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轰~”
就在人心浮动,敦煌城岌岌可危之际。
天地间忽然爆发一阵剧烈的轰鸣,将敦煌城彻底打入了深渊。
“统军,大事不好了!”
“南门城墙~”
“塌了~”
一名脸色苍白,神情惊恐的将领匆忙跑来向籍辣思义汇报。
原本正指挥守城的他,此刻也是瞬间愣住了。
脸色惊骇,难以置信的模样。
“塌了?”
“怎么可能?”
敦煌城虽然年久失修,但好歹也是厚重的城墙啊,怎么忽然就塌了?
“火药,金州军动用了火药,将城墙给炸塌了。”将领脏兮兮的模样,哭丧着脸说道。
这个时代,中原的火药发展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并且开始制作火器装备部队了。
西夏就有少量的铜火炮,火蒺藜等火器。
只不过因为技术不成熟,火器的威力不大,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很小。
有种鸡肋的感觉。
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籍辣思义才不敢相信这个说法。
“火药?”
“绝不可能。”
“火药那种东西,怎么能炸塌城墙?”
籍辣思义愤怒说道,脸色狰狞,一把将属下提了起来,眼睛睁得很大,像是要吃人。
“是真的,统军,那分明就是火药的味道。”属下惊慌的解释道。
爆炸的时候,他距离那段城墙很近,眼睁睁的看着城墙歪倒,紧接着就是碎石飞溅,震耳欲聋。
他是见过火药的,记得很清楚火药的味道。
“呼呼呼,火药~”
“区区火药竟然能炸塌我城墙?”籍辣思义神情悲愤,痛苦说道。
可以确定的是,金州汉人肯定掌握一种威力巨大的火药配方。
而就在这个时候,南城墙方向传来士兵们惊恐的呼喊声。
“回鹘人进城了。”
“他们冲进来了。”
“快跑啊~”
此时的南城墙已经出现了一道十米左右的豁口。
只因为这段城墙原本就已经不牢固了,杨守正兄弟之前作为囚犯来敦煌修补城墙,知道这个位置。
于是,李骁便安排人对这段城墙进行爆破。
结果比想象中的还要好。
“黑甲军!”
“杀!”
伴随着李骁一声大喝,数百名黑甲军士兵如汹涌的潮水般,向着那道豁口迅猛冲去。
他们身着全副铁甲,在日光的映照下,宛如一道黑色的钢铁洪流,铁骑奔腾,裹挟着无尽的杀意与气势。
张先锋手持盾牌,另一只手握着钩镰枪,率领自己麾下的百名黑甲军为先锋,狂暴冲击,卷起身后滚滚沙尘。
无数箭矢从两侧城墙上射来,短短时间内,张先锋手中的盾牌上已经插满了箭矢。
噼里啪啦的声音不断响起,大部分射在甲胄上的箭矢都被反弹了出去,人马俱甲,继续无视一切的展开了冲锋。
张先锋一马当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城墙豁口。
手中长枪刺出,强大的冲击力瞬间将一名企图阻挡的党项骑兵给顶飞了出去,骨骼尽碎。
黑甲军冲进城中之后,白甲军紧随其后,对城中进行清扫。
半个时辰之后,敦煌城已经被金州军全部占领。
城头之上,金色的日月战旗在风沙之中猎猎作响。
很快,张兴华和籍辣思义,便被金州军带到了李骁面前。
他们望着眼前这名骑着高大战马,身穿白色甲胄的年轻将军,怎么也不敢想象,这就是率领数万大军攻破敦煌,又覆灭西平军主力的金州大都督李骁。
太年轻了,几乎和他们子侄一般年龄。
“敦煌刺史张兴华?”
“西平军副统军使籍辣思义?
“尔等窝藏杀害高昌国王的罪犯,不思悔改,如今可知罪?”
李骁骑着战马,冷厉的目光俯视着两人。
张兴华还好,只是衣服破碎,形象很是狼狈,但是籍辣思义却是受伤不轻,是被金州军强行俘虏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别假惺惺的用高昌王做幌子了。”
“高昌王分明就是你们杀的,对吧?”
