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骚操作,一直都是大唐君臣的噩梦。
不光李世民被他逼得有苦难言,就连李世民的臣子,也给他搞得几次差点崩溃。
如今,好不容易熬到重阳宴的风波过去,又碰上了军队改革。
而且军队改革还是李世民提出来的。
但你提就提吧,你干嘛要交给太子去搞呢?
真是记吃不记打啊!
说实话,李世民的臣子,特别是那些将军,对李世民也有点无语了。
即使他们曾并肩作战,即使他们曾一起发动玄武门之变,但军队改革,确实动了他们的利益底线。
所以,当李承乾说出那句,要想获得先进装备,必须先同意军队改革的时候,他们的脸色瞬间就冷了下去。
没有一个再有听说能拥有‘千里传音’这种装备的兴奋。
就连李靖夫妇,都陷入了沉默。
而眼见气氛越来越尴尬,李世民则有些好笑地打趣李承乾道:“太子的想法,倒是挺独特的,但改革军队的事,还需从长计议!”
虽然他这话,表面上是在替李承乾解围,但实际上是将李承乾推到了众将的对立面。
这就好比李承乾当初给他讲的那个阳谋。
皇帝想杀一个忠臣的时候,往往不会亲自动手,而会纵容一个奸臣去对付忠臣,等奸臣把忠臣搞死了,他才会出手杀掉奸臣,平息民愤,获得名声。
同样的道理,他确实想改革军队,但他不会直接动军队,而是让李承乾去动。
这样的话,即使李承乾因为改革军队的事得罪了那些将军,也跟他没关系。
大不了处理李承乾就行。
毕竟站在皇帝的角度,消弱太子的权力,本来就是常规操作。
历朝历代就没有哪个太子敢在皇帝面前强势的,除非他想篡位。
很明显,李二不觉得李承乾敢篡位。
因为李承乾的条件跟他当初大不一样。
一个是大唐的天下,本来就是他打下来的,二个是当时的环境需要他来维持稳定。
说白了就是,颉利二十万大军南下渭水,为什么不敢动?
就是因为有他李二在。
哪怕真的与颉利鱼死网破,他李二也不怕。
但他李二不怕,大唐的百姓怕啊!
所以,即使他李二篡位了,依旧能坐稳皇位。
但李承乾篡位,能坐稳吗?
在李世民想来,大概率是坐不稳的。
因为李承乾还没有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哪怕他在朔方的表现确实优秀,哪怕他在朝堂上的表现确实铁血,依旧还是条件不足。
这就是众将不理解李世民为什么要让李承乾改革军队的原因。
因为他们不知道,李世民早就看透了李承乾的软内。
却听李承乾平静道:“改革现在的军队,确实需要从长计议,但大唐需要什么样的军队,或者说,我对大唐未来的军队建设,有什么要求,我想跟父皇,还有诸位大臣,诸位将军,好好聊聊”
“毕竟。”
说到这里,他的话音顿了顿,然后环顾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小胖子李泰,最终将目光落在李世民身上,又道:“大唐的下一任皇帝是我,不是吗?父皇!”
“这”
李世民闻言,明显的愣了一下,旋即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李承乾。
就连小胖子李泰,都忍不住捏紧了衣袍,心说这家伙也太嚣张了吧!居然敢当着父皇与众臣的面,说自己是下一任皇帝!
他凭什么?!
就凭他是太子吗?!
自古以来,当上太子能做皇帝的,又有几个?!
那刘荣如何?那杨勇如何?还不是被废了?简直岂有此理!
“父皇!”
小胖子最终还是没忍住,朝李世民喊了一声。
而这一声,也将愣神的李世民和众臣,喊了回来。
只见李世民眉头大皱地道:“何事?”
“回父皇,儿臣觉得,我大唐的现有军队,其实还不错,若非如此,我大唐如何在隋末横扫诸雄,平定天下?”
