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林氏是怎么跟顾家人说的,总之安笙他们回到永宁侯府,居然一点儿阻拦都没有遇到,马车甚至直接进了二门外,才停下。
陆铮先下了车,然后是青葙,最后是安笙和慧通。
一下车,就见林氏、顾麟、顾荣夫妻、顾彻夫妻,甚至包括顾琮夫妻全都在。
这阵仗可够大的。
可以说,除了病中的徐氏,和被禁足的赵氏没来之外,顾家的主子们几乎都在了。
慧通看到这么多陌生人,不禁有些害怕地往安笙身后躲了躲。
普云大师骤然去世,他对人防备得很,也变得胆小得很,面对陌生人,总有些不知所措。
沈氏宋氏互相对视一眼,二人率先表露出了善意。
沈氏迎了过来,并未不合时宜地笑出来,但语气是温和友好的,“回来啦,那就别跟这儿站着了,赶紧回去吧。”
接着宋氏也迎过来道:“就是,赶紧回去吧,二小姐院里都安排妥当了,要是哪不合适的,二小姐只管说,婶婶们再叫人弄。”
“这位小师傅......”顾麟看着慧通,皱了皱眉头。
不知道为何,他心里总有些不好的感觉。
果不其然,下一刻就听安笙说:“这是慧通,师傅临终前将他托付给我跟陆世子,我与世子商量过了,我要闭关为师傅诵经守孝,这段时间,慧通要跟着我,等七七四十九日过了,世子自会来接他。”
“可......”顾麟刚要说可他以一介外男,岂可住进顾家内院。
但话还没说出来,就被安笙打断了,“他年纪还小,又是在佛寺里长大的,心思再纯净不过,父亲不必担心。”
安笙这话说的干巴巴地,没什么感情的感觉,顾麟被噎了一下,刚要说什么,见林氏和陆铮母子俩眼睛不错珠地盯着他,到底没敢言语。
一家之主不说什么,其他人又岂会那么没眼色再开口?
......
就这么着,安笙就带着慧通进了自己的小院。
玉笙居里果然已经安排过了,院中挂了幡,也收拾了一间耳放出来准备供奉佛像,顾麟没进去,只站在院门口就觉得眼疼心堵。
但不知道为什么,却忍着没发火。
安笙没叫其他人进去,先对林氏道:“多谢伯母操劳,请恕安笙不能请伯母进去坐坐了。”
“说什么傻话呢,好孩子,你只答应伯母顾念着自己的身子就行,伯母什么时候不能进去呢,倒是你,快进去吧,不用管伯母。”
安笙点点头,又转向陆铮,不过还不等她说话,便听陆铮道:“放心,到日子我再过来。”
安笙再次点点头,再转向顾麟等人。
她沉默地扫视了众人一圈,不知道为何,众人竟都不约而同地有点儿紧张,于是便都暗暗提着气,却没人敢说话。
良久之后,才听安笙道:“那就劳烦父亲,二叔二婶和三婶,还有大哥大嫂代我招待伯母与世子了,安笙还有事在身,便先回去了。”
说罢,朝众人轻轻一福,便带着慧通和青葙进去了。
玉笙居众奴仆在郑妈妈的带领下,无声地抬走安笙带回来的东西,默默进了院子,默默关上了院门,然后一把大锁,便将院子锁上了。
顾麟:“......这......”
他本想说这成何体统,但还没等说出来呢,就被陆铮一眼吓得将话憋回去了。
陆铮那一眼可真冷啊,顾麟觉得自己绝对在里面看到了浓浓的威胁。
似乎好像自己但凡要说一个不子,他就要大逆不道对自己动手似的!
这可真是!
气煞他也!
可生气能怎么着呢?
谁叫官阶没人加高,圣宠没人家多,拳头也没人家大呢!
所以,顾麟也就只能闭嘴了......
林氏和陆铮并没在陆家久留,很快就辞别离开了。
......
