凶,故而认为此人定有问题。
然而这道士似乎已经得了皇帝和皇后的信任,若是直接质疑他,并不明智。
李治一抬手,道:“皇后,既然咱们将案子交给狄卿,就要相信他。狄卿,你继续查吧,有任何情况,随时向朕通报。”
狄仁杰拱手道:“臣遵旨!”
事情终于告一段落,李治和武媚娘坐着鸾驾朝皇宫返回,狄仁杰则带着李茂、罗氏去了大理寺审问。
李治回宫的路上,忽然感觉脑袋微微胀痛。
武媚娘怕他头疾复发,回宫之后,赶忙召孙思邈替李治诊脉。
孙思邈诊脉之后,沉吟不答。
武皇后急问:“孙公,陛下情况如何?”
李治也凝望着孙思邈,心中忐忑不安。
孙思邈缓缓道:“殿下不必担心,陛下只是过于劳累了些,休养一阵就好了。”
武媚娘蹙眉道:“陛下今日并未上朝,政务也并不多,不过出宫一趟,如何就过于劳累了?”
李治见孙思邈欲言又止,平静的道:“孙神医但讲无妨,无论是何种结果,朕都能接受。”
孙思邈感叹道:“老臣虽一直在帮陛下调养身体,然而这皇宫之内,郁气凝结,绝非养病之所,陛下的头疾已有恶化趋势。”
武皇后怔了怔,侧头看向李治,道:“九郎,不如提前出巡,尽快把身体养好。朝中之事,有李勣他们辅佐弘儿,你我虽在外,也能尽知朝中之事,不会出大事的。”
李治见她眼中闪动着雾气,拍了拍她手,道:“别担心,我的身体我自己有数。孙公,我想再等半年,然后外巡,可行吗?”
孙思邈道:“半年的话,应该无碍。”
李治深吸一口气,握拳道:“那便好。”
孙思邈拱了拱手,便要告退,忽然鼻子耸动了一下,凑到武皇后身边闻了闻,只觉香气之中,混杂着一种特别的味道。
若是旁人行此无礼之事,武皇后必定大怒,孙思邈这么做,她只觉得奇怪,问:“孙公,怎么了?”
孙思邈捻须沉吟了一会,问道:“皇后殿下,您最近是不是服用过黄蕲?”
武媚娘摇了摇头,道:“我并未服用此物。”
张多海忽然凑近两步,低声道:“殿下,您使用的益母药粉中,就有黄蕲这一味药。”
武媚娘微微一愣,略微思索了一会,道:“几味主药中,我不记得有黄蕲啊?”
张多海道:“黄蕲便是寿归,民间多称为黄蕲。”
武媚娘恍然道:“那就难怪了。”朝孙思邈微笑道:“不愧是孙公,对药材的味道果然敏感。”
李治见孙思邈神色有异,问道:“孙公,这味药材有什么特别吗?”
孙思邈感叹道:“老臣看到这种药,便想起一个故人,药材之中,当归被称为‘药王’,而黄蕲更是当归中品质最佳的一种。”
当归的主要产地,主要集中在陇右道,然而其他地方的偏僻所在,也有少量产出。
不同地区的当归,因环境影响,品质不同,名称也各不相同。
“寿归”便是淮南道寿县所产的一种当归。
李治对医药方面,并不了解,武媚娘却颇知一二,笑道:“我也久闻寿归之名。”
孙思邈缓缓道:“当归适合高寒凉爽气候,大多生长在北方。老臣那位好友,却无意中在寿县地区,一个与世隔绝的村落,发现一种奇特当归,因他的发现,寿归才被世人得知!”
武媚娘愣了一下,道:“我听说寿归是六十多年前才被人发现,孙公那位朋友,莫非就是六十年前发现此物之人?”
孙思邈露出缅怀之色,道:“正是,他叫张钟,也精于医道,年龄比老夫还大上几岁。”
李治听到此话,露出惊讶之色。
孙思邈口中这个张钟,搞不好就是淮南王李茂嘴里的那个叫张钟的山野隐士。
孙思邈已有九十多岁,那张钟比他还大,只怕超过一百岁了。
李治与武媚娘对视一眼,两人眼神中都充满了疑问。
李治问道:“孙公,您那位好友现居何处,您可知道吗?”
