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刚刚的话……”
“是骗人的!”
“那你的身份……”
“是胡诌的!”
“可你的衣服……”
“是我偷的!”
卫青走在何博旁边,忍不住询问起来。
何博有问必答,神情非常坦诚。
卫青看他这样,就懒得再多问了。
他只是说,“那我们等会去哪里呢?”
“去找个房子住啊!”
何博自己可以随地乱润,但卫青却是不行。
这个小子还得慢慢长呢!
于是,
何博带着人去了隔壁的小城,购置了一套小院落。
之后的日子,
他还会带着卫青回到汾水岸边,跟放羊的小孩们玩耍。
直到秋天到来,
河岸没有了青草,孩子们也被父母拎到田里帮忙收粮食,何博才遗憾的停止了这段快乐时光。
卫青在院子里安静的打扫,打算等会烧火做饭。
他是一个很本分的人,
知道自己虽然吃住都依赖于他人,却不能因为对方的宽仁,而将之视为理所应当。
所以他要做点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感激。
何博没有阻止他。
因此,
当鬼神穿着单薄宽松的衣服,躺在院子的凉席上里,感受秋日风光的时候,
卫青在劈柴。
当鬼神打个哈欠,抓了抓被草席刺挠到的大腿,翻个身预备睡觉时,
卫青在打水。
当鬼神出门溜达一圈,揣着不知道从哪里捡回来的狗崽,一身偷味的回来、转身关门时,
卫青在做饭。
而当他端着饭菜,打算请先生享用时,
大门被人拍响了。
咚咚咚的,
力道很大,
卫青可以感觉到:
敲门的人怀抱着无边的怨气和怒意,正企图寻找一个发泄的缺口。
他用眼神询问何博,“是被偷狗的人家找上来了?”
何博很严肃的用眼神回道:“才没有,这狗崽是我捡到的!”
然后,
拍门之人的声音也传了过来:
“开门呐!”
“我们知道你在这里!”
何博听了,知道了来者身份,就把门打开,让喊话的两个老头子进来。
“唏!”
“你们两个不去江都找董仲舒吵架,砸我的门干什么!”
他指着气呼呼进来的孟轲跟荀况说道。
孟轲抖动着自己的眉毛,胡子生气的翘起来。
“你不要提那个无知愚钝的家伙!”
“他简直不可理喻!”
说完,
他负手而立,孤绝高傲的站在院子里。
荀况也不满的说,“若我俩能有年轻时的力气,董仲舒这等后辈,早已被我二人手刃当场了!”
董仲舒,
是当世有名的大儒,曾在长安担任博士。
而当皇帝决心捧起自己的小猪宝时,因为担忧其他年长的,已经就藩的儿子反对,所以安排了许多人出去,担任对方封国的国相。
而江都王刘非这个人,性格很是直白粗暴,喜好气力,封国又在繁华的东南。
皇帝由此担心他为了争储而叛乱,便给他安排了董仲舒,希望这位大儒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感化自己这个粗暴无礼的儿子。
董仲舒接受了这个任务,不仅成功劝阻了刘非,还将江都国治理的很是稳定。
阴间的孟子荀子听说了这件事,便高兴的拍着手说,“好啊!”
“儒家出现了新的人物,很快就要兴盛起来,取代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了!”
这群学者在阴间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凑在一起进行辩论、进而争吵、最后群殴,并且会将这些流程延续到阴间的牢房里——
虽然孟、荀、商等死鬼,
都是鬼神认识的朋友。
但阴间律法向来铁面无私,不会因私而坏公。
所以当他们聚众斗殴打坏东西,造成较大影响的时候,该蹲还是要蹲的。
只是会允许其弟子、友人过去探望送饭罢了。
庄周就很喜欢去探监,
他时常潇洒的站在牢房之外,记录门内诸子的情况,并自动忽视对方充满杀气的目光。
不过即便如此,
诸子的纷争仍旧没有停歇。
他们还在为了阳世的发展和未来而吵架。
孟轲和荀况联手舌战百家,直言“天下承平,繁华日盛,当以有为代无为,正风气、兴道德、壮国家、强社稷!”
“若再垂拱无为,天下何以一心?主枝难分,国家又要动荡!”