“不错!越王殿下说的不错,我真不觉得我们的军队有什么问题!”有大臣站出来附和道。
紧接着,李靖也站了出来。
“如果说我们的军队有问题,那我们是怎么打赢突厥的?难道是突厥很弱吗?简直笑话!”
“启禀陛下,未来的事,谁也说不清,就算要替未来考虑,也没必要现在考虑,毕竟我大唐建国还不到二十年,应当稳固发展才是!”
“更何况,我大唐周边还有敌人,若随意改革,到时候突发战乱,该如何应对?”
“所以,臣也不建议陛下,或者太子殿下,此时改革军队!”
听到李靖这话,众将的心情顿时大好。
因为李靖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李世民。
他说的话,可以说是军中最有份量的话了。
然而,李世民听完李靖的谏言,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淡漠地看向李承乾,道:“太子以为如何?”
李承乾依旧平静地道:“我只说我对未来军队的看法,至于如何决断,到底要不要改革,全看父皇和诸位将军!”
“这”
众人闻言,不禁面面相觑。
却听李世民沉吟似的道:“那好,你且说说你的看法,朕与诸位将军自行决断!”
“陛下.”
尉迟恭本打算再次开口,却被李世民一个冷眼吓得闭嘴了。
只见李承乾视若无睹的走到一个被麻布遮住的木板前,哗啦一下拉开麻布,露出一面宽约一米,长约三米的黑板,道:“父皇,诸位将军,且站近一点,听听我对大唐未来军队的看法。”
“太子殿下,这上面的是.”
房玄龄率先凑到黑板前,惊疑不定地看着上面的内容,欲言又止。
却听李承乾笑着解释道:“这是我总结历朝历代,以及我大唐现有军队的优缺点,设计出的军队改革方案。”
“这套方案,兼顾战斗力,经济可持续性,中央控制力的长远规划等等,如有纰漏,还请诸位斧正。”
“这”
众将听到李承乾的说辞,虽然有些不屑一顾,但看到李世民都走过去了,也不情不愿地凑到黑板前,驻足观看。
“这动态适应性,平衡集权与效率,军民融合,是什么?”李世民好奇地问道。
李承乾想了想,道:“这应该算改革军队的三大核心原则,所谓动态适应性,是我们制定制度的时候,需要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调整。”
“所谓平衡集权与效率,讲的是中央掌控核心军权,地方保留适度灵活的应对能力。”
“至于军民融合,主要是军事体系与经济,社会资源的深度联动,避免孤立封闭。”
“????”
听到李承乾的解释,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禁满脸问号。
却听李承乾又无奈地道:“好吧,我们直接进入正题,我对未来军队的建设规划,主要有以下几点。”
“鉴于之前我已经讲过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的弊端,先讲我打算实行的改革。”
“一,采用义务兵与职业兵的结合,义务兵的服役期限,在两到三年,适用于所有青壮。主要为了保障基础兵源,其实跟府兵制度类似,但有了时间期限。”
“二,职业兵,选拔精锐长期服役,由朝廷发放军饷,专业训练,类似于募兵制。”
“三,设置奖励机制,如军功家族免税,子女教育优先,避免阶层固化。”
“四,明确兵种福利待遇,如步兵,枪兵,刀兵,骑兵等等,都有不同的待遇,以及晋升标准。”
“五,将领专司训练作战,行政后勤由文官负责,避免军政合一,导致王朝末期,地方割据。”
“六,轮换制度,将领每隔三年,定期调防,士兵与军官按地域错开编制,防止军队私有化。”
“七,建立中央直接控制的快速反应军队,如我大唐现在的北衙禁军,以及我的东宫六率,装备,待遇,都要优于地方军,确保对地方形成威慑。”
“八”
说到这里,李承乾顿了顿,然后环顾在场的每个人,发现他们脸上都带着不同的神色,一个比一个精彩。
特别是李世民与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侯君集,以及李靖夫妇,他们看李承乾的眼神都变了。
但李承乾却没有理他们,又自顾自地道:“第八条,是针对先进军队设立的,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个方向是设立独立的军械研究院,类似于现在的科学院,但又不同于兵部的兵造坊。”
