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是希望布留下高顺在徐州,训练新兵么?”

  吕布张口问。

  刘备颔首,答:

  “备无甚才德,却占据大州,手中乏人管理。”

  “久闻高将军统兵有方,治军有道。”

  “若能得高将军训练徐州新锐,诚乃天邀之幸。”

  吕布微一沉吟,他知道高顺此人有能力,而且对他很忠心。

  但吕布并不喜欢高顺,反而常常疏远他。

  史书叫,“布知其忠,然不能用”。

  这话听起来就很矛盾。

  吕布这什么脑回路,明明知道高顺能力强还忠心。

  却不肯用他?

  其实这很好理解,

  高顺品德高尚,就像是一面镜子,与吕布形成了鲜明对比。

  高顺经常劝谏吕布,说那些国破家亡的人,不是说麾下没有忠臣智者。

  只是他们不能用人。

  吕将军您做事轻率,懒得思考。

  动不动就说自己犯错了,那您犯的错也太多了。

  这满是说教的语气,爹味儿太浓了。

  众所周知,吕布最不喜欢的就是爹味儿太浓的人。

  他的心胸是何等的宽广,听了这话能高兴吗?

  你了不起,你清高!

  是我吕布耽误了你行不行?

  这就好比有一位经常批评你的老师,虽然人家说的句句在理,但你是想躲着他还是亲近他呢?

  高顺其实也是一个不懂职场的耿直人,跟关羽很像。

  但又没关羽那么高的魅力,到哪都有老板哄着惯着。

  作为对比,张辽在职场上就圆滑的多,吕布也是比较喜欢张辽的,愿意跟他亲近。

  至于高顺,吕布直接夺走了他的部队,交给了魏续带领。

  等打仗的时候,再把它还给高顺。

  仗打完了再交回来。

  高顺对此始终毫无怨言。

  史书叫,“顺亦终无恨意。”

  而讽刺的是,吕布喜欢的张辽、魏续都投降了曹操。

  魏续是直接绑了陈宫、高顺,举城投降。

  张辽当时是鲁相,也是看吕布大势已去,直接带领部队主动投降的。

  反倒是高顺宁死不降。

  吕布对不起高顺,而高顺绝对对得起吕布。

  “是否是只要借用高顺一人?”

  吕布试探着问。

  虽然他不喜欢高顺,但高顺手上可是有着七百陷阵营。

  若是刘备还想把陷阵营给拿了去,那他送的那点钱粮是根本不值一提的。

  “备只想借高将军一人,别无他意。”

  刘备打消了吕布心中的疑虑,没有想抢夺陷阵营的意思。

  反正有了高顺在,何愁训练不出陷阵营来?

  “好。”

  吕布再无所顾虑,转头面向一旁的高顺说道,“高将军,你便留在徐州,替使君训练新兵罢!”

  “喏。”

  高顺拱手领命,未想其他。

  刘备见此大喜,即命麋竺将承诺好的钱粮,如数交割给吕布。

  又带高顺前往校场,检阅新兵。

  沿途所见,令高顺也不由一叹:

  “我闻刘使君在徐州广聚粮草,调练兵马,远近之士多归之。”

  “今日得见,可见所言不虚。”

  刘备点头笑道:

  “备本愚陋,起于草野,后值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遂聚志同道合之义士,共商起兵,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

  “若能得社稷安定,海宴清平,备平生之愿足矣。”

  好志向……

  高顺暗自感慨,刘备有雄才,无怪能在徐州收众人之心。

  “高将军可能将这支兵马演练一阵?”

  刘备指着这队新兵,向高顺示意。

  “乐意之至。”

  高顺领命,即至校场训练新兵。

  三令五申过后,军士已能进行基本的调度布阵。

  又过半个时辰,新兵已经能够听从高顺调度,列阵攻守。

  列阵整齐,张弛有度,威风凛凛。

  刘备及关羽、赵云在内,无不惊讶连连。

  他们平生尚未见过如此阵势。

  “这便是陷阵营的威力么?”