而这样的言论,
和阳世大儒董仲舒的正好相符。
所以当蹲完牢房出来后,
孟子和荀子就很高兴的来到阳世,打算勉励一下董仲舒这个后辈,让他再接再厉,创造儒门的新辉煌。
直到,
江都因为夏日暴雨,江水漫灌,影响重大时,
他们亲眼看到——
董仲舒穿着隆重的服饰,摆出重大的排场,出门、开坛、下跪,开始祷告上苍。
荀况当时就惊讶的说,“这比阴阳家还离谱,比墨家还崇鬼!”
孟轲更是忍耐不住,出面与之辩论起来。
然后,
两位儒门先圣便察觉到了董仲舒这个人的复杂——
他讲究儒家的礼法,传袭公羊派的学说,
却也重视阴阳家的五行推演,
还额外强调“上天”的重要。
一时之间,
孟荀二人,都有些分不清董仲舒究竟是什么流派。
虽然他们作为死鬼,
是明确知道鬼神存在的,
但儒家向来“敬鬼神而远之”,到了荀子这里,更是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说法。
由此可见,
儒家先贤们并不糊涂,也从不因为生活的舒适而松懈:
鬼神的确掌握着强大的力量,
但若是只知道依赖鬼神,
那人生于天地之间,又有什么用呢?
难道要像身毒那边的蛮夷一样,忽视现世的一切,不记历史不尊祖先,只知道埋头念经吗?
孟子和荀子,
甚至其他百家先贤,
更想看到“人”的力量,看到“人”的智慧,而不是畏畏缩缩的退居角落,祈求神明的帮助。
为此,
孟荀两位先人,表示自己一定要纠正一下董仲舒某些错误的观点!
这段时间,
他们便停留在江都,同董仲舒论道争辩。
但夏秋之间,一季而已,
这么短暂的时间,
并不能让已然成名多年,理论自成一派的后者做出鲜明改变。
于是气鼓鼓的两个死鬼就跑过来找何博,发泄内心苦闷了。
何博听了他们的来意,就哈哈笑着说,“董仲舒这么做,也是想制约强大的君权嘛!”
自打“王”变成“皇帝”,
这权力可不能同日而语了。
孟轲脸色一摆,显然想要说些什么,但最后他只是哼了一声,转身向屋内走去。
“不过自欺欺人罢了!”
“谈什么制约呢?”
何博便不再劝慰这两个老头,招呼卫青去多拿两份碗筷,好迎接长者。
“他们是很有学问的人,你可以向他们学习。”
卫青听了,便乖顺的向两位突然到来的老者躬身行礼。
两个老鬼打量了他一眼——
在被鬼神包养后,
卫青的气色已经变得好多了,
他的身体也慢慢健壮起来,看上去有了几分少年英气。
而且卫青没有这般年纪惯有的轻佻活跃,行事十分稳重。
观其目光,清澈透亮,又带有些许坚毅。
两个老鬼很是欣赏他。
“这是一个可以成才的人。”
当年名满天下的儒家先圣纷纷说道,“但你自己为什么不教导他呢?”
鬼神坐拥许多死鬼,看惯天下,怎么可能没有智慧,无法教导别人呢?
何博就说,“我懒嘛!”
“而且读书是需要精力的,不把身体养好,怎么能读好书呢?”
当今之时,
可不流行病怏怏的书生!
哪个读书人不佩剑,不会打架,不敢杀人啊!
“反正你们在南边被气得不轻,还不如来指点个好苗子,舒缓心情。”
孟荀二人觉得有理,便点头应下了这件事。
只是,
他们并没有教导卫青很久,就又找到何博说,“这孩子虽然有学习道德的天赋,但更多的是军事。”
“这是我们没办法教导的。”
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何博听他们这样说,也跟着惊讶起来——
军事耶,
所以卫青真的是“卫青”吗?
于是,
他对孟轲荀况摆出一张极为严肃的面孔,就像面对老师责怪,表示自己绝对会狠狠教训孩子的家长一样:
“我懂了!”
“我会好好教导他的!”
“他肯定能成为惊世人才!”
而当鬼神立下这样的宏愿时,
阴间,
一堆名将忽然打了个喷嚏。
“总觉得有些麻烦要来了。”
“你有什么头绪吗?”
他们对自己身边的同伴说道。
同伴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一点感觉也没有。
他还打趣说,“可能是有人在你坟头撒尿搞破坏了吧。”
不然的话,
什么东西能让死鬼心生不妙?
