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人恃陋成公九年
道与术有相似者矣,是以君子尤慎言道,虑其入于术也。夫惟失道而抑无术者,得以天下,失以天下,荣以天下,辱以天下,而于己无所恃焉。
苟其有术矣,则皆恃乎己者也。或隆己以张天下,虽有不足,冀人之不我测矣;或替己以弛天下,唯无不足,冀人之不我争矣。之二者,皆于己有见而恃之以自信,视君子之信诸己以为道,宜若同也;乃其据乎隆替之势,以误天下之耳目,而游其险阻以逃之,虽其气矜色愉,却物之凶惧,然非惛不知畏者,未有不如桴鼓之叩其胸也。故君子恒坦,细人恒危,于此辨矣。
莒渠邱公不恤其城之恶,而恃陋以无虞。夫渠邱公者,其诸惛不知畏之流,固未能有危情焉。
然斯语也,必有所自授矣。莒之微乎微,非一旦也;为大国者覆师蹙国相踵,而莒晏然,久矣。意其先世必有画此术者,曰:“吾自替以销天下之心,吾其免夫!”是以流传师师,而国人固以为恃。不然,天下岂有陋而可恃者乎?以陋而恃,非巧于操术者不能也。
是以莒之为莒,城池则窳,名号则夷,礼简赋薄,翱翔于大国之间,自替以销其忌。呜呼!俾若左氏者进豫备不虞之言于莒,亦适逢其笑耳,犹夫称《诗》《书》《礼》《乐》于聃与周之前也。彼方以菅蒯却丝麻,憔悴傲姬、姜,“代匮”之诗,恶足闻于其耳哉!
乃其为此也,如渠邱公之惛不知畏而祸随之也。藉不如渠邱公之惛不知畏,而其游天下而逃之之心,求寸晷之宁焉而不得已。吾以是知聃、周之所藏矣。其云“宇泰”者,非能泰也,矫色愉而示天下以不测也;其云“令人之意也消”,无以消之也,恃人之不己知而意不生也。
不能为明,故闭目于五色;不能为聪,故杜耳于五声;不能是其必是,非其必非,故丧我以听其自己。其所谓“道”者,诧微妙,惊溔漾,而以要言之,一恃陋而已矣。势不得则恃其陋以免人之求,势得则恃其陋以不意而乘人为捷。推求之于道,则又曰:吾固自据自信而不恃外物者也。则不幸而为渠邱,其恶犹浅,使侥幸而以老天下之术胜天下,则险阻深枉,挠已甚而人理亡矣。
子曰:“君子求诸己。”求者,备其盛大之辞也。盛大备于躬,则立乎贞胜而治天下以有余,终身无自信之枢纽而信之以道。习于术者,又安足以测其量乎!
晋侯梦大厉成公十年
诐淫之辞,波靡千祀而不能止,非其邪力之有余也,流俗之心,耳食之说,固百其端,而后异端乘而收之。故中国无浮屠之情,印度之侏离恶能入诵《六艺》者之耳而移其志哉?浮屠以止杀为教,而等威不立,轻重不审,镘人心不自诬之节而期之以所不能为,乃惧天下之不我顺也,于是为报应之说以恫喝之。
夫恫喝者亦恶足以动天下哉?情之柔葸者,虽无报应,而彼固不能杀也;若其鸷而忍者,悬砧钺于士师之廷,杀人者死未有贷矣,未能止也,而况惝恍不可知之鬼谪乎!然而止杀之教,似仁人之心;陈报应以止杀,似强教之术;以此泛滥千年,有如君子起而不能废矣。
虽然,岂浮屠之能创此哉!前乎汉明之代,中国之儒而驳、史而诬者,固尝为此言矣。杜伯之射宣王,申生之诉夷吾,传记耳食,不一而足。其尤者则莫如晋景之卒、荀偃之死,为淫诐之归也。赵盾怙族弑君专国,同、括者皆贼党也。晋景伸宫官之罚,除其苞蘖,夫岂与荀偃之躬为大逆,视其君之不若老牛而决屠之者等乎?