  刘备主动发问,感慨不愧是军师力荐的人。

  一群新兵蛋子,才半个时辰,愣是能够被高顺调教的虎虎生风。

  像是征战了多年的老兵似的。

  徐州乃是四战之地,三面环敌。

  除了北面琅琊有些山岭可以阻挡敌军之外,剩下地方皆是一马平川。

  所以只能靠战士的血肉之躯,筑成一道道高墙,用来防范敌人的进攻。

  “陷阵营健儿善于攻坚,我等自立徐州以来,多为防守战,鲜少攻城略地。”

  李翊在一旁为刘备耐心解释,“有此陷阵先登之士,日后攻城略地,将大有裨益。”

  史书记载高顺的陷阵营是,“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说起来,历史上老刘就被高顺击败过。

  当时在小沛,吕布派高顺来攻打,老刘没挡住。

  然后曹操又派夏侯惇过来帮老刘一把,结果又没打赢。

  可见高顺不止会练兵,指挥作战也是相当不错的。

  刘备不觉喜上眉梢,拉着李翊的手,感慨道:

  “军师费了良多心思,为我徐州谋划,备实在感激不尽!”

  少时,

  高顺走了过来,向刘备拱手一礼。

  “使君,这支新锐可以训练。”

  刘备微微一怔,“原来高将军适才是为试炼人手。”

  高顺点了点头,非常实诚地答道:

  “兵者,生死之地,非勇者不能任尔。”

  “若欲训练陷阵健儿,须选勇猛者,出列受命。”

  “然使君这批健儿,皆壮士勇猛,可充先锋。”

  高顺说这话时,虽然平静,但内心实则波涛汹涌。

  暗叹刘备在徐州已拥重兵,竟还能招募到这么多精壮之士。

  其人在徐州是多有名望?

  其实,这群新兵是刘备准备了很久,才凑齐的。

  他们的父母亲人大多死于战乱,现下无依无靠。

  这些人皆怀着对仇敌的痛恨,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同时,也有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多年的战士,他们的孩子,有的也被选了进来。

  刘备在这些人身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之所以个个龙精虎猛,身强体壮,除了每日的训练外,他们的伙食也是最好的。

  每日每天可分配到一升的口粮供应。

  并且不时会有鱼、虾、肉禽类的赏赐。

  之所以敢这么搞,主要得益于李翊推行的屯田政策。

  徐州并不缺水,大量的水田非常适合种植水稻,更有利曲辕犁的发挥。

  光是在广陵,就能够做到一年三熟。

  后世所谓的只有宋朝占城稻出现时,水稻才有一年三熟。

  其实占城稻并不是宋代的。

  它甚至都不是东汉才有的。

  早在西汉时期它可能就已经存在了。

  2007年11月,在对荆州被盗的谢家桥一号汉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就从中出土了一批西汉古稻。

  在对古稻进行分析后,发现古稻性状与野稻、早期古稻和粳稻都不相同。

  而比较接近籼稻,因此被认为属于倾籼稻类型的栽培古稻群。

  包括《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也认为,宋代以前便已经有籼稻了。

  所以在徐州推广水稻的种植,如不出意外,是可以使粮食产量翻个三五倍的。

  等到明年春天,徐州便能收获一大批粮食。

  得益于此,刘备除了大肆购买战马,扩建骑兵之外。

  也开始扩军,给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部曲都各自扩充了一千人。

  然后,在李翊的建议下,挑选一些敢死之士,重点培养。

  训练好之后,用来先登陷阵。

  好巧不巧,吕布来了。

  他麾下刚好就有一位能够训练陷阵之士的名将。

  在李翊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帮高顺留在了徐州,让他帮忙训练陷阵营。

  “若要顺替使君训练陷阵健儿,倒也不难。”

  “可若要将这些人皆练做陷阵营,却难呐。”

  高顺向刘备如实汇报,表示自己训练不了这么多人。

  “哦?”

