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遂只能带着阏氏、众亲兵找个营帐附近带着。
张遂找了几根木头,做了个木板,当成画板。
之后,他取来佐伯纸,钉在木板上。
用匕首削了一截木棍,形成铅笔的模样,张遂这才远远眺望着昌黎城墙,开始画起画来。
众亲兵纷纷簇拥在张遂身边,一个个目光发亮。
作为张遂的亲兵,他们见识过张遂荒唐的举动。
其中不少人还得到过张遂的《春秋》《左传》奖励。
此时他们都在猜测张遂又将画出怎样的“旷世之作”来。
一旁的阏氏面甲下的双眼有些古怪。
这个大将军,有时候还挺荒唐的。
这个时候,他难道要画那种让人燥热得不行的画像?
之前两人做了无数次,这个大将军留下了不少让她有些欲罢不能的画像。
张遂看着众人一个个火热的模样,只是笑了笑。
这群人!
真把自己只会画那种东西的人了。
画那种东西只是情怀和爱好。
而穿越的这些年,在不停的画画,还有向蔡琰、黄月英、袁蜜等女的熏陶下,他早已经学会更高超的画技了。
他此次要做的,是画下整个昌黎的战场图来。
他麾下的这些文臣武将,很多才华卓越,他们能有的都有了。
一般的奖励根本满足不了他们。
因此,这几年,他就想着一种奇特的奖励方式——
名垂竹帛。
他准备效仿后世的天可汗李世民,在扫清了曹操之后,就打造另一个凌烟阁。
这个凌烟阁里摆放帮他最多,功勋最为卓越的一批人。
这批人都有一副成名场景。
他亲自画这副成名场景,也算是对得起他们。
当然,其他该有的物质奖赏也该有的。
不过,他亲自来画,算是大恩宠。
那么,他将来真要做一些稍微过分的事情,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好指指点点的。
张遂杀了袁绍的那一天就考虑过。
如今身处汉末这种时期,而他又仰仗着并州刺史丁原、徐州牧田丰、大儒蔡邕、四世三公出身的袁家这些身份。
虽然他这具身体也出身农户。
但是,早已经披上了世家大族的旗帜了。
想要摆脱世家大族,那明显不现实的。
步子迈得太大,会扯着蛋的。
他能做的,就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尽可能从各个细枝末节方面改变一些状况。
比如,他已经成功推出了科举。
成功将曾经的徭役征兵到如今小范围的有偿募兵。
又比如,他之前就推出了屯田制和工分制,让治下百姓都能解决基本的衣食住行,没有流民。
之后,到了合适机会,他会想办法借着人口太少,需要鼓励生产,因此慢慢试着推出土地的家庭承包制和世家大族并存等等模式。
至于他死去之后——
他想不到那么远。
只能看命了。
当了诸侯这么久之后,他发现,很多事情已经不受人为控制了。
尤其是不受他一个人所控制。
他麾下的这些世家大族和文臣武将,会为了各自的利益推着他前行。
他感觉如今的自己就像是航行在大海中的一艘战船。
整个环境就是这艘战船本体。
世家大族和文武大臣,就是战船上的划船水手。
他只是一个掌舵人。
战船不受他的控制前行。
他作为掌舵人,是操控着舵把持着战船的大体方向。
作为一个掌舵人,想要让战船实行跳跃,是不现实的。
甚至于联合那些划船水手,也做不到。
有些事情,只能加快推进速度,却不能直接跳跃。
他能做的,除了极致的个人享受,便是想办法提升底层百姓的一些认知了。
张遂甚至都怀疑自己死后,他推出的这些政策,会慢慢在历史车轮的轨迹下慢慢恢复原状。
就像曹昂明明已经躲过了宛城之战的凄惨下场,如今却依旧死了。
死在了箕关这个小地方。
但是,这也不是他能够担忧的。
他现在更信奉“尽己所能,听天由命”了。
他一直喜欢清朝期间一个叫做郑板桥的状元的话:“人,难得糊涂。”
张遂在昌黎城外的军营待了三天。
第四天大上午,张遂还在营帐里睡觉,阏氏躲在被褥下帮他清醒时,外面响起亲兵的声音道:“主公,刘军师请你立马过去。”
“敌军增援到了。”
“敌军统帅公孙恭请求和主公你见一面。”
张遂忙将阏氏拱了起来,两人快速穿好铠甲。
阏氏一边帮张遂穿好,一边笑道:“这公孙恭,我也是第一次见呢!”
