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

  府堂内,李翊正在设宴款待臧霸等泰山将。

  此次北上,老刘专门准备了大量牛酒,就是用来犒赏泰山军士的。

  而李翊则以军师身份,亲自出面,陪众人饮酒。

  得益于此,泰山帮从上至下,无不感念刘、李二人君臣之德,纷纷欲效死力。

  奈何刘备惯行李翊坚守不战的策略,只得按下心中怒火。

  李翊向臧霸敬酒,安抚众将情绪。

  “来,臧骑督,翊再敬你一杯。”

  李翊这一年中喝得酒宴着实不少,对古代这酒中礼仪已是轻车熟路。

  臧霸对李翊还是颇有好感的,他们之所以能留在琅琊,多亏了李翊保举。

  “谢军师。”

  臧霸谢过,将盏中美酒一饮而尽。

  “……诶,我此前不是说过了吗?”

  “在军中称职务,私下里,你我无须这般客套。”

  臧霸啧啧称奇道:

  “徐州果然是人杰地灵,竟有先生这样一位奇人高才。”

  “吾观天下运筹决胜,一时人杰,未有如先生者。”

  李翊听罢,并不以为然。

  倒是刘备心中暗自有几分得意,仰头大灌一杯。

  许是酒兴上来了,刘备也向李翊袒露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握住他的手,正色说道:

  “吾与子玉情同鱼水,契若盐梅。”

  “正如高祖之得张良,似汉光之逢邓禹也。”

  刘晔这时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难掩脸上兴奋之色:

  “主公!袁谭可击也!”

  “袁谭可击也!”

  听到这话,最激动的反倒是臧霸等琅琊诸将。

  一个个都兴奋地站了起来,摩拳擦掌。

  刘备也精神大振,兴奋地看向李翊。

  李翊则淡淡一笑,望向刘晔:

  “子扬可探查清楚了,消息属实否?”

  刘晔嘴角微微翘起,自信地说道:

  “何须探查?”

  “适才我于城头,观得袁军旗帜变动,必是徐徐拔营,意欲暗中撤军。”

  “想是太史慈、徐盛两位将军已成功绕袭,那位袁大公子慌不择路,准备逃了。”

  其实在徐盛、太史慈提前出发后,李翊便叮嘱过刘备,要派探子严密监视袁军动向。

  只要一有袁军拔营迹象,便证明徐盛他们绕袭成功了。

  现在探子还未回报,刘晔仅观其大营,便知其要撤军。

  果真是一位才策奇士。

  “……如今袁谭粮道被断,自然要火急火燎地撤军回援。”

  “我军也该马上出击了,不然袁谭一旦回去,太史慈、徐盛二位将军便将陷入险地。”

  “只要与两位将军配合,袁军首尾不能相顾,必然败北。”

  李翊洋洋洒洒,运筹帷幄的模样,刘晔看在眼中,忍不住赞叹道:

  “晔平生用谋,多出奇策。”

  “今军师令太史慈二位将军海上绕袭,饶是晔闻之,也觉胆大非常。”

  “以晔观之,军师才是真正的世之奇士,可比良、平!”

  刘晔平生用计都是习惯用险招,但跟李翊这招海上绕袭的计策比起来,他还是太保守了。

  饶是他这么自负的人,都不得不佩服李翊艺高人胆大。

  从用人,到选船,再到两边之间的默契配合。

  只要稍有差池,都将万劫不复。

  这中间每一个细节,李翊层层把关,无一缺漏。

  使人观之,好不叹羡!

  刘晔佩服之余,心中又在暗想:

  “我本为汉皇宗亲,却非人主之才。”

  “今刘玄德同为宗室,有雄才而甚得众心。”

  “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

  “自子房之遇高祖后,又见子玉之逢刘郎,其谋未可测也。”

  “正如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

  “莫非,当真是天不绝炎汉?”

  如果说,此前刘晔被刘备的攻略进度是99%的话,剩下那1%给卡住上不去了。

  而李翊便是打破这一层桎梏的关键人物!

  刘晔相信与这样的天下奇才共事,绝对大业可成,汉室可兴!

  “……咳咳。”

  李翊轻咳几声,说道:

  “主公,时机已到。”

  “可令众将士出城死战,杀个痛快了!”

  臧霸等泰山诸将闻言,个个热血沸腾,齐齐拱手,异口同声道:

  “愿为主公效死力!”

  刘备腾得起身,欣然喝道:

  “诸将听令,全军即刻出击,杀袁军一个片甲不留!”

  “得令!”

  众将斗志高昂,这些天憋了那么久的窝囊气,终于可以发泄了。

  李翊在一旁补充道:

  “今我军与子义将军他们南北合击,袁军首尾不能相顾,断不是我军敌手。”

  “今日之战,谁能生擒袁谭,便是头功!”

  李翊刻意将“生擒”二字声调扬的老高。

  刘备颔首,也跟着帮腔道:

  “你们都听到军师说的话了?”

  “谁能生擒袁谭,便是此次徐州保卫战的首功!”