  刘备眉毛一扬,“高将军可是觉得力有不逮?”刘备暗想这群新兵也才三千人,高顺不至于连这么点人都训练不好吧?

  “非也。”

  高顺摇了摇头。

  “若只是将这群人练做陷阵先登,敢于冲阵,倒是不难。”

  “可若要使他们发挥出陷阵营的真正威力,却诚难办到。”

  “非是顺不尽心竭力,而是恐使君有心无力。”

  跟我有关?

  刘备更加疑惑,暗思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李翊站出来替刘备解惑,道:

  “想来高将军所指的,是陷阵营的装备。”

  “正是如此。”

  高顺点了点头。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陷阵营既然攻无不克,战无不取,可为何高顺自己手里才七百人呢?

  吕布明知道陷阵营强,为什么不扩建呢?

  因为史书原话叫,陷阵营是“铠甲斗具皆精炼齐整。”

  这个是百分百的披甲率,在当时属于顶配。

  汉末诸侯混战时,士兵的披甲率是非常低的。

  别说铁甲,很多士兵连皮甲都凑不出来。

  吕布之所以能够武装出一支千来人的陷阵军士,是因为他之前在朝廷当过奋威将军。

  既然是军官,从武库里搞一千件装备出来不是难事。

  等他离开京城后,再想搞一套全副武装的精甲,就没地儿搞了。

  所以麾下的陷阵营,始终只是“号为千人”。

  “哈哈哈……”

  听到高顺表明的难处,刘备却从容一笑。

  “我道是甚事,原来是铠甲斗具不足。”

  “此易事耳。”

  刘备转头问一旁的别驾麋竺,道:

  “子仲,你家里的铁营,可产铁多少斤?”

  麋竺对自己家里的产业是非常清楚的,只是微一沉吟,就回答道:

  “臣老家朐县有处铁营,只要给足原料,可日产生铁五百斤,一岁可产二十万斤。”

  东汉在天下一共设置了34个铁官营。

  而其中徐州就是产铁大户。

  除了麋竺老家朐县外,彭城、下邳、广陵等地都有着官营铁匠铺。

  当然了,由于汉末皇纲失统,这些铁官营基本上都被本地的豪强大族给兼并了。

  麋竺家里就垄断了徐州的盐铁官营,不可不谓豪强。

  如今刘备五郡一统,手里已经控制了七座铁官营。

  而原料就更不缺了,除了徐州本土生产之外。

  隔壁豫州的鲁、沛两国,也是产铁大国。

  刘备已经遥控了这两个地方,当地生产的铁矿直接通过泗水水路运送到下邳来。

  除此之外,北边儿的青州同样有六处铁官营。

  而刘备早就和袁谭达成和解,互通贸易。

  通过贩售精盐,来换取青州的生铁。

  甚至都不用加工生产,直接就能够得到现成的铁。

  有了充足的铁料,徐州的铁匠铺可谓是火力全开。

  除了打造兵器甲胄之外。

  刘备拨了三万斤铁,命人打造一万把锄头,用作屯田之用。

  又拨两万斤铁,用来打造两千架曲辕犁,辅以水稻耕种。

  在李翊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徐州已经有了钢铁军工企业。

  这也是为什么,李翊力荐刘备开始屯田,休养生息,莫起兵戈。

  因为粮食、装备、人口都在高速增长,这不屯田发育一波太浪费了。

  等这些数量堆积起来,那真的是可以对外重拳出击了。

  见谁打谁,一拳一个。

  “子仲,你便命铁匠按照高将军的需求,如数打造三千副铠甲斗具来。”

  “中间需费多少铁料,多少金钱,可一并从府库里支出。”

  刘备大手一挥,吩咐麋竺按照高顺的标准,严格打造这陷阵营所需用到的装备铠甲。

  高顺暗自感叹,这刘徐州不单出手豪横,更是做事果决,能成大事。

  他几次谏言吕布,可以扩建陷阵营,增加全军实力。

  但都被吕布以成本过高为由,给拒绝了。

  唉,人比人真的会气死人。

  “刘玄德乃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

  “今得徐州,正是困龙入大海矣,前途不可估量。”

  高顺如此想道。

  “将军在想什么?”

