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他几时离京,爷爷他老人家并不想在京城与他碰面,而是徐州……”南宫无痕一脸无奈。
“天和大圣贤,信徒遍天下,如今却要带着整个南宫家回避一个后生晚辈!”
“不过,他老人家也发现了,梁萧发明的白糖更有助于他悬壶济世,可惜价格实在是太高了。”
南宫琉璃听着二哥倾诉,若有所思。
天和起义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大圣贤四处造势,了解民情,布下大局。
她的爷爷为保万全,需要等梁萧离京之后,再入京面圣,求一道足够确保众人安全的圣旨,再去徐州。
以大圣贤的影响力,本不需要如此繁琐,只因为对方已是绝世武君,天策上将!
给自己七年时间,十九岁时能有他那般成就么?
她必须证明未来的自己比那个人更厉害!
即使她的心智远比许多成人更加成熟理性,此刻也不禁起了好胜之心。
半日之间,天策府报纸才刚印制完毕,便源源不绝向外传播。
为了这两期报纸,梁萧让工人们提前养精蓄锐,只为这几天不间断赶工,并予以重赏。
光是泥活字都损坏了一大半。
但梁萧的目的已经完成。
不过两天时间,京城内外士族发现自己受到司马家蛊惑,险些铸成大错,无不惊怒交加。
可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众多士族终究还是选择忍气吞声。
司马家也不得不派人赶往各家解释,只说是自家奴仆护主心切,信口胡说。
但解释的效率远不及第二期报纸的传播。
随着梁萧在交流会上义正词严地驳斥门阀子弟,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有《满江红》惊艳当世,越来越多的士族开始犹豫了。
尤其是那些即将面临家道中落的士族,他们很可能沦为寒门,此刻也在考虑是否向梁萧投诚。
若非故土难离,京城不少士族恨不得赶紧投奔天策府,寻求庇护。
门阀固然势大,但单拎一个重臣出来的话,无人能比梁萧更有实权。
徐州光是明面上的兵力就不止十万,哪怕徐州曾经是朝廷打算随时舍弃的地盘,军力可是实实在在的。
报纸仍在发力,梁萧则在天策府内与靖云生议事。
“建议主公向武帝提议,等主公离京之后,这里的天策府由武帝暂时接管。往后除非有绝对的把握掌控京师,否则万万不能亲自进京。若有朝廷征兆,只需要安排臣等代劳即可。”
“人才任用,非一朝一夕之事,武帝急切间也不可能完全掌控六部,期间门阀若是抓住机会,势必死灰复燃。因此,回到徐州之后,可时常派人以奇珍异宝取悦武帝,以示忠诚。京城之事,可以交给骠骑将军安排。”
“若无意外,京城周边应该会有不少贫苦百姓请求随行渡江,主公可以考虑接收。而先前主公用于对付司马家囤粮的妙计,等渡江之后可以借由报纸迅速扩散消息,解决入秋之前的粮食问题。”
“此后,徐州军队务必严防天和教借助流民渗透徐州,这是一股神秘势力,很可能成为乱世之始,不得不防,至少徐州不容内乱!”
梁萧听完靖云生的建言,微微颔首。
“靖先生的大部分谋略,与我不谋而合。筹措粮食之事,必须尽快提上日程,云家已经为徐州提供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徐州不能再给他们压力。”
徐州沃野千里,加上推广屯田之后开垦的几百万亩荒田,如今农田总数超过两千五百万亩不在话下,理论上能足够供养五百万人,但需要考虑荒年。
再者,养育大量的畜力,尤其是十几万匹战马,还需要大量的草料和精饲料,目前徐州能够稳定供养的实际人口,应该在四百万人左右。
好在如今的徐州人口也才三百万人左右,最大的问题在于今年如何安稳过渡到秋收。
整个徐州的官田超过八百万亩,如今铁矿和军器自给自足,这才是他争衡天下的底气,缺一不可。
一旁的钟离晚雪提议道:“在离京之前便扩散消息,高价收购粮食,提前造势,如何?”