“另一个方向是设立独立的军事学院,类似于国子监,但又不同于国子监,因为里面的学生,只有军人,比如参加武举考试的士子,成绩优异的,但又不能上战场的,可以进入军事学院进修。”
“再比如战场上立功的士兵,但又不能当将领的,也可以进入军事学院进修,出来就是校尉级别的军官。”
“而军事学院的老师,可以是在职的朝廷将军兼任,也可以是卸甲归田的老将担任。”
“总之,这两个院所,都是我对大唐未来军队建设的规划。”
“这”
众将听到这两个学院,明显的有些心动了。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能像那些文人学士一样当老师。
他们顶多也就在自己子女和好友子女面前吹牛逼,说自己当初有多厉害,多牛逼,但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在一群读书人面前吹牛逼。
这简直极大的满足了部分将领的虚荣心。
比如侯君集这种将领。
他都恨不得马上同意李承乾的规划。
然而,李承乾的话还没有说完。
却听他又接着道:“除了以上两个方向,我已经让大理寺卿主持编写一部新的《兵法典》,准备以后定期考核士兵的技能,避免后期训练荒废,消极作战。”
“当然,腐败机制和人文关怀机制也要设立。”
“腐败机制指的是,朝廷有御史监察百官,军队也要有军御史监察将士,但凡有克扣军饷,侵占军田的行为,一律按兵法处置。”
“而且,每隔三年要进行一次大练兵,连续两次不合格的,严重的撤销军职,削减军费。特别严重的,直接送军事衙门审判。”
“人文关怀机制指的是,退伍士兵,或者在战场上受伤,残疾的士兵,朝廷会给予再就业,或者特别优待。
比如生活不能自理的,家庭无法生存的,朝廷会单独开辟一些大型农场,为他们提供帮助,平时就养养马匹,牛羊,鸡鸭鱼之类的,朝廷会给他们工钱,提供食宿。”
“当然,想要自己赚钱养家的,朝廷也可以安排他们去家乡附近的工厂,或者作坊工作。”
“总之,他们为国家奉献了一生,国家是不会忘记他们的,哪怕是他们死了,也不会让他们葬在乱葬岗,得给他们葬在烈士陵。”
“正所谓,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哗!
全场哗然!
如果说,李承乾之前那八条改革方案,让众将有些动容,那建农场的想法,绝对是众将必须支持的改革。
因为那些跟他们出生入死的将士,若知道有这么一个改革,他们却不支持的话,那他们估计没法再领兵作战了。
这太重要了!
谁若不支持,肯定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太子殿下,臣代那些伤残士兵,感谢您的恩典.”魏征第一个站出来向李承乾鞠躬行礼。
其余众将互相对视,也纷纷朝李承乾行礼:“臣等代那些伤残士兵,感谢太子殿下恩典!”
“这”
李世民看到这一幕,不禁眼皮狂跳,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然而,还没等他开口,一旁的小胖子又站出来质疑道:“伤残的士兵那么多,就算要建农场,那得建多大的农场?说是养牛,养羊,哪有那么简单,难道朝廷的钱都拿来照顾他们吗?国家还需不需要钱了?”
“是啊!太子殿下也未免太异想天开了,别的不说,就说你这些改革,需要耗费多大的财力物力?改革可不是说说而已的!”侯君集也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表示质疑地说道。
而李承乾则不慌不忙地答道:“我也没说用朝廷的钱来照顾他们,农场的模式是自给自足,他们自己养的牛羊,他们自己消耗,朝廷只提供必要的帮助。”
“另外,所有改革都需要耗费财力物力,并不是说,改革要一蹴而就。况且,这只是一个改革方案,具体实施得看具体情况。”
“不错!太子殿下说的不错,具体改革得看具体情况。”
房玄龄附和似的说了一句,然后转身朝李世民躬身道:“陛下,臣听说太子的东宫六率,有别于我朝廷的军队,不知能否让太子给我们展示一下,东宫六率的军队与朝廷的军队,有何不同?为何东宫六率在朔方,在与突厥的战斗中,能以少胜多?”
