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者,正是萧和。

  “伯温何出自言?”

  刘备眼中精光一闪,凝重的眼中透出一丝惊喜。

  萧和缓缓出班,朗声道:

  “这府兵制的种种好处,臣先前已与楚公详说过,但其中缺陷,臣却未曾明言过。”

  刘备一怔。

  府兵制的优点,从萧和献制到现下初步推广,已是有目共睹。

  至于这缺陷,刘备及众臣还着实没想到过。

  何况这府兵制的缺陷,又与曹操大举来犯,与收复中原有什么关系?

  刘备一时想不明白,遂示意萧和说下去。

  “贪婪乃人之本性!”

  “楚公为流民赐田,初始时他们自然会心存感恩,会乐于被招为府兵,积极操演训练,皆怀有一颗报效国家,为楚公而战之心。”

  “这样一支信念坚定之师,必是一直战无不胜,无往不利的精锐之师。”

  “然久而久之,人心却必会懈怠下去,他们渐会认为,他们所得到的田地,乃是理所当然,其报效国家的热情也会渐渐消磨殆尽。”

  “精锐之师,也会随之变成一支平庸之师。”

  听得萧和这番直指人性的剖析,刘备若有所悟,不禁微微点头。

  萧和却话锋一转,陡然亢奋起来,望北一指:

  “所以若想维持府兵的斗志,最好的选择就是统帅他们去北伐,让他们去攻城掠地,用军功换取授田的奖励,不停的激励他们血勇死战!”

  “原本伪魏军力胜于我军,倘若曹操只凭借优势兵力采取守势,专心休养生息,我军即便挥师北上,想要破之也不易。”

  “现下曹操却自乱方寸,急着转守为攻杀了出来,这正好给了我们歼其有生力量的机会。”

  “若能击破魏军,我军趁胜追击北上,何愁不能收复中原,饮马黄河?”

  萧和道破了玄机。

  其实这世上并没有完美的制度。

  甭管是均田制,府兵制,还是募兵制,既有优点就必定有其缺点。

  必须不断以战功授田,来奖励府兵,就是其缺点。

  说白了,就是要不断扩张,不能停下开疆拓土的脚步。

  现下天下未定,北方未平,有大片的疆土等着老刘去打下来,府兵制的这种扩张性,反倒成了其优势。

  而当天下已定,无处扩张之时,优点便会变成了缺点。

  当然了,天下一统时自有天下一统之制,到时候再改制便是。

  萧和一席话,令刘备与众人恍然明悟。

  诸葛亮当即出班,拱手道:

  “楚公,伯温所言极是,现下府兵制已初露峥嵘,各府将士们都憋着一股劲,欲建功立业,换取赐田封赏。”

  “曹贼竟是兴兵南下,正是我们趁势破之,一鼓作气收复中原的天赐之机!”

  “臣以为,机不可失,楚公当尽起三府倾国之兵,与曹贼决一死战!”

  诸葛亮站在了萧和这一边,力主开战。

  庞统,鲁肃,黄忠等在朝众臣,皆是热血沸腾,慨然主战。

  刘备豪情斗志被点燃,一跃而起,豪然道:

  “诸卿所言即是,此乃天赐良机,孤焉能错过!”

  “孤意已决,尽起三府之兵,迎战曹贼,收复中原河山!”

  开战之议,就此定下。

  接下来,刘备便令众臣畅所欲言,共商应战方略。

  现下三州之兵,皆已改为了府兵。

  以京师应天为中心,应天以西荆州府兵,称之为西府兵,应天以南江东诸郡之兵,则称之为南府兵。

  应天以北,以长江为界,广陵,九江,庐江等淮南诸郡府兵,则称之为北府兵。

  众臣推算,曹操此番南侵,核心战略目标,必为收复淮南,将战线重新推至长江。

  淮南之重,寿春也。

  如此,则曹操必会率其主力,自颍水南下攻取颍口,尔后顺淮水东下百里攻取寿春。

  那么楚军迎击战略,自然是针锋相对,以刘备亲率南府兵迎战伪魏主力,以关羽统帅西府兵迎战颍川南下魏军,以张飞统北府兵迎战徐州南下之敌。

  刘备听得众人分析,微微点头,亦有此意。

  “伯温,众臣所议战略,你以为如何?”

  刘备见萧和盯着地图若所思,似乎有不同见解,便没有拍板擅作决断。

  萧和酝酿已定,遂起身朗声道:

  “楚公,臣以为,楚公当令翼德将军,打着楚公旗号,佯率南府军迎战曹贼于颍口。”

  “楚公则当假借翼德将军旗号,率北府兵出盱眙,击破徐州南下之敌,尔后趁势沿泗水北上,夺取徐州!”

  府堂内,议论再起。

  刘备眼眸一动,目光落在了地图上。

  他自然看得出来,萧和这是要使一招声东击西之计。

  也就是将收复中原的主攻方向,由中路豫州变为东路徐州。

  可为什么这么变?

