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五年二月,
刘邦在定陶称帝,大宴群臣。
而在宴席过后,
他还很是怀念的说道:
“定陶,是当年项梁身死的地方。”
“当初寡人听说这样的消息,还以为亡秦的事业,就要被蒙恬中断了。”
“谁能想到,在此之后,不仅没有衰败,还愈演愈烈,以至于不可一世的秦人,都丧失了天下!”
说到这里,
刘邦放下了手里的酒杯,有些恍惚起来,“兴亡啊,真是让人难以预料!”
谁能想到巡游天下,震慑不轨的始皇帝会在自己死去三年后,失去嬴秦后人的祭祀呢?
谁能想到在泗水当亭长,一直被父亲训斥为“无赖”的刘老三会用八年不到的时间,夺取天下呢?
有臣子自觉皇帝忧愁,便安慰的说道,“陛下芒砀山起事,七年就拥有了天下,这难道不能算天命吗?”
“而且太子仁德聪慧,是个很好的继承人,大汉的基业一定会在他手里得到延续,并发扬光大的!”
“他?”
刘邦听到这话,挑了挑眉头,放下酒杯,露出无奈的神色,“我家太子仁德,扶苏难道就不仁德吗?”
仁德可当不了饭吃,
也做不了钱用。
社稷该亡还得亡啊!
“且看天命吧!”
……
“陛下当真这么说?”
后宫中,听闻刘邦在宴席上,流露对刘盈些许不满的态度,吕雉顿时紧张起来。
她说,“这个老东西,肯定又被戚夫人的枕头风给吹昏头了!”
“去请合阳侯来!”
合阳侯,
是皇帝刘邦的侄子刘信。
他在老家丰邑的时候,跟随小叔叔刘交一同读书学习,长大后便专心侍奉母亲和祖父,并且遵照母亲的意思,对吕雉母子十分照顾。
当年刘邦从芒砀山返回丰邑后,并没有在老家做太久的停留,转而就去投奔了正在陈郡的陈胜,参加到轰轰烈烈的亡秦浪潮中去。
其后三年,
直到退出关中,被项羽封为汉王,才腾出人手和时间,回老家迎接了自己的妻子父母来到身边。
由于当时大乱,
丰沛之地也难逃风浪席卷,刘邦身为义军中的佼佼者,他的家人也被许多人注意,或有奉迎,或有约制。
这样忽上忽下,身心不自由的日子,过得实在辛苦。
而在这段艰难的时日里,
刘太公煓年迈仁弱,不能够凭借其德压服乡里。
其次子刘仲继承了父亲的老实本事,只知道埋头耕种,对上扑上来的风浪,觉得手足无措。
其幼子刘交,则是跟随三哥刘邦从丰邑走出,争夺起了嬴秦丧失的天命。
因此,
在丰邑支撑起刘氏的,便成为长孙刘信。
这也是他没有选择跟随三叔去打天下的主要原因。
“四叔的才能比我要出众,学识比我更广博,他去辅佐三叔是一件很好的事。”
“我的才能平庸,如果强行涉足争夺天命这样的大事,只怕会给三叔造成负担!”
“既然如此,不如留在家里,奉养家里的长辈,让在外的亲人可以免除后顾之忧。”
面对别人的询问时,刘信如此回道。
于是别人称赞他,“认清自己的能力,不因为贪图富贵而去涉险,不因为一时气盛而放下年迈的亲人去谋求富贵,你也是一个贤能的人啊!”
等到刘邦成为汉王,派人回来迎接父母妻子时,丰邑的人又说,“真是有福分啊!”
“在外面的人有能力,在家里的人也有德行,天命不落到刘氏家里,还会落到哪里去呢?”
吕雉也因为在那三年中的帮助,对刘信十分信任和倚重。
在刘邦称帝,大封群臣之时,她甚至还替刘信抱怨过:
“刘仲没有能力,刘贾更只是你的远房兄弟,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诸侯王,刘信作为长侄却只能称侯呢?”