“是骗人的!”
“那你的身份……”
“是胡诌的!”
“可你的衣服……”
“是我偷的!”
卫青走在何博旁边,忍不住询问起来。
何博有问必答,神情非常坦诚。
卫青看他这样,就懒得再多问了。
他只是说,“那我们等会去哪里呢?”
“去找个房子住啊!”
何博自己可以随地乱润,但卫青却是不行。
这个小子还得慢慢长呢!
于是,
何博带着人去了隔壁的小城,购置了一套小院落。
之后的日子,
他还会带着卫青回到汾水岸边,跟放羊的小孩们玩耍。
直到秋天到来,
河岸没有了青草,孩子们也被父母拎到田里帮忙收粮食,何博才遗憾的停止了这段快乐时光。
卫青在院子里安静的打扫,打算等会烧火做饭。
他是一个很本分的人,
知道自己虽然吃住都依赖于他人,却不能因为对方的宽仁,而将之视为理所应当。
所以他要做点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感激。
何博没有阻止他。
因此,
当鬼神穿着单薄宽松的衣服,躺在院子的凉席上里,感受秋日风光的时候,
卫青在劈柴。
当鬼神打个哈欠,抓了抓被草席刺挠到的大腿,翻个身预备睡觉时,
卫青在打水。
当鬼神出门溜达一圈,揣着不知道从哪里捡回来的狗崽,一身偷味的回来、转身关门时,
卫青在做饭。
而当他端着饭菜,打算请先生享用时,
大门被人拍响了。
咚咚咚的,
力道很大,
卫青可以感觉到:
敲门的人怀抱着无边的怨气和怒意,正企图寻找一个发泄的缺口。
他用眼神询问何博,“是被偷狗的人家找上来了?”
何博很严肃的用眼神回道:“才没有,这狗崽是我捡到的!”
然后,
拍门之人的声音也传了过来:
“开门呐!”
“我们知道你在这里!”
何博听了,知道了来者身份,就把门打开,让喊话的两个老头子进来。
“唏!”
“你们两个不去江都找董仲舒吵架,砸我的门干什么!”
他指着气呼呼进来的孟轲跟荀况说道。
孟轲抖动着自己的眉毛,胡子生气的翘起来。
“你不要提那个无知愚钝的家伙!”
“他简直不可理喻!”
说完,
他负手而立,孤绝高傲的站在院子里。
荀况也不满的说,“若我俩能有年轻时的力气,董仲舒这等后辈,早已被我二人手刃当场了!”
董仲舒,
是当世有名的大儒,曾在长安担任博士。
而当皇帝决心捧起自己的小猪宝时,因为担忧其他年长的,已经就藩的儿子反对,所以安排了许多人出去,担任对方封国的国相。
而江都王刘非这个人,性格很是直白粗暴,喜好气力,封国又在繁华的东南。
皇帝由此担心他为了争储而叛乱,便给他安排了董仲舒,希望这位大儒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感化自己这个粗暴无礼的儿子。
董仲舒接受了这个任务,不仅成功劝阻了刘非,还将江都国治理的很是稳定。
阴间的孟子荀子听说了这件事,便高兴的拍着手说,“好啊!”
“儒家出现了新的人物,很快就要兴盛起来,取代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了!”
这群学者在阴间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凑在一起进行辩论、进而争吵、最后群殴,并且会将这些流程延续到阴间的牢房里——
虽然孟、荀、商等死鬼,
都是鬼神认识的朋友。
但阴间律法向来铁面无私,不会因私而坏公。
所以当他们聚众斗殴打坏东西,造成较大影响的时候,该蹲还是要蹲的。
只是会允许其弟子、友人过去探望送饭罢了。
庄周就很喜欢去探监,
他时常潇洒的站在牢房之外,记录门内诸子的情况,并自动忽视对方充满杀气的目光。
不过即便如此,
诸子的纷争仍旧没有停歇。
他们还在为了阳世的发展和未来而吵架。
孟轲和荀况联手舌战百家,直言“天下承平,繁华日盛,当以有为代无为,正风气、兴道德、壮国家、强社稷!”
“若再垂拱无为,天下何以一心?主枝难分,国家又要动荡!”
