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张昭周泰等江东军团?

  曹仁心头一震,急问:“子扬你此言何意?”

  刘晔轻吸一口气,缓缓道:

  “我军突围方向,无非是两条,一为向北突围,抢渡淮水,北往龙亢。”

  “这第二条路,乃是向西突围,退往阳泉一线。”

  “那萧和自然也能算到,我们会从这两个方向突围,必会叫刘备在西北二门方向上,屯有重兵阻击。”

  “无论我军向北还是向西,只要为敌所阻,不能迅速破围,刘备各路追兵必会顷刻而至,将我军四面围歼。”

  “故晔以为,我们想突围成功,必当想方设法,将其中一面敌军调离,我们方能趁虚突围,一举甩脱刘备的追兵!”

  曹仁目光盯着地图,咀嚼着刘晔所说,渐渐若有所悟。

  “子扬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曹仁微微点头,却又道:

  “既是你想到这一节,可有良策,能将刘备其中一面围兵调离?”

  话方出口,曹仁回想起适才刘晔所说,牺牲孙权旧部那番话,猛然省悟。

  “你的意思是,令张昭周泰,率孙权旧部从一面突围,引诱刘备重兵堵截,我们却趁势从另一面突围?”

  刘晔叹了口气,面露几分无奈。

  “晔此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若不能有所牺牲,则我满城将士皆要葬身在此。”

  “现下淮南籍士卒,多已越城降刘,军中只剩下北方籍士卒,还有数千孙氏旧部。”

  “若要选谁牺牲的话,也只能…”

  刘晔话未言尽,又是一声苦涩叹息。

  曹仁明白了。

  人有亲疏远近,兵自然也有亲疏远近。

  到万不得已,非得牺牲一部分士卒时,自然要保全北方籍的嫡系士卒,牺牲那帮来自江东的孙权旧部。

  此乃人之常情,没什么好说的,换谁谁都会如此。

  “好,就依你之见,就让张昭周泰他们,去做诱饵!”

  曹仁明白刘晔深意后,没有半分犹豫便拍案做了决断。

  刘晔暗松了一口气,接着道:

  “除了牺牲孙权旧部外,晔还愿诈降刘备,以向其泄露假情报,双管齐下,确保将刘备重兵皆调至一面!”

  曹仁精神一振。

  刘晔乃汉室宗亲,论出身,可是在籍的刘氏皇族,远比刘备这种野生的汉室宗亲,要根红苗正的多。

  一位汉室宗亲,刘氏同族,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选择归降投靠刘备这位同宗兄弟,应该合情合理,绝不会令刘备怀疑吧。

  “子扬你这道诈降之计,当真是妙,那刘备绝计不会想…”

  曹仁正要拍案喝彩时,却心头一震,脑海中猛的划过一个念头:

  刘晔既与刘备,同属刘氏皇族,当此危难之际,为什么就不能真降刘备呢?

  对刘晔而言,投靠自己的同宗兄弟,去匡扶汉室,难道不比效忠于曹操,帮着他们曹家代汉,更有吸引力吗?

  曹仁半截话咽了回去,眼神玩味的审视起了刘晔。

  “镇东将军不必多虑,晔家眷皆在许都,焉会不顾他们生死,做出背叛丞相之举?”

  “且丞相于晔有知遇之恩,晔自当知恩图报,岂能做那种忘恩负义之徒!”

  “再者,晔虽刘氏后裔,却知自古天下无不亡之国的道理。”

  “汉室气数已尽,丞相取而代之,乃上应天命,下顺人心,大势所趋!”

  “今刘备虽异军突起,崛起于江南,却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终究不能逆天改命。”

  “晔虽才智有限,却也知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又岂会做出抗逆天命的蠢事?”

  刘晔是洋洋洒洒,慷慨陈词,表明了自己对曹操的忠诚。

  简而言之就一句话:

  汉室必亡,曹氏必兴,我刘晔姓刘不姓傻,我知道该把宝押在哪一边。

  这一番掏心窝子的坦白,也成功打消了曹仁那一丝猜疑与顾虑。

  曹仁喜笑颜开,遂哈哈一笑:

  “子扬你多虑了,你对丞相的忠诚,对我曹氏的忠诚,我曹仁何曾有过怀疑?”

  “你就尽管去诈降那大耳贼去吧,我曹仁将身家性命,和这数万将士的生死,全都托付在你身上了!”

  刘晔一拱手,慨然道:

  “镇东将军放心,我刘晔定不负丞相,不负将军!”

  …

  两日后。

  洪流渐已退降,城内城外的水位,已降至了腰部以下。

  城南高地上。

  刘备已召集诸将,部署对寿春城的最后一击。

  “曹仁将满城百姓驱赶,已失尽淮南人心,城中淮南籍士卒皆已越城出降。”

  “听闻曹仁实施了连坐之法,妄图以杀戮来镇压士卒出逃之势,却仍阻拦不住,现下连北方籍的士卒都开始出逃。”

  “由此可判断,城中曹军军心已濒临瓦解,且城西数处城墙,已被浸泡到将要陷塌的地步。”

  “统以为,最迟后日,水位再降一半时,我们便可四面攻城,必可摧枯拉朽般破之!”