“这”
李世民闻言,迟疑了少顷,旋即扭头看向李承乾,道:“太子能否给我们展示一下?”
其实,他也很好奇东宫六率的战斗力,为何会那么强大。
只见李承乾稍微皱眉,然后环顾众将道:“你们也想看吗?”
“早就听说东宫六率的强大,老臣领军了半辈子,自然要一睹真容!”李靖笑呵呵地捋着胡须说道。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旋即点头道:“好吧,既然你们想看,那我就让黑甲卫给你们展示几个内容吧,虽然不是军队演练,但这几个内容,足以让你们看到东宫六率的不同。”
说完,李承乾当即朝刘仁轨吩咐道:“刘院长,麻烦你去让黑甲卫派两个小队过来展示,一个战斗小队,一个侦查小队。”
“诺!”
刘仁轨应诺一声,然后二话不说的就离开了。
大概等了半个时辰,两队身穿不同装备的黑甲卫小队就整齐划一的来到了科学院大厅。
却听一名为首的黑甲卫高声道:“太子殿下,黑甲卫第八大队,第九小队,第十小队已就位,请指示!”
“好,现在展示你们的战斗装备。”李承乾抬手示意道。
很快,战斗小组的士兵就纷纷拿出自己的战斗装备,向众人展示了这些战斗装备的用途,以及性能。
看得众人眼花缭乱,无不惊叹。
特别是尉迟恭,程咬金,看到那些听都没听说过的装备,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而更让他们震惊的是两个新奇兵种。
一个是工程兵,一个是医护兵。
这两个兵种搭配在战斗小组里,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就连李靖这种顶尖统帅,都忍不住心动的询问李承乾:“太子殿下,这个医护兵,真能在战场上救死扶伤?”
“能啊!我东宫六率,每个战斗小组都有一名医护兵,他们不需要懂太多的医术,只要懂得如何处理伤口,就能将队友的死亡率降低六成以上。”
“什么!?”
众将闻言,不禁大吃一惊。
降低士兵六成的死亡率,这是什么神仙手段?
他们的士兵在战场上,一旦受伤,死亡率高达八成!
降低六成的死亡率,简直不要太恐怖!
“太太子殿下,您说的是真的吗?”
秦琼也忍不住颤抖着声音问道。
因为他的好多麾下士兵,都是在战场上来不及救治而死的。
这让重情重义的他,几度因为麾下士兵的死而崩溃。
却听李承乾斩钉截铁地道:“只要不是致命伤,像一些刀伤,箭伤,只要能及时处理伤口,止血消毒,死亡率肯定会大大降低!”
“陛下!”
得到了李承乾的肯定答复,秦琼二话不说的就站了出来,朝李世民拱手道:“臣愿支持太子殿下的军队改革!”
“陛下,臣也支持太子的改革方案!”常何也在这时站了出来。
众将见状,互相对视,不由面面相觑。
很明显,李承乾的改革方案,无论是对军队本身,还是对他们各自的名利,都有益处。
他们自然想跟着李承乾进步。
但李世民却懵逼了。
他的目的可不是让众将跟着李承乾进步,而是让李承乾得罪众将,自己坐收渔人之利。
艸!
这都什么事儿啊!
说实话,李二现在有点慌了。
只见他强自镇定地看向尉迟恭,程咬金,李靖,包括侯君集,只要这几人提出质疑,那李承乾大概率不会成功。
那么接下来.
“陛下!”
就在李世民满怀希望的看向尉迟恭等人的时候,红拂女的声音冷不防地响了起来。
“嗯?”
