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22章 太子的小参谋

小说: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更新时间:2025-02-17 19:27:14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昭运门下,徐贤妃和太子带着众命妇、公主、皇子们正在送驾。

  眼瞧着圣驾远去,众人也各自返回自己的宫殿。

  常山公主和新城公主先去了一趟公主院,安慰了一番高安公主和义阳公主。

  义阳公主倒还好,高安公主则哭哭啼啼,嘴里还念叨着父亲为何不带她一起去。

  常山公主柔声道:“兄长是治病的,自然不能带你们了,咱们就在长安等着吧。”

  高安公主道:“那为何带上七弟他们呢?”

  新城公主道:“那是因七郎他们几个,年龄太小,兄长怕保傅们照看不好,这才带上,你难道也要保傅照看?”

  高安公主脸一红,又问:“那为何要带上姨娘她们呢?”

  新城公主道:“兄长这次会离宫很久,她们自要跟随伺候。况且她们也肩负着替皇家繁衍子嗣的责任,自然不同。”

  高安公主无言以对,只好问:“那父亲何时回来呢?”

  新城公主道:“那就说不准了,不必担心,总要回来的。”

  两人安慰了两位小侄女一阵,便离开皇宫,一起来到常山公主府。

  两人的公主府就在一条街上。

  因长孙诠刚升为雍州长史,负责管理长安县、万年县二十多个县城的琐事,平日很忙,晚上戌时后才归家。

  新城公主因此经常去常山公主家里串门。

  常山公主府比新城公主府略小一些,但距离皇宫更近,地理位置极佳。

  后院还有一座五层望楼。

  两女经常坐在楼上,一边欣赏长安景致,一边品着茶点闲谈。

  过了酉时,卢照邻差不多就要回来了,新城公主告辞离开,常山公主也开始准备晚膳。

  她是金枝玉叶,自然不可能亲自做饭,只负责决定做哪些菜,然后指挥着下人们忙活。

  等膳食做好后,全部摆上了桌,等了不一会,便有门子喊道:“驸马回来了。”

  未己,卢照邻便快步来到屋中,见到常山公主后,急匆匆的道:“公主,把你鱼符借我一下。”

  常山公主也不问原因,命人取来鱼符,递给了他。

  卢照邻拿上鱼符后,说道:“公主,这鱼符我能不能借给一个朋友用用?”

  常山公主奇道:“是谁啊?用来做什么?”

  卢照邻道:“你认识的,高有道,他想去户部查阅库籍,但非户部官员,只有五品以上才有资格借阅,所以只能找你借一下鱼符了。”

  常山公主性子温顺,听说不是做违法之事,微笑道:“那就拿去用吧。”

  卢照邻大喜,接过鱼符,飞快的跑了出去,来到府门外后,将鱼符递给高有道。

  “高兄,拿去吧。”

  高有道拱手道:“多谢卢兄,明日晚上,我一定归还鱼符。”

  卢照邻笑道:“你我之间,不必提谢字,要不要来我家用膳?”

  高有道笑道:“不了,我夫人还等我回去呢。”告辞一声,离开了公主府,很快回到自己家中。

  次日,高有道下衙之后,立即前往户部查阅李道宗两个儿子的户籍公验。

  因他手持公主鱼符,户部官吏非常配合,从旁协助,很快找到了两人的户籍。

  两人果然从罪籍改回良籍,籍地是渭州成纪县。

  高有道见这么快完成薛仁贵委托,也暗暗欣喜,出皇城后,先去公主府归还了鱼符。

  随即回到家中,挑选两名仆人,让他们去一趟成纪县,寻访李家兄弟。

  渭州位于陇西,距离长安不远,八日之后,派出去的两名家仆就回来了,还带回了一个好消息。

  原来一个月前,李家兄弟就向官府办了公验,来长安探望亲人,眼下应该就在长安。

  任何进长安的外地百姓,都必须在长安县或万年县登记。

  高有道去长安县一查,果然查到了两人在官府办理的公验,另外也查到了两人落脚的邸店,位于崇仁坊。

  高有道当即朝着崇仁坊而去,很快找到那家邸店,正要进门,忽与两个头戴斗笠、手持横刀的男子擦身而过。

  “最近几日,长安城的江湖子似乎变多了。”高有道暗暗皱眉。

  来到柜台,向掌柜询问起李家兄弟。

  掌柜诧异道:“您问李景恒和李景仁两位客官吗?他们刚刚出去了。”

  高有道问:“何时出去的?”

  掌柜狐疑道:“就在刚才呀,您进门的时候,应该遇到了才是,您不认识他们吗?”

  高有道吃了一惊,暗道:“难道是刚才那两个江湖子?堂堂李姓宗室,怎会落魄至此?”