孙思邈道:“他就隐居在他发现的那个村子里,那村子极为隐秘,村民几乎不与外界交流,村中人人高寿,故被称为长寿村。”
李治愣了一下,露出深思之色。
从孙思邈寥寥数语,便能感受出来,那位叫张钟的隐士,是一位真正的世外高人。
如此人物,为何会蛊惑淮南王对付太子?实在令人不解。
武媚娘也露出思索之色。
孙思邈见二人都不说话,以为他们对这话题不感兴趣,拱了拱手,告退离开了。
李治以休养为由,让武媚娘也退下了,随即命人召狄仁杰觐见。
约莫两个多时辰后,狄仁杰才终于来到宫中。
李治知他肯定是忙着破案,也没有怪罪他,将张钟的情况跟他说了。
狄仁杰露出恍然之色,道:“陛下,臣明白了,帮燕国夫人看病的人,就是张钟!”
李治一愣,道:“燕国夫人怎么了?”
狄仁杰笑道:“回陛下,臣刚刚去调查了一下燕国夫人,发现她在永徽四年,得了一场急症,连御医都治不好,范阳卢氏四处派人寻找孙思邈。”
“结果有一位老者毛遂自荐,自称医术不比孙思邈差多少,愿意帮燕国夫人瞧一瞧。”
“后来那老者果然治好了燕国夫人,范阳卢氏想要答谢他时,他却什么也不要,只说是为了回报范阳卢氏。”
李治不解道:“回报?”
狄仁杰道:“臣去吏部查过了,永徽三年,范阳卢氏中,有一名叫卢齐卿的族人,在寿县担任县令,官声极佳。”
李治恍然道:“所以张钟是为了报答卢齐卿善待地方,才去帮燕国夫人医治?”
狄仁杰道:“正是。”
李治想了想,又问道:“狄卿,你为何突然去调查燕国夫人?”
狄仁杰道:“不瞒陛下,臣只是对那位郭道长有几分怀疑,又查到他曾断言燕国夫人有血光之灾,故而去调查。”
李治暗暗点头。
狄仁杰显然和他一样,并不信郭道真,听说郭道真与燕国夫人的事,猜测这中间有问题,便当做了调查方向。
不得不说,他脑子确实转的快。
就算李治没有从孙思邈这里听到张钟,相信他也能自己查出来。
狄仁杰拱手道:“陛下,臣怀疑那张钟与郭道真是一伙的,故而郭道真才知道淮南王之事。燕国夫人受过张钟的恩情,所以才配合郭道真,让他混入武府,接近武皇后。”
李治皱眉道:“他们目的是什么呢?”
狄仁杰道:“眼下臣也猜不透他们的目的,不过从眼下情形来看,应该与两个人有关。”
李治道:“其中一个应该是李茂吧。”
狄仁杰道:“正是。他们一面向淮南王提议对付太子,另一面,又让郭道真来到长安,以道术为幌,指认淮南王,这显然就是为了对付淮南王。”
李治挑眉道:“李茂眼下的官职,就是寿州长史,张钟想要对付他,莫不是他在寿州做了什么恶事?”
张钟显然是个恩怨分明的人。
卢齐卿善治寿县,他便前往长安,替卢从璧治病。
如今他对付李茂,很可能便是因李茂在寿州为非作歹,酷薄恶劣,引起他的愤怒。
这些关系梳理清楚后,案情也渐渐变得明朗。
狄仁杰道:“臣赞同陛下之言,不过臣觉得,他们应该还有目的。”
李治道:“哦?”
“陛下请想,如果他们真的只是想对付李茂的话,直接用隐秘的法子,向大理寺告密淮南王便是,何必让郭道真入宫呢?”
李治沉吟道:“不错,那郭道真半年之前,就曾去过武府,断言太子有难。说明他们谋划此事的时间,至少超过半年。”
狄仁杰点了点头。
李治看了狄仁杰一眼,道:“你刚才说此事与两个人有关,这第二个人,就是皇后吧?”