“不知道和将军你相比,他又是个怎样的人?”
张遂笑而不语。
他承认公孙恭是个天才。
但是,和自己相比——
他只是觉得有些荒唐。
辽东只是个小地方,哪怕他格外重视。
一个郡守之子,哪怕再妖孽,和他一个诸侯相比,也无法比得了。
如今这汉末,能够和他相比的,张遂只能想到一个人,那就是——
曹操。
张遂也帮阏氏穿好铠甲,戴上面甲,这才带着她直奔帅帐。
帅帐里,刘晔已经和将领在汇聚了。
此时,刘晔正在和所有将领围着一个沙盘详细讲解攻城示意。
张遂赶到,众将领只是纷纷行礼,便继续听了下去。
张遂站在刘晔身旁,听着刘晔滔滔不绝,不停点头。
可以可以!
穿越前,他就以为汉末三国,曹操麾下很多名将没有展示出应有的才华。
虽然史书一再强调曹操举贤纳士,唯才是举。
可真正揣摩史书对曹操手底下的名将的安排,就会发现,这些都是史官对曹操的美化。
实际上的曹操,就一直并不是个胸襟广阔的人。
曹操对他手底下的人才,有着严格的区分:宗亲和外姓。
宗亲将领,曹操舍尽一切资源,给予最大奖励。
外姓将领,明升暗贬,很多人到死都没有一展所长。
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张遂以为有三个人:陈登、张辽和刘晔。
刘晔明明具有堪比周瑜、诸葛亮之才。
然而,曹操忌惮他是真正的汉室宗亲,一直秉承着的思想是:留在身边不重用,但是也不让你离开,成为我方祸患。
因此,刘晔在后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是他有多大统帅之才、战略之才,而是他发明了霹雳车。
此刻,听着刘晔“纵横捭阖”的样子,张遂笑着给他倒了一杯茶。
刘晔也没有注意是张遂,接过喝了一杯,然后继续讲解。
(本章完)
张遂找了几根木头,做了个木板,当成画板。
之后,他取来佐伯纸,钉在木板上。
用匕首削了一截木棍,形成铅笔的模样,张遂这才远远眺望着昌黎城墙,开始画起画来。
众亲兵纷纷簇拥在张遂身边,一个个目光发亮。
作为张遂的亲兵,他们见识过张遂荒唐的举动。
其中不少人还得到过张遂的《春秋》《左传》奖励。
此时他们都在猜测张遂又将画出怎样的“旷世之作”来。
一旁的阏氏面甲下的双眼有些古怪。
这个大将军,有时候还挺荒唐的。
这个时候,他难道要画那种让人燥热得不行的画像?
之前两人做了无数次,这个大将军留下了不少让她有些欲罢不能的画像。
张遂看着众人一个个火热的模样,只是笑了笑。
这群人!
