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婢!!观音婢!!!朕要杀了那田舍郎!!杀了他!!”
一阵咆哮如雷的声音,从太极殿一直喊到丽正殿,吓得周遭的宫侍无不瑟瑟发抖,跪拜退让。
虽然这已经不是李世民第一次这样咆哮了,但李世民每次咆哮,都让人不寒而栗。
毕竟这位皇帝在战场上,那可是挥手间,伏尸百万的天策上将,威慑力可见一斑。
“陛下这又是怎么了?”
香菱看了眼淡定自若的长孙皇后,兀自嘟囔了一句。
正在帮长孙皇后修剪花草的李丽质,则有些好笑的停下手中的动作,抿嘴道:“还能怎么,想必又是那魏大人惹父皇生气了吧。”
“唉,父皇也真是,实在受不了,就将魏大人流外了嘛”
“你懂什么!”
一直没说话的长孙皇后,听到李丽质这话,当即板着脸瞪了他一句,正色道:“太子少师是良臣,是你父皇的肱骨之臣,是社稷的栋梁,哪能流外?”
“可是,他也太放肆了吧,每次都这样刺激父皇,换做是别的朝代,别的皇帝,怕是早就被灭族了!”李丽质依旧有些不服的撅嘴道。
长孙皇后顿时露出一副严母的神色,教育李丽质道:“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自古以来,忠臣良将,哪个不是拳拳为国之心?若一味的奉承皇帝,顺从皇帝,那皇帝便会失去基本的判断力。如此一来,朝廷言路闭塞,百姓问题得不到解决,长此以往,国必衰败,悔之晚矣!”
“这”
李丽质怔了一下,旋即放下剪刀,朝长孙皇后恭敬一礼:“母亲大德,儿臣受教了。”
“好了,去后殿端一碗百合莲子汤过来,待你父皇消消火!”
“是!”
李丽质应了一声,便转身离开了大殿,而香菱则在长孙皇后的一个眼神之下,飞速将李世民的佩剑收了起来。
很快,李世民就杀气冲冲的跨进大殿,环顾四周道:“朕的剑呢!?朕要杀了那个羊鼻公!!”
“陛下息怒.”
长孙皇后莞尔一笑,旋即缓缓起身,一步一柔情的来到李世民面前,抚慰着他的胸膛,笑道:
“多大点事啊,把您气成这样,臣妾最近看了新闻署出版的《语文》书。里面有句谚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
讲的是一个宰相,中年丧妻,娶了一个娇娘,后来娇娘与府中一位仆人私会,被宰相发现了,但宰相没有声张,便在中秋晚会上以诗点破,诗曰:‘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娇娘回诗曰:‘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顿时感慨万千,遂赠其两千钱,准许他们远走他乡成婚。此事传开后,成为胸襟宽广的象征。”
“臣妾读完,也颇为感慨,试想,宰相肚里都能撑船,那陛下这肚里,岂不是能装万里河山?区区小事,又何足挂齿?”
“这”
李世民听完长孙皇后的宽慰之言,不禁一愣一愣的,就连火气都消了大半,疑惑道:“这是哪朝哪代的宰相,朕怎么从未听说过他的故事?”
“呵呵.”
长孙皇后淡淡一笑,道:“臣妾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宰相,但这《语文》书,真的十分有趣。它分为上中下三册,上策是启蒙稚童的,有《三字经》,《千字文》,《诗词歌赋》,《阅读理解》,《百家读物》,《忠孝仁义》等等内容;
中策是八岁以后学习的《经史子集》,下策是十二岁以后学的《时政策论》,《公共安全知识》相关的内容。涵盖十八岁以下的科举考试科目。”
“当然,《语文》只是科举中的一个科目,据说有九大科,每一科都至关重要,比现在的科举考试难多了,也更务实。”
“这”
李世民再次被长孙皇后这话搞懵了,连剩下的火气都消了,只有满脸的疑问:“你怎么知道这些?连朕都不知道.”
“陛下日理万机,自然没空关注那么多.”
长孙皇后再次淡淡一笑,心说我是谁啊!我是他娘!他弄出来的东西,我肯定要第一个知道啊!
其实,长孙皇后没说的是,这是她逼问来福的成果。
包括李承乾每天爱吃什么,爱做什么,她都问得清清楚楚,才放来福回的太子府。
却听李世民又蹙眉道:“照你这么说,承乾已经改革完科举考试了?”