刘邦说,“刘仲刘贾是我的兄弟,前者亲亲,后者有军功,怎么不能做王呢?”
“刘信只是侄儿,所以爵位比不上长辈,也是理所应当的!”
“可刘信也有军功啊!”
被刘邦接到身边后,
因为祖父母亲有了照看,
婶婶兄弟,也回到了自家的顶梁柱身边,
刘信便顺应母亲“做大丈夫”的期待,跟随三叔参加了楚汉争霸。
他行事妥当,没有把握的事从不冒进,对命令严格执行,因此虽然没有大的功绩,但也称不上缺少功劳。
他是可以做王的。
吕雉怀疑,刘邦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打压自己。
刘信跟自己的关系很好,
在刘邦外出缺位的那些年里,刘信践行了“长兄如父”这句话,照顾得刘肥、刘乐和刘盈很是妥帖。
现在刘邦有了更加宠爱的戚夫人母子,不仅要疏远吕雉,还要疏远刘信。
这让吕雉对这个侄儿更加愧疚了。
但现在,
还不是向他诉说自己歉意的时候。
“我真担心盈儿啊!”
当刘信赶过来的时候,吕雉当着他的面哭泣道。
刘信也知道,戚夫人正在跟吕皇后争宠,她的儿子是刘盈的竞争对手——
他在家里的时候,
他母亲李氏就经常抱怨自己的三叔。
先说刘邦这个家伙不照顾自己的亲人,连侄子都不封王,然后又说男人本性见色忘义,发达之后有娇妻幼子,就嫌弃在家里辛苦带孩子养老人的原配了。
对此,
刘信只能保持沉默。
除了议论长辈,是不合礼仪的事情外,现在的刘邦还是他的君主。
身为臣子,
是不可以非议自己国君的。
但在心里,
刘信其实也觉得刘邦这样做是不好的。
吕雉是一个称职的妻子和母亲,
刘盈是个很听话懂事的孩子,
他们都没有过错,
怎么可以因为喜爱另一个年轻美丽的姬妾,就生出了舍弃他们的心思呢?
现在,他被吕雉叫到宫里,听闻她的哭诉,心里便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他很恭敬的叩首道,“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是天命所系的第二人。”
“现在汉室江山刚刚定下,陛下顾虑社稷,也不会做那样的事。”
“请皇后不要忧虑!”
“可戚夫人步步逼迫,我怎么可以安心呢?”
吕雉仍旧哭泣着道,“我嫁到丰邑之后,过得日子如何,你作为晚辈是见过的。”
“你母亲同我亲近,也常向你诉说我的事情。”
“如今我也不瞒你——”
吕雉擦了擦眼角,只悲伤的告诉刘信,“我对陛下,已经没有了男女之情,早就不期望他的怜爱疼惜了。”
她边说,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
为人妻为人母后,
她时常劳作,织布耕耘,还得忍着嫌弃,替刘邦养他的私生子。
所以,
吕雉的双手早早的磨出了茧子,面容也含着凄苦,没有在闺中时的青涩柔嫩。
她这样的年纪,
这样的容貌,
的确不会再让一位拥有天下的帝王去倾心疼爱了。
而吕雉,也只要刘乐、刘盈就行!
“我一生依靠,只有盈儿了!”
“你的母亲将你养育成才,这才摆脱了辛苦,有了安顺的晚年。”
“可现在盈儿年纪还小,他能懂什么呢!”
“如果我不去替他争,如果我不能保证他能有个美好的未来……他会如何?我会如何?”
“我哪里敢去赌陛下的心意,赌一个男人会不会喜新厌旧呢!”
听到这些话,
刘信也只能叹息一声。
他想起过去在丰邑的事,
刘乐刘盈他们,的确喜欢跟在自己身后,接受他的教导。
他们是很亲近的。
“……人有亲疏之分。”
“为了汉室江山的稳定,为了太子的安危,我怎么敢不尽心呢?”
