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认了他们这个集体今后将要无所顾忌的大规模开展现代教育,开启民智之后,大伙儿就此展开进一步讨论。即使不怕泄漏来历的问题,想要真正把他们所掌握的技术传承下去,对于穿越众而言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面临的一个困难是作为学徒的“原材料”可不好找——穿越众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即使在现代也大都是进入高等学府以后才开始学习,在此之前大家都要经过小,初,高的十二年系统教育,就是那些进入职业学校的,也至少有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基础之后才分专业。
而在大明朝显然是不可能找到中学毕业生的,他们想教学生微积分,就先得从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开始教。即使选拔出来的弟子再怎么天资聪颖,这一过程没个七八年怕也难以完成。光想到这一点就足以令很多人灰心丧气,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份耐心带小孩子的。
“如果要大规模向外传播我们的科学技术理念,最起码的基础教育体系肯定不能少。能不能在我们原先那种以培养劳工为目标的短期培训体制上,进一步加以改进呢?”
有人提出了替代的办法,穿越众原先并不是不重视教育,在白燕滩主基地附近甚至有一所学校。不过当初建立这所学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是为了培养劳工。
负责短期培训事宜的“郭校长”郭逸被请上主席台发言,作为最有发言权的“权威人士”,他为老教授的集体收徒计划提供了许多参考意见。
…………
自从当初一时兴起教那些农民工数学之后,郭逸在劳工培训方面的地位就算是固定下来了。从最初的三五个学生,到后来几十号人聚在一起听大课,再到后来按批次算,一批三五十号学员……而他的教学场所也在不停扩建,从原来单间的茅草屋子扩大到几间大草棚,再到一排砖瓦房……到如今已有一片独立校区。郭逸也因此树立了他“郭校长”的名头。
然而这种培训一直是短期速成性质,其目的是为各个部门提供具备基本理解能力和工具操作能力的劳工。说穿了郭逸的工作是为穿越众提供质量好一些的劳动力,而非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传授的内容相当浅显:语文方面只要求学会几百个最最常用的汉字,能看懂一般说明性文件,会写个便条就行。数学方面只要求掌握基础四则运算,以加减为主,对于乘除都不做太高要求,会算自己工资就行……
如此培训出来的毕业生大约相当于小学四五年级水平,旧社会所谓的“高小毕业”,不过在当地穷人中却能算是个知识分子了。也能够适应穿越众这边大部分体力工作的需要,至于各个部门另有专业要求的技术性工人,则由他们自行培养,与“郭校长”的短期培训班无关。
但即使是这种简单的培训,也让郭逸和他的伙伴们投入了大量心血。从最初的随便教点常识性内容就算,到后期编写教材,提前备课……还专门去找李教授,宋阿姨等作过老师的前辈请教,如此才他们的培训机构办得有声有色。
而他们也因此而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和地位——当初一起出来旅游的这几个网络公司小白领豆芽菜,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稍微干一点体力劳动就头昏眼花要晕倒的废柴型人物。如今却是志得意满,走到哪儿都有人恭恭敬敬朝他们低下头去,口称“某某先生”……桃李满天下谈不上,满海南倒是差不多了。
只是经过这些年的实践锻炼之后,郭逸看待问题也实际了许多,即使谈到他所负责的领域,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自信满满,只是把学校里的情况告诉大家,而不是贸然提建议。
“我们的培训班是自愿参加,周期通常只有一个半月,四十五天左右,除了传授文字和算术技能外,主要也教他们一些岛上通行的法规条例之类,以免这些人出来后两眼一抹黑,稀里糊涂被人骗还不知道。”
“接受我们培训的对象大都为成年人,对于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他们本身都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东西学了以后马上就能用得上……只是他们的年纪普遍都偏大了。在这个时代,一般劳动人民在三十来岁就往往开始衰老,记忆力和理解力衰退,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了。如果你们想要从这些人中间选择弟子的话,恐怕很难挑到合意的。”
“那年轻的呢?难道没有二十来岁,十多岁的年轻人吗?”