“书都出来了,大体框架应该没问题了,只是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吧,臣妾也不插手政事,陛下您是知道的.”
“你又说不插手.”
李世民不满的嘟囔了一句,随后又想起什么似的,道:“朕听恪儿说,他和杨妃来拜见过你?”
“是啊,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长孙皇后美目涟涟,一边帮李世民宽解龙袍,一边柔声细语地道:“其实不光杨妃母子来了,阴妃母子也来了.”
“阴妃母子?”
李世民眉头一皱,显然有些意外:“他们来做什么?”
“也没做什么,就是为当年的那件事自悔吧,还聊了些承乾与佑儿的事!”
“佑儿与承乾的事?”
“陛下不知道吗?佑儿从小就喜欢跟承乾玩儿,上次误入热气球飞天,也是他跑去太子府找承乾玩儿。所以,两人的关系还不错。”长孙皇后说着,不由欣慰一笑:“咱们承乾对弟弟妹妹,都很上心的,是一个好大哥。”
“就连高阳,李谙那些弟弟妹妹,都收到了他送的礼物,包括一些过冬用的棉被,暖炉,洗漱用的牙刷,牙膏之类的,他都让人从江陵送了过来,十分贴心。”
“这”
李世民被长孙皇后这番话,愣得说不出话来了。
原本他以为李承乾送杨妃那幅画,有兄弟阋墙的嫌疑,现在听到长孙皇后这番话,他又觉得自己好像误解了李承乾。
可是,好端端的,他为什么要送杨妃那幅画呢?而那幅画,明显就是成年后的李恪啊!
再加上他让锦衣卫调查李恪,这不是要对兄弟出手是什么?
就在李世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李丽质落落大方的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百合莲子汤,走到了李世民面前,行礼道;“父皇,这是母亲为您熬制的百合莲子汤,您尝尝,女儿加了一些糖,感觉加糖更好喝!”
“哦?”
李世民看到李丽质乖巧的模样,顿时眉开眼笑,并一边接过莲子汤,一边笑道:“丽质也喜欢吃糖吗?”
“喜欢呀!”李丽质眨着好看的眼睛,眯成了月牙一般的笑道:“女儿最喜欢吃大哥送来的蔗糖和奶糖,可好吃了!”
“蔗糖和奶糖?”
李世民疑惑的看向长孙皇后。
却见长孙皇后抬手一招,不多时,香菱就端着一贯蔗糖走了上来。
李世民看着里面白亮如雪的蔗糖,不由吃了一惊:“这是蔗糖?”
“是啊!”
“可是这颜色”
长孙皇后笑着说道“虽然这蔗糖的颜色和我们熟知的蔗糖颜色不一样,但这确实是蔗糖,不信陛下可以尝尝!”
听到这话,李世民也不多言,当即捏了一小撮蔗糖放进嘴里,入口即化,甜味十足,令人心情愉悦。
这是吃糖的显著特征。
李世民一下子就被这蔗糖吸引了,笑道:“甜味纯正,比朕以往吃的所有糖都好吃!”
“是吧父皇,我也喜欢吃!”
李丽质甜甜一笑。
李世民宠溺的摸了摸她的发髻,又笑着舀了一勺莲子羹送进嘴里,心情十分舒畅的赞道:“观音婢的手艺还是那么好。”
“陛下喜欢就好。”
长孙皇后温柔的应了一声,又拿起一件厚实的棉衣披在李世民身上,轻声道:“长安的天气一日比一日冷,陛下这些日子要当心受寒,臣妾为您赶制了一件棉衣,您试试,如果喜欢,臣妾再让制造局给您多做几件!”
“嗯?”
李世民摞了摞穿在身上的棉衣,顿时感觉浑身舒坦了不少,比穿几层龙袍还暖和,不由有些好笑的道:“朕总算知道程知节和尉迟敬德为何要在大殿上抢那件军服了,这棉衣果然保暖!”
“是啊!有此棉衣,即使不在暖房里,也可以度过这寒冬!”
长孙皇后笑着接口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道:“从明年开始,朕要大规模推广棉花,让我大唐百姓,人人都能穿得起棉衣,这样,就算再遇上雪灾,也不怕了。”
“陛下心怀天下百姓,是仁德之君,臣妾代天下百姓感谢您!”
“呵呵.”