乃赵氏之厉得请于帝,厉公之厉亦讼帝而后胜。夫不道之鬼,即或服罪而犹挟惎毒,犹之可矣,盾奚请乎?
厉公奚讼乎?必请必讼,而赫赫上帝,举无择于君臣,但杀者即恣听之报邪?且奚弗听夷皋之报赵氏,而但听赵氏之报其君与?充是言也,则但言杀而即不韪,凡为有生之类者皆平等也,臣弑君而君报之,君诛臣而臣亦报之,将谓盗贼之如君父而不可杀也。然则说有不验,报有或爽,君父亦如盗贼之可杀而奚忌哉!
以平等仁天下,则以平等戕天下;以报应警柔葸者所本无之恶,则亦以报应授忍鸷者不然之券。
浮屠之取譬流俗而贼仁义也,左氏先之矣。学者不读非圣之书,而不辨俗儒之妄,则暗流邪室而不自觉,未见其愈也,只以授之口实而已。
刘子论成肃公成公十三年
养生之说,吾知之矣:下者养形,其次养气,太上养神。养神之旨,细入于针芒,大极于浩漾,以要言之,和而已矣。刘子曰:“威仪以定命。”又曰:“敬在养神。”夫固以束其筋骸,摄其志气,惕厉而勿任其自然者,为神之牧也。彼为养神之说者,未有不相为河汉者矣。
夫养神之必以和,岂有能易之者哉?顾其所自别者,所由以和者而已。将为纪渻之鸡乎?将谓叔山之趾乎?将谓南郭之丧偶乎?将谓蘧伯玉之婴儿乎?夫如彼以为和,亦既自无不和也,然而其所由以和者不可问已。寝欲甘也,坐欲箕也,出欲不拂人之色笑,而入欲无所劳其耳目也,得此而和,不得此而不和,涂之人则大概胥然矣。不得此而不和,是故其人之终身未尝数得和也;幸而得此以和,俄顷失之,而和又离矣。何也?人事之继起,心几之数动,欲得一歇息之顷可以顺而忘焉者,则固难矣。
故夫君子之以养神于和者为弗尔也。君子则终日百拜,酒清不饮,肉干不食,而不丧其和矣;择色而视,择声而听,择《采齐》《肆夏》以步趋,而不丧其和矣;发气满容,大勇充肌,肃若执玉,夔若奉盈,而不丧其和矣;奔走在庙,节钺在廷,金鼓在前,剑戟在后,一言而携忧患,一动而持险阻,而不丧其和矣。匪直不丧也,君子之所以和者,正用此以和也。
和之,故曰养也。夫视听之屡给,起居之数迁,酬酢之变,顺逆之交,皆形以为之役,役则未有不惮者也。形惮于役而辄欲避之,外避天下而内避其气之使。形苟避气,则气不至于形,而形气已弗和矣。
形思避气之使,气即勿听其避而强至之,形终不顺而气以劳,气过劳,而气又思避矣。外避形,内避其神之使,气既避神,则神不至于气,而神气又弗和矣。神者天之精,用也不畏难而乐为主者也。
使气而气委之以去,使形而形不相摄,无与为徒而神亦不屑为虚拘。神气形三者构,而顽者叛,灵者疑,天下之不和未有甚于此者也。神至于气,气听焉而神不倦于君气;气至于形,形听焉而气不苦于帅形;斯则非敬无以效神之功,而非威仪无以理形而从气,其亦明矣。
故善和者无有如敬者也。敬身以和其心,则神不劳而为君,率形气而亲比之,以充周于官骸,命亦奚从而夭,福亦奚往而不凝哉?是则善言养生者,亦惟君子独耳。
任情废礼而后得和,其于养也,犹匹夫之有瓮粟,靳惜以食而后不馁也。谨礼致敬而乃以和,其于养也,犹天子之有太仓,分食六军而安其玉食也。则其难易多寡始终得失之数,亦较然矣。君子自有尊生永命之学。学者不讲,而聃、周之徒以其游惰私利之情窃据以为宗。如其说以养也,吾未知其果寿焉否也,其术已猥矣。