  见高顺出神,刘备上前关切询问。

  唔。

  高顺赶忙回过神来,躬身道:

  “窃闻曹操二伐徐州之时,生民不遗,鸡犬声不闻。”

  “然自使君至徐州后,白土复有炊烟,贼寇已然俯首。”

  “此皆州牧之文治武功,使顺好不叹羡。”

  刘备闻言,握住高顺的手,道:

  “将军不必艳羡,大丈夫立于世,何患无建功立业的机会?”

  “将来若有机会,备当与将军同上战场,一起建立不朽功勋。”

  并肩作战,马革裹尸而还。

  这是一个男人的浪漫。

  高顺鼻头微酸,再次拜道:

  “善!若能与使君并肩作战,诚为幸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高顺跟着吕布长期颠沛流离,一直没什么机会建功立业。

  如今客居徐州,来到了更大的舞台。

  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打出身价。

  也算是全了自己的一个心愿罢。

  随后,刘备将这批新兵交给高顺训练。

  与众人回了州府,人又报荆州又来使。

  原来刘先自回荆州向刘表汇报了刘备的心意之后,刘表大喜过望。

  急忙再次派出使者,去往徐州,商议荆徐二地互通贸易的具体细节。

  刘备不擅长锱铢必较,委托麋竺来和荆州使者交谈。

  最终商议出结果来。

  荆州卖给徐州粮食。

  粟米、麦子、稻谷,两百钱一石。

  大豆、黍米三百钱一石。

  而像梁米这种优质小米,则卖三百五十钱一石。

  而徐州这边,如果一时拿不出现银也没关系。

  可以用等价的食盐来交换。

  徐州这边将精盐卖给荆州,以两千钱为一石出售。

  荆州方面,愿意在一年之内,向徐州输送至少一百万石粮食。

  徐州方面,则要保证不少付荆州至少三亿钱。

  并且刘表特别要求,这些钱里,至少得保证有三分之一用真金白银来换。

  这个价格算是相当公道的了。

  徐州方面肯定是获利的。

  毕竟乱世之中,粮食有时候甚至比黄金都宝贵。

  刘备曾使人探听过隔壁老曹的兖州,目前粮食的价格。

  每石粮食竟炒到了恐怖的一万钱。

  而刘表卖给刘备的粮食,最便宜的也才一石两百钱。

  所以刘备对这个结果是欣然接受的。

  这都多亏了李翊交好刘表的荆州政策。

  刘表输血式的交易,就是希望未来在扬州问题上,能够参与进来。

  并且瓜分到庐江、豫章两地,以此作为荆州的屏障。

  而刘备则会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刘表兼并这两地。

  望着商议好的协议条款,刘备不得不感慨李翊深谋远虑。

  若无他当时全力主张交好刘表,他刘备的徐州又哪能如此轻松的获得这么多粮食呢?

  只要荆州不单方面撕毁协议,有了它的输血。

  徐州不仅可以安心搞屯田,扩军,养马。

  甚至在广陵河道上,也能增加人力规模修建,加快成建速度,提高徐州境内的运输效率。

  徐州现在的局势,是真正的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现在刘备望着徐州的一片大好形势,自己的心情也是大好。

  又去找李翊去城外赏雪。

  这是两人难得的忙里偷闲。

  “军师,昨晚你与张文远交流了许久,不知都聊了些什么?”

  路上,刘备骑在马背上,出声询问李翊。

  李翊弯唇笑道:

  “倒也无甚大事,无非就是给他说了些豫州事务的细节。”

  “望他能在与曹操对峙之时,尽量减少损失。”

  刘备颔首,凝起眸子问道:

  “文远虽然勇烈,但手中郡兵只五千人。”

  “郭贡那里虽有万余众,但是否能和文远合的来,还是个未知数。”

  “不知这二人联手,能否退了曹操。”

  ……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