籍辣思义愤怒咆哮,眼神凶狠的死盯着李骁,嘴角之中还在不断流出鲜血。
“你们攻我沙洲,杀我百姓,我王是不会放过你们的。”
“等着吧,待我大夏精锐到来,就是尔等灭亡之日。”
籍辣思义不愧是西夏最后一个猛将,到了这个时候却丝毫没有阶下囚的觉悟。
完全就是一副宁死不屈的硬汉。
“夏国精锐?大名鼎鼎的铁鹞子吗?”李骁冷冷的一笑。
“本都倒也想会会他们,看如今的铁鹞子,还有当年李元昊时期的几成本事。”
话虽如此,但李骁对西夏却没有丝毫轻视之心。
毕竟东亚怪物房没有一个是弱鸡。
西夏虽然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存在感,一遍遍的被金国、蒙古按在地上摩擦。
但那不是因为西夏太弱,而是对手太强了。
先后遇见了巅峰时期的金国和蒙古,谁来也白瞎。
但以西夏如今的实力,若是举全国之力西征的话,中亚的这些国家全部歇菜。
西夏的实力很强。
军工发达,军队战斗力不弱。
李骁之所以能如此轻易的消灭西平军主力,又攻破敦煌城。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西夏的重心一直在东部,铁鹞子、擒生军等军队,都在东部拱卫兴庆府。
河西走廊防御空虚,只有三个征召当地人建立起来的地方军司。
这些士兵虽然骁勇善战,单兵战斗力强悍,但却缺乏装备,而且又有胡汉矛盾的存在。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以如今金州军的实力,去和铁鹞子碰一碰,李骁还是有信心的。
毕竟如今的铁鹞子,早已经不是当年立国时期的大夏铁骑了。
但是仅凭这一万金州军和三万回鹘仆从军,想要打到兴庆府,绝无可能。
李骁攻打西夏的目的也很明确,劫掠!
“哼,大言不惭!”籍辣思义愤怒咆哮。
而旁边的张兴华则是连忙安抚,生怕激怒了李骁连累自己被杀。
然后他又对着李骁缓缓躬身行礼,并且双手将腰间代表敦煌刺史的印绶奉上。
“将军神勇,我敦煌守军无力抵抗,今愿率全城百姓归顺,只求将军能少作杀戮,放过城中百姓与士兵。”
张兴华的眼中满是恳切,对着李骁重重的一拜。
而这个时候,杨守正则是在李骁耳边轻说了几句张兴华的背景。
“张刺史竟然是张相国的后人?”李骁好奇说道。
张兴华苦笑:“先祖确是雷复公,然在下不过是张家后人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实不敢妄自尊大,借先祖之名彰显自己。”
李骁笑了:“堂堂的敦煌刺史,可并非微不足道啊。”
敦煌刺史,相当于后世的高官,封疆大吏啊。
而张兴华的祖先就更厉害了。
名叫张元,字雷复。
北宋年间人士,因屡试不中,又遭排挤,一气之下叛宋投夏。
很快便受到李元昊的重用,生平以灭宋为己任,帮助李元昊多次大败宋军,官至西夏国相。
很多宋人对其恨的咬牙切齿,痛骂其为‘汉奸’,‘民族败类’,‘数典忘祖’等等。
但张元依旧我行我素,自身的能力和才华在西夏得到了极大的施展。
只不过,随着张元的去世,张家也没落了下来。
如今的张家,地位最高就是张兴华这个刺史。
而且还是敦煌刺史,也属于变相的发配了。
作为一地刺史,张兴华自认为应该守土有责,但是为了一城百姓的生命安危,迫不得已的投降也属于情有可原。
李骁也没有鄙视,而是略带欣赏的目光看向他,说道:“咱们汉人有句话说的好。”
“识时务者为俊杰。”
“张刺史你能在这危难关头,为百姓着想,倒也不负先祖遗风。”
张兴华连忙摆手,恭敬回应:“都督过奖了。”
“在下深知战事一起,生灵涂炭,城中百姓何辜。”
“不过是做了身为父母官该做之事,怎敢与先祖相提并论。只望都督入城后,能保敦煌百姓平安,在下便心满意足了。”
李骁大笑:“好。”
“就凭张刺史这番爱民之心,本都督也定会善待敦煌百姓。”
“只不过,要敦煌这个地方是不能待了。”
李骁没有解释太多,随后目光淡淡的看向籍辣思义。
本以为李骁接受了张兴华的投降,接下来肯定会劝降籍辣思义,毕竟此人也是一员良将。
但是李骁却是直接挥手道:“杀了吧!”