而这样的言论,
和阳世大儒董仲舒的正好相符。
所以当蹲完牢房出来后,
孟子和荀子就很高兴的来到阳世,打算勉励一下董仲舒这个后辈,让他再接再厉,创造儒门的新辉煌。
直到,
江都因为夏日暴雨,江水漫灌,影响重大时,
他们亲眼看到——
董仲舒穿着隆重的服饰,摆出重大的排场,出门、开坛、下跪,开始祷告上苍。
荀况当时就惊讶的说,“这比阴阳家还离谱,比墨家还崇鬼!”
孟轲更是忍耐不住,出面与之辩论起来。
然后,
两位儒门先圣便察觉到了董仲舒这个人的复杂——
他讲究儒家的礼法,传袭公羊派的学说,
却也重视阴阳家的五行推演,
还额外强调“上天”的重要。
一时之间,
孟荀二人,都有些分不清董仲舒究竟是什么流派。
虽然他们作为死鬼,
是明确知道鬼神存在的,
但儒家向来“敬鬼神而远之”,到了荀子这里,更是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说法。
由此可见,
儒家先贤们并不糊涂,也从不因为生活的舒适而松懈:
鬼神的确掌握着强大的力量,
但若是只知道依赖鬼神,
那人生于天地之间,又有什么用呢?
难道要像身毒那边的蛮夷一样,忽视现世的一切,不记历史不尊祖先,只知道埋头念经吗?
孟子和荀子,
甚至其他百家先贤,
更想看到“人”的力量,看到“人”的智慧,而不是畏畏缩缩的退居角落,祈求神明的帮助。
为此,
孟荀两位先人,表示自己一定要纠正一下董仲舒某些错误的观点!
这段时间,
他们便停留在江都,同董仲舒论道争辩。
但夏秋之间,一季而已,
这么短暂的时间,
并不能让已然成名多年,理论自成一派的后者做出鲜明改变。
于是气鼓鼓的两个死鬼就跑过来找何博,发泄内心苦闷了。
何博听了他们的来意,就哈哈笑着说,“董仲舒这么做,也是想制约强大的君权嘛!”
自打“王”变成“皇帝”,
这权力可不能同日而语了。
孟轲脸色一摆,显然想要说些什么,但最后他只是哼了一声,转身向屋内走去。
“不过自欺欺人罢了!”
“谈什么制约呢?”
何博便不再劝慰这两个老头,招呼卫青去多拿两份碗筷,好迎接长者。
“他们是很有学问的人,你可以向他们学习。”
卫青听了,便乖顺的向两位突然到来的老者躬身行礼。
两个老鬼打量了他一眼——
在被鬼神包养后,
卫青的气色已经变得好多了,
他的身体也慢慢健壮起来,看上去有了几分少年英气。
而且卫青没有这般年纪惯有的轻佻活跃,行事十分稳重。
观其目光,清澈透亮,又带有些许坚毅。
两个老鬼很是欣赏他。
“这是一个可以成才的人。”
当年名满天下的儒家先圣纷纷说道,“但你自己为什么不教导他呢?”
鬼神坐拥许多死鬼,看惯天下,怎么可能没有智慧,无法教导别人呢?
何博就说,“我懒嘛!”
“而且读书是需要精力的,不把身体养好,怎么能读好书呢?”
当今之时,
可不流行病怏怏的书生!
哪个读书人不佩剑,不会打架,不敢杀人啊!
“反正你们在南边被气得不轻,还不如来指点个好苗子,舒缓心情。”
孟荀二人觉得有理,便点头应下了这件事。
只是,
他们并没有教导卫青很久,就又找到何博说,“这孩子虽然有学习道德的天赋,但更多的是军事。”
“这是我们没办法教导的。”
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何博听他们这样说,也跟着惊讶起来——
军事耶,
所以卫青真的是“卫青”吗?
于是,
他对孟轲荀况摆出一张极为严肃的面孔,就像面对老师责怪,表示自己绝对会狠狠教训孩子的家长一样:
“我懂了!”
“我会好好教导他的!”
“他肯定能成为惊世人才!”
而当鬼神立下这样的宏愿时,
阴间,
一堆名将忽然打了个喷嚏。
“总觉得有些麻烦要来了。”
“你有什么头绪吗?”
他们对自己身边的同伴说道。
同伴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一点感觉也没有。
他还打趣说,“可能是有人在你坟头撒尿搞破坏了吧。”
不然的话,
什么东西能让死鬼心生不妙?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