“妙哉!我家雪儿冰雪聪明!”梁萧欣喜称赞。
“主母所言极是。”靖云生也不吝称赞,又提醒道,“主公,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往后需要召集更多谋臣良将共商大事,群策群力,有助于主公选择其中最优策略。”
梁萧郑重答应。
这也是他没打算留靖云生在京城办事的原因,等他一走,京城必定危机重重,作为天策府长史的靖云生本就名动天下,势必成为敌人的头号谋杀对象,他不能冒这个险。
至于梁品,是资历最老的部下,忠诚可靠,必须随他回徐州委以重任,待在京城还是埋没了。
如今徐州人才济济,但短时间内可以让自己放心召集密谋的谋臣还是不够。
释流云、闻人子义等人不是担任郡守,便是镇守边境,目前大家是很难凑一桌的。
而新加入的成员又未必可靠,他这个主公必须尽快培养和发掘更多人才。
“我打算在京城天策府安排二位‘功曹参军事’之一,官位正六品下,负责与武帝保持沟通,任用秦家和云家子弟的话,不好向武帝交代,靖先生可有人选推荐?”梁萧又问。
靖云生道:“钟离常可以胜任此事,但需要安排至少二十名亲卫贴身保护,若发现情况不妙,随时带他撤离京城。”
梁萧微笑颔首。
钟离常作为钟离家的族民,起初是教书先生,怀才不遇,如今已经是沛郡和下邳两郡的教谕,经过数月的锻炼,确实可以胜任此事。
功曹参军事的其中一位,就这么定了。
梁萧立即修书一封,派人加急送往下邳,询问钟离常意见。
皇宫大殿。
晚朝。
梁萧也参加朝会,以尊敬前辈为由,位列秦牧之后。
世家大臣们战战兢兢,即使心中怀恨,也不敢仰视。
武帝看着台下文武百官,笑得合不拢嘴。
京城最近发生的一切,都让他心里乐开了花。
“梁爱卿即将择日回京,朕有一事与众爱卿相商!”
“天和大圣贤,信徒遍天下,如今却要带着整个南宫家回避一个后生晚辈!”
“不过,他老人家也发现了,梁萧发明的白糖更有助于他悬壶济世,可惜价格实在是太高了。”
南宫琉璃听着二哥倾诉,若有所思。
天和起义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大圣贤四处造势,了解民情,布下大局。
她的爷爷为保万全,需要等梁萧离京之后,再入京面圣,求一道足够确保众人安全的圣旨,再去徐州。
以大圣贤的影响力,本不需要如此繁琐,只因为对方已是绝世武君,天策上将!
给自己七年时间,十九岁时能有他那般成就么?
她必须证明未来的自己比那个人更厉害!
即使她的心智远比许多成人更加成熟理性,此刻也不禁起了好胜之心。
半日之间,天策府报纸才刚印制完毕,便源源不绝向外传播。
为了这两期报纸,梁萧让工人们提前养精蓄锐,只为这几天不间断赶工,并予以重赏。
光是泥活字都损坏了一大半。
但梁萧的目的已经完成。
不过两天时间,京城内外士族发现自己受到司马家蛊惑,险些铸成大错,无不惊怒交加。
可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众多士族终究还是选择忍气吞声。
司马家也不得不派人赶往各家解释,只说是自家奴仆护主心切,信口胡说。
但解释的效率远不及第二期报纸的传播。
随着梁萧在交流会上义正词严地驳斥门阀子弟,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有《满江红》惊艳当世,越来越多的士族开始犹豫了。
尤其是那些即将面临家道中落的士族,他们很可能沦为寒门,此刻也在考虑是否向梁萧投诚。
若非故土难离,京城不少士族恨不得赶紧投奔天策府,寻求庇护。
门阀固然势大,但单拎一个重臣出来的话,无人能比梁萧更有实权。
徐州光是明面上的兵力就不止十万,哪怕徐州曾经是朝廷打算随时舍弃的地盘,军力可是实实在在的。
报纸仍在发力,梁萧则在天策府内与靖云生议事。
“建议主公向武帝提议,等主公离京之后,这里的天策府由武帝暂时接管。往后除非有绝对的把握掌控京师,否则万万不能亲自进京。若有朝廷征兆,只需要安排臣等代劳即可。”
“人才任用,非一朝一夕之事,武帝急切间也不可能完全掌控六部,期间门阀若是抓住机会,势必死灰复燃。因此,回到徐州之后,可时常派人以奇珍异宝取悦武帝,以示忠诚。京城之事,可以交给骠骑将军安排。”
“若无意外,京城周边应该会有不少贫苦百姓请求随行渡江,主公可以考虑接收。而先前主公用于对付司马家囤粮的妙计,等渡江之后可以借由报纸迅速扩散消息,解决入秋之前的粮食问题。”
“此后,徐州军队务必严防天和教借助流民渗透徐州,这是一股神秘势力,很可能成为乱世之始,不得不防,至少徐州不容内乱!”