李世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又环顾四周,忽地发现桌子上有不少画像,不由满脸疑惑的走上前,道:“这些画像是?”
“那是母亲为太子大哥选的太子妃!”李丽质连忙插嘴道。
李世民愕然,心说你这当母亲的也太急了吧!这么早就给那逆子选太子妃?!
但长孙皇后却不以为然道:“承乾的心智,远超同龄人,陛下应该知道,早点选定太子妃,你我也安心,不是么?”
“可是,这也太早了吧?”
“其实不早,按礼制,传天子之年,近则十二,远则十五,必冠矣。也就是说,十二岁也可以算做成年,也可以娶妻。”
“这”
李世民被这话惊得再次愣住了,心说这就离谱。
不过,长孙皇后也没有强行给李承乾选定太子妃的意思,又笑着话锋一转,道:“陛下不必过忧,臣妾也就是看看,并没说一定要让承乾娶妻。更何况,承乾的脾性你也知道,臣妾选定的,也不一定是他想要的,最终的决定权,恐怕由不得臣妾。”
“那不能够!父母之命,岂能违抗?”
李世民当即反驳道:“太子妃的人选,还得要我们帮他定!”
“呵呵,陛下说的是,那要不,一起看看?”
“嗯,好吧,朕就陪你看看,你有中意的吗?”
“有”
长孙皇后兴奋一笑,当即上前拿起一幅画,笑着朝李世民介绍道:“此女子秀外慧中,落落大方,乃秘书丞,苏亶之女”
“嗯,不错。”
“那此女呢?又是哪家闺女,朕看起来很是端庄啊!”
“说起此女,想必陛下应该有印象,此乃武士彟之女.”
“武士彟?”
李世民眉头一皱,当即露出不悦的表情,道:“那不是太上皇的人吗?不行!”
“陛下,纵使承乾与太上皇亲近,但也不是说,太上皇的人就一定不能用,您忘了臣妾之前跟您说的吗?宰相肚里能撑船,皇帝肚里有万里江山.”
“这”
李世民还是不喜欢,但也不想扫长孙皇后的兴,便含糊的摆手道;“这个再说吧,下一位!”
很快,夫妻俩就饶有兴趣的为李承乾选起了太子妃,看得一旁的李丽质,不禁满脸古怪,轻咬红唇,最后偷偷的溜出了丽正殿。
虽然因为重阳宴那晚的事,她对李承乾产生了一丝说不出来的疏远感,但这段时间的反复琢磨,再加上李承乾时不时的送一些贴心之物到她寝宫,让她觉得自己这位太子皇兄,无论变成什么样的人,都是她的好大哥。
因此,在长孙皇后与李世民有说有笑的为李承乾选定太子妃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有必要将这件事告诉李承乾。
也好让李承乾有个准备。
就如此,她出了丽正殿之后,一路小跑着回到了自己寝宫,翻出李世民给她的宫禁令牌,毅然决然的出了宫。
而与此同时,李承乾在太子府也得到了一个消息。
那就是李靖将隋朝萧皇后,颉利可敦义成公主,还有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一起带回了长安。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不是他们三人,而是跟他们三人一起带回来的传国玉玺。
要知道,唐朝自立国以来,包括与唐朝一起建立的其他政权,都是草创天子,根本没有华夏正统的传国玉玺。
哪怕唐朝消灭了其他政权,统一了天下,依旧没有真正的传国玉玺。
所以,在某些人心中,现在的唐朝皇帝,也不过是大一点的草创天子。
根本不是他们心目中的正统王朝的皇帝。
这让李渊,包括李世民,都不禁暗自苦恼,有苦难言。
毕竟真正的传国玉玺,不是他们没办法拿到,而是根本不知道去哪了。
就连杀死杨广的宇文化及,都没有拿到真正的传国玉玺。
而传国玉玺的下落,也成了隋唐以来最大的悬案。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真正的传国玉玺终于现身了,就藏在隋朝皇后萧氏的身上。
原来早在杨广被宇文化及抓住之前,他就带着传国玉玺和孙子杨政道跑了。
只可惜,不幸落在了颉利手中,被囚禁在了东突厥。
直到唐朝消灭东突厥,颉利大将康苏密劫持了萧皇后,传国玉玺的下落才真相大白。
“这么说,我父皇不光迎回了传国玉玺,连萧皇后,杨政道,义成公主,也接回来了?”
李承乾满脸古怪的看着苏定方问道,心说李二的老毛病怎么又犯了?
