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大帐内。

  曹操已经一屁股坐下,大口大口的灌起汤茶,以平息心头的怒火。

  程昱等众人,皆是大气也不敢出一口气,尽皆揣测不安的望着曹操。

  良久后。

  曹操怒气方平,长叹一口气,向众人一拂手:

  “淮南战事到如此地步,已然成定局,孤当如何应对,尔等可有良策?”

  众谋士们彼此对视,无人作声。

  现下的选择,无非是有两种。

  一为曹操撤兵东归,往救淮南。

  十几万曹军主力兵临淮南,刘备自然不敢再觊觎寿春,必然退兵无疑。

  可这就意味着,平定关陇之战,就此将半途而废。

  盘踞于槐里的马韩联军,随时可能反攻长安,则刚刚收复的三辅之地,就有可能得而复失,再度落入凉州诸贼手中。

  第二条路,便是继续攻打马韩二贼,不收复关陇全境,绝不收兵。

  那么淮南方向,就需要曹仁收拢败兵,以手头现有兵力死守寿春。

  能否守得住,谁也不敢打保票。

  寿春若失,则整个淮南全境,都将落入刘备囊中,刘备的爪牙就将延伸至中原!

  徐州,兖州,豫州,皆将面临刘备的威胁。

  况且还有曹仁这员曹氏第一大将,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折在了寿春,这个责任,谁有胆量来扛?

  众谋士们也都是人精,皆选择了缄默。

  “仲德,你说说,孤当如何是好?”

  曹操见众谋士不作声,只得直接指明道姓。

  程昱无奈,轻咳了几声后,只得道:

  “淮南地接中原,关乎兖豫徐三州安危,自然不能不顾。”

  “然关陇得失,亦关乎到丞相能否一统北方,关乎到将来能否无后顾之忧,全力南征扫灭刘备,若此时半途而废,实为可惜。”

  “根据最新军报,镇东将军虽于合淝一役遭受重创,但合张文远由成德撤回来的兵马,尚有三万兵马可用。”

  “以镇东将军之帅才,以张文远,李曼成之勇猛,还有刘子扬出谋划策,再加上寿春城之坚固,若是能坚守住数月,守到主公平定了关陇,大军回师南救,自然是最好不过。”

  “不过那刘备兵马三倍于我军,现今麾下是猛将如云,还有萧和这等妖人辅佐,镇东将军能否抵挡得住刘备围困,能否能守住寿春城,却实不好下定论。”

  “现下这局势,确实是进退两难,不好擅作决断呀…”

  程昱洋洋洒洒一席话,只是将局势剖析清楚,摆在了曹操面前,却并未进言曹操该如何选择。

  虽未直接表态,曹操却也听得出来,程昱私下里是倾向于平定关陇,叫曹仁先在寿春撑几个月。

  只是关系重大,程昱不敢担这个责任,只能言语诱导暗示他而已。

  曹操站起身来,负手立于地图前,目光在关陇与淮南之间游移,久久不语。

  权衡良久后。

  曹操拳头拍在了地图上,斩钉截铁道:

  “孤两度南征失利,皆为凉州诸贼牵制,眼下平定关陇的战局形势一片大好,岂能半途而废。”

  “为长远计,孤决意先平关陇,再救淮南!”

  曹操转过身来,脸色已决然如铁,拂手道:

  “速传令给子孝,命他不惜一切代价,给孤死守住寿春,绝不可放弃淮南!”

  程昱暗松了口气。

  曹操的决断,正是他心中所想。

  众谋士们皆无异议。

  唯有司马懿,却几次欲言又止。

  “司马仲达,孤之决断,你可有异议?”

  曹操目光何等锐利,一眼看出这位新近召入相府的年轻谋士有话想说。

  “丞相当真是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司马懿先是一通恭维,尔后话锋一转:

  “不过懿以为,为稳妥起见,丞相虽不率主力回救淮南,却也当调拨兵马南下,以分刘备兵势,好减轻镇东将军所受压力。”

  说着司马懿起身,来到地图前一指:

  “懿以为,丞相当责令臧霸孙观,率青徐镇军自泗水南下攻盱眙,威胁截断淮水,逼迫刘备调重兵于盱眙。”

  “西面方向,丞相可从许都抽调五千镇军,以押粮为名前往南阳,尔后突然改道,自颍水南下直扑颍口城。”

  “刘备以为我重兵皆在关中和南阳,西北方向抽调不出兵马救援寿春,颍口一线必疏于防备。”

  “倘若我这支奇兵,能一举夺回颍口,便打通了许都南下淮水的通道,从上游对刘备形成了威压之势,必能迫使刘备分重兵夺回。”

  “刘备兵马不过八万,这般两头一分,用于围城之兵便不超过五万余人。”

  “以镇东将军之能,三万兵马抵挡五万敌军攻城,还能抵挡不住吗?”