梁萧听完靖云生的建言,微微颔首。
“靖先生的大部分谋略,与我不谋而合。筹措粮食之事,必须尽快提上日程,云家已经为徐州提供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徐州不能再给他们压力。”
徐州沃野千里,加上推广屯田之后开垦的几百万亩荒田,如今农田总数超过两千五百万亩不在话下,理论上能足够供养五百万人,但需要考虑荒年。
再者,养育大量的畜力,尤其是十几万匹战马,还需要大量的草料和精饲料,目前徐州能够稳定供养的实际人口,应该在四百万人左右。
好在如今的徐州人口也才三百万人左右,最大的问题在于今年如何安稳过渡到秋收。
整个徐州的官田超过八百万亩,如今铁矿和军器自给自足,这才是他争衡天下的底气,缺一不可。
一旁的钟离晚雪提议道:“在离京之前便扩散消息,高价收购粮食,提前造势,如何?”
“妙哉!我家雪儿冰雪聪明!”梁萧欣喜称赞。
“主母所言极是。”靖云生也不吝称赞,又提醒道,“主公,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往后需要召集更多谋臣良将共商大事,群策群力,有助于主公选择其中最优策略。”
梁萧郑重答应。
这也是他没打算留靖云生在京城办事的原因,等他一走,京城必定危机重重,作为天策府长史的靖云生本就名动天下,势必成为敌人的头号谋杀对象,他不能冒这个险。
至于梁品,是资历最老的部下,忠诚可靠,必须随他回徐州委以重任,待在京城还是埋没了。
如今徐州人才济济,但短时间内可以让自己放心召集密谋的谋臣还是不够。
释流云、闻人子义等人不是担任郡守,便是镇守边境,目前大家是很难凑一桌的。
而新加入的成员又未必可靠,他这个主公必须尽快培养和发掘更多人才。
“我打算在京城天策府安排二位‘功曹参军事’之一,官位正六品下,负责与武帝保持沟通,任用秦家和云家子弟的话,不好向武帝交代,靖先生可有人选推荐?”梁萧又问。
靖云生道:“钟离常可以胜任此事,但需要安排至少二十名亲卫贴身保护,若发现情况不妙,随时带他撤离京城。”
梁萧微笑颔首。
钟离常作为钟离家的族民,起初是教书先生,怀才不遇,如今已经是沛郡和下邳两郡的教谕,经过数月的锻炼,确实可以胜任此事。
功曹参军事的其中一位,就这么定了。
梁萧立即修书一封,派人加急送往下邳,询问钟离常意见。
皇宫大殿。
晚朝。
梁萧也参加朝会,以尊敬前辈为由,位列秦牧之后。
世家大臣们战战兢兢,即使心中怀恨,也不敢仰视。
武帝看着台下文武百官,笑得合不拢嘴。
京城最近发生的一切,都让他心里乐开了花。
“梁爱卿即将择日回京,朕有一事与众爱卿相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最新章节,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最新章节,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