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
随巢吃着吃着,突然发问,“我们离开诸夏的地域,已经多久了?”
胡子拉碴的公子朝开始掐手指回忆,同时还拿出随身携带的记录核对,最后告诉他,“正好二十年了!”
说完,
他自己就莫名的哈哈大笑起来,拍着大腿说,“我的天啊,竟然就二十年了!”
其他人也愣了一下,然后跟着一块笑。
等笑声渐渐平息下去,又有人把这个漫长的时间小声重复了一遍,“二十年……”
随即,有哭声隐隐约约的响起,“原来我们离开家,已经这么久了吗?”
虽然墨家提倡天下人兼爱,让墨家弟子并不像寻常人那样眷恋家乡和亲人,
以及他们这些被特意挑选出来,跟随公子朝西行的人,都是没有了亲人的孤独者。
但这并不代表,
他们不会去怀恋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
只是他们离开的太远了,也太久了,路上的苦难也太多太多,
让那些思念被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没有空闲的时间,把它翻出来见一见这片遥远之地的阳光。
现在随巢一问,公子朝一答,一种巨大的悲伤突然席卷而来,冲的他们根本忍不住泪水。
一种哀伤弥漫开来,就像此时此刻满月投下的月光一样。
无形无色,
却又无处不在。
“你怎么突然问这个?”
公子朝也抚摸着自己的胡须,沉默了许久,然后打起精神,对着随巢问道。
随巢是个孤儿,被墨家收养长大,加上性子倔强、好胜,一直是他们这群人中,行动最坚决,举止最潇洒的一个。
他极少抱怨路程中的艰难,也极少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在公子朝偶尔抬头看见月亮,忍不住落泪伤感时,都是随巢过来踹他一脚,让他别像个娘们一样磨磨唧唧的。
结果到现在,却是他主动提起了这个话题。
随巢只是张开了嘴,默默吐出了一个东西——
他的牙齿,掉了。
公子朝过去捡起来,然后说,“是吃东西磕掉的?”
“我这次可没在你的粥里塞沙子!”
随巢摇头,“就是它自己掉的。”
“我昨天不是跟你说过,我最近走路有点没力气吗?”
公子朝回忆昨天的事情,“可你说那是吃坏了肚子,拉的体虚啊!”
随巢哼了一声,带着几分不甘心的语气说道,“现在好了,我发现我没有吃坏肚子!”
“我只是老了!”
公子朝于是凑过去,扒开随巢乱糟糟的头发,发现里面的确白了很多。
然后他把自己的发髻解开,抓着垂落的头发摩挲,映照在月光之下,最后叹息起来,“啊,原来咱们都老了!”
他组织起车队,从赵国出发的时候,才刚刚加冠,也就二十岁。
现在恍惚再看,却是孔子说的“不惑”之龄了。
随巢的年纪比他大了七八岁,未曾养尊处优过,也的确到了老掉牙的时候。
“我们出发的时候,有两百来人,现在还有两百来人,差点让我反应不过来!”
感慨了下自己的衰弱,公子朝又清点起队伍的人数来。
二十年过去,
他们的人数不减反增,还多了十来个。
最初一同走出秦国,迈向更西方的人中,自然有在路上去世了的。
但公子朝他们凭借诸夏的武力和教化,用礼乐仁义、节俭尚贤的力量,也在途中征服击破过许多蛮夷的部落,从中吸纳了一些人才,作为自己西行的补充。
到现在,
队伍中诸夏和蛮夷的数量,已经差不多了。
谁让途中的蛮夷,是会不断刷新出来的,诸夏的君子们,却是死一个少一个呢?
公子朝至今都想不明白,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多蛮夷,而且他们的长势,比路边的野草还要茂盛。
怎么杀,都杀不干净!
“不知道我们留下的记号,能不能被后来者发现!”
“巨子当年可是说,有机会就要说服秦君,派队伍追上我们的!”
有人哈哈笑道,“这么多年了,巨子别是老糊涂,忘记这件事了吧?”
“怎么可能,以巨子的智慧,你忘了吃饭,他也不可能忘了这件事!”
“肯定是秦国的问题!”
他们出走之前,秦国可还没乱完呢!
不过,
他们仍旧相信,相里勤等停留在秦地的墨家人绝对会履行承诺。
所以一路行来,总是忍不住东刻西刻,在许多地方留下个“到此一游”的痕迹。
还有那些途中去世者,
也被他们选了好地方埋葬起来。
按照诸夏以西的气候,怕是千百年过去,都烂不了喽!
“到时候挖出来,吓后人一跳,那就有意思了!”