道与术有相似者矣,是以君子尤慎言道,虑其入于术也。夫惟失道而抑无术者,得以天下,失以天下,荣以天下,辱以天下,而于己无所恃焉。
苟其有术矣,则皆恃乎己者也。或隆己以张天下,虽有不足,冀人之不我测矣;或替己以弛天下,唯无不足,冀人之不我争矣。之二者,皆于己有见而恃之以自信,视君子之信诸己以为道,宜若同也;乃其据乎隆替之势,以误天下之耳目,而游其险阻以逃之,虽其气矜色愉,却物之凶惧,然非惛不知畏者,未有不如桴鼓之叩其胸也。故君子恒坦,细人恒危,于此辨矣。
莒渠邱公不恤其城之恶,而恃陋以无虞。夫渠邱公者,其诸惛不知畏之流,固未能有危情焉。
然斯语也,必有所自授矣。莒之微乎微,非一旦也;为大国者覆师蹙国相踵,而莒晏然,久矣。意其先世必有画此术者,曰:“吾自替以销天下之心,吾其免夫!”是以流传师师,而国人固以为恃。不然,天下岂有陋而可恃者乎?以陋而恃,非巧于操术者不能也。
是以莒之为莒,城池则窳,名号则夷,礼简赋薄,翱翔于大国之间,自替以销其忌。呜呼!俾若左氏者进豫备不虞之言于莒,亦适逢其笑耳,犹夫称《诗》《书》《礼》《乐》于聃与周之前也。彼方以菅蒯却丝麻,憔悴傲姬、姜,“代匮”之诗,恶足闻于其耳哉!
乃其为此也,如渠邱公之惛不知畏而祸随之也。藉不如渠邱公之惛不知畏,而其游天下而逃之之心,求寸晷之宁焉而不得已。吾以是知聃、周之所藏矣。其云“宇泰”者,非能泰也,矫色愉而示天下以不测也;其云“令人之意也消”,无以消之也,恃人之不己知而意不生也。
不能为明,故闭目于五色;不能为聪,故杜耳于五声;不能是其必是,非其必非,故丧我以听其自己。其所谓“道”者,诧微妙,惊溔漾,而以要言之,一恃陋而已矣。势不得则恃其陋以免人之求,势得则恃其陋以不意而乘人为捷。推求之于道,则又曰:吾固自据自信而不恃外物者也。则不幸而为渠邱,其恶犹浅,使侥幸而以老天下之术胜天下,则险阻深枉,挠已甚而人理亡矣。
子曰:“君子求诸己。”求者,备其盛大之辞也。盛大备于躬,则立乎贞胜而治天下以有余,终身无自信之枢纽而信之以道。习于术者,又安足以测其量乎!
晋侯梦大厉成公十年
诐淫之辞,波靡千祀而不能止,非其邪力之有余也,流俗之心,耳食之说,固百其端,而后异端乘而收之。故中国无浮屠之情,印度之侏离恶能入诵《六艺》者之耳而移其志哉?浮屠以止杀为教,而等威不立,轻重不审,镘人心不自诬之节而期之以所不能为,乃惧天下之不我顺也,于是为报应之说以恫喝之。
夫恫喝者亦恶足以动天下哉?情之柔葸者,虽无报应,而彼固不能杀也;若其鸷而忍者,悬砧钺于士师之廷,杀人者死未有贷矣,未能止也,而况惝恍不可知之鬼谪乎!然而止杀之教,似仁人之心;陈报应以止杀,似强教之术;以此泛滥千年,有如君子起而不能废矣。
虽然,岂浮屠之能创此哉!前乎汉明之代,中国之儒而驳、史而诬者,固尝为此言矣。杜伯之射宣王,申生之诉夷吾,传记耳食,不一而足。其尤者则莫如晋景之卒、荀偃之死,为淫诐之归也。赵盾怙族弑君专国,同、括者皆贼党也。晋景伸宫官之罚,除其苞蘖,夫岂与荀偃之躬为大逆,视其君之不若老牛而决屠之者等乎?
