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光让陈景乐到他公司给员工高管们讲课,并非无的放矢。
陈景乐的大局观,是经过他本人验证的,至少胜过公司里绝大部分人,甚至胜过很多他之前去听的那些所谓的商业课程讲师。
不开玩笑。
像他们这一代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都是站在了时代风口,跟学历没有半毛钱关系,发达了自然需要开始包装自己。
无论是拓展人脉,还是尝试转型,亦或者单纯想自我提升。
于是报名各种mba、emba总裁培训班,好让自己跟上时代发展,不至于被淘汰。
这些课程含金量良莠不齐,有的确实有点东西,但同样有很多是打着高校口号,忽悠土老板们的钱。
土老板没见识,被人一顿忽悠,就交钱了。
即便后面发现自己上当,也不好意思到处说,因为说了别人只会偷偷笑你蠢,而不会同情或者义愤填膺。
真正具备含金量的,只有那些顶级名校开设的课程。
然而人家门槛也高,一般人都够不上,再者一般人你财力不够,读了也没用。不是一个圈子的,硬挤进去人家都不乐意搭理你。
mba、emba水就水在这里,对于个人的实质性提升没什么卵用,但对于圈层拓展又很有用。
至于那些被请到公司里上课的所谓成功学大师,就更不用说了。
纯靠忽悠!
江北有个生意做得很大的老板,就请了这么个货,还对大师的话深信不疑,现在天天让他们公司的员工每天早上搁那先喊一通口号,然后唱歌、做广播体操。
已经彻底沦为江北圈子里的笑柄。
陈景乐再怎么样,不比这种货色强?
必须承认,有些人天生就对某个领域具备非凡的嗅觉和才能,这种天赋是其他人即便经过后天努力,都难以企及的。
李启光觉得陈景乐就是这样的人。
他厉害的地方在于知识面够广,很多领域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联合起来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并且讲得深入浅出,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是做不到的。
保守估计,他的知识储备,起码相当于有三五个学位证书在手,不乏硕士学位那种。
这显然已经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要知道绝大部分人能做到专精某个领域就不错了。
换句话说,只要陈景乐愿意时间回到校园继续学习,完全可以拿到多个博士学位,拿个副高职称轻轻松松,正高职称都不是没机会。
这就很令人匪夷所思。
“他有这本事,高考怎么才考个普通二本?”
李启光理解不能。
最后只能归结为这小子以前读书不努力,后面才开始喜欢看书,积少成多。
……
事实上陈景乐现在的知识储备,确实已经称得上海量。
如果都用学位来衡量的话,起码超过15个专业科目能获得学士学位,超过10个专业科目能获得硕士学位。
极个别已经达到行业领域专家大师水平。
这在外人看来,确实不可思议。
连陈景乐自己都没想到,他只是什么感兴趣就学什么,结果学着学着,突然就这么厉害了。
只能说系统确实牛逼!
成长速度无敌!
“这么一想,未来岳父请我去帮忙讲讲课,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
陈景乐顿时释然。
关于讲课,李启光并没有给陈景乐设定题目,而是让他自行决定,讲什么都可以。
这种非命题作文,是陈景乐读书时候最讨厌的。
什么都能写,想要写好却很不容易,容易跑偏。
李启光可以不给题目,但陈景乐自己不能没有。
必须得有一个核心,一条明确的主线。
陈景乐思索半天,没想好具体从哪方面入手,不过李启光给了他一个联系方式,说是有什么问题只管找人问。
没等陈景乐搜索呢,对方就主动添加他的联系方式。
“陈先生您好,我是李总的秘书陈辉,有什么需要直接跟我说就行。”
陈辉就是帮李启光收集陈景乐资料信息的,自然知道陈景乐是谁。
接到这个任务时,也是愣住。
看样子这位是获得了认可,即将成为老板的女婿,也就是公司未来接班人。
顿时深吸凉气,头皮发麻。
可不能让未来姑爷知道自己私下调查过他,不然容易被穿小鞋。
老李的秘书?
陈景乐眨眨眼,回复说:“陈秘书你好。方便发一份你们公司的资料给我吗?”
他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未来岳父开的什么公司呢,给人公司员工高管讲课,起码得对这家公司有一个大概了解吧?