  不及多想,快步追了出去。

  很快在大街上追上两人,他心中疑惑,并未上去相认,默默跟在两人身后。

  只见他们一路往北,穿过十字街,在一座大府宅斜对面停下,似乎正在观察那座府宅。

  高有道抬眼看去,心中猛地一惊。

  门楣之上挂着块牌匾,上面赫然写着“长孙府”三个字。

  “不好,他们要找长孙无忌报仇!”高有道心中叫道。

  李家兄弟在长孙府外站了一会,随即绕到府侧一座小巷。

  高有道小心翼翼的跟在身后,发觉二人围着长孙府绕了一圈,应该是在选择潜入长孙府的位置。

  不一会,两人在长孙府西北方向的院墙外停下,却没有立刻潜入,而是走到附近一处屋檐下,隐身于黑暗之中。

  高有道深吸一口气,朝两人躲藏的地方走了过去。

  两人躲藏的地点选的很好,再加上天色已暗,这里又是个昏暗的小巷,高有道走到一丈外,竟还看不到两人轮廓。

  正当他要继续接近时,白光一闪,一柄刀架在他脖子上。

  “你是谁?”李家兄弟中的一人低沉着声音问。

  高有道镇静的道:“在下高有道,弘文馆校书郎。”

  架刀之人吃了一惊,道:“你是东殿学士?”

  高有道五人一直在甘露殿东边的偏殿帮皇帝处理政务,官职虽低,名声却不小,民间都称他们为“东殿学士”。

  高有道道:“正是。”

  另一人伸手按住先一人的手臂,示意兄弟收刀,随即朝高有道拱了拱手。

  “不知高校书找我兄弟何事?”此人便是李家兄弟的大郎,李景恒。

  高有道问道:“你们打算刺杀长孙国舅吧?”

  李景恒并未否认,沉声道:“高校书,我们敬你是陛下器重的文臣,不与你为难,还希望你不要多管闲事。”

  高有道道:“我本不想管你们的事,奈何受人之托,不得不阻止你们。”

  李景恒皱眉道:“你受何人之托?”

  高有道道:“当朝凉国公,上柱国,左羽林卫大将军,薛礼!”

  两人对视一眼后,李景恒道:“我兄弟与薛大将军素不相识,他为何托你找我们?”

  高有道道:“他是受文成公主之托。”

  两人听了此话,都是一震,久久不语。

  高有道缓缓道:“两位都是李姓宗室,何必干出这种刺杀的小人行径呢?”

  持刀的李景仁道:“我们是为父报仇,天经地义。”

  高有道道:“既然两位问心无愧,为何要等圣人离京,才来动手?”

  李景仁听了此话,不由低下了头。

  李景恒忽然伸手拉住高有道,将他拖到黑暗之中,用手捂住他的嘴。

  高有道吃了一惊,正要反抗,李景恒在他耳边道:“别出声,有人来了。”

  高有道听到此话后,顺着他视线看去,只见月色之下,果然有一群黑衣人过来了。

  他们相互之间并不说话,只用手势交流。

  来人一共八人,身上都背着刀,用布紧紧裹住,这是怕刀光反射,被人发现。

  其中四人蹲了个马步,另四人踩着他们肩膀攀上院墙,再用绳子把下面四人拉了上来。

  顷刻功夫,八人便潜入长孙府,动作利落,训练有素。

  等他们消失后,李景恒才松开高有道的嘴。

  高有道面色苍白,问道:“那些人跟你们一伙的吗?”

  李景恒摇了摇头。

  高有道愣道:“他们也是来刺杀长孙无忌的?”

  李景仁哼了一声,道:“当然,想要长孙无忌性命之人,可不止我们兄弟。”

  李景恒见到妹妹派人寻自己,心中复仇之心稍淡,再者挂念妹子,便道:“我们先离开这里。”

  三人很快出了巷子,绕回到正街。

  忽听马蹄声响,一群金吾卫策马奔驰而来,为首之人赫然是李勣。

  李家兄弟这身打扮,形迹可疑,很快被金吾卫注意到。

  一支小队将他们围住,带到李勣跟前问话。

  李勣瞧见高有道后,诧异道:“高校书,你怎么在这?”

  高有道赶忙朝李勣见了一礼,道:“我与这两位朋友刚刚喝了顿酒,从这里经过。”

  李勣点点头,也不多问,命人放了他们,径直带人来到长孙府外,领兵冲了进去。

  李家兄弟瞧见这情况,脸色变得苍白。

  要不是高有道阻止,恐怕两人就要被金吾卫拿获了。

  高有道道:“两位去我府上说话吧,我把公主殿下的情况,与两位说一下。”

  两兄弟对视一眼,点了点头,跟着高有道离开了。

  另一边,李勣带人闯入长孙府,一路直奔后院。

  来到长孙无忌书房外的庭院时,只见一群灰衣侍卫押住了八名黑衣人,长孙无忌正向一人问话。

  长孙无忌见李勣带人过来,淡淡道:“李兄来的正好,这八人潜入我府邸,欲图谋不轨,被我府丁拿获。”

  李勣见他无恙,松了口气,道:“我得到消息,有人想刺杀你,所以带人过来。你没事就好。”

  长孙无忌笑道:“想不到李兄竟如此关心老夫。”

  李勣吩咐身后金吾卫将刺客押走,朝长孙无忌道:“书房说话吧。”

  两人一起来到书房,长孙无忌亲自煮茶待客。

  李勣见他刚被人行刺,竟仿佛没事人一样,也不由佩服他的心性。

  “长孙兄,陛下离京,长安城不会像之前一样太平了。我知道一处隐蔽所在,你过去躲一阵子,等陛下回来,再回长安吧。”

  长孙无忌瞥了他一眼,道:“我虽没了官职,要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倒也不难,不劳李兄费神。”

  李勣皱眉道:“那你为何不走呢?”