有人说起这件事,又是一顿笑声。
斯人已逝,
他们自然怀念,
但时刻悲伤,那倒也不必。
人总是要向前看的,
就像他们仍旧在前行。
但随巢却是在旁边翻白眼,“想吓唬后人,也得找个地方把你埋了啊!”
“咱们这些老骨头,还能走多久?做多少事?”
偏偏这遥远的西方,仍旧没什么繁华的地方。
蛮夷到处跑,
像人的没有几个,
诸夏的君子们看到就烦!
于是公子朝也叹息起来,觉得随巢说的有道理。
然后他说,“按照路线,还有途中蛮夷提供的消息,我们距离鬼神提到的那个山口,好像没有多远了!”
“不如咱们往那里去!”
“反正鬼神说了,那里的人没什么危险!”
“咱们去那里找个地方,学诸夏祖先建个国家,怎么样?”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这就是当初诸夏的先祖们,第一次去往自己封地时候的经历!
他们这群后人再重复一遍,也不带怕的!
至于人手太少?
开玩笑,
周天子给诸侯画饼的时候,也没见他给诸侯提供多少物资啊!
再说了,
没有人没有钱,
他们还不知道去找蛮夷要吗?
反正禽兽拿了这些东西也没用,不如交给诸夏的君子,发挥更大的价值!
有人拍手赞同公子朝的主意,“我觉得此事可行!”
“留下的记号,有被风雨吹走的可能!”
“但我们要是找个地方建了国家,留下血脉,将诸夏的文化和智慧传播出去,能够流传的时间,可比记号长久太多了!”
此话一出,不少人立马附和起来。
随巢听了,不置可否。
他说,“我随便!”
于是公子朝一拍大腿,更改了之后的进行路线,“就这么定了!”
“咱们南下,找那个山口去!”
一行人摇摇摆摆的,
又踏上了新的旅程。
又花费了许多时间,
他们最终突破了那个神奇的山口,来到了鬼神曾经提到过的地方。
也的确在之后一段时间,征服了周边数个蛮夷部落,在简陋嘈杂的礼乐声中,建立起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国家。
为了表明他们这一支的来源,以及对故土的怀念,因此被定名为“夏”。
这个民族最初的名字,最初的朝代,在诸夏之外的土地上,落地生根,衍生出新的枝丫,成为“新夏”。
至于制度,
经过众人的商讨后,最后决定,还是推举公子朝作为国君,后继者则是效仿三代圣贤,通过尚贤禅让而来。
当然,
选举的范围肯定要限定在诸夏的君子以及他们的后代之中!
毕竟他们这么点人,学周召共和,实在没必要。
一个新生的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要团结在一起。
怎么能够分化力量,最后使得高贵的诸夏,沦陷到当地的蛮夷中呢?
在安定下来后,公子朝和随巢互相嘲笑对方白发苍老的样子。
然后公子朝又忍不住想起年轻时候的事。
“鬼神说这里的人很容易就可以打服,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真的一点反抗都没有!”
虽然自己带的人只有两百多,但能够一路挺进到这里,身体素质是绝对有保障的。
这也是公子朝敢大言不惭,要去建国的倚仗。
但以两百人,统治数千人,还有周边广阔且肥沃的土地,仍旧让公子朝觉得有些梦幻。
随巢说,“蛮夷就是这样的,在接受教化之前,不要把他们当正常人看!”
墨家的“兼爱”,那也是对人用的,怎么可能会要求去爱禽兽呢?
公子朝随后又箕坐,拍着自己的肚皮说,“我十六七岁的时候,曾经想过做赵国的国君。”
“毕竟我父亲当了执政,我有这个资格去期待那个位置。”
随巢在旁边抠脚,只是“哦”了一声,懒得抬头看他。
公子朝继续回忆,“但是后来,我放弃了争夺那些东西,换了一个新目标。”
“谁知道西行到这里,我却当上了一国之君!”
他哈哈笑起来,“这个就是老子说的,顺其自然吗?”
等笑完了,公子朝爬起来,决定去把最近的记录写出来。
“应该给这份西行记录定下名字了……”
他看着面前堆积起来的文书,心里想着,“都建国留在这里,不再外出,去补充内容了,总要给这书取个名字。”
随巢说,“就叫《山海经》算了!”
“反正只是记录了途径的山川地理,没什么高深的东西!”
公子朝采纳了他的意见,“行,就叫做《山海经》!”
而在不太遥远的西方,一队秦人正沿着公子朝等人留下的无数个“到此一游”,缓缓而来。
他们抱怨着西方的荒凉,还有到处乱跑的蛮夷,同时也钦佩着二十年前就敢走出诸夏之地的那些人。
眼下,
他们就走在前人走过的道路上,向着遥远的新夏之地而去。
随巢吃着吃着,突然发问,“我们离开诸夏的地域,已经多久了?”