却听苏定方恭敬道:“是的太子殿下,陛下确实让李靖将军秘密接回了他们三人。不过,他们三人对大唐的威胁并不大,太子殿下也不用担心。”
“不,我想的不是他们有威胁,我想的是,我父皇打算怎么安排他们。要知道,他们身份可不简单,弄得不好,又是一场舆论。”李承乾摇了摇头。
苏定方眉头微蹙,旋即沉吟道:“那依太子殿下的意思,我们锦衣卫是不是要动点手脚,以免”
“暂时不用,先看看再说。”
李承乾摆手打断了苏定方想说的话,又转移话题道:“慕容顺那边的诚意还好,不仅让吐谷浑退兵了,还敬献了两座大城的防御地图,你去准备一下,计划出详细的攻略,将锦衣卫的事先放一放,交给裴行俭处理。”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咱们要对吐谷浑出兵?”苏定方心头大动。因为这才是他的老本行。
搞情报工作虽然没有战场上那么累,但也没有战场上那么爽。
却见李承乾展颜一笑:“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早些准备也是好事,更何况,连李恪都在打吐谷浑的主意,我们怎么能甘于人后呢,你说是吧?”
“哼!汉王那是不自量力!他有什么本事控制吐谷浑?真以为吐谷浑那些贵族是白痴吗?”
“呵呵.”
李承乾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又摆手道:“不管怎么说,一切按计划行事!”
“诺!”
苏定方应诺一声,忽又想起什么似的,道:“哦对了,还有一事,张都督也跟着李靖将军回来了,他说想来拜访您!”
“张平吗?”
李承乾撇了下嘴,沉吟道:“等他回来再说吧!”
“是!”
苏定方应了一声,正准备离开,忽听门外传来一道常威的禀报声:“太子殿下,长乐公主急见!”
急见?
李承乾微微一愣,不由下意识看向苏定方。
只见苏定方茫然摇头,心说最近好像也没发生什么大事啊!
却听李承乾反应过来道:“何事?”
“长乐公主说,陛下和皇后在给您选定太子妃!”
“什么!?”
李承乾闻言,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该死!
我怎么没想到呢?那瘸子十二岁生娃!
肏!
一阵咆哮如雷的声音,从太极殿一直喊到丽正殿,吓得周遭的宫侍无不瑟瑟发抖,跪拜退让。
虽然这已经不是李世民第一次这样咆哮了,但李世民每次咆哮,都让人不寒而栗。
毕竟这位皇帝在战场上,那可是挥手间,伏尸百万的天策上将,威慑力可见一斑。
“陛下这又是怎么了?”
香菱看了眼淡定自若的长孙皇后,兀自嘟囔了一句。
正在帮长孙皇后修剪花草的李丽质,则有些好笑的停下手中的动作,抿嘴道:“还能怎么,想必又是那魏大人惹父皇生气了吧。”
“唉,父皇也真是,实在受不了,就将魏大人流外了嘛”
“你懂什么!”
一直没说话的长孙皇后,听到李丽质这话,当即板着脸瞪了他一句,正色道:“太子少师是良臣,是你父皇的肱骨之臣,是社稷的栋梁,哪能流外?”
“可是,他也太放肆了吧,每次都这样刺激父皇,换做是别的朝代,别的皇帝,怕是早就被灭族了!”李丽质依旧有些不服的撅嘴道。
长孙皇后顿时露出一副严母的神色,教育李丽质道:“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自古以来,忠臣良将,哪个不是拳拳为国之心?若一味的奉承皇帝,顺从皇帝,那皇帝便会失去基本的判断力。如此一来,朝廷言路闭塞,百姓问题得不到解决,长此以往,国必衰败,悔之晚矣!”
“这”
李丽质怔了一下,旋即放下剪刀,朝长孙皇后恭敬一礼:“母亲大德,儿臣受教了。”
“好了,去后殿端一碗百合莲子汤过来,待你父皇消消火!”
“是!”
李丽质应了一声,便转身离开了大殿,而香菱则在长孙皇后的一个眼神之下,飞速将李世民的佩剑收了起来。
很快,李世民就杀气冲冲的跨进大殿,环顾四周道:“朕的剑呢!?朕要杀了那个羊鼻公!!”
“陛下息怒.”