有人立刻追问,郭逸却是两手一叹:
“年轻的有,但是他们的心思往往不在这方面。我们不止一次发现:有些作父母的,自己学习这些东西很认真,却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跟我们学。在攒下钱以后他们更乐意把孩子送到私塾去,或者是合伙凑钱请个落地士子,还是教授子女四书五经八股文那套东西。”
“而那些十几二十岁的小伙子,在我们这里学会几百个常用汉字,觉得自己已经加入了‘读书人’的行列之后,往往也跑去私塾等地方学习,有时候宁肯交钱去旁听私塾,也不愿继续到我们这里上课。”
郭逸说到这里时隐约带着一丝愤懑,但他却很清楚其原因之所在——其实会场中任何一个对于明朝人心理状况较为熟悉的人,如老李教授,阿德,庞雨等人都能理解,出现这种事情再正常不过了。
——在大明朝,只有学习四书五经那类东西才能参加科举,跳上龙门当官。即使做不了官,考个秀才就能免税,走在乡间也高人一等。短毛所教的那些知识虽然实用,在老百姓眼里毕竟没有传统四书五经来的“高贵”。
穿越众这几年来也针对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努力,比如上回胡雯和王璞联手在琼州府搞的“公务员考试”,就是以他们短毛的知识体系作为主要选拔标准。考出来的几十名学员都被授予了证书,同时被招纳入各处官府担任吏员,在乡间很是引起了一番轰动。
只是一两次这样的行动还不足以影响大局,现在海南民间管琼海军培训出来的学员叫做“二先生”——也算是穿长衫能读书会识字的先生了,但终究比传统科举老儒差点,只能排第二。这是中国千百年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习惯性认识,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被改变。
“这么说即使建立起小学,恐怕也没多少家长愿意把小孩子送来上学了?”
庞雨皱眉道——对于穿越众来说当然是希望能从儿童时代就开始培养未来的接班人。不过现在看来,要本地居民自愿加入他们的教育体系很难——那些愿意,并且有这个财力在六七岁年纪就对小孩子开始启蒙教育的人家大都是官宦门第,要不就是富商之流,他们不会选择短毛的教育体系,而肯定是走传统科举路线。
“也不是绝对没有,至少临高附近因为我们的教育而翻身致富,从而对我们的任何主张都无条件信任的佃农平民有不少,让他们把孩子送来估计问题不大。另外,上次北纬从山东救回来那批小孩子现在也大都安排在学校里,专门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少儿班……”
说到这里时郭逸忍不住看了北纬一眼——这哥们儿把一大帮子小孩子救回海南,是好事没错。孩子们刚上岸时大伙儿都对他们表现出了最诚挚的同情。然后都说小孩子应该上学,于是就把这帮孩子统统送进了郭逸的学校。
现在“郭校长”不但要管那帮孩子的教育,连他们吃喝拉撒统统都要负责,为此不得不专门请了几个女护工,开销大了很多。当然办这间学校的钱向来都是大集体支付,郭逸从不用担心手头会紧张,但增加的无数麻烦却依然让他大感吃不消。
“如果你们要选徒弟的话,我建议就先从这批小孩子里面挑吧。这其中倒是有些八九岁到十来岁的,正是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在我这里无非是接受大锅饭式的集体教育,如果你们愿意带在身边单独教导的话,也许将来可以成为很好的助手。”
听到这番话,大伙儿各自盘算起来,有些人觉得带小孩太麻烦,毕竟这个年纪的孩子接受能力虽强,但也是最爱调皮捣蛋的时候。但有些人倒不在乎这些,有个孩子在身边反而热闹些。而且这年头普遍成人早,十来岁小孩教个三四年就可以独当一面了。将来即使学不会那些太高深的科学理论,也可以成为很好的帮手。
之后大伙儿对于收徒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探讨,最终决定就以郭逸那间培训学校为基础,就从他那个“少儿班”开始,逐年招生建立起短毛的系统教育体系。而在接受科班教育的低龄小朋友们中学毕业之前,则先用中国传统的“师徒”方式带几个小跟班出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先面临的一个困难是作为学徒的“原材料”可不好找——穿越众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即使在现代也大都是进入高等学府以后才开始学习,在此之前大家都要经过小,初,高的十二年系统教育,就是那些进入职业学校的,也至少有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基础之后才分专业。
而在大明朝显然是不可能找到中学毕业生的,他们想教学生微积分,就先得从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开始教。即使选拔出来的弟子再怎么天资聪颖,这一过程没个七八年怕也难以完成。光想到这一点就足以令很多人灰心丧气,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份耐心带小孩子的。
“如果要大规模向外传播我们的科学技术理念,最起码的基础教育体系肯定不能少。能不能在我们原先那种以培养劳工为目标的短期培训体制上,进一步加以改进呢?”