  长孙无忌沉默了一会,道:“眼下还不行,我还有两件事要办,等这两件事办完,我便会向陛下请旨,回昭陵替先帝守灵。”

  李勣心中一凛,道:“你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说,我帮你办了。”

  长孙无忌微笑道:“多谢李兄美意,只不过这两件事都只能我亲自去做,无法假手他人。”

  李勣默然半晌,道:“那我给你派点护卫吧。”

  长孙无忌抬手道:“不必,我能自保。”

  李勣深知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多年,手中还藏着很多力量,这句话倒也不算逞强。

  “那好,你有什么事,可以随时来找我。”

  转身便要走。

  长孙无忌朝他背影问道:“李兄,当年我那般打压你,你今日却如此待我,能告诉我原因吗?”

  李勣停顿了一下,道:“陛下将长安城托付给我,你若死了,我如何向陛下交代?”说完快步离去。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脸上多了几分疲惫之色,走到椅子上靠着。

  以前他不是没有被人刺杀过,永徽六年,武皇后刚立,他便遭遇过刺杀,情况比今日更凶险。

  那时他却丝毫不放在心上。

  然而今日遭受刺杀后,竟感受到几分疲惫感。

  难道自己连心态都老了吗?他暗暗感叹。

  衰老,才是一个强者最大的敌人,当年瞧见太宗皇帝病重时,他便有此感觉,今日更是切身体会。

  他宁愿用自己拥有的一切,去换取年轻。

  这一刻,他才终于明白,为何太宗皇帝那样内心强大的人,也会相信方士的长生药了。

  正感慨间,外面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音。

  “大兄,您没事吧?”是长孙诠的声音。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掩去眼中的疲态,神态又恢复了从容。

  “进来吧。”

  “吱呀”一声,长孙诠推门进来了。

  他满脸都是汗水,显然是飞奔而来,仔细打量了长孙无忌一会,见他毫发无伤,这才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您没事就好。”

  长孙无忌笑道:“老夫纵横一生,几个小蟊贼,还能把我怎么样?”

  长孙诠严肃道:“兄长,您还是去躲一躲吧,自陛下离京后,长安城就涌入不少可疑之人,我感觉要出事了。”

  长孙无忌凝视着他,道:“正因如此,我才不能离开。你如今身为雍州长史,这既是机遇,也是隐患,我必须帮你渡过这一关。”

  如今的长安城,最考验的就是雍州府的管理能力。

  若是能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让雍州府保持稳定,便会在皇帝心中上大分。

  但如果长安城出了什么大事,雍州长史也是第一个被问责之人。

  长孙诠见长孙无忌这神态,便知再劝也无用,叹道:“那我给您多加点守卫吧。”

  长孙无忌这次没有再拒绝。

  等长孙诠离开后,于志宁也派人过来询问。

  想要长孙无忌命的人很多,但想要保护他的人也不少。

  就连太子李弘,得知消息后,也派人过来关切,还从东宫调了一支卫队,命其保护长孙无忌。

  这突如其来的行刺,让李弘这个监国太子,好一阵忙碌。

  他手忙脚乱的安排好一切后,便像个小大人一样,在自己屋里转起了圈子,还一边自言自语。

  “还有什么安排漏的地方呢?嗯,让我再想想……”

  “兄长,你派人保护长孙无忌,母亲知道了可要不高兴咯?”坐在一旁吃点心的李贤道。

  武媚娘离开后,还带走了弟弟妹妹,他一个人在立政殿无聊,便经常跑到东宫找李弘玩,住在东宫。

  有时候遇到什么事,他还会化身为小参谋,在一旁替兄长出一些古灵精怪的主意。

  李弘对弟妹一向很照顾包容,也从不说什么。

  他听李贤直呼长孙无忌的名字,当即板着小脸,训斥道:“应该叫长孙舅公!”

  李贤哼了一声,道:“他以前欺负母亲,我才不叫呢。”

  李弘也懒得和他计较,问道:“你刚才说母亲会生气,那是为什么?”

  李贤瞪大了眼睛,道:“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当初母亲册封皇后,就是他带头反对的讶!”

  李弘皱眉道:“事情都过去了,他也被父亲削为平民,母亲不会再跟他计较了吧。”

  李贤嘻嘻一笑,道:“你一点儿不了解母亲。要不是父亲不让,长孙无忌早被母亲给收拾了。”

  李弘忽然一拍手,道:“啊,我想起来了,得赶紧把舅公遇刺之事,告诉父亲和母亲才是!”

  李贤嘟囔道:“喂,兄长,你有没有听我说话啊?”

  李弘却不理他了,走到桌案旁,很快写下一封公文,递给贴身小内侍陈顺儿。

  “六百里加急,送到父亲手中!”

  陈顺儿应诺一声,转身去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