  司马懿指点江山,献上了一计。

  曹操眼眸一亮,面露欣赏之色,捋髯微微点头:

  “司马仲达,司马八达之中,以你最贤,果然传闻非虚。”

  “嗯,你此计甚合孤意,甚好。”

  得到曹操的刮目相看,司马懿不敢有丝毫自得,忙是一番谦逊。

  曹操遂采纳了司马懿献计,接下来就是派谁来统领许都这支奇兵,去夺回颍口。

  现在的问题是,他三面开战,绝大部分可堪一用的武将,都已派出分镇四方。

  南阳方面有徐晃,夏侯尚等,关中又有张郃,乐进等,曹仁张辽李典又在寿春。

  许都方面,只剩下一个夏侯惇可堪大任。

  可夏侯惇还肩负着镇守京师重任,又岂能轻动?

  一时间,曹操竟发现,他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境地。

  “父亲,姐夫夏侯子林精通兵法,勇武绝伦,有妙才叔父之风!”

  “儿保举夏侯子林,率军去袭取颍口。”

  曹丕趁势站了出来,向曹操举荐道。

  他口中的姐夫,正是夏侯渊之子夏侯楙。

  原因,自然是私心大过于公心。

  夏侯楙既是夏侯氏子弟,又自小与他交好,可以算作是他的人。

  若此战夏侯楙能立下大功,必得曹操重用,在宗室诸将中必将占有一席之地,于他自然也有好处。

  “子林这孩子,确实有其父之风,许都抽调这五千兵马,也确当由一位宗室统帅,吾才放心…”

  曹操权衡良久后,遂道:

  “好,你举荐的这个人甚好,就这么定了,孤就密令子林统军,去袭颍口。”

  曹丕暗自得意,回头看了司马懿一眼。

  司马懿却眉头微凝,暗暗摇头,显然是不赞同曹丕举荐夏侯楙。

  只是泼出去的水又收不回来,曹丕只得将司马懿的暗示假作视而不见。

  “丞相,夏侯子林虽有其父之风,但毕竟还年轻,战阵经验不足。”

  “昱以为,需当择一员经验丰富的武将,为其副将方才稳妥。”

  程昱却忍不住提醒道。

  曹操一想也对,眼珠飞转,搜肠刮肚的寻思着许都还有什么人可用。

  思索半晌,曹操想起一人,遂道:

  “那就命张燕为子林副将,辅佐他去袭取颍口去吧。”

  这张燕原本为黑山军统帅,当年曹操攻陷邺城之后,便率十万黑山军出山归降。

  曹操虽为立榜样,封了张燕为平北将军,却对其黑山贼的出身始终心存警惕。

  于是平定河北后,便削夺了张燕部众,以高官厚禄将张燕闲养在了许都,不再令其领兵。

  张燕能统十万黑山军,在河北与袁绍公孙瓒这些猛人周旋十余年,其将才自然是勿庸置疑。

  当此无将可用的情况下,曹操思前想后,也只有再度启用张燕,辅佐他女婿去袭颍口。

  决议已定,信使当即手执曹操密令,直奔许都而去。

  曹操的思绪,这才转回了眼前与马超韩遂的战事当中。

  适才曹丕本是想献计破槐里,却被卞氏的意外闯入打断。

  经得司马懿提醒,曹丕忙是一拱手:

  “父亲,儿知父亲与那韩遂在洛阳时,曾有过些交情,儿以为,父亲何不用离间计…”

  …

  淮南,寿春。

  八万余刘军,已经开始环城下寨,对寿春城展开围困。

  中军帐内,一座寿春沙盘,已经摆在了帐中。

  刘备与萧和等众谋臣武将,一面听着丁奉描述着城防虚实,一面商议着破城之策。

  正议论之时,陈到却匆匆而入,向刘备附耳低语了一番。

  刘备眼眸中闪过一道奇色,迟疑了一下后,便令暂时结束军议,只留萧和庞统于帐中。

  萧和与庞统彼此对视,眼神中皆是掠起好奇,猜想着陈到说了些什么,会令刘备忽然打断了军议。

  “叔至,传那人进来吧。”

  刘备坐回上位,拂手令道。

  须臾,一位身着黑袍,斗戴纱笠,遮遮掩掩的神秘人,步入了帐中。

  那人卸下遮掩,向着刘备拱手一揖:

  “在下杨修,拜见玄德公。”

  杨修?

  萧和与庞统眼中同时掠起奇色。

  杨修,弘农杨氏子弟,曹操的主薄?

  前番淮阴一战逃得一命后,这厮不是奉曹仁之命,回许都报信去了么?

  怎又会在寿春被围的节骨眼上,忽然间以如此神秘的姿态,前来拜会自家主公?

  萧和眼眸转了一转,立时猜测出,杨修此番前来,必与曹植有关。

  “杨修,你乃曹贼之臣,为何会在此时来见吾?”

  刘备眼中亦是透着深深好奇。

  杨修深吸一口气,拱手道:

  “回禀玄德公,修乃奉我们卞夫人之命,特来恳请玄德公,能否不伤我们子建公子的性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最新章节,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