安笙带着慧通回来,又要封锁院子给普云大师诵经七七四十九日的消息,很快就传的阖府皆知。
有说安笙此举至情至性的,但也有说安笙沽名钓誉、藐视礼法规矩的,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像这样说的,不光只是顾家人,外面许多人也在议论此事,也是好话坏话都有。
安笙并没有管这些,小院门一关,大有不理俗事的意思。
直到宫里接连两道旨意下达,所有人才都闭了嘴。
皇上和太后皆夸赞安笙至情至性,至纯至孝,当为天下女子表率,皇上又下旨册封安笙为乡君,从此享食邑供奉,有了正经封号。
听说皇上和太后知道安笙闭门不出,连圣旨都没叫出来接,只让顾家人代接的,就冲这,这谁还敢再说安笙不好不对?
那就是跟皇上和太后作对啊,活得不耐烦了不成!
而顾家人更是直接被这两道旨意给砸懵了。
甚至忍不住怀疑,安笙不会是早知道会如此,才故意这么做的吧?
但这话谁也没敢明说。
这往后,那位可就是有正经封号的了,且人家又简在帝心,连太后那里也挂了号了,谁还敢得罪?
陆铮猜到这两道旨意必然跟太子有关,所以特地找机会当面跟太子道了谢。
太子倒也没说不接受他的道谢什么的,只说:“这个谢你是代安笙表的,孤也就受了,往后不须如此了,再说这也是她该得的,孤不过顺势而为罢了。”
陆铮知道太子说得轻巧,但这件事办起来必定不易,所以自然也承太子的情,想着以后更要效忠太子不提。
......
弘济寺要为普云大师举办盛大的水陆法会,这事才是当下京中众人最关心的。
可以说大到皇家氏族,小到平民百姓,就没有不想参加这次盛会的。
富贵人们争着抢着去捐香油钱,生怕被别人比下去似的,一个比一个拿得多,百姓们没那么多钱捐香油,便一捆捆地送香。
就连京都内外各大商户都有所表示,言明一月之内不行庆贺之事,民间更是流传出四十九日内不行嫁娶的说法,可以说,除了没有举国挂白,这规格真是堪比国丧了。
但这事本就是皇家牵的头,所以百姓们倒也不怕朝廷追责。
当然,朝廷也并没有这个意思。
陆铮先下了车,然后是青葙,最后是安笙和慧通。
一下车,就见林氏、顾麟、顾荣夫妻、顾彻夫妻,甚至包括顾琮夫妻全都在。
这阵仗可够大的。
可以说,除了病中的徐氏,和被禁足的赵氏没来之外,顾家的主子们几乎都在了。
慧通看到这么多陌生人,不禁有些害怕地往安笙身后躲了躲。
普云大师骤然去世,他对人防备得很,也变得胆小得很,面对陌生人,总有些不知所措。
沈氏宋氏互相对视一眼,二人率先表露出了善意。
沈氏迎了过来,并未不合时宜地笑出来,但语气是温和友好的,“回来啦,那就别跟这儿站着了,赶紧回去吧。”
接着宋氏也迎过来道:“就是,赶紧回去吧,二小姐院里都安排妥当了,要是哪不合适的,二小姐只管说,婶婶们再叫人弄。”
“这位小师傅......”顾麟看着慧通,皱了皱眉头。
不知道为何,他心里总有些不好的感觉。
果不其然,下一刻就听安笙说:“这是慧通,师傅临终前将他托付给我跟陆世子,我与世子商量过了,我要闭关为师傅诵经守孝,这段时间,慧通要跟着我,等七七四十九日过了,世子自会来接他。”
“可......”顾麟刚要说可他以一介外男,岂可住进顾家内院。
但话还没说出来,就被安笙打断了,“他年纪还小,又是在佛寺里长大的,心思再纯净不过,父亲不必担心。”
安笙这话说的干巴巴地,没什么感情的感觉,顾麟被噎了一下,刚要说什么,见林氏和陆铮母子俩眼睛不错珠地盯着他,到底没敢言语。
一家之主不说什么,其他人又岂会那么没眼色再开口?
......