此话一出,张兴华和籍辣思义都愣住了。
“大都督,这是为何~”
“籍辣将军乃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让在下好好的劝解~”
张兴华之所以想要留住籍辣思义的性命,也是存着抱团取暖的心态,以后在金州军体系之中,不至于孤立无援。
但是李骁却根本不在意这些。
他只相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骁麾下的将领也有不少,没有必要增加籍辣思义这么一个不稳定因素。
更何况,籍辣思义在历史上是有‘前科’的。
铁木真第三次征讨西夏的时候,回鹘人已经投降,蒙古铁骑进攻敦煌,意图对西夏两面夹击。
当时的籍辣思义已经成为了西平军司的统军使。
他假意投降,实则暗中埋伏,致使蒙古军队损失惨重。
所以,籍辣思义对西夏忠心的很,即便是投降了,也根本不可信。
李骁想当曹贼,但不想当曹跑跑啊。
很快,在籍辣思义的怒骂声中,瘦猴手持骑兵刀,瞬间砍断了他的脖子。
“队头以上的西平军将领,统统斩杀。”
“敦煌城中,所有士兵、百姓、商人,全部集中到城外,由金州军统一看管。”
……
有条不紊的下达了一系列命令之后,李骁率军入城。
敦煌城,日月战旗飘扬!
与此同时,敦煌的情况也终于传到了兴庆府。
这一日朝会,枢密使奏报:“启奏陛下,西平军司八百里加急。”
“高昌国犯边,正在围攻敦煌。”
听到这话,西夏朝堂一片哗然。
“高昌王国犯边?”
“怎么会忽然围攻敦煌?”
“我大夏与高昌向来较好,从来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何至于大军压境?”
官员们相互之间低声讨论着。
而另一边,中书令也奏报了张兴华传来的奏折:“敦煌刺史紧急奏报,高昌五万大军压境,形势危急,恳请陛下发兵支援。”
听闻此话,西夏国王李纯佑眉头紧锁,沉声说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高昌为何突然犯边?”
“奏报中有无写明缘由?”
中书令和枢密使对视一眼,纷纷摇头。
“陛下,军情紧急,敦煌城或许没有来得急探听缘由。”
“不过,后续应该还会有更多奏折传来。”
听闻此话,李纯佑轻哼一声:“立刻去查。”
随后又看向鸿胪卿说道:“立刻派遣使者前去高昌。”
实际上,李纯佑并不是真的生气。
因为敦煌、瓜州那些地方,在西夏国内一直都是不受重视的存在。
没有丝毫的政治经济价值,而且当地汉人百姓有时候还会发动叛乱,让朝廷耗费心神。
在历史上,铁木真第一次进攻西夏,便对敦煌、瓜州等地进行了大肆掠夺,抢走了很多百姓。
但是李纯佑得知消息之后,或许是出于对蒙古人的畏惧,并没有进行反击,仅仅是在事后将那些被蒙古人破坏的城墙重建而已。
由此可见,沙洲、瓜州对西夏并没有那么重要。
但是现在,李纯佑刚刚登基不久,雄心还没有被现实泯灭。
为了自己的面子,也肯定要管一管。
只不过很快,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到了兴庆府,让李纯佑的心情也变得越发糟糕。
“陛下,瓜州城汇报,西平军司统军使都罗兼赞,率领六千兵马支援敦煌城,半路遭遇回鹘军队伏击,全军覆没。”
“陛下,敦煌城与瓜州彻底失去联系,疑似陷落。”
“陛下,瓜州城急报,瓜州城外出现回鹘骑兵,瓜州城危急,急需支援。”
这些日子传来的,全部都是坏消息,让李纯佑非常郁闷。
高昌人抽了什么疯?
怎么就突然进攻敦煌城了呢?
而且,若是敦煌真的被攻破了话,那么瓜州也就危险了。
瓜州若也陷落,河西走廊可就危险了。
果然,李纯佑的担心变成了现实,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瓜州彻底失去了联系。
十天之后,肃州传来消息。
瓜州沦陷!
消息一出,西夏朝堂震动。
李纯佑更是气的将桌子都给掀翻了。
书房中传来他愤怒的咆哮声:“瓜州守军都是一群猪猡吗?”
“短短几天时间,就被敌人攻破了瓜州。”
“朝廷每年花那么多银钱养军,还不如养一群猪猡呢。”
实际上,西夏每年投入瓜州、敦煌等地的金钱非常有限。
西夏的重点始终都在东部,防备吐蕃,防备金国,防备草原人。
若是对瓜州和敦煌等地投入了太多资源,朝廷还会担心他们会造反自立呢。
毕竟那片地方的百姓,向来不服王化。
现在好了,直接就被高昌人攻占了,李纯佑愤怒不已。
“陛下,都罗兼赞带走了六千主力后,瓜州城剩下的兵力已经不足四千,面对来势汹汹的回鹘人,恐怕是挡不住的。”枢密使轻声说道。
算是为瓜州的陷落找了一个理由。
“枢密使,你不必为那些人辩解。”
“都罗兼赞轻敌冒进,致使西平军主力全军覆没,传令将其全家下狱。”李纯佑冷哼说道。
枢密使无奈摇头,还是没能救下都罗兼赞一家。
而旁边的中书令则是掏出了一封急报,双手呈上说道。
“陛下,这是肃州刺史传来的急报。”
“经过肃州军的打探,发现犯我边境的并非只有高昌军,而是北疆与高昌国的联军。”
听到这话,李纯佑微微一愣。
“什么?”