  不得不感叹,军师的反应永远比自己快半拍。

  刘备刚想说,此战不要杀了袁谭,李翊就说要将之生擒。

  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在刘备看来,袁谭既然是私自陈兵南下,袁绍那边尚未得知,那这件事本来就是袁谭理亏。

  可如果,刘备将袁谭杀了,本来还有愧疚之心的袁绍,定然彻底与自己结怨。

  毕竟虎毒不食子,袁绍再喜欢幼子,也不可能说别人杀了自己儿子,还能忍的。出击的号令传下,琅琊所有的泰山将士,无不热血沸腾,杀意凛然。

  城门大开,吊桥缓缓落下。

  铆足了劲的泰山兵,会合徐州兵,共计万余众。

  如决堤之洪流,向着袁军大营席卷而上!

  此时起,攻守易型也!

  袁军数量两倍于徐州兵,本有着数量优势。

  以寡敌众,本无胜算。

  然由于此时袁军后路被断,不得不调头回去驰援。

  也就把后背露给了徐州军。

  前面说过,军队调头回转是非常麻烦的。

  军令很容易传导失误,造成混乱。

  就在袁军火急火燎的撤走时,忽听得后方鼓声大振,喊声大举。

  一票人马飞驰杀来。

  袁军惶恐不安,仓促应战。

  一时间,

  土崩瓦解,袁军被以逸待劳,士气高昂的徐州军杀得大败。

  赵云、田豫又领铁骑继续追杀。

  袁谭抵敌不住,军阵被冲散了。

  混战之中,袁谭与大军走散,在数百亲卫的保护下。

  望乐安方向,仓促而走。

  不知走了多久,直到一荒山脚下,时约二更,月明如昼。

  袁谭方才聚集残兵,仅八百余人。

  尚不知其余大军走至何处,只得又分百人出去寻找。

  然后命人埋锅造饭,就地歇息。

  一番奔波下来,袁谭早已是累得精疲力尽,气喘吁吁。

  “……好。”

  “好一个刘备,好一个李翊。”

  “这君臣二人,着实了得!”

  “袁某今日算是败了!”

  这一刻,袁谭终于放下了自己的骄傲,当日那横扫青州的豪气,皆在此次入寇徐州的败北中一扫而空。

  袁谭现在只想回家,躺在床上,大睡两天。

  他回头望一眼周围的亲卫,全都负伤,疲惫不堪。

  袁谭不知为何,一时间悲从中来,慨叹道:

  “剑身已缺,征袍已残。”

  “当日我带着青州将士,雄赳赳陈兵徐州,只为将卒谋取功名富贵。”

  “奈何今日大败,将士大半不得生还青州。”

  “我又有何面目再回去?”

  “于我而言,最大的憾事,便是我还活着!”

  郭图在旁侍奉,闻得此言,忙上去宽慰:

  “都督且休懊恼,胜败乃兵家常事。”

  “今日兵败,来日重整旗鼓,再战可也!”

  经过郭图一番好言相劝,袁谭情绪稳定了不少。

  他刚刚也确实只是感慨一下,哪能真的掣剑自刎?

  至多只是发泄一下心中的悲愤罢了。

  “……罢了,今日势穷,徐州军很可能复追回来。”

  “依我看,还是先莫要造饭了,火速赶回青州才是上策。”

  临时改了军令,

  将士们只得强忍着疲惫,托着残躯,继续赶路。

  沿途又聚拢了不少残兵败将。

  又过一日,袁谭终是见着一条大道。

  “都督,前面貌似是广县,我们到青州了!”

  郭图抹着脸上的汗珠,指着前方说道。

  “今军马疲敝,不若在广县就地征粮。”

  就地征粮的意思,当然就是找当地百姓“借”点儿粮食了。

  这其实在汉末诸侯中,也属于常见现象。

  除非遇上军队军纪好,素质高的,不然大部分军阀部队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补给。

  要不然,怎么说打仗受苦的永远是老百姓。

  袁谭长松口气,又回头望一眼后方,见没有徐州的追兵追过来。

  惶恐的脸上,这才稍有好转,喘息道:

  “……呼,善!就于广县征粮。”

  “将士们空腹行军两日,早已力竭,再不休整,就要兵变了。”

  袁谭忙指挥麾下士兵进驻广县,找老百姓征粮补给。

  残阳西斜。

  袁谭骑乘大马,进入县城。

  “不太对,这广县县民怎如此稀少?”

  虽说受战乱影响,不少百姓跑去逃难了。

  但一座县城,怎么也不至于一个人烟也见不着吧?

  曹操又没来青州造福过百姓。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不好!”

  郭图反应过来,“许是有人比我们先到!”

  只有一种可能见不着百姓。

  那就是百姓看到了军队,全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

  话音方落,一队乌压压的山地步兵,从巷落里杀出来。

  一将横戟立马,冷笑的目光注视着袁谭。

  ……

  求追订啊兄弟们!现在要冲均订,均订到了800才有推荐,现在只有300,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