狄仁杰微微低头:“是的。”
李治心情顿时沉重了一些。
从目前知道的情报来看,张钟并非歹人,他对付李茂,可能是因李茂在寿州为非作歹。
那他又派郭道真接近武皇后,只怕背后也有类似目的。
从刚才孙思邈的话来看,武皇后使用的驻颜药粉中的一味药材,便是从寿县得来的。
由此可见,此事也与武媚娘牵扯上了。
两人朝夕相处四年多,感情已深,她又为自己生下三个孩子。
如果武媚娘真的犯下大错,甚至草菅人命,李治也会觉得为难。
“媚娘,你还真不让朕省心啊。”
李治暗叹一口气,朝狄仁杰看了过去。
“狄卿,这案子接下来怎么查,你可有方向了?”
狄仁杰道:“臣琢磨着,派人去寿州的话,应该能摸清来龙去脉。不过这样太慢,臣想用另外一个法子。”
“什么法子?”
狄仁杰道:“臣猜想着,那张钟谋划此事已久,应该就在长安附近,甚至可能就藏在长安,臣想引他出来。”
李治道:“如何引?”
狄仁杰道:“抓捕郭道真,然后通告长安和附近州县,以他妖言惑众,惑乱宫廷为由,五日后将他处斩于东市,臣猜想着,张钟应该会出现。”
张钟这种已经活了一百岁的人,绝不会怕死,他若是知道计划失败,不可能对郭道真见死不救。
李治想清楚这一点后,当即挥手道:“准奏!”
郭道真是跟着李治、武媚娘一起返回的皇宫,被武媚娘安排在三清殿暂住。
武皇后生性多疑,听了孙思邈一番话后,也琢磨出一丝不同寻常,没有立刻面见郭道真。
她回到立政殿后,走到梳妆台前,拿起一瓶驻颜药粉,望着琉璃小瓶,怔怔出神。
忽然间,张多海小碎步走了进来,低声道:“殿下,刚刚三清殿传来消息,郭道长被内领卫抓走了。”
武媚娘倏地转头,凝视着张多海,问道:“理由呢?”
张多海小心翼翼的道:“陛下亲自下的旨意,说他妖言惑众,惑乱宫廷。”
武媚娘沉声道:“陛下刚才是不是召见了狄仁杰?”
张多海一愣,道:“是的,您怎么知道?”
武媚娘斜了他一眼,道:“这还不明显吗?肯定是狄仁杰查到了什么,陛下才下旨把郭道真抓捕。”
张多海变色道:“难道郭道长也与此案有关?”
武媚娘冷冷道:“看来陛下是对的,这些江湖术士,果然信不得,他并非凭道术测算出淮南王,而是提前就知道!”
张多海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色忽然变得极为苍白,跪在武皇后脚下。
“殿下,有件事,臣一直想向您汇报。”
武媚娘俯视着他,道:“说!”
张多海低垂着脑袋,道:“此事和黄蕲有关,咱们最近在寿县收的黄蕲,都是淮南王李茂供货的。”
武媚娘勃然变色,道:“此事你为何不早说?”
张多海苦着脸道:“郭道长,啊不,郭道真测算出淮南王时,臣根本不知太子之事,与他有关。知道之后,陛下一直在旁,臣也没机会上禀。”
武媚娘霍然起身,在屋子里来回踱步,脸色表情阴晴不定。
事情查着查着,竟查到自己头上,她也是始料不及。
过了好半晌,她语气森然的道:“你们在寿县收购黄蕲时,可曾肆意妄为,触犯律法?”
“没有,绝对没有!”
张多海赶忙保证:“咱们都是用银钱收购,以前从散户手上买,后来散户没货了,只有李茂手下的药铺有货,便从他那里进货,这几年收购的人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了!”
武媚娘审视着他,道:“既是如此,那张钟为何对付李茂,又派郭道真入宫接近吾?”
张多海愣道:“您是说,长寿村出了什么事,他们才干出这些事吗?”
武媚娘眯着眼道:“难道没有可能吗?”
张多海赶忙道:“殿下,臣可以用脑袋保证,咱们的人绝没有干出任何出格的事,就算长寿村出事,也绝对与我们无关!”
武媚娘盯着他看了一会,见他不似隐瞒,终于收回了目光。
张多海小声道:“殿下,接下来该怎么办?”
武媚娘闭目思索了一会,沉声道:“立刻派人去长寿村调查一下,那里一定发生了什么事!”
张多海应诺一声,快步而去。
今天开始,恢复更新。以后还是八千字以上,改为两更,冲一下精品,还望大家知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