什么都不知道呢,讲个屁的讲!
感觉未来岳父纯纯就是在给他挖坑!
“没问题,请稍等!”
陈辉暗松口气,赶紧去找资料。
李启光给陈景乐定的身份头衔是公司战略发展顾问,权限不低。
……
看完陈辉发来的资料,陈景乐大概心里有数了。
鸿启农业是一家以蔬果规模化种植、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公司,在江北本地名气不小,连陈景乐这种不怎么关心这些信息的人都听说过。
没想到居然是李北星家的产业。
嘶!
这软饭不吃都得吃了。
陈景乐可没把握短时间内赚到十几亿身家。
别说十几亿,就是几千万,都有不小难度。
“农产品,规模化种植……”
陈景乐认真思索良久,心里目标渐渐清晰。
既然未来岳父让他讲大方向上的内容,那就结合最近的新闻,稍加提炼总结一下吧。
不过他没学过演讲,也没学过企业管理,这两样都要临时抱佛脚。
前者最为关键。
毕竟是讲课,不同于给陈绮云讲解习题,而是要将自身观点传递给别人。不说100%说服别人,至少要能对别人产生一定影响。
特别是他要面对的是,是一群职场老油条,你没点真东西,不好让人信服。
这有点类似成功学。
时间有限,因此只能稍微极端粗暴一点。
在陈景乐看来,演讲的核心,就是利用坚定的信念,去引发听众的共鸣,通过语言,掌控全场节奏,从而达到煽动人心的效果。
具体例子就不说了。
陈景乐多次练习后,感觉效果还可以。
他本身就是那种说话有理有据,容易让人信服的人。
企业管理同样,不要求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相关领域知识,但至少要有所了解,不会闹出笑话。
这边忙着看书学习,缝纫机那边就只能暂且放一放了。
……
陈景乐跟李启光约定的时间是大后天。
经过两天半的准备,他感觉多了几分把握,应该不至于丢人现眼。
按照既定时间,陈景乐来到鸿启农业公司办公楼。
望着这栋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五层楼房,很难想象这是一家没上市,就价值超过10亿的公司。
太低调了。
他原来所在的那家公司,稍微有点起色,大老板就忍不住租个大办公室,明明公司加起来都没10个人,又不需要场地充门面。
只能说人和人的眼光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给前台接待报上姓名,便有人领着他前往一间小接待室暂时等候,奉上茶水跟点心。
光是从门口到接待室的这一段距离,前台接待小姐姐以及路过的公司员工,已经瞄了他不止10次,坐下后借口送茶点过来的女生,更是一波接一波。
好在陈景乐对此已经免疫。
他在想正事,没什么胃口,只是抿了两口茶润润嗓子。
过了一会儿,再度有人推门进来。
这次是个相貌年轻气质儒雅的男人,戴着一副无边框眼镜。
“陈先生你好,久等了。我是陈辉。”
来人笑着自我介绍。
陈景乐放下茶杯,站起来微笑回应:“陈秘书你好。”
他对这位初见的陈秘书印象还是不错的,至少人家在w上表现得很有礼貌,几乎有求必应,没法满足的要求也会说明具体原因。
陈辉笑说:“李总让我来带您去大会议室,没问题的话,我们现在过去?”
“行!”
陈景乐言简意赅。
……
陈景乐跟在陈辉身后,默默掏出自己带的金丝平光眼镜戴上。
装,也要装得像模像样。
走进大会议室,看到台下坐了三十多个人,大部分看起来年纪都比他大,心底多少有点紧张。
上一次站在这种场面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大四毕业答辩?
答辩导师组都没这么多人啊。
“没事,当他们是npc就行。”陈景乐默默安抚自身情绪。
未来岳父李启光就坐在第一排中间,旁边都是公司的高层,往后是各部门主管经理之类的。
陈景乐看过陈辉给的资料,扫一眼便能将在场的人姓名职位对应上,发现公司很多高管都在,才会觉得意外。
场面比他想象的要大不少。
好在提前做足了准备。
看到陈景乐进来,李启光便站起来,亲自做简单介绍:“这位是陈景乐先生,是我请来负责今天讲课的老师。”
台下众人纷纷鼓掌欢迎。
虽然不清楚这位是什么来头,看起来很年轻,像明星多过像老师,但值得大老板如此认真对待,说明人家肯定有真点本事的。
先听听有何高见。
陈景乐暗松口气,不过并没有表现得太客气,只是点头微微一笑,给人感觉有一点端着。
没办法,虽然这两个月他又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但跟真正的专家教授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的,只能装模作样先混过去。
不是说大佬们都是很傲的么?