胡子拉碴的公子朝开始掐手指回忆,同时还拿出随身携带的记录核对,最后告诉他,“正好二十年了!”
说完,
他自己就莫名的哈哈大笑起来,拍着大腿说,“我的天啊,竟然就二十年了!”
其他人也愣了一下,然后跟着一块笑。
等笑声渐渐平息下去,又有人把这个漫长的时间小声重复了一遍,“二十年……”
随即,有哭声隐隐约约的响起,“原来我们离开家,已经这么久了吗?”
虽然墨家提倡天下人兼爱,让墨家弟子并不像寻常人那样眷恋家乡和亲人,
以及他们这些被特意挑选出来,跟随公子朝西行的人,都是没有了亲人的孤独者。
但这并不代表,
他们不会去怀恋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
只是他们离开的太远了,也太久了,路上的苦难也太多太多,
让那些思念被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没有空闲的时间,把它翻出来见一见这片遥远之地的阳光。
现在随巢一问,公子朝一答,一种巨大的悲伤突然席卷而来,冲的他们根本忍不住泪水。
一种哀伤弥漫开来,就像此时此刻满月投下的月光一样。
无形无色,
却又无处不在。
“你怎么突然问这个?”
公子朝也抚摸着自己的胡须,沉默了许久,然后打起精神,对着随巢问道。
随巢是个孤儿,被墨家收养长大,加上性子倔强、好胜,一直是他们这群人中,行动最坚决,举止最潇洒的一个。
他极少抱怨路程中的艰难,也极少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在公子朝偶尔抬头看见月亮,忍不住落泪伤感时,都是随巢过来踹他一脚,让他别像个娘们一样磨磨唧唧的。
结果到现在,却是他主动提起了这个话题。
随巢只是张开了嘴,默默吐出了一个东西——
他的牙齿,掉了。
公子朝过去捡起来,然后说,“是吃东西磕掉的?”
“我这次可没在你的粥里塞沙子!”
随巢摇头,“就是它自己掉的。”
“我昨天不是跟你说过,我最近走路有点没力气吗?”
公子朝回忆昨天的事情,“可你说那是吃坏了肚子,拉的体虚啊!”
随巢哼了一声,带着几分不甘心的语气说道,“现在好了,我发现我没有吃坏肚子!”
“我只是老了!”
公子朝于是凑过去,扒开随巢乱糟糟的头发,发现里面的确白了很多。
然后他把自己的发髻解开,抓着垂落的头发摩挲,映照在月光之下,最后叹息起来,“啊,原来咱们都老了!”
他组织起车队,从赵国出发的时候,才刚刚加冠,也就二十岁。
现在恍惚再看,却是孔子说的“不惑”之龄了。
随巢的年纪比他大了七八岁,未曾养尊处优过,也的确到了老掉牙的时候。
“我们出发的时候,有两百来人,现在还有两百来人,差点让我反应不过来!”
感慨了下自己的衰弱,公子朝又清点起队伍的人数来。
二十年过去,
他们的人数不减反增,还多了十来个。
最初一同走出秦国,迈向更西方的人中,自然有在路上去世了的。
但公子朝他们凭借诸夏的武力和教化,用礼乐仁义、节俭尚贤的力量,也在途中征服击破过许多蛮夷的部落,从中吸纳了一些人才,作为自己西行的补充。
到现在,
队伍中诸夏和蛮夷的数量,已经差不多了。
谁让途中的蛮夷,是会不断刷新出来的,诸夏的君子们,却是死一个少一个呢?
公子朝至今都想不明白,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多蛮夷,而且他们的长势,比路边的野草还要茂盛。
怎么杀,都杀不干净!
“不知道我们留下的记号,能不能被后来者发现!”
“巨子当年可是说,有机会就要说服秦君,派队伍追上我们的!”
有人哈哈笑道,“这么多年了,巨子别是老糊涂,忘记这件事了吧?”
“怎么可能,以巨子的智慧,你忘了吃饭,他也不可能忘了这件事!”
“肯定是秦国的问题!”
他们出走之前,秦国可还没乱完呢!
不过,
他们仍旧相信,相里勤等停留在秦地的墨家人绝对会履行承诺。
所以一路行来,总是忍不住东刻西刻,在许多地方留下个“到此一游”的痕迹。
还有那些途中去世者,
也被他们选了好地方埋葬起来。
按照诸夏以西的气候,怕是千百年过去,都烂不了喽!
“到时候挖出来,吓后人一跳,那就有意思了!”