长孙皇后莞尔一笑,旋即缓缓起身,一步一柔情的来到李世民面前,抚慰着他的胸膛,笑道:
“多大点事啊,把您气成这样,臣妾最近看了新闻署出版的《语文》书。里面有句谚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
讲的是一个宰相,中年丧妻,娶了一个娇娘,后来娇娘与府中一位仆人私会,被宰相发现了,但宰相没有声张,便在中秋晚会上以诗点破,诗曰:‘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娇娘回诗曰:‘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顿时感慨万千,遂赠其两千钱,准许他们远走他乡成婚。此事传开后,成为胸襟宽广的象征。”
“臣妾读完,也颇为感慨,试想,宰相肚里都能撑船,那陛下这肚里,岂不是能装万里河山?区区小事,又何足挂齿?”
“这”
李世民听完长孙皇后的宽慰之言,不禁一愣一愣的,就连火气都消了大半,疑惑道:“这是哪朝哪代的宰相,朕怎么从未听说过他的故事?”
“呵呵.”
长孙皇后淡淡一笑,道:“臣妾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宰相,但这《语文》书,真的十分有趣。它分为上中下三册,上策是启蒙稚童的,有《三字经》,《千字文》,《诗词歌赋》,《阅读理解》,《百家读物》,《忠孝仁义》等等内容;
中策是八岁以后学习的《经史子集》,下策是十二岁以后学的《时政策论》,《公共安全知识》相关的内容。涵盖十八岁以下的科举考试科目。”
“当然,《语文》只是科举中的一个科目,据说有九大科,每一科都至关重要,比现在的科举考试难多了,也更务实。”
“这”
李世民再次被长孙皇后这话搞懵了,连剩下的火气都消了,只有满脸的疑问:“你怎么知道这些?连朕都不知道.”
“陛下日理万机,自然没空关注那么多.”
长孙皇后再次淡淡一笑,心说我是谁啊!我是他娘!他弄出来的东西,我肯定要第一个知道啊!
其实,长孙皇后没说的是,这是她逼问来福的成果。
包括李承乾每天爱吃什么,爱做什么,她都问得清清楚楚,才放来福回的太子府。
却听李世民又蹙眉道:“照你这么说,承乾已经改革完科举考试了?”
“书都出来了,大体框架应该没问题了,只是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吧,臣妾也不插手政事,陛下您是知道的.”
“你又说不插手.”
李世民不满的嘟囔了一句,随后又想起什么似的,道:“朕听恪儿说,他和杨妃来拜见过你?”
“是啊,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长孙皇后美目涟涟,一边帮李世民宽解龙袍,一边柔声细语地道:“其实不光杨妃母子来了,阴妃母子也来了.”
“阴妃母子?”
李世民眉头一皱,显然有些意外:“他们来做什么?”
“也没做什么,就是为当年的那件事自悔吧,还聊了些承乾与佑儿的事!”
“佑儿与承乾的事?”
“陛下不知道吗?佑儿从小就喜欢跟承乾玩儿,上次误入热气球飞天,也是他跑去太子府找承乾玩儿。所以,两人的关系还不错。”长孙皇后说着,不由欣慰一笑:“咱们承乾对弟弟妹妹,都很上心的,是一个好大哥。”
“就连高阳,李谙那些弟弟妹妹,都收到了他送的礼物,包括一些过冬用的棉被,暖炉,洗漱用的牙刷,牙膏之类的,他都让人从江陵送了过来,十分贴心。”
“这”
李世民被长孙皇后这番话,愣得说不出话来了。
原本他以为李承乾送杨妃那幅画,有兄弟阋墙的嫌疑,现在听到长孙皇后这番话,他又觉得自己好像误解了李承乾。
可是,好端端的,他为什么要送杨妃那幅画呢?而那幅画,明显就是成年后的李恪啊!
再加上他让锦衣卫调查李恪,这不是要对兄弟出手是什么?
就在李世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李丽质落落大方的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百合莲子汤,走到了李世民面前,行礼道;“父皇,这是母亲为您熬制的百合莲子汤,您尝尝,女儿加了一些糖,感觉加糖更好喝!”
“哦?”
李世民看到李丽质乖巧的模样,顿时眉开眼笑,并一边接过莲子汤,一边笑道:“丽质也喜欢吃糖吗?”
“喜欢呀!”李丽质眨着好看的眼睛,眯成了月牙一般的笑道:“女儿最喜欢吃大哥送来的蔗糖和奶糖,可好吃了!”