初次见面,你要是把态度放得太低,人家反而会看轻你。
所以还是端着点好。
为方便别人理解,陈景乐还准备了ppt。
稍微试了下台上的麦克风,发现没问题后,陈景乐便开始自己的表演。
“李总让我过来讲课,但并没有具体要求要讲什么内容,只是说大方向政策,让我自行发挥。所以我就按我的想法讲好了。”
“今天的主题,是《乡村振兴背后的新一轮圈地运动。”
陈景乐背后的ppt滑动,标题醒目又震撼。
台下不少人下意识坐直身子,连李启光都稍显意外。
乡村振兴这个话题近些年来频繁出现在媒体上,是提了又提,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
经过几年的努力,确实卓见成效。
以江北为例,江北这样一座偏远城市,虽说属于南东省,然而城镇化率近些年才堪堪超过50%,不是一般的落后。
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在本地效果还是有的。
在座各位哪个不是农村出来的,哪个家里没有农村亲戚?是不是、有没有,一问便知。
圈地运动倒是没怎么见提到过,或许是因为这词太过刺眼,不过不妨碍在座各位理解。
这两个词组合到一起,就有点意思了。
“稍微对历史有所了解的都知道,不管是封建时期还是资本时期,亦或者今时今日,土地矛盾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土地兼并问题屡禁不止。”
“回顾历史,我们国内旧社会时期的土地兼并,跟国外的圈地运动有点不一样,不过两者在土地集中形式、社会底层矛盾激化、利益驱动的本质层面,是一致的。随着时代变迁,因此,请允许我用圈地运动这个更形象更合适的词,来描述接下来我要讲的这种现象。”
陈景乐沉稳有力的声音,透过麦克风音箱传遍整个大会议室。
所有人都在安静听着。
“首先明确一点,现阶段资本下乡,是圈地运动吗?答案毋庸置疑,是!”
“土地规模化集中,土地流转率超过36%,有些地方甚至开始试点农村宅基地买卖。农民失去农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进城。尽管这种新型圈地运动与国外工业革命时期的暴力圈地不一样,与我国旧社会的封建地主买卖土地不一样,但也只是当前版本资本逻辑与我国制度框架下的复杂博弈,称得上新型城乡关系的重构,然而本质上对农民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陈景乐完全脱稿,目光扫视全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很简单。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揭示的‘羊吃人’运动,本质就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的历史过程。”
“众所周知,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阶段,土地就是最原始且最稳妥的生产资料。对旧社会的地主老财们来说,手里的田地越多,收上来的租金就越多,能够用来放贷的本金也就越多。这就是地租剥削经济。”
“到了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包产到户模式下的土地,已然变成相对落后的生产资料,种地已经很难填饱肚子,农民被迫进城打工。同样地,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实现了分离,土地通过承包转租的方式,在市场上开始流转。”
“个人耕种无法实现盈利,但通过大规模的承包,机械化大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加上各种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变得有利可图。这也是贵公司能够做大做强,成为江北行业龙头,并且越来越多的资本瞄上这块肥肉,纷纷选择进场的原因。”
“做金融的来种地,做电商的来种地,甚至做游戏的做家电空调的卖鞋的卖玻璃的,都来种地。什么时候种地这么赚钱了?”
说到这里,除了个别实在脑子有限听不懂讲什么的以外,会议室内几乎所有人都端正坐姿,瞪大眼睛竖起耳朵。
陈景乐前面讲的内容,看似跟他们一个种菜的公司毫无关联,但是听到后面,大家都懂了。
有人要进来抢饭碗!
卧槽,这特么能忍?!
李启光眼睛微眯,若有所思。
陈辉这个领着陈景乐进来的人,更是已经听得愣住。
等等,怎么感觉情况好像变得很严重的样子?