就这么着,安笙就带着慧通进了自己的小院。
玉笙居里果然已经安排过了,院中挂了幡,也收拾了一间耳放出来准备供奉佛像,顾麟没进去,只站在院门口就觉得眼疼心堵。
但不知道为什么,却忍着没发火。
安笙没叫其他人进去,先对林氏道:“多谢伯母操劳,请恕安笙不能请伯母进去坐坐了。”
“说什么傻话呢,好孩子,你只答应伯母顾念着自己的身子就行,伯母什么时候不能进去呢,倒是你,快进去吧,不用管伯母。”
安笙点点头,又转向陆铮,不过还不等她说话,便听陆铮道:“放心,到日子我再过来。”
安笙再次点点头,再转向顾麟等人。
她沉默地扫视了众人一圈,不知道为何,众人竟都不约而同地有点儿紧张,于是便都暗暗提着气,却没人敢说话。
良久之后,才听安笙道:“那就劳烦父亲,二叔二婶和三婶,还有大哥大嫂代我招待伯母与世子了,安笙还有事在身,便先回去了。”
说罢,朝众人轻轻一福,便带着慧通和青葙进去了。
玉笙居众奴仆在郑妈妈的带领下,无声地抬走安笙带回来的东西,默默进了院子,默默关上了院门,然后一把大锁,便将院子锁上了。
顾麟:“......这......”
他本想说这成何体统,但还没等说出来呢,就被陆铮一眼吓得将话憋回去了。
陆铮那一眼可真冷啊,顾麟觉得自己绝对在里面看到了浓浓的威胁。
似乎好像自己但凡要说一个不子,他就要大逆不道对自己动手似的!
这可真是!
气煞他也!
可生气能怎么着呢?
谁叫官阶没人加高,圣宠没人家多,拳头也没人家大呢!
所以,顾麟也就只能闭嘴了......
林氏和陆铮并没在陆家久留,很快就辞别离开了。
......
安笙带着慧通回来,又要封锁院子给普云大师诵经七七四十九日的消息,很快就传的阖府皆知。
有说安笙此举至情至性的,但也有说安笙沽名钓誉、藐视礼法规矩的,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像这样说的,不光只是顾家人,外面许多人也在议论此事,也是好话坏话都有。
安笙并没有管这些,小院门一关,大有不理俗事的意思。
直到宫里接连两道旨意下达,所有人才都闭了嘴。
皇上和太后皆夸赞安笙至情至性,至纯至孝,当为天下女子表率,皇上又下旨册封安笙为乡君,从此享食邑供奉,有了正经封号。
听说皇上和太后知道安笙闭门不出,连圣旨都没叫出来接,只让顾家人代接的,就冲这,这谁还敢再说安笙不好不对?
那就是跟皇上和太后作对啊,活得不耐烦了不成!
而顾家人更是直接被这两道旨意给砸懵了。
甚至忍不住怀疑,安笙不会是早知道会如此,才故意这么做的吧?
但这话谁也没敢明说。
这往后,那位可就是有正经封号的了,且人家又简在帝心,连太后那里也挂了号了,谁还敢得罪?
陆铮猜到这两道旨意必然跟太子有关,所以特地找机会当面跟太子道了谢。
太子倒也没说不接受他的道谢什么的,只说:“这个谢你是代安笙表的,孤也就受了,往后不须如此了,再说这也是她该得的,孤不过顺势而为罢了。”
陆铮知道太子说得轻巧,但这件事办起来必定不易,所以自然也承太子的情,想着以后更要效忠太子不提。
......
弘济寺要为普云大师举办盛大的水陆法会,这事才是当下京中众人最关心的。
可以说大到皇家氏族,小到平民百姓,就没有不想参加这次盛会的。
富贵人们争着抢着去捐香油钱,生怕被别人比下去似的,一个比一个拿得多,百姓们没那么多钱捐香油,便一捆捆地送香。
就连京都内外各大商户都有所表示,言明一月之内不行庆贺之事,民间更是流传出四十九日内不行嫁娶的说法,可以说,除了没有举国挂白,这规格真是堪比国丧了。
但这事本就是皇家牵的头,所以百姓们倒也不怕朝廷追责。
当然,朝廷也并没有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