有人说起这件事,又是一顿笑声。
斯人已逝,
他们自然怀念,
但时刻悲伤,那倒也不必。
人总是要向前看的,
就像他们仍旧在前行。
但随巢却是在旁边翻白眼,“想吓唬后人,也得找个地方把你埋了啊!”
“咱们这些老骨头,还能走多久?做多少事?”
偏偏这遥远的西方,仍旧没什么繁华的地方。
蛮夷到处跑,
像人的没有几个,
诸夏的君子们看到就烦!
于是公子朝也叹息起来,觉得随巢说的有道理。
然后他说,“按照路线,还有途中蛮夷提供的消息,我们距离鬼神提到的那个山口,好像没有多远了!”
“不如咱们往那里去!”
“反正鬼神说了,那里的人没什么危险!”
“咱们去那里找个地方,学诸夏祖先建个国家,怎么样?”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这就是当初诸夏的先祖们,第一次去往自己封地时候的经历!
他们这群后人再重复一遍,也不带怕的!
至于人手太少?
开玩笑,
周天子给诸侯画饼的时候,也没见他给诸侯提供多少物资啊!
再说了,
没有人没有钱,
他们还不知道去找蛮夷要吗?
反正禽兽拿了这些东西也没用,不如交给诸夏的君子,发挥更大的价值!
有人拍手赞同公子朝的主意,“我觉得此事可行!”
“留下的记号,有被风雨吹走的可能!”
“但我们要是找个地方建了国家,留下血脉,将诸夏的文化和智慧传播出去,能够流传的时间,可比记号长久太多了!”
此话一出,不少人立马附和起来。
随巢听了,不置可否。
他说,“我随便!”
于是公子朝一拍大腿,更改了之后的进行路线,“就这么定了!”
“咱们南下,找那个山口去!”
一行人摇摇摆摆的,
又踏上了新的旅程。
又花费了许多时间,
他们最终突破了那个神奇的山口,来到了鬼神曾经提到过的地方。
也的确在之后一段时间,征服了周边数个蛮夷部落,在简陋嘈杂的礼乐声中,建立起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国家。
为了表明他们这一支的来源,以及对故土的怀念,因此被定名为“夏”。
这个民族最初的名字,最初的朝代,在诸夏之外的土地上,落地生根,衍生出新的枝丫,成为“新夏”。
至于制度,
经过众人的商讨后,最后决定,还是推举公子朝作为国君,后继者则是效仿三代圣贤,通过尚贤禅让而来。
当然,
选举的范围肯定要限定在诸夏的君子以及他们的后代之中!
毕竟他们这么点人,学周召共和,实在没必要。
一个新生的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要团结在一起。
怎么能够分化力量,最后使得高贵的诸夏,沦陷到当地的蛮夷中呢?
在安定下来后,公子朝和随巢互相嘲笑对方白发苍老的样子。
然后公子朝又忍不住想起年轻时候的事。
“鬼神说这里的人很容易就可以打服,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真的一点反抗都没有!”
虽然自己带的人只有两百多,但能够一路挺进到这里,身体素质是绝对有保障的。
这也是公子朝敢大言不惭,要去建国的倚仗。
但以两百人,统治数千人,还有周边广阔且肥沃的土地,仍旧让公子朝觉得有些梦幻。
随巢说,“蛮夷就是这样的,在接受教化之前,不要把他们当正常人看!”
墨家的“兼爱”,那也是对人用的,怎么可能会要求去爱禽兽呢?
公子朝随后又箕坐,拍着自己的肚皮说,“我十六七岁的时候,曾经想过做赵国的国君。”
“毕竟我父亲当了执政,我有这个资格去期待那个位置。”
随巢在旁边抠脚,只是“哦”了一声,懒得抬头看他。
公子朝继续回忆,“但是后来,我放弃了争夺那些东西,换了一个新目标。”
“谁知道西行到这里,我却当上了一国之君!”
他哈哈笑起来,“这个就是老子说的,顺其自然吗?”
等笑完了,公子朝爬起来,决定去把最近的记录写出来。
“应该给这份西行记录定下名字了……”
他看着面前堆积起来的文书,心里想着,“都建国留在这里,不再外出,去补充内容了,总要给这书取个名字。”
随巢说,“就叫《山海经》算了!”
“反正只是记录了途径的山川地理,没什么高深的东西!”
公子朝采纳了他的意见,“行,就叫做《山海经》!”
而在不太遥远的西方,一队秦人正沿着公子朝等人留下的无数个“到此一游”,缓缓而来。
他们抱怨着西方的荒凉,还有到处乱跑的蛮夷,同时也钦佩着二十年前就敢走出诸夏之地的那些人。
眼下,
他们就走在前人走过的道路上,向着遥远的新夏之地而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