李世民微微一愣,不由循声望去。
就连李承乾与其他人,都纷纷看了过去。
不光李世民被他逼得有苦难言,就连李世民的臣子,也给他搞得几次差点崩溃。
如今,好不容易熬到重阳宴的风波过去,又碰上了军队改革。
而且军队改革还是李世民提出来的。
但你提就提吧,你干嘛要交给太子去搞呢?
真是记吃不记打啊!
说实话,李世民的臣子,特别是那些将军,对李世民也有点无语了。
即使他们曾并肩作战,即使他们曾一起发动玄武门之变,但军队改革,确实动了他们的利益底线。
所以,当李承乾说出那句,要想获得先进装备,必须先同意军队改革的时候,他们的脸色瞬间就冷了下去。
没有一个再有听说能拥有‘千里传音’这种装备的兴奋。
就连李靖夫妇,都陷入了沉默。
而眼见气氛越来越尴尬,李世民则有些好笑地打趣李承乾道:“太子的想法,倒是挺独特的,但改革军队的事,还需从长计议!”
虽然他这话,表面上是在替李承乾解围,但实际上是将李承乾推到了众将的对立面。
这就好比李承乾当初给他讲的那个阳谋。
皇帝想杀一个忠臣的时候,往往不会亲自动手,而会纵容一个奸臣去对付忠臣,等奸臣把忠臣搞死了,他才会出手杀掉奸臣,平息民愤,获得名声。
同样的道理,他确实想改革军队,但他不会直接动军队,而是让李承乾去动。
这样的话,即使李承乾因为改革军队的事得罪了那些将军,也跟他没关系。
大不了处理李承乾就行。
毕竟站在皇帝的角度,消弱太子的权力,本来就是常规操作。
历朝历代就没有哪个太子敢在皇帝面前强势的,除非他想篡位。
很明显,李二不觉得李承乾敢篡位。
因为李承乾的条件跟他当初大不一样。
一个是大唐的天下,本来就是他打下来的,二个是当时的环境需要他来维持稳定。
说白了就是,颉利二十万大军南下渭水,为什么不敢动?
就是因为有他李二在。
哪怕真的与颉利鱼死网破,他李二也不怕。
但他李二不怕,大唐的百姓怕啊!
所以,即使他李二篡位了,依旧能坐稳皇位。
但李承乾篡位,能坐稳吗?
在李世民想来,大概率是坐不稳的。
因为李承乾还没有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哪怕他在朔方的表现确实优秀,哪怕他在朝堂上的表现确实铁血,依旧还是条件不足。
这就是众将不理解李世民为什么要让李承乾改革军队的原因。
因为他们不知道,李世民早就看透了李承乾的软内。
却听李承乾平静道:“改革现在的军队,确实需要从长计议,但大唐需要什么样的军队,或者说,我对大唐未来的军队建设,有什么要求,我想跟父皇,还有诸位大臣,诸位将军,好好聊聊”
“毕竟。”
说到这里,他的话音顿了顿,然后环顾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小胖子李泰,最终将目光落在李世民身上,又道:“大唐的下一任皇帝是我,不是吗?父皇!”
“这”
李世民闻言,明显的愣了一下,旋即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李承乾。
就连小胖子李泰,都忍不住捏紧了衣袍,心说这家伙也太嚣张了吧!居然敢当着父皇与众臣的面,说自己是下一任皇帝!
他凭什么?!
就凭他是太子吗?!
自古以来,当上太子能做皇帝的,又有几个?!
那刘荣如何?那杨勇如何?还不是被废了?简直岂有此理!
“父皇!”
小胖子最终还是没忍住,朝李世民喊了一声。
而这一声,也将愣神的李世民和众臣,喊了回来。
只见李世民眉头大皱地道:“何事?”
“回父皇,儿臣觉得,我大唐的现有军队,其实还不错,若非如此,我大唐如何在隋末横扫诸雄,平定天下?”