(本章完)
陈景乐的大局观,是经过他本人验证的,至少胜过公司里绝大部分人,甚至胜过很多他之前去听的那些所谓的商业课程讲师。
不开玩笑。
像他们这一代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都是站在了时代风口,跟学历没有半毛钱关系,发达了自然需要开始包装自己。
无论是拓展人脉,还是尝试转型,亦或者单纯想自我提升。
于是报名各种mba、emba总裁培训班,好让自己跟上时代发展,不至于被淘汰。
这些课程含金量良莠不齐,有的确实有点东西,但同样有很多是打着高校口号,忽悠土老板们的钱。
土老板没见识,被人一顿忽悠,就交钱了。
即便后面发现自己上当,也不好意思到处说,因为说了别人只会偷偷笑你蠢,而不会同情或者义愤填膺。
真正具备含金量的,只有那些顶级名校开设的课程。
然而人家门槛也高,一般人都够不上,再者一般人你财力不够,读了也没用。不是一个圈子的,硬挤进去人家都不乐意搭理你。
mba、emba水就水在这里,对于个人的实质性提升没什么卵用,但对于圈层拓展又很有用。
至于那些被请到公司里上课的所谓成功学大师,就更不用说了。
纯靠忽悠!
江北有个生意做得很大的老板,就请了这么个货,还对大师的话深信不疑,现在天天让他们公司的员工每天早上搁那先喊一通口号,然后唱歌、做广播体操。
已经彻底沦为江北圈子里的笑柄。
陈景乐再怎么样,不比这种货色强?
必须承认,有些人天生就对某个领域具备非凡的嗅觉和才能,这种天赋是其他人即便经过后天努力,都难以企及的。
李启光觉得陈景乐就是这样的人。
他厉害的地方在于知识面够广,很多领域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联合起来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并且讲得深入浅出,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是做不到的。
保守估计,他的知识储备,起码相当于有三五个学位证书在手,不乏硕士学位那种。
这显然已经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要知道绝大部分人能做到专精某个领域就不错了。
换句话说,只要陈景乐愿意时间回到校园继续学习,完全可以拿到多个博士学位,拿个副高职称轻轻松松,正高职称都不是没机会。
这就很令人匪夷所思。
“他有这本事,高考怎么才考个普通二本?”
李启光理解不能。
最后只能归结为这小子以前读书不努力,后面才开始喜欢看书,积少成多。
……
事实上陈景乐现在的知识储备,确实已经称得上海量。
如果都用学位来衡量的话,起码超过15个专业科目能获得学士学位,超过10个专业科目能获得硕士学位。
极个别已经达到行业领域专家大师水平。
这在外人看来,确实不可思议。
连陈景乐自己都没想到,他只是什么感兴趣就学什么,结果学着学着,突然就这么厉害了。
只能说系统确实牛逼!
成长速度无敌!
“这么一想,未来岳父请我去帮忙讲讲课,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
陈景乐顿时释然。
关于讲课,李启光并没有给陈景乐设定题目,而是让他自行决定,讲什么都可以。
这种非命题作文,是陈景乐读书时候最讨厌的。
什么都能写,想要写好却很不容易,容易跑偏。
李启光可以不给题目,但陈景乐自己不能没有。
必须得有一个核心,一条明确的主线。
陈景乐思索半天,没想好具体从哪方面入手,不过李启光给了他一个联系方式,说是有什么问题只管找人问。
没等陈景乐搜索呢,对方就主动添加他的联系方式。
“陈先生您好,我是李总的秘书陈辉,有什么需要直接跟我说就行。”
陈辉就是帮李启光收集陈景乐资料信息的,自然知道陈景乐是谁。
接到这个任务时,也是愣住。
看样子这位是获得了认可,即将成为老板的女婿,也就是公司未来接班人。
顿时深吸凉气,头皮发麻。
可不能让未来姑爷知道自己私下调查过他,不然容易被穿小鞋。
老李的秘书?
陈景乐眨眨眼,回复说:“陈秘书你好。方便发一份你们公司的资料给我吗?”
他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未来岳父开的什么公司呢,给人公司员工高管讲课,起码得对这家公司有一个大概了解吧?
