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235章:迁移

小说: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作者:雪山藏狐 更新时间:2025-02-01 10:17:42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始皇帝二十九年,

  灵渠初步修成。

  于是皇帝按照计划,征发了五十万人,要求他们南下,继续夺取百越的土地,驱逐那里的蛮夷。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动作。

  朝堂上下又为此忙成了一团乱麻。

  当然,

  这样的举动,也成了儒生们口中“皇帝暴政”的一部分。

  扶苏再次向父亲提出了抗议,认为强迫五十万人离乡背井,是非常残忍一件事。

  但皇帝对此,难得没有震怒。

  或者说,

  在他快要生气的时候,仿佛想起了什么,然后克制住了自己训斥的冲动。

  他只是让扶苏带着公孙辟疆来见自己。

  “坐吧!”

  皇帝伸出手,将长孙抱到自己怀中。

  才一岁的孩子被喂养的白白胖胖,眼睛滴溜溜的转,一副很机灵的样子。

  而且他还很会认人,

  性格温柔的父母抱他的时候,他就会故意闹腾。

  落到祖父手里的时候,就乖巧的让人怜爱。

  所以皇帝很喜欢小小的嬴辟疆。

  等对着长孙露出一个笑容后,再对上儿子,皇帝就变回了威严冷酷的神色。

  扶苏端坐在父亲面前,挺直了腰板,还是那副“威武不能屈”的君子姿态。

  他已经做好了和父亲争执的准备,哪怕这会让几个月以来,稍微缓和下来的父子关系,再次紧绷。

  结果皇帝开了口,没有训斥他的不懂事和天真。

  他反而向长子说起了自己的原因:

  “扶苏,秦国统一天下,已经多少年了?”

  “已经三年了。”

  “你觉得人心归附了吗?”

  “这是肯定没有的。”

  扶苏摇了摇头,觉得三年光阴,怎么可能让人认可秦朝的统治?

  皇帝又问,“那你觉得朕颁布的政令,有什么大的过错吗?”

  扶苏当即就说,“修皇陵……”

  “那是常例!”皇帝皱眉,让他略过这件事,“修建陵寝难道是过错吗?”

  何况他现在是皇帝,

  权力较之曾经的天子还要强大,

  为什么不能给自己修建一个前所未有的恢宏陵寝呢?

  “可是滥用民力,乃至于驱使民众离开家乡去往其他地方,这难道是对的吗?”

  皇帝说,“这就是另外的缘故了。”

  “秦国的法度,经过君臣共议,减少了一些后将之推行全国,这是好事吗?”

  “……这是好的。”

  原本,扶苏在接受淳于越这些大儒教导的时候,跟随师长的观点,认为秦法过于森严。

  制定的过于详细,

  这就束缚了百姓。

  而且法度是不能覆盖道德的,难免会出现各种的问题。

  但他的妻子纱却说:

  “法度,是一个国家维持稳定所必须的手段。”

  “上古的圣君崇尚道德,不也制定了律法吗?”

  “他们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各地有各地的民风,有自己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一地正常的事,指不定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成了忌讳。”

  “而且,学习道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小培养才能将之养成。”

  “如果有人在道德养成之前,就犯下罪孽,难道要因为他‘年幼无知’便能算无罪吗?”

  “所以说,律法是道德之上的东西,虽然比不上道德宽容广泛,符合人心,但却可以一以推之,用明确的文字和统一的标准,让大家很快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现在天下刚刚统一,人心是不稳定的,而且山东六国常常说秦人如同虎狼,这自然会让六国遗民担忧:人和虎狼不是同类,他们之间怎么可以交流呢?”

  “所以陛下推行一致的法度,这样可以让六国遗民知道秦人的习俗,明白秦人的道德,促进了解后,更好的维护这来之不易的统一。”

  扶苏被她说服了,还忍不住问,“你从哪里知道这样的道理呢?”

  于是纱扔给了他一卷书,正是荀子晚年编纂而成的心血。

  这是黑户退休之后,闲的没事到处搜集而来的书册,并且将之分享给了自己的子孙。

  扶苏看了《荀子》之后,对儒法之间的关系,倒是缓和了许多,也逐渐明白了父亲一些举动的深意。

  皇帝见他松口,神色也舒缓了许多。

  他说:

  “但是郡县的长官总是来报,说地方上有许多遗民抗法乱纪。”

  “如果是因为他们不熟悉秦法而无意违背,那朕不会说什么。”

  “可是他们明知故犯,还拒绝接受秦国的律法,这又该如何呢?”