“蔗糖和奶糖?”
李世民疑惑的看向长孙皇后。
却见长孙皇后抬手一招,不多时,香菱就端着一贯蔗糖走了上来。
李世民看着里面白亮如雪的蔗糖,不由吃了一惊:“这是蔗糖?”
“是啊!”
“可是这颜色”
长孙皇后笑着说道“虽然这蔗糖的颜色和我们熟知的蔗糖颜色不一样,但这确实是蔗糖,不信陛下可以尝尝!”
听到这话,李世民也不多言,当即捏了一小撮蔗糖放进嘴里,入口即化,甜味十足,令人心情愉悦。
这是吃糖的显著特征。
李世民一下子就被这蔗糖吸引了,笑道:“甜味纯正,比朕以往吃的所有糖都好吃!”
“是吧父皇,我也喜欢吃!”
李丽质甜甜一笑。
李世民宠溺的摸了摸她的发髻,又笑着舀了一勺莲子羹送进嘴里,心情十分舒畅的赞道:“观音婢的手艺还是那么好。”
“陛下喜欢就好。”
长孙皇后温柔的应了一声,又拿起一件厚实的棉衣披在李世民身上,轻声道:“长安的天气一日比一日冷,陛下这些日子要当心受寒,臣妾为您赶制了一件棉衣,您试试,如果喜欢,臣妾再让制造局给您多做几件!”
“嗯?”
李世民摞了摞穿在身上的棉衣,顿时感觉浑身舒坦了不少,比穿几层龙袍还暖和,不由有些好笑的道:“朕总算知道程知节和尉迟敬德为何要在大殿上抢那件军服了,这棉衣果然保暖!”
“是啊!有此棉衣,即使不在暖房里,也可以度过这寒冬!”
长孙皇后笑着接口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道:“从明年开始,朕要大规模推广棉花,让我大唐百姓,人人都能穿得起棉衣,这样,就算再遇上雪灾,也不怕了。”
“陛下心怀天下百姓,是仁德之君,臣妾代天下百姓感谢您!”
“呵呵.”
李世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又环顾四周,忽地发现桌子上有不少画像,不由满脸疑惑的走上前,道:“这些画像是?”
“那是母亲为太子大哥选的太子妃!”李丽质连忙插嘴道。
李世民愕然,心说你这当母亲的也太急了吧!这么早就给那逆子选太子妃?!
但长孙皇后却不以为然道:“承乾的心智,远超同龄人,陛下应该知道,早点选定太子妃,你我也安心,不是么?”
“可是,这也太早了吧?”
“其实不早,按礼制,传天子之年,近则十二,远则十五,必冠矣。也就是说,十二岁也可以算做成年,也可以娶妻。”
“这”
李世民被这话惊得再次愣住了,心说这就离谱。
不过,长孙皇后也没有强行给李承乾选定太子妃的意思,又笑着话锋一转,道:“陛下不必过忧,臣妾也就是看看,并没说一定要让承乾娶妻。更何况,承乾的脾性你也知道,臣妾选定的,也不一定是他想要的,最终的决定权,恐怕由不得臣妾。”
“那不能够!父母之命,岂能违抗?”
李世民当即反驳道:“太子妃的人选,还得要我们帮他定!”
“呵呵,陛下说的是,那要不,一起看看?”
“嗯,好吧,朕就陪你看看,你有中意的吗?”
“有”
长孙皇后兴奋一笑,当即上前拿起一幅画,笑着朝李世民介绍道:“此女子秀外慧中,落落大方,乃秘书丞,苏亶之女”
“嗯,不错。”
“那此女呢?又是哪家闺女,朕看起来很是端庄啊!”
“说起此女,想必陛下应该有印象,此乃武士彟之女.”
“武士彟?”
李世民眉头一皱,当即露出不悦的表情,道:“那不是太上皇的人吗?不行!”
“陛下,纵使承乾与太上皇亲近,但也不是说,太上皇的人就一定不能用,您忘了臣妾之前跟您说的吗?宰相肚里能撑船,皇帝肚里有万里江山.”
“这”
李世民还是不喜欢,但也不想扫长孙皇后的兴,便含糊的摆手道;“这个再说吧,下一位!”