什么都不知道呢,讲个屁的讲!
感觉未来岳父纯纯就是在给他挖坑!
“没问题,请稍等!”
陈辉暗松口气,赶紧去找资料。
李启光给陈景乐定的身份头衔是公司战略发展顾问,权限不低。
……
看完陈辉发来的资料,陈景乐大概心里有数了。
鸿启农业是一家以蔬果规模化种植、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公司,在江北本地名气不小,连陈景乐这种不怎么关心这些信息的人都听说过。
没想到居然是李北星家的产业。
嘶!
这软饭不吃都得吃了。
陈景乐可没把握短时间内赚到十几亿身家。
别说十几亿,就是几千万,都有不小难度。
“农产品,规模化种植……”
陈景乐认真思索良久,心里目标渐渐清晰。
既然未来岳父让他讲大方向上的内容,那就结合最近的新闻,稍加提炼总结一下吧。
不过他没学过演讲,也没学过企业管理,这两样都要临时抱佛脚。
前者最为关键。
毕竟是讲课,不同于给陈绮云讲解习题,而是要将自身观点传递给别人。不说100%说服别人,至少要能对别人产生一定影响。
特别是他要面对的是,是一群职场老油条,你没点真东西,不好让人信服。
这有点类似成功学。
时间有限,因此只能稍微极端粗暴一点。
在陈景乐看来,演讲的核心,就是利用坚定的信念,去引发听众的共鸣,通过语言,掌控全场节奏,从而达到煽动人心的效果。
具体例子就不说了。
陈景乐多次练习后,感觉效果还可以。
他本身就是那种说话有理有据,容易让人信服的人。
企业管理同样,不要求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相关领域知识,但至少要有所了解,不会闹出笑话。
这边忙着看书学习,缝纫机那边就只能暂且放一放了。
……
陈景乐跟李启光约定的时间是大后天。
经过两天半的准备,他感觉多了几分把握,应该不至于丢人现眼。
按照既定时间,陈景乐来到鸿启农业公司办公楼。
望着这栋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五层楼房,很难想象这是一家没上市,就价值超过10亿的公司。
太低调了。
他原来所在的那家公司,稍微有点起色,大老板就忍不住租个大办公室,明明公司加起来都没10个人,又不需要场地充门面。
只能说人和人的眼光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给前台接待报上姓名,便有人领着他前往一间小接待室暂时等候,奉上茶水跟点心。
光是从门口到接待室的这一段距离,前台接待小姐姐以及路过的公司员工,已经瞄了他不止10次,坐下后借口送茶点过来的女生,更是一波接一波。
好在陈景乐对此已经免疫。
他在想正事,没什么胃口,只是抿了两口茶润润嗓子。
过了一会儿,再度有人推门进来。
这次是个相貌年轻气质儒雅的男人,戴着一副无边框眼镜。
“陈先生你好,久等了。我是陈辉。”
来人笑着自我介绍。
陈景乐放下茶杯,站起来微笑回应:“陈秘书你好。”
他对这位初见的陈秘书印象还是不错的,至少人家在w上表现得很有礼貌,几乎有求必应,没法满足的要求也会说明具体原因。
陈辉笑说:“李总让我来带您去大会议室,没问题的话,我们现在过去?”
“行!”
陈景乐言简意赅。
……
陈景乐跟在陈辉身后,默默掏出自己带的金丝平光眼镜戴上。
装,也要装得像模像样。
走进大会议室,看到台下坐了三十多个人,大部分看起来年纪都比他大,心底多少有点紧张。
上一次站在这种场面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大四毕业答辩?
答辩导师组都没这么多人啊。
“没事,当他们是npc就行。”陈景乐默默安抚自身情绪。
未来岳父李启光就坐在第一排中间,旁边都是公司的高层,往后是各部门主管经理之类的。
陈景乐看过陈辉给的资料,扫一眼便能将在场的人姓名职位对应上,发现公司很多高管都在,才会觉得意外。
场面比他想象的要大不少。
好在提前做足了准备。
看到陈景乐进来,李启光便站起来,亲自做简单介绍:“这位是陈景乐先生,是我请来负责今天讲课的老师。”
台下众人纷纷鼓掌欢迎。
虽然不清楚这位是什么来头,看起来很年轻,像明星多过像老师,但值得大老板如此认真对待,说明人家肯定有真点本事的。
先听听有何高见。
陈景乐暗松口气,不过并没有表现得太客气,只是点头微微一笑,给人感觉有一点端着。
没办法,虽然这两个月他又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但跟真正的专家教授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的,只能装模作样先混过去。
不是说大佬们都是很傲的么?