  对于地方的问题,

  皇帝心里其实是有数的。

  他在统一的过程中,的确存在不少问题。

  但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

  他的性格,

  他默认的继承者,

  还有那些被军功爵制裹挟,嗷嗷叫着,要求开战立功的虎狼士卒,

  都让皇帝决心,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立下三皇五帝都未曾做到的功业。

  而天下统一的那一年,

  皇帝也才三十九岁。

  他觉得自己还很年轻,

  所以他可以将无穷的精力,投入到永恒的统治之中。

  他是满怀雄心壮志的。

  可统一之后,天下局势顿时转变:

  新占据的土地,

  负责治理那里,掌握当地权力的官员,有很多还是当年的旧人。

  他们说着六国的语言,用着六国的文字,延续着六国的习俗,这让朝堂上的有识之士充满疑惑,自己到底有没有将这里化为秦土。

  而纷乱数百年,

  积累下来的一切问题,也都从六国身上,转移到秦国身上。

  秦国内部,

  也涌现出一大批,凭借一统之功而逐渐傲慢起来,遗忘了忠实本心的臣子。

  需要皇帝去处理的问题翻倍的增加,他感觉到生活处处是矛盾。

  更不用说还有太多的“有心之人”,永远潜伏在皇帝不知道的地方,给他不断添乱。

  这一切,

  都让皇帝感到烦躁和忧虑。

  “商君说过:

  这天底下有太多人,本质是愚钝的。”

  “他们的眼光并不长远,他们的感知并不敏锐,所以面对一些政策,他们分辨不出好坏,反而还会被人轻易煽动起来。”

  “所以聪明的统治者要用鞭子去抽打那些愚蠢的人,将他们驱赶到正确的位置,以免他们因为自己的行动,而遭受无所谓的伤害。”

  皇帝这样说着,

  他怀里的嬴辟疆也如其所言,傻乎乎的去摸面前桌案上热乎乎的,帮皇帝提神的汤药。

  没有人阻止他。

  很快,

  手闲的孩子就被烫的嗷嗷大哭,嗦着手趴到祖父怀里没脸见人了。

  他还顺手捏住皇帝的袍服,给自己擦了擦脸。

  父子俩都被这动作给整得沉默了一会。

  然后,

  皇帝把孩子从自己怀里撕下来,

  扶苏默契的伸出手,接过来一团沉重的肉。

  嬴辟疆灵活的扭动自己的身子,仍旧嗦着手,把脸埋到父亲怀里。

  皇帝整顿了一下自己的衣服,继续刚才的话题。

  “……因此,还有很多对秦国天命不服从的人,躲藏在民间,煽动人心,企图复兴六国。”

  “那些上报来的事,有不少就是这样的。”

  而这世间,只有千日做贼的,可没有千日防贼的。

  皇帝更是一个讨厌麻烦的人。

  所以,

  他决定用锋利的刀剑,和强硬的决策,去解决这团乱麻。

  他要把六国的遗民迁移到南方百越的土地上,将他们和六国的土地分离。

  此时,

  南方还没有得到充足的开发,

  人迁移过去,生活肯定会艰苦。

  但南方的水热很好,很多平民只要有足够的土地,也就心满意足了。

  他们也许在初时会抗拒,会痛骂这道政令,

  但拔起这些小草小树,将之移栽到新的土地里,对秦人来说还是可以的。

  到了那里,他们的根系会在那里扎下,开始新的生活。

  真正守着土地,根系繁茂,死活不肯挪开位置的,多是旧时的豪强封君。

  在这些人心中,这片土地就是他们的,

  他们凭什么响应秦人的命令,去往他处生活呢?

  “所以,这是一次大筛选!”

  皇帝那双被人形容为“鹰隼”的眼睛里,透出一点属于捕食者的寒光。

  扶苏听完父亲对自己说的内容,沉默了一段时间。

  最后,

  他小声道,“可是一口气迁移这么多人,肯定会激起很多民怨,那些六国之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为什么不慢慢来呢?”

  皇帝只看了看自己桌案上的汤药,又看了看已经当上父亲,蓄上胡须,可神情还是很年轻的扶苏。

  他的长孙正在叽叽喳喳的说着孩童才能听懂的语言,小嘴叭叭间,露出一两颗米粒大小的牙齿。

  他没有解释,

  只是抬手让扶苏退下了。

  而等儿孙离开后,

  皇帝将自己从泰山上得到的镜子拿出来,再次端量起自己。

  镜子里的白发是那样醒目。

  他想:

  孝公四十三岁,

  惠文王四十五岁,

  庄襄王三十四岁……

  扶苏,

  我已经四十一岁了,

  我凭什么不感到急切呢?

  很多你不愿意接受的东西,

  现在父亲替你清扫干净,

  让你做个安稳的,富有仁名的二世皇帝,难道不好吗?

  扶苏对嬴政来说,

  是他生命开启新一段的象征。

  做父亲的幼时有太多挫折,

  所以他难免希望,

  自己的孩子能够稳妥顺利的走完一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