真把自己只会画那种东西的人了。
画那种东西只是情怀和爱好。
而穿越的这些年,在不停的画画,还有向蔡琰、黄月英、袁蜜等女的熏陶下,他早已经学会更高超的画技了。
他此次要做的,是画下整个昌黎的战场图来。
他麾下的这些文臣武将,很多才华卓越,他们能有的都有了。
一般的奖励根本满足不了他们。
因此,这几年,他就想着一种奇特的奖励方式——
名垂竹帛。
他准备效仿后世的天可汗李世民,在扫清了曹操之后,就打造另一个凌烟阁。
这个凌烟阁里摆放帮他最多,功勋最为卓越的一批人。
这批人都有一副成名场景。
他亲自画这副成名场景,也算是对得起他们。
当然,其他该有的物质奖赏也该有的。
不过,他亲自来画,算是大恩宠。
那么,他将来真要做一些稍微过分的事情,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好指指点点的。
张遂杀了袁绍的那一天就考虑过。
如今身处汉末这种时期,而他又仰仗着并州刺史丁原、徐州牧田丰、大儒蔡邕、四世三公出身的袁家这些身份。
虽然他这具身体也出身农户。
但是,早已经披上了世家大族的旗帜了。
想要摆脱世家大族,那明显不现实的。
步子迈得太大,会扯着蛋的。
他能做的,就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尽可能从各个细枝末节方面改变一些状况。
比如,他已经成功推出了科举。
成功将曾经的徭役征兵到如今小范围的有偿募兵。
又比如,他之前就推出了屯田制和工分制,让治下百姓都能解决基本的衣食住行,没有流民。
之后,到了合适机会,他会想办法借着人口太少,需要鼓励生产,因此慢慢试着推出土地的家庭承包制和世家大族并存等等模式。
至于他死去之后——
他想不到那么远。
只能看命了。
当了诸侯这么久之后,他发现,很多事情已经不受人为控制了。
尤其是不受他一个人所控制。
他麾下的这些世家大族和文臣武将,会为了各自的利益推着他前行。
他感觉如今的自己就像是航行在大海中的一艘战船。
整个环境就是这艘战船本体。
世家大族和文武大臣,就是战船上的划船水手。
他只是一个掌舵人。
战船不受他的控制前行。
他作为掌舵人,是操控着舵把持着战船的大体方向。
作为一个掌舵人,想要让战船实行跳跃,是不现实的。
甚至于联合那些划船水手,也做不到。
有些事情,只能加快推进速度,却不能直接跳跃。
他能做的,除了极致的个人享受,便是想办法提升底层百姓的一些认知了。
张遂甚至都怀疑自己死后,他推出的这些政策,会慢慢在历史车轮的轨迹下慢慢恢复原状。
就像曹昂明明已经躲过了宛城之战的凄惨下场,如今却依旧死了。
死在了箕关这个小地方。
但是,这也不是他能够担忧的。
他现在更信奉“尽己所能,听天由命”了。
他一直喜欢清朝期间一个叫做郑板桥的状元的话:“人,难得糊涂。”
张遂在昌黎城外的军营待了三天。
第四天大上午,张遂还在营帐里睡觉,阏氏躲在被褥下帮他清醒时,外面响起亲兵的声音道:“主公,刘军师请你立马过去。”
“敌军增援到了。”
“敌军统帅公孙恭请求和主公你见一面。”
张遂忙将阏氏拱了起来,两人快速穿好铠甲。
阏氏一边帮张遂穿好,一边笑道:“这公孙恭,我也是第一次见呢!”
“不知道和将军你相比,他又是个怎样的人?”
张遂笑而不语。
他承认公孙恭是个天才。
但是,和自己相比——
他只是觉得有些荒唐。
辽东只是个小地方,哪怕他格外重视。
一个郡守之子,哪怕再妖孽,和他一个诸侯相比,也无法比得了。
如今这汉末,能够和他相比的,张遂只能想到一个人,那就是——
曹操。
张遂也帮阏氏穿好铠甲,戴上面甲,这才带着她直奔帅帐。
帅帐里,刘晔已经和将领在汇聚了。
此时,刘晔正在和所有将领围着一个沙盘详细讲解攻城示意。
张遂赶到,众将领只是纷纷行礼,便继续听了下去。
张遂站在刘晔身旁,听着刘晔滔滔不绝,不停点头。
可以可以!
穿越前,他就以为汉末三国,曹操麾下很多名将没有展示出应有的才华。
虽然史书一再强调曹操举贤纳士,唯才是举。
可真正揣摩史书对曹操手底下的名将的安排,就会发现,这些都是史官对曹操的美化。
实际上的曹操,就一直并不是个胸襟广阔的人。
曹操对他手底下的人才,有着严格的区分:宗亲和外姓。
宗亲将领,曹操舍尽一切资源,给予最大奖励。
外姓将领,明升暗贬,很多人到死都没有一展所长。
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张遂以为有三个人:陈登、张辽和刘晔。
刘晔明明具有堪比周瑜、诸葛亮之才。
然而,曹操忌惮他是真正的汉室宗亲,一直秉承着的思想是:留在身边不重用,但是也不让你离开,成为我方祸患。
因此,刘晔在后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是他有多大统帅之才、战略之才,而是他发明了霹雳车。
此刻,听着刘晔“纵横捭阖”的样子,张遂笑着给他倒了一杯茶。
刘晔也没有注意是张遂,接过喝了一杯,然后继续讲解。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最新章节,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最新章节,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