“不错!越王殿下说的不错,我真不觉得我们的军队有什么问题!”有大臣站出来附和道。
紧接着,李靖也站了出来。
“如果说我们的军队有问题,那我们是怎么打赢突厥的?难道是突厥很弱吗?简直笑话!”
“启禀陛下,未来的事,谁也说不清,就算要替未来考虑,也没必要现在考虑,毕竟我大唐建国还不到二十年,应当稳固发展才是!”
“更何况,我大唐周边还有敌人,若随意改革,到时候突发战乱,该如何应对?”
“所以,臣也不建议陛下,或者太子殿下,此时改革军队!”
听到李靖这话,众将的心情顿时大好。
因为李靖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李世民。
他说的话,可以说是军中最有份量的话了。
然而,李世民听完李靖的谏言,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淡漠地看向李承乾,道:“太子以为如何?”
李承乾依旧平静地道:“我只说我对未来军队的看法,至于如何决断,到底要不要改革,全看父皇和诸位将军!”
“这”
众人闻言,不禁面面相觑。
却听李世民沉吟似的道:“那好,你且说说你的看法,朕与诸位将军自行决断!”
“陛下.”
尉迟恭本打算再次开口,却被李世民一个冷眼吓得闭嘴了。
只见李承乾视若无睹的走到一个被麻布遮住的木板前,哗啦一下拉开麻布,露出一面宽约一米,长约三米的黑板,道:“父皇,诸位将军,且站近一点,听听我对大唐未来军队的看法。”
“太子殿下,这上面的是.”
房玄龄率先凑到黑板前,惊疑不定地看着上面的内容,欲言又止。
却听李承乾笑着解释道:“这是我总结历朝历代,以及我大唐现有军队的优缺点,设计出的军队改革方案。”
“这套方案,兼顾战斗力,经济可持续性,中央控制力的长远规划等等,如有纰漏,还请诸位斧正。”
“这”
众将听到李承乾的说辞,虽然有些不屑一顾,但看到李世民都走过去了,也不情不愿地凑到黑板前,驻足观看。
“这动态适应性,平衡集权与效率,军民融合,是什么?”李世民好奇地问道。
李承乾想了想,道:“这应该算改革军队的三大核心原则,所谓动态适应性,是我们制定制度的时候,需要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调整。”
“所谓平衡集权与效率,讲的是中央掌控核心军权,地方保留适度灵活的应对能力。”
“至于军民融合,主要是军事体系与经济,社会资源的深度联动,避免孤立封闭。”
“????”
听到李承乾的解释,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禁满脸问号。
却听李承乾又无奈地道:“好吧,我们直接进入正题,我对未来军队的建设规划,主要有以下几点。”
“鉴于之前我已经讲过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的弊端,先讲我打算实行的改革。”
“一,采用义务兵与职业兵的结合,义务兵的服役期限,在两到三年,适用于所有青壮。主要为了保障基础兵源,其实跟府兵制度类似,但有了时间期限。”
“二,职业兵,选拔精锐长期服役,由朝廷发放军饷,专业训练,类似于募兵制。”
“三,设置奖励机制,如军功家族免税,子女教育优先,避免阶层固化。”
“四,明确兵种福利待遇,如步兵,枪兵,刀兵,骑兵等等,都有不同的待遇,以及晋升标准。”
“五,将领专司训练作战,行政后勤由文官负责,避免军政合一,导致王朝末期,地方割据。”
“六,轮换制度,将领每隔三年,定期调防,士兵与军官按地域错开编制,防止军队私有化。”
“七,建立中央直接控制的快速反应军队,如我大唐现在的北衙禁军,以及我的东宫六率,装备,待遇,都要优于地方军,确保对地方形成威慑。”
“八”
说到这里,李承乾顿了顿,然后环顾在场的每个人,发现他们脸上都带着不同的神色,一个比一个精彩。
特别是李世民与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侯君集,以及李靖夫妇,他们看李承乾的眼神都变了。
但李承乾却没有理他们,又自顾自地道:“第八条,是针对先进军队设立的,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个方向是设立独立的军械研究院,类似于现在的科学院,但又不同于兵部的兵造坊。”