初次见面,你要是把态度放得太低,人家反而会看轻你。
所以还是端着点好。
为方便别人理解,陈景乐还准备了ppt。
稍微试了下台上的麦克风,发现没问题后,陈景乐便开始自己的表演。
“李总让我过来讲课,但并没有具体要求要讲什么内容,只是说大方向政策,让我自行发挥。所以我就按我的想法讲好了。”
“今天的主题,是《乡村振兴背后的新一轮圈地运动。”
陈景乐背后的ppt滑动,标题醒目又震撼。
台下不少人下意识坐直身子,连李启光都稍显意外。
乡村振兴这个话题近些年来频繁出现在媒体上,是提了又提,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
经过几年的努力,确实卓见成效。
以江北为例,江北这样一座偏远城市,虽说属于南东省,然而城镇化率近些年才堪堪超过50%,不是一般的落后。
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在本地效果还是有的。
在座各位哪个不是农村出来的,哪个家里没有农村亲戚?是不是、有没有,一问便知。
圈地运动倒是没怎么见提到过,或许是因为这词太过刺眼,不过不妨碍在座各位理解。
这两个词组合到一起,就有点意思了。
“稍微对历史有所了解的都知道,不管是封建时期还是资本时期,亦或者今时今日,土地矛盾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土地兼并问题屡禁不止。”
“回顾历史,我们国内旧社会时期的土地兼并,跟国外的圈地运动有点不一样,不过两者在土地集中形式、社会底层矛盾激化、利益驱动的本质层面,是一致的。随着时代变迁,因此,请允许我用圈地运动这个更形象更合适的词,来描述接下来我要讲的这种现象。”
陈景乐沉稳有力的声音,透过麦克风音箱传遍整个大会议室。
所有人都在安静听着。
“首先明确一点,现阶段资本下乡,是圈地运动吗?答案毋庸置疑,是!”
“土地规模化集中,土地流转率超过36%,有些地方甚至开始试点农村宅基地买卖。农民失去农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进城。尽管这种新型圈地运动与国外工业革命时期的暴力圈地不一样,与我国旧社会的封建地主买卖土地不一样,但也只是当前版本资本逻辑与我国制度框架下的复杂博弈,称得上新型城乡关系的重构,然而本质上对农民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陈景乐完全脱稿,目光扫视全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很简单。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揭示的‘羊吃人’运动,本质就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的历史过程。”
“众所周知,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阶段,土地就是最原始且最稳妥的生产资料。对旧社会的地主老财们来说,手里的田地越多,收上来的租金就越多,能够用来放贷的本金也就越多。这就是地租剥削经济。”
“到了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包产到户模式下的土地,已然变成相对落后的生产资料,种地已经很难填饱肚子,农民被迫进城打工。同样地,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实现了分离,土地通过承包转租的方式,在市场上开始流转。”
“个人耕种无法实现盈利,但通过大规模的承包,机械化大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加上各种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变得有利可图。这也是贵公司能够做大做强,成为江北行业龙头,并且越来越多的资本瞄上这块肥肉,纷纷选择进场的原因。”
“做金融的来种地,做电商的来种地,甚至做游戏的做家电空调的卖鞋的卖玻璃的,都来种地。什么时候种地这么赚钱了?”
说到这里,除了个别实在脑子有限听不懂讲什么的以外,会议室内几乎所有人都端正坐姿,瞪大眼睛竖起耳朵。
陈景乐前面讲的内容,看似跟他们一个种菜的公司毫无关联,但是听到后面,大家都懂了。
有人要进来抢饭碗!
卧槽,这特么能忍?!
李启光眼睛微眯,若有所思。
陈辉这个领着陈景乐进来的人,更是已经听得愣住。
等等,怎么感觉情况好像变得很严重的样子?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最新章节,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最新章节,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