乃赵氏之厉得请于帝,厉公之厉亦讼帝而后胜。夫不道之鬼,即或服罪而犹挟惎毒,犹之可矣,盾奚请乎?
厉公奚讼乎?必请必讼,而赫赫上帝,举无择于君臣,但杀者即恣听之报邪?且奚弗听夷皋之报赵氏,而但听赵氏之报其君与?充是言也,则但言杀而即不韪,凡为有生之类者皆平等也,臣弑君而君报之,君诛臣而臣亦报之,将谓盗贼之如君父而不可杀也。然则说有不验,报有或爽,君父亦如盗贼之可杀而奚忌哉!
以平等仁天下,则以平等戕天下;以报应警柔葸者所本无之恶,则亦以报应授忍鸷者不然之券。
浮屠之取譬流俗而贼仁义也,左氏先之矣。学者不读非圣之书,而不辨俗儒之妄,则暗流邪室而不自觉,未见其愈也,只以授之口实而已。
刘子论成肃公成公十三年
养生之说,吾知之矣:下者养形,其次养气,太上养神。养神之旨,细入于针芒,大极于浩漾,以要言之,和而已矣。刘子曰:“威仪以定命。”又曰:“敬在养神。”夫固以束其筋骸,摄其志气,惕厉而勿任其自然者,为神之牧也。彼为养神之说者,未有不相为河汉者矣。
夫养神之必以和,岂有能易之者哉?顾其所自别者,所由以和者而已。将为纪渻之鸡乎?将谓叔山之趾乎?将谓南郭之丧偶乎?将谓蘧伯玉之婴儿乎?夫如彼以为和,亦既自无不和也,然而其所由以和者不可问已。寝欲甘也,坐欲箕也,出欲不拂人之色笑,而入欲无所劳其耳目也,得此而和,不得此而不和,涂之人则大概胥然矣。不得此而不和,是故其人之终身未尝数得和也;幸而得此以和,俄顷失之,而和又离矣。何也?人事之继起,心几之数动,欲得一歇息之顷可以顺而忘焉者,则固难矣。
故夫君子之以养神于和者为弗尔也。君子则终日百拜,酒清不饮,肉干不食,而不丧其和矣;择色而视,择声而听,择《采齐》《肆夏》以步趋,而不丧其和矣;发气满容,大勇充肌,肃若执玉,夔若奉盈,而不丧其和矣;奔走在庙,节钺在廷,金鼓在前,剑戟在后,一言而携忧患,一动而持险阻,而不丧其和矣。匪直不丧也,君子之所以和者,正用此以和也。
和之,故曰养也。夫视听之屡给,起居之数迁,酬酢之变,顺逆之交,皆形以为之役,役则未有不惮者也。形惮于役而辄欲避之,外避天下而内避其气之使。形苟避气,则气不至于形,而形气已弗和矣。
形思避气之使,气即勿听其避而强至之,形终不顺而气以劳,气过劳,而气又思避矣。外避形,内避其神之使,气既避神,则神不至于气,而神气又弗和矣。神者天之精,用也不畏难而乐为主者也。
使气而气委之以去,使形而形不相摄,无与为徒而神亦不屑为虚拘。神气形三者构,而顽者叛,灵者疑,天下之不和未有甚于此者也。神至于气,气听焉而神不倦于君气;气至于形,形听焉而气不苦于帅形;斯则非敬无以效神之功,而非威仪无以理形而从气,其亦明矣。
故善和者无有如敬者也。敬身以和其心,则神不劳而为君,率形气而亲比之,以充周于官骸,命亦奚从而夭,福亦奚往而不凝哉?是则善言养生者,亦惟君子独耳。
任情废礼而后得和,其于养也,犹匹夫之有瓮粟,靳惜以食而后不馁也。谨礼致敬而乃以和,其于养也,犹天子之有太仓,分食六军而安其玉食也。则其难易多寡始终得失之数,亦较然矣。君子自有尊生永命之学。学者不讲,而聃、周之徒以其游惰私利之情窃据以为宗。如其说以养也,吾未知其果寿焉否也,其术已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