“另一个方向是设立独立的军事学院,类似于国子监,但又不同于国子监,因为里面的学生,只有军人,比如参加武举考试的士子,成绩优异的,但又不能上战场的,可以进入军事学院进修。”
“再比如战场上立功的士兵,但又不能当将领的,也可以进入军事学院进修,出来就是校尉级别的军官。”
“而军事学院的老师,可以是在职的朝廷将军兼任,也可以是卸甲归田的老将担任。”
“总之,这两个院所,都是我对大唐未来军队建设的规划。”
“这”
众将听到这两个学院,明显的有些心动了。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能像那些文人学士一样当老师。
他们顶多也就在自己子女和好友子女面前吹牛逼,说自己当初有多厉害,多牛逼,但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在一群读书人面前吹牛逼。
这简直极大的满足了部分将领的虚荣心。
比如侯君集这种将领。
他都恨不得马上同意李承乾的规划。
然而,李承乾的话还没有说完。
却听他又接着道:“除了以上两个方向,我已经让大理寺卿主持编写一部新的《兵法典》,准备以后定期考核士兵的技能,避免后期训练荒废,消极作战。”
“当然,腐败机制和人文关怀机制也要设立。”
“腐败机制指的是,朝廷有御史监察百官,军队也要有军御史监察将士,但凡有克扣军饷,侵占军田的行为,一律按兵法处置。”
“而且,每隔三年要进行一次大练兵,连续两次不合格的,严重的撤销军职,削减军费。特别严重的,直接送军事衙门审判。”
“人文关怀机制指的是,退伍士兵,或者在战场上受伤,残疾的士兵,朝廷会给予再就业,或者特别优待。
比如生活不能自理的,家庭无法生存的,朝廷会单独开辟一些大型农场,为他们提供帮助,平时就养养马匹,牛羊,鸡鸭鱼之类的,朝廷会给他们工钱,提供食宿。”
“当然,想要自己赚钱养家的,朝廷也可以安排他们去家乡附近的工厂,或者作坊工作。”
“总之,他们为国家奉献了一生,国家是不会忘记他们的,哪怕是他们死了,也不会让他们葬在乱葬岗,得给他们葬在烈士陵。”
“正所谓,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哗!
全场哗然!
如果说,李承乾之前那八条改革方案,让众将有些动容,那建农场的想法,绝对是众将必须支持的改革。
因为那些跟他们出生入死的将士,若知道有这么一个改革,他们却不支持的话,那他们估计没法再领兵作战了。
这太重要了!
谁若不支持,肯定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太子殿下,臣代那些伤残士兵,感谢您的恩典.”魏征第一个站出来向李承乾鞠躬行礼。
其余众将互相对视,也纷纷朝李承乾行礼:“臣等代那些伤残士兵,感谢太子殿下恩典!”
“这”
李世民看到这一幕,不禁眼皮狂跳,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然而,还没等他开口,一旁的小胖子又站出来质疑道:“伤残的士兵那么多,就算要建农场,那得建多大的农场?说是养牛,养羊,哪有那么简单,难道朝廷的钱都拿来照顾他们吗?国家还需不需要钱了?”
“是啊!太子殿下也未免太异想天开了,别的不说,就说你这些改革,需要耗费多大的财力物力?改革可不是说说而已的!”侯君集也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表示质疑地说道。
而李承乾则不慌不忙地答道:“我也没说用朝廷的钱来照顾他们,农场的模式是自给自足,他们自己养的牛羊,他们自己消耗,朝廷只提供必要的帮助。”
“另外,所有改革都需要耗费财力物力,并不是说,改革要一蹴而就。况且,这只是一个改革方案,具体实施得看具体情况。”
“不错!太子殿下说的不错,具体改革得看具体情况。”
房玄龄附和似的说了一句,然后转身朝李世民躬身道:“陛下,臣听说太子的东宫六率,有别于我朝廷的军队,不知能否让太子给我们展示一下,东宫六率的军队与朝廷的军队,有何不同?为何东宫六率在朔方,在与突厥的战斗中,能以少胜多?”