“只是,还请皇后多松松手,让我可以多跟太子往来,并且允许我带他出宫见识一下世情。”
刘信想起了吕雉对刘盈的态度,心里有些苦恼。
也许是对丈夫失去了期待,
吕雉便将自己的重心,全放到了刘盈身上,恨不得让这个孩子每时每刻,都只在自己掌心活动。
刘信觉得,
这对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他记得,在自己年少求学的时候,曾经询问过何博这位老师关于教导孩子的事。
当时何博还很惊讶。
“你怎么会关心这样的问题呢?”
他笑着挥动手里的蒲扇,扇去夏日滚烫的热气,嘬饮着刚打上来的清凉井水,对刘信发出疑问。
“因为我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
身为孤儿的刘信很直接的说道,少年稚嫩的脸上充满了好奇和盼望。
“我没有经历过父亲的教导,但以后总要生育子嗣,延续血脉的,所以我希望可以提前学习一些经验,成为一个优秀的父亲。”
如果他可以做到,
那他未来的妻子就可以轻松很多了。
于是何博就指着他笑道,“毛都没长齐,就想要娶妻生子了!”
“小孩子的想法真是难懂啊!”
不过,他还是很认真的回答了刘信的问题,并没有遵循如今世人的想法:
认为大丈夫关注家里的妻子是柔弱的女儿姿态,心胸不够宽广,未来没有出息。
刘信静静听着老师的话,随后又疑惑,“为什么要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
“因为不经历风雨,见不到彩虹啊!”
何博笑笑,指着二人面前堆起来的史书说,“天下诸事,都要遵循这样的道理。”
“何况人呢?”
刘信对此若有所思。
等到了现在,他已经有了妻子,做起了别人的丈夫和父亲,才对这番话话有了新的认知和了解。
“皇后若真心为太子谋划,当效仿赵太后故事,而不能一味溺爱他,控制他。”
吕雉有些排斥,不希望刘盈离开自己的身边。
但她终究没有拒绝。
刘邦在定陶称帝,大宴群臣。
而在宴席过后,
他还很是怀念的说道:
“定陶,是当年项梁身死的地方。”
“当初寡人听说这样的消息,还以为亡秦的事业,就要被蒙恬中断了。”
“谁能想到,在此之后,不仅没有衰败,还愈演愈烈,以至于不可一世的秦人,都丧失了天下!”
说到这里,
刘邦放下了手里的酒杯,有些恍惚起来,“兴亡啊,真是让人难以预料!”
谁能想到巡游天下,震慑不轨的始皇帝会在自己死去三年后,失去嬴秦后人的祭祀呢?
谁能想到在泗水当亭长,一直被父亲训斥为“无赖”的刘老三会用八年不到的时间,夺取天下呢?
有臣子自觉皇帝忧愁,便安慰的说道,“陛下芒砀山起事,七年就拥有了天下,这难道不能算天命吗?”
“而且太子仁德聪慧,是个很好的继承人,大汉的基业一定会在他手里得到延续,并发扬光大的!”
“他?”
刘邦听到这话,挑了挑眉头,放下酒杯,露出无奈的神色,“我家太子仁德,扶苏难道就不仁德吗?”
仁德可当不了饭吃,
也做不了钱用。
社稷该亡还得亡啊!
“且看天命吧!”
……
“陛下当真这么说?”
后宫中,听闻刘邦在宴席上,流露对刘盈些许不满的态度,吕雉顿时紧张起来。
她说,“这个老东西,肯定又被戚夫人的枕头风给吹昏头了!”
“去请合阳侯来!”