有人提出了替代的办法,穿越众原先并不是不重视教育,在白燕滩主基地附近甚至有一所学校。不过当初建立这所学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是为了培养劳工。
负责短期培训事宜的“郭校长”郭逸被请上主席台发言,作为最有发言权的“权威人士”,他为老教授的集体收徒计划提供了许多参考意见。
…………
自从当初一时兴起教那些农民工数学之后,郭逸在劳工培训方面的地位就算是固定下来了。从最初的三五个学生,到后来几十号人聚在一起听大课,再到后来按批次算,一批三五十号学员……而他的教学场所也在不停扩建,从原来单间的茅草屋子扩大到几间大草棚,再到一排砖瓦房……到如今已有一片独立校区。郭逸也因此树立了他“郭校长”的名头。
然而这种培训一直是短期速成性质,其目的是为各个部门提供具备基本理解能力和工具操作能力的劳工。说穿了郭逸的工作是为穿越众提供质量好一些的劳动力,而非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传授的内容相当浅显:语文方面只要求学会几百个最最常用的汉字,能看懂一般说明性文件,会写个便条就行。数学方面只要求掌握基础四则运算,以加减为主,对于乘除都不做太高要求,会算自己工资就行……
如此培训出来的毕业生大约相当于小学四五年级水平,旧社会所谓的“高小毕业”,不过在当地穷人中却能算是个知识分子了。也能够适应穿越众这边大部分体力工作的需要,至于各个部门另有专业要求的技术性工人,则由他们自行培养,与“郭校长”的短期培训班无关。
但即使是这种简单的培训,也让郭逸和他的伙伴们投入了大量心血。从最初的随便教点常识性内容就算,到后期编写教材,提前备课……还专门去找李教授,宋阿姨等作过老师的前辈请教,如此才他们的培训机构办得有声有色。
而他们也因此而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和地位——当初一起出来旅游的这几个网络公司小白领豆芽菜,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稍微干一点体力劳动就头昏眼花要晕倒的废柴型人物。如今却是志得意满,走到哪儿都有人恭恭敬敬朝他们低下头去,口称“某某先生”……桃李满天下谈不上,满海南倒是差不多了。
只是经过这些年的实践锻炼之后,郭逸看待问题也实际了许多,即使谈到他所负责的领域,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自信满满,只是把学校里的情况告诉大家,而不是贸然提建议。
“我们的培训班是自愿参加,周期通常只有一个半月,四十五天左右,除了传授文字和算术技能外,主要也教他们一些岛上通行的法规条例之类,以免这些人出来后两眼一抹黑,稀里糊涂被人骗还不知道。”
“接受我们培训的对象大都为成年人,对于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他们本身都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东西学了以后马上就能用得上……只是他们的年纪普遍都偏大了。在这个时代,一般劳动人民在三十来岁就往往开始衰老,记忆力和理解力衰退,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了。如果你们想要从这些人中间选择弟子的话,恐怕很难挑到合意的。”
“那年轻的呢?难道没有二十来岁,十多岁的年轻人吗?”