“这”
李世民闻言,迟疑了少顷,旋即扭头看向李承乾,道:“太子能否给我们展示一下?”
其实,他也很好奇东宫六率的战斗力,为何会那么强大。
只见李承乾稍微皱眉,然后环顾众将道:“你们也想看吗?”
“早就听说东宫六率的强大,老臣领军了半辈子,自然要一睹真容!”李靖笑呵呵地捋着胡须说道。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旋即点头道:“好吧,既然你们想看,那我就让黑甲卫给你们展示几个内容吧,虽然不是军队演练,但这几个内容,足以让你们看到东宫六率的不同。”
说完,李承乾当即朝刘仁轨吩咐道:“刘院长,麻烦你去让黑甲卫派两个小队过来展示,一个战斗小队,一个侦查小队。”
“诺!”
刘仁轨应诺一声,然后二话不说的就离开了。
大概等了半个时辰,两队身穿不同装备的黑甲卫小队就整齐划一的来到了科学院大厅。
却听一名为首的黑甲卫高声道:“太子殿下,黑甲卫第八大队,第九小队,第十小队已就位,请指示!”
“好,现在展示你们的战斗装备。”李承乾抬手示意道。
很快,战斗小组的士兵就纷纷拿出自己的战斗装备,向众人展示了这些战斗装备的用途,以及性能。
看得众人眼花缭乱,无不惊叹。
特别是尉迟恭,程咬金,看到那些听都没听说过的装备,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而更让他们震惊的是两个新奇兵种。
一个是工程兵,一个是医护兵。
这两个兵种搭配在战斗小组里,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就连李靖这种顶尖统帅,都忍不住心动的询问李承乾:“太子殿下,这个医护兵,真能在战场上救死扶伤?”
“能啊!我东宫六率,每个战斗小组都有一名医护兵,他们不需要懂太多的医术,只要懂得如何处理伤口,就能将队友的死亡率降低六成以上。”
“什么!?”
众将闻言,不禁大吃一惊。
降低士兵六成的死亡率,这是什么神仙手段?
他们的士兵在战场上,一旦受伤,死亡率高达八成!
降低六成的死亡率,简直不要太恐怖!
“太太子殿下,您说的是真的吗?”
秦琼也忍不住颤抖着声音问道。
因为他的好多麾下士兵,都是在战场上来不及救治而死的。
这让重情重义的他,几度因为麾下士兵的死而崩溃。
却听李承乾斩钉截铁地道:“只要不是致命伤,像一些刀伤,箭伤,只要能及时处理伤口,止血消毒,死亡率肯定会大大降低!”
“陛下!”
得到了李承乾的肯定答复,秦琼二话不说的就站了出来,朝李世民拱手道:“臣愿支持太子殿下的军队改革!”
“陛下,臣也支持太子的改革方案!”常何也在这时站了出来。
众将见状,互相对视,不由面面相觑。
很明显,李承乾的改革方案,无论是对军队本身,还是对他们各自的名利,都有益处。
他们自然想跟着李承乾进步。
但李世民却懵逼了。
他的目的可不是让众将跟着李承乾进步,而是让李承乾得罪众将,自己坐收渔人之利。
艸!
这都什么事儿啊!
说实话,李二现在有点慌了。
只见他强自镇定地看向尉迟恭,程咬金,李靖,包括侯君集,只要这几人提出质疑,那李承乾大概率不会成功。
那么接下来.
“陛下!”
就在李世民满怀希望的看向尉迟恭等人的时候,红拂女的声音冷不防地响了起来。
“嗯?”
李世民微微一愣,不由循声望去。
就连李承乾与其他人,都纷纷看了过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最新章节,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最新章节,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