合阳侯,
是皇帝刘邦的侄子刘信。
他在老家丰邑的时候,跟随小叔叔刘交一同读书学习,长大后便专心侍奉母亲和祖父,并且遵照母亲的意思,对吕雉母子十分照顾。
当年刘邦从芒砀山返回丰邑后,并没有在老家做太久的停留,转而就去投奔了正在陈郡的陈胜,参加到轰轰烈烈的亡秦浪潮中去。
其后三年,
直到退出关中,被项羽封为汉王,才腾出人手和时间,回老家迎接了自己的妻子父母来到身边。
由于当时大乱,
丰沛之地也难逃风浪席卷,刘邦身为义军中的佼佼者,他的家人也被许多人注意,或有奉迎,或有约制。
这样忽上忽下,身心不自由的日子,过得实在辛苦。
而在这段艰难的时日里,
刘太公煓年迈仁弱,不能够凭借其德压服乡里。
其次子刘仲继承了父亲的老实本事,只知道埋头耕种,对上扑上来的风浪,觉得手足无措。
其幼子刘交,则是跟随三哥刘邦从丰邑走出,争夺起了嬴秦丧失的天命。
因此,
在丰邑支撑起刘氏的,便成为长孙刘信。
这也是他没有选择跟随三叔去打天下的主要原因。
“四叔的才能比我要出众,学识比我更广博,他去辅佐三叔是一件很好的事。”
“我的才能平庸,如果强行涉足争夺天命这样的大事,只怕会给三叔造成负担!”
“既然如此,不如留在家里,奉养家里的长辈,让在外的亲人可以免除后顾之忧。”
面对别人的询问时,刘信如此回道。
于是别人称赞他,“认清自己的能力,不因为贪图富贵而去涉险,不因为一时气盛而放下年迈的亲人去谋求富贵,你也是一个贤能的人啊!”
等到刘邦成为汉王,派人回来迎接父母妻子时,丰邑的人又说,“真是有福分啊!”
“在外面的人有能力,在家里的人也有德行,天命不落到刘氏家里,还会落到哪里去呢?”
吕雉也因为在那三年中的帮助,对刘信十分信任和倚重。
在刘邦称帝,大封群臣之时,她甚至还替刘信抱怨过:
“刘仲没有能力,刘贾更只是你的远房兄弟,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诸侯王,刘信作为长侄却只能称侯呢?”
刘邦说,“刘仲刘贾是我的兄弟,前者亲亲,后者有军功,怎么不能做王呢?”
“刘信只是侄儿,所以爵位比不上长辈,也是理所应当的!”
“可刘信也有军功啊!”
被刘邦接到身边后,
因为祖父母亲有了照看,
婶婶兄弟,也回到了自家的顶梁柱身边,
刘信便顺应母亲“做大丈夫”的期待,跟随三叔参加了楚汉争霸。
他行事妥当,没有把握的事从不冒进,对命令严格执行,因此虽然没有大的功绩,但也称不上缺少功劳。
他是可以做王的。
吕雉怀疑,刘邦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打压自己。
刘信跟自己的关系很好,
在刘邦外出缺位的那些年里,刘信践行了“长兄如父”这句话,照顾得刘肥、刘乐和刘盈很是妥帖。
现在刘邦有了更加宠爱的戚夫人母子,不仅要疏远吕雉,还要疏远刘信。
这让吕雉对这个侄儿更加愧疚了。
但现在,
还不是向他诉说自己歉意的时候。
“我真担心盈儿啊!”
当刘信赶过来的时候,吕雉当着他的面哭泣道。
刘信也知道,戚夫人正在跟吕皇后争宠,她的儿子是刘盈的竞争对手——
他在家里的时候,
他母亲李氏就经常抱怨自己的三叔。
先说刘邦这个家伙不照顾自己的亲人,连侄子都不封王,然后又说男人本性见色忘义,发达之后有娇妻幼子,就嫌弃在家里辛苦带孩子养老人的原配了。
对此,
刘信只能保持沉默。
除了议论长辈,是不合礼仪的事情外,现在的刘邦还是他的君主。
身为臣子,
是不可以非议自己国君的。
但在心里,
刘信其实也觉得刘邦这样做是不好的。
吕雉是一个称职的妻子和母亲,
刘盈是个很听话懂事的孩子,
他们都没有过错,
怎么可以因为喜爱另一个年轻美丽的姬妾,就生出了舍弃他们的心思呢?