很快,夫妻俩就饶有兴趣的为李承乾选起了太子妃,看得一旁的李丽质,不禁满脸古怪,轻咬红唇,最后偷偷的溜出了丽正殿。
虽然因为重阳宴那晚的事,她对李承乾产生了一丝说不出来的疏远感,但这段时间的反复琢磨,再加上李承乾时不时的送一些贴心之物到她寝宫,让她觉得自己这位太子皇兄,无论变成什么样的人,都是她的好大哥。
因此,在长孙皇后与李世民有说有笑的为李承乾选定太子妃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有必要将这件事告诉李承乾。
也好让李承乾有个准备。
就如此,她出了丽正殿之后,一路小跑着回到了自己寝宫,翻出李世民给她的宫禁令牌,毅然决然的出了宫。
而与此同时,李承乾在太子府也得到了一个消息。
那就是李靖将隋朝萧皇后,颉利可敦义成公主,还有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一起带回了长安。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不是他们三人,而是跟他们三人一起带回来的传国玉玺。
要知道,唐朝自立国以来,包括与唐朝一起建立的其他政权,都是草创天子,根本没有华夏正统的传国玉玺。
哪怕唐朝消灭了其他政权,统一了天下,依旧没有真正的传国玉玺。
所以,在某些人心中,现在的唐朝皇帝,也不过是大一点的草创天子。
根本不是他们心目中的正统王朝的皇帝。
这让李渊,包括李世民,都不禁暗自苦恼,有苦难言。
毕竟真正的传国玉玺,不是他们没办法拿到,而是根本不知道去哪了。
就连杀死杨广的宇文化及,都没有拿到真正的传国玉玺。
而传国玉玺的下落,也成了隋唐以来最大的悬案。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真正的传国玉玺终于现身了,就藏在隋朝皇后萧氏的身上。
原来早在杨广被宇文化及抓住之前,他就带着传国玉玺和孙子杨政道跑了。
只可惜,不幸落在了颉利手中,被囚禁在了东突厥。
直到唐朝消灭东突厥,颉利大将康苏密劫持了萧皇后,传国玉玺的下落才真相大白。
“这么说,我父皇不光迎回了传国玉玺,连萧皇后,杨政道,义成公主,也接回来了?”
李承乾满脸古怪的看着苏定方问道,心说李二的老毛病怎么又犯了?
却听苏定方恭敬道:“是的太子殿下,陛下确实让李靖将军秘密接回了他们三人。不过,他们三人对大唐的威胁并不大,太子殿下也不用担心。”
“不,我想的不是他们有威胁,我想的是,我父皇打算怎么安排他们。要知道,他们身份可不简单,弄得不好,又是一场舆论。”李承乾摇了摇头。
苏定方眉头微蹙,旋即沉吟道:“那依太子殿下的意思,我们锦衣卫是不是要动点手脚,以免”
“暂时不用,先看看再说。”
李承乾摆手打断了苏定方想说的话,又转移话题道:“慕容顺那边的诚意还好,不仅让吐谷浑退兵了,还敬献了两座大城的防御地图,你去准备一下,计划出详细的攻略,将锦衣卫的事先放一放,交给裴行俭处理。”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咱们要对吐谷浑出兵?”苏定方心头大动。因为这才是他的老本行。
搞情报工作虽然没有战场上那么累,但也没有战场上那么爽。
却见李承乾展颜一笑:“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早些准备也是好事,更何况,连李恪都在打吐谷浑的主意,我们怎么能甘于人后呢,你说是吧?”
“哼!汉王那是不自量力!他有什么本事控制吐谷浑?真以为吐谷浑那些贵族是白痴吗?”
“呵呵.”
李承乾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又摆手道:“不管怎么说,一切按计划行事!”
“诺!”
苏定方应诺一声,忽又想起什么似的,道:“哦对了,还有一事,张都督也跟着李靖将军回来了,他说想来拜访您!”
“张平吗?”
李承乾撇了下嘴,沉吟道:“等他回来再说吧!”
“是!”
苏定方应了一声,正准备离开,忽听门外传来一道常威的禀报声:“太子殿下,长乐公主急见!”
急见?
李承乾微微一愣,不由下意识看向苏定方。
只见苏定方茫然摇头,心说最近好像也没发生什么大事啊!
却听李承乾反应过来道:“何事?”
“长乐公主说,陛下和皇后在给您选定太子妃!”
“什么!?”
李承乾闻言,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该死!
我怎么没想到呢?那瘸子十二岁生娃!
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最新章节,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最新章节,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