有人立刻追问,郭逸却是两手一叹:
“年轻的有,但是他们的心思往往不在这方面。我们不止一次发现:有些作父母的,自己学习这些东西很认真,却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跟我们学。在攒下钱以后他们更乐意把孩子送到私塾去,或者是合伙凑钱请个落地士子,还是教授子女四书五经八股文那套东西。”
“而那些十几二十岁的小伙子,在我们这里学会几百个常用汉字,觉得自己已经加入了‘读书人’的行列之后,往往也跑去私塾等地方学习,有时候宁肯交钱去旁听私塾,也不愿继续到我们这里上课。”
郭逸说到这里时隐约带着一丝愤懑,但他却很清楚其原因之所在——其实会场中任何一个对于明朝人心理状况较为熟悉的人,如老李教授,阿德,庞雨等人都能理解,出现这种事情再正常不过了。
——在大明朝,只有学习四书五经那类东西才能参加科举,跳上龙门当官。即使做不了官,考个秀才就能免税,走在乡间也高人一等。短毛所教的那些知识虽然实用,在老百姓眼里毕竟没有传统四书五经来的“高贵”。
穿越众这几年来也针对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努力,比如上回胡雯和王璞联手在琼州府搞的“公务员考试”,就是以他们短毛的知识体系作为主要选拔标准。考出来的几十名学员都被授予了证书,同时被招纳入各处官府担任吏员,在乡间很是引起了一番轰动。
只是一两次这样的行动还不足以影响大局,现在海南民间管琼海军培训出来的学员叫做“二先生”——也算是穿长衫能读书会识字的先生了,但终究比传统科举老儒差点,只能排第二。这是中国千百年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习惯性认识,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被改变。
“这么说即使建立起小学,恐怕也没多少家长愿意把小孩子送来上学了?”
庞雨皱眉道——对于穿越众来说当然是希望能从儿童时代就开始培养未来的接班人。不过现在看来,要本地居民自愿加入他们的教育体系很难——那些愿意,并且有这个财力在六七岁年纪就对小孩子开始启蒙教育的人家大都是官宦门第,要不就是富商之流,他们不会选择短毛的教育体系,而肯定是走传统科举路线。
“也不是绝对没有,至少临高附近因为我们的教育而翻身致富,从而对我们的任何主张都无条件信任的佃农平民有不少,让他们把孩子送来估计问题不大。另外,上次北纬从山东救回来那批小孩子现在也大都安排在学校里,专门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少儿班……”
说到这里时郭逸忍不住看了北纬一眼——这哥们儿把一大帮子小孩子救回海南,是好事没错。孩子们刚上岸时大伙儿都对他们表现出了最诚挚的同情。然后都说小孩子应该上学,于是就把这帮孩子统统送进了郭逸的学校。
现在“郭校长”不但要管那帮孩子的教育,连他们吃喝拉撒统统都要负责,为此不得不专门请了几个女护工,开销大了很多。当然办这间学校的钱向来都是大集体支付,郭逸从不用担心手头会紧张,但增加的无数麻烦却依然让他大感吃不消。
“如果你们要选徒弟的话,我建议就先从这批小孩子里面挑吧。这其中倒是有些八九岁到十来岁的,正是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在我这里无非是接受大锅饭式的集体教育,如果你们愿意带在身边单独教导的话,也许将来可以成为很好的助手。”
听到这番话,大伙儿各自盘算起来,有些人觉得带小孩太麻烦,毕竟这个年纪的孩子接受能力虽强,但也是最爱调皮捣蛋的时候。但有些人倒不在乎这些,有个孩子在身边反而热闹些。而且这年头普遍成人早,十来岁小孩教个三四年就可以独当一面了。将来即使学不会那些太高深的科学理论,也可以成为很好的帮手。
之后大伙儿对于收徒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探讨,最终决定就以郭逸那间培训学校为基础,就从他那个“少儿班”开始,逐年招生建立起短毛的系统教育体系。而在接受科班教育的低龄小朋友们中学毕业之前,则先用中国传统的“师徒”方式带几个小跟班出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迷失在一六二九,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节,迷失在一六二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迷失在一六二九,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节,迷失在一六二九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