现在,他被吕雉叫到宫里,听闻她的哭诉,心里便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他很恭敬的叩首道,“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是天命所系的第二人。”
“现在汉室江山刚刚定下,陛下顾虑社稷,也不会做那样的事。”
“请皇后不要忧虑!”
“可戚夫人步步逼迫,我怎么可以安心呢?”
吕雉仍旧哭泣着道,“我嫁到丰邑之后,过得日子如何,你作为晚辈是见过的。”
“你母亲同我亲近,也常向你诉说我的事情。”
“如今我也不瞒你——”
吕雉擦了擦眼角,只悲伤的告诉刘信,“我对陛下,已经没有了男女之情,早就不期望他的怜爱疼惜了。”
她边说,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
为人妻为人母后,
她时常劳作,织布耕耘,还得忍着嫌弃,替刘邦养他的私生子。
所以,
吕雉的双手早早的磨出了茧子,面容也含着凄苦,没有在闺中时的青涩柔嫩。
她这样的年纪,
这样的容貌,
的确不会再让一位拥有天下的帝王去倾心疼爱了。
而吕雉,也只要刘乐、刘盈就行!
“我一生依靠,只有盈儿了!”
“你的母亲将你养育成才,这才摆脱了辛苦,有了安顺的晚年。”
“可现在盈儿年纪还小,他能懂什么呢!”
“如果我不去替他争,如果我不能保证他能有个美好的未来……他会如何?我会如何?”
“我哪里敢去赌陛下的心意,赌一个男人会不会喜新厌旧呢!”
听到这些话,
刘信也只能叹息一声。
他想起过去在丰邑的事,
刘乐刘盈他们,的确喜欢跟在自己身后,接受他的教导。
他们是很亲近的。
“……人有亲疏之分。”
“为了汉室江山的稳定,为了太子的安危,我怎么敢不尽心呢?”
“只是,还请皇后多松松手,让我可以多跟太子往来,并且允许我带他出宫见识一下世情。”
刘信想起了吕雉对刘盈的态度,心里有些苦恼。
也许是对丈夫失去了期待,
吕雉便将自己的重心,全放到了刘盈身上,恨不得让这个孩子每时每刻,都只在自己掌心活动。
刘信觉得,
这对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他记得,在自己年少求学的时候,曾经询问过何博这位老师关于教导孩子的事。
当时何博还很惊讶。
“你怎么会关心这样的问题呢?”
他笑着挥动手里的蒲扇,扇去夏日滚烫的热气,嘬饮着刚打上来的清凉井水,对刘信发出疑问。
“因为我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
身为孤儿的刘信很直接的说道,少年稚嫩的脸上充满了好奇和盼望。
“我没有经历过父亲的教导,但以后总要生育子嗣,延续血脉的,所以我希望可以提前学习一些经验,成为一个优秀的父亲。”
如果他可以做到,
那他未来的妻子就可以轻松很多了。
于是何博就指着他笑道,“毛都没长齐,就想要娶妻生子了!”
“小孩子的想法真是难懂啊!”
不过,他还是很认真的回答了刘信的问题,并没有遵循如今世人的想法:
认为大丈夫关注家里的妻子是柔弱的女儿姿态,心胸不够宽广,未来没有出息。
刘信静静听着老师的话,随后又疑惑,“为什么要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
“因为不经历风雨,见不到彩虹啊!”
何博笑笑,指着二人面前堆起来的史书说,“天下诸事,都要遵循这样的道理。”
“何况人呢?”
刘信对此若有所思。
等到了现在,他已经有了妻子,做起了别人的丈夫和父亲,才对这番话话有了新的认知和了解。
“皇后若真心为太子谋划,当效仿赵太后故事,而不能一味溺爱他,控制他。”
吕雉有些排斥,不希望刘盈离开自己的身边。
但她终究没有拒绝。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