  庞统指着沙盘,满脸自信的分析道。

  张飞等众将,尽皆热血激荡,无不憋着一股劲,想要争立先登之功。

  刘备眼中亦是豪意燃烧,目光看向了萧和。

  萧和一笑,却道:

  “寿春城现下就是一座纸糊的城,只消被我们轻轻一踹,必定轰然倒塌,这一点想必曹仁比我们更清楚。”

  “曹仁可不是那种坐以待毙之徒,和猜想不等我军动手,恐怕他就要卷铺盖开溜了…”

  此言一出,帐中瞬间安静下来。

  刘备眼眸微微一转,忙问道:

  “伯温你的意思时,曹仁可能会放弃寿春城,弃城突围?”

  萧和微微点头。

  刘备目光盯着沙盘,捋着细髯点头道:

  “伯温的顾虑不无道理,现下寿春城是内外交困,以吾对曹仁的了解,他不可能看不出大势已去。”

  “嗯,看来我们得有所部署,阻击其弃城突围才是!”

  刘备话音方落,丁奉便派人来报,称其率巡船视寿春南门时,捕获了一名越城出逃的黑衣人。

  那人不是寻常士卒,自称乃是刘晔家奴,奉其主之命潜出城来有密事求见。

  刘晔的家奴?

  刘备身形微动,眼眸中闪过一道喜色。

  刘晔,这位出身刘氏皇族,却甘为曹操谋士的同宗,当此危难之际,突然派家奴来见自己?

  不用猜,这必是见寿春势危,想要来改投自己这个同宗兄弟了。

  刘备精神一振,当即喝令将来人传入。

  须臾,那心腹家奴,已跪倒在了帐前。

  果然不出所料。

  那家奴献上了刘晔的亲笔信,宣称要弃暗投明,归顺刘备这位同宗,且他共匡汉室。

  刘备接过书信细观,不由大喜。

  旁人来归倒也罢了,刘晔来降却意义重大啊。

  这位不光是曹操的谋士,更是根红苗正的汉室宗亲,刘氏皇族。

  刘晔若能来降,某种意义上为天下的刘氏皇族做了一个榜样,将促使他们纷拥来归,来相助他刘备,共扶他们刘汉社稷!

  “你主刘子扬,当真愿归降我们大将军?”

  刘备对自家同宗,天然有亲近感,萧和却没那么容易轻信。

  “我家主人说了,当年他投奔曹操,乃是误认为曹操乃大汉忠臣,想要助他匡扶刘家社稷。”

  “谁想曹操自灭袁氏之后,便日渐显露出谋朝篡位之心,甚至还纵容其子弑杀天子,其汉贼奸臣的本性,已是昭然若揭。”

  “我家主人看清楚了曹操真面目,早已心怀背弃曹贼,转投大将军之心,只是苦于没有觅得良机。”

  “现下他终于等到了机会,故而派小人冒死出城,向大将军表明归顺之心!”

  黑衣家奴说着叩首在地,恳求道:

  “我家主公恳请大将军念在同宗之情的份上,能宽恕他先前误投曹贼之罪,给他们一个将功补过,助大将军共匡刘家江山社稷的机会!”

  这番慷慨陈词,有理有据,合情合理,似乎找不出什么漏洞。

  刘备显然是信了。

  萧和眼中的疑色,却始终难消。

  毕竟他是看过剧本的人。

  刘晔嘴上说着志在匡扶汉室,可他生平却从未做过一件匡扶汉室之事,全都是在帮着曹操扫清篡汉的绊脚石。

  荀彧好歹还反对过曹操称魏公。

  这个刘晔呢,从曹操称公称王,再到曹丕废汉称帝,他是一个屁都没放过,甚至还参与了劝进上表。

  这样一个“识时务”之人,尽忠职守侍奉了曹家三代的曹魏元老,萧和能信他就见鬼了。

  “大将军,我家主公为表诚意,这里还有一桩机密献于大将军,以助大将军攻取寿春,一举歼灭曹仁淮南军团!”

  说着那黑衣家奴,便将一道密信,献了上来。

  这番话,不由令刘备大为惊喜,当即令陈到宣读出来。

  刘晔在信中声称,杨修已劝服曹仁,趁刘备尚未攻城之时,率两万余曹军弃城突围。

  曹仁原定之计划,乃是令周泰张昭等江东降臣,率孙权旧部,佯装主力从北门突围,假意要抢渡淮水逃往龙亢,以吸引刘军主力。

  到时曹仁则自率北方籍嫡系,自西门突围,趁刘军西面兵力被抽调之机一举杀出一条血路,向西逃往阳泉一线。

  “果然如伯温你所料,曹仁当真要逃!”