  萧和起身,来到地图前,抬手一指:

  “豫州一马平川,无险可恃,易攻而难守,最有利于伪魏发挥骑兵优势。”

  “其境内虽有诸道水系,却河窄水浅,并不利于我水军大船通行。”

  “故豫州纵然拿得下,却未必守得住!”

  “徐州则不同,既有泗水方便我大船通行,其北部又有泰山可为屏障险阻,可限制伪魏骑兵肆意来去。”

  “如此,则徐州我们拿得下,也守得住!”

  听到这里,刘备和诸葛亮等众臣,皆是不由自主站了起来,齐齐聚于了壁上所悬的地图前。

  萧和手向西北一指,接着说道:

  “拿下徐州后,我们可自彭城北上,战船沿泗水一路北上,经巨野泽北出濮阳入河,一举将黄河截断,如此青州可不战而下也!”

  “尔后水陆大军沿黄河西进,破白马,取延津,西据虎牢,截断河南河北联系。”

  “如此,河南诸州可不战而下,中原传檄可定也!”

  萧和以气吞山河之势,将他北伐收复中原的宏图伟略和盘托出。

  这一道北伐战略,倒也不是他一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有成功先例的。

  这个先例,就是朱元璋。

  曾经历史上,唯一由南向北北伐成功,一统天下的开国之主。

  当年朱元璋灭陈友谅,诛张士诚,一统江南半壁,建立明朝之后,就是走的这条路线北伐收复中原。

  还有半个成功的例子,便是那位气吞万里如虎的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

  当年刘裕收复中原,西取关中,便是以水军为主力,由淮入泗北出徐州,再入黄河,尔后一路沿河西进,直至攻入关中灭秦。

  可惜的是,刘裕的北伐只止步于饮马黄河,所以只能算半个成功先例。

  有此一个半成功案例,萧和自然要依葫芦画瓢,进献给了老刘。

  他要让刘备,取代朱元璋,创造新的历史!

  府堂之内,一片沸腾。

  楚国君臣们,仿佛为萧和这番话,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般。

  “楚公,亮以为伯温所说的战略,实乃收复中原的上上之策!”

  “由徐州北上,可最大限度发挥我水军优势,亦可最大限度限制伪魏骑兵优势。”

  “且曹贼曾两屠徐州,徐州士民必深恨之,而楚公又曾执掌过徐州数载,余恩尚在,我若王师杀回徐州,一州士民必群起响应也!”

  “楚公,亮以为,确当以徐州做为北伐首先方向!”

  诸葛亮出言赞附。

  “徐州,徐州…”

  刘备喃喃自语,眼神恍惚,当年回忆不禁浮现心头。

  想当年,他正是以徐州牧身份,正式踏入诸侯之之列,拿到了争夺天下的门票。

  原本以为,徐州乃是梦的开始,谁料转眼却被吕布背刺,痛失徐州,梦刚开始便已碎了一地。

  再然后,便是颠沛流离,四处寄人篱下,被曹操一路从北方赶往了南方。

  谁能想到,十余年之后,徐州竟再次成了他挥师北伐,收复中原的起点。

  莫非,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安排?

  回忆良久后,刘备笑了。

  豪然大笑!

  “砰!”

  笑声戛然而止,刘备拳头狠狠砸在了徐州二字上。

  拂袖转身,面对众臣之时,目光已决然如铁。

  “就依伯温之策,孤亲率北府军,自盱眙北上迎击魏军。”

  “收复中原,就从收复徐州开始!”

  北伐大计,就此定下。

  两天后,天子的旨意,楚令的诏令,同时下达向了三州各鹰扬府。

  西北南三府府兵,迅速开始集结。

  除留守京师及各要害兵马外,楚国此次能动用迎战魏军,北伐中原的府兵数量,总计约在十六万左右。

  荆州方向,前将军关羽,率徐庶,魏延等诸谋士武将,统兵四万守南阳,迎战魏西路军。

  寿春一线,左将军张飞,率法正,赵云,文聘诸将,统西府兵七万,打着刘备旗号,迎战自颍水南下的魏军。

  盱眙方向,楚公刘备,率萧和,庞统,黄忠,张辽等诸文武,统六万北府兵,打着张飞旗号,北上迎战自泗水南下的魏军。

  三路大军,倾国之兵,浩浩荡荡誓言师北上,迎战三路南下魏军。

  十日后。

  刘备亲统的六万北府兵,自淮水顺流而下,抵达了重镇盱眙。

  刘备前脚刚到,后脚斥侯便来报,称伪魏前将军“夏侯惇”,统十万魏军已过下相城,前锋距离盱眙不过三十里。

  中军大帐内。

  刘备将十万魏军将至的情报,展示给了众人,征询大家这一战该怎么打。

  众人一时议论纷起。

  魏军十万,我军六万,敌众而我寡。

  多数人的意见,乃是先据守盱眙不出,以逸待劳,再肆机反攻破敌。

  “敌众我寡又如何!”

  萧和拍案而起,傲然道:

  “我六万北府兵,皆乃立功心切的虎狼之士,敌军虽有百万又有何惧!”

  “楚公,我们就与夏侯惇正面决战,堂堂正正的破了他十万大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最新章节,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