  刘备欣喜的目光急看向萧和。

  萧和真是把曹仁看透了。

  这位曹家第一大将,果然不敢与寿春共存亡,要提桶跑路。

  围城刘军约有七万余人,若曹仁集中两万多曹军,趁着水势未退抢先突围,若不能准确判断其突围方向,还真不好围堵。

  刘晔这道机密,正是雪中送炭。

  这意味着他们已知曹仁突围方向,可调集重兵于寿春以西设伏阻击,一举将曹仁军团歼灭!

  寿春既得,又灭三万曹军,还诛杀曹家第一大将!

  消息传回去,曹操不说是天塌了,至少也得是塌了一半吧!

  “刘子扬,他确实是真心归降我家大将军?”

  “这一道机密,也是真的吗?”

  萧和却依旧未信,将那帛书向黑衣家奴眼前一扬。

  黑衣家奴一拱手,慨然道:

  “我家主人已指淝水立誓,倘有半句虚言,便叫他不得好死!”

  好家伙,这样的毒誓都敢立,对老刘这样仁义君子,杀伤力那是相当大啊。

  果然。

  刘备脸上再无质疑,郑重其是道:

  “子扬与吾皆为刘氏子孙,吾相信他必有一颗匡扶汉室的赤诚之心。”

  “你这就回寿春,转告子扬,我刘备期待着与他并肩而战,共扶社稷的那一天!”

  家奴如释重负,当即再三叩谢,方才带着刘备的回复告辞。

  送走家奴,刘备兴冲冲看向萧和:

  “伯温,咱们既已知曹仁要从西门突围,是否当调集重兵,于西面设伏,一举围歼曹仁军团?”

  听这话,老刘显然是深信了刘晔的指淝水为誓。

  萧和却在琢磨着,怎么能说服刘备,莫要因同为姓刘的滤镜,就轻信了刘晔。

  正待开口时,却又有丁奉派人来报,宣称有越城出逃的士卒,受杨修所托,带来了一道密报。

  杨修密报?

  刘备便收起了兴奋,将那密报接过,与萧和等众人共看。

  这一看不要紧,刘备脸色是骤然一变。

  杨修在密报中称,曹仁已秘密召集除张昭周泰外诸将,宣布将在明晚从北门突围,抢渡淮水逃往龙亢!

  “伯温,这…”

  刘备惊疑的目光看向了萧和。

  杨修这份密报,与刘晔所透露的情报,截然相反。

  后者称曹仁将从西门突围,前者则称曹仁要从北门突围。

  这两道情报,自相矛盾,到底该信谁呢?

  刘备有些糊涂了。

  “大将军还不明白吗?”

  “杨修已骑虎难下,他已别无选择,怎么可能向我们透露假情报?”

  “杨修情报为真,那刘晔的情报便自然为假。”

  “大将军这位同宗,嘴上说的天花乱坠,大义凛然,甚至是不惜指淝水为誓,实则却是在诈降大将军,想对我军调虎离山,以助曹仁趁虚从北门突围呀。”

  萧和冷笑着将刘晔的图谋揭穿。

  刘备身形一震,蓦然省悟,急是将两道情报,再次反复细看。

  良久后。

  刘备脸上燃起怒色,将刘晔手书拍案了案几上,怒道:

  “这个刘晔,枉他为刘氏皇族,出身比吾还正,没想到他不思匡扶汉室便罢,为保曹家竟不惜做出背誓无信之举!”

  “他怎配为汉室宗亲,怎配为刘氏子孙!”

  张飞等诸将,无不民愤怒激昂,深为刘晔的不耻行径而愤怒。

  萧和却不怒不惊,只轻叹道:

  “天下刘氏宗亲多如牛毛,有似刘焉刘表这种只图割拥一方者,也有似刘晔这种背祖忘宗,只想在曹家新朝中谋一个荣华富贵者。”

  “真正想力挽狂澜,匡扶社稷,再兴我大汉朝,却是凤毛麟角。”

  “相比于他们,大将军你才是异类呀。”

  刘备心头一震,恍然明悟,不由沉默下来。

  脸上怒气渐消,心绪也渐渐恢复了平静。

  良久后,刘备摇头一声慨叹:

  “也罢,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这大汉社稷,他们不想扶,那就由我刘备一人来扶吧!”

  刘备是大度,可不代表诸将也大度。

  张飞是勃然大怒,愤然骂道:

  “刘晔这厮不想扶汉就罢了,竟然还敢指淝水为誓来诓骗大将军,实在可恨之极!”

  “大将军你大度能饶他,俺却饶不了他,俺定要将他大卸八块,让他不得好死!”

  刘备眉头一锁,脸上亦燃起一丝怒色,遂看向萧和:

  “伯温,依你之见,吾当如何应对?”

  萧和眼中杀意如刀,手往沙盘上一指,冷冷道:

  “还能如何,自然是于寿春以北设伏,坐等曹军前来送死。”

  “曹仁也罢,刘晔也罢,凡阻碍大将军再兴大汉者,统统诛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最新章节,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