“北疆?”
他听说过北疆,但是了解不深。
更多的还是因为前些时日,辽国发生的一场内乱。
六院司大王萧思摩叛乱,最终的结果好像是谁都没占便宜。
而萧思摩的根基之地,就是北疆。
“北疆与敦煌有千里之遥,何故犯我大夏?”李纯佑表示不理解。
“萧思摩刚刚和辽国王廷打了一仗,不好好的舔舐伤口,招惹我大夏干什么?”
中书令说道:“陛下,肃州刺史派人与北疆军交涉过。”
“对方回应,是因为高昌国王子发动叛乱,驱赶了高昌王月儿思。”
“月儿思逃到了玉门关外,被我军误杀。”
“高昌军队是为了给其国王报仇,捉拿凶手。”
“又因为高昌国现已经投靠了北疆。”
“所以,北疆军也参与了进来。”
“根据前线传来的消息,北疆军的统帅名叫李骁,为金州都督,武成侯,而且还是辽国六院司大王萧思摩的妹夫。”
听完中书令的话,李纯佑脸色铁青。
愤怒说道:“简直荒谬。”
“高昌国王死在了玉门关外?”
“朕看他们就是诚心找麻烦。”
作为西夏国王,他非常了解政治斗争的残酷,绝对不会相信月儿思是被己方士兵误杀。
说不定就是被高昌人自己杀死了,故意嫁祸给西夏。
“金州都督李骁?”
李纯佑气呼呼皱眉说道:“听起来好像是个汉人的名字。”
中书令点头:“的确是个汉人,而且还很年轻。”
“哼~”
李纯佑轻哼一声,没有多说,心中却是深深的记住了这个名字。
随后又问道:“甘州(张掖)军司的兵马到了哪里?”
在得知敦煌被围的第一时间,李纯佑便是调动了距离最近的甘州军司兵马前去支援。
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天时间,但还没有一点消息传来。
“若是一切正常的话,甘州军司的兵马应该已经到了肃州,不日便可抵达瓜州。”枢密使沉声说道。
“传令甘州军司统军使,务必守住肃州城,不可让回鹘军继续向前一步。”
“同时,也要寻机夺回瓜州和敦煌。”李纯佑命令道。
他并非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只是有时候比较软弱。
从前线战报来看,北疆和高昌的联军很多,至少有五万人,其中骑兵数量非常多。
而甘肃军司的兵力也只有两万人左右,还要留下一部分兵力防备吐蕃。
单靠甘肃军司以及肃州城的守军,想要打败北疆联军,恐怕很难。
所以,李纯佑的目标,是先守住肃州城(酒泉),避免北疆联军进一步威胁河西走廊。
然后才考虑收服瓜州和敦煌的事情。
“遵命。”
……
瓜州,位于敦煌向东两百里。
地理特征、人文风俗等等,与敦煌基本上无异。
瓜州城中的百姓,同样是以汉人为主,是当初西汉金山国的后裔。
在消灭了西平军司的六千主力之后,瓜州城的守军已经不足四千。
金州军在攻破敦煌之后,稍作休整,便一路开向瓜州。
瓜州守军本就士气低落,惶恐不安,再加上金州军有着火药的加成,短短一天时间内,瓜州城头便竖起了日月战旗。
“大都督,城中守军已经全部看押,队头以上的军官全部斩杀。”
大虎来到李骁面前汇报说道。
斩杀了军官,剩下的士兵们就成了一盘散沙,即便是有人想要闹事,也能很快被扑灭。
“百姓呢?”
“瓜州城内外,如今已经集中了多少百姓?”李骁沉声问道。
“大概四五万人左右,更远的山里和沙漠中,还有一些村落,仔细寻找的话,或许还能增添几千人。”大虎说道。
金州军只是将瓜州城附近主要聚集地的百姓给集中了起来,还没来记得仔细寻找。
“不用了。”李骁轻轻摇头。
“我们该走了。”
瓜州和敦煌的百姓和士兵加起来,一共有差不多十万人出头。
对于只有一万骑兵的金州军来说,管理起来已经相当费劲了。
这么多人早就达到了李骁的心理预期,不准备继续抢下去了。
“再晚的话,夏国的大规模援军恐怕就要到了,我们还要看管这么多百姓,不适合继续作战。”
“传令下去。”李骁沉声说道。
“两日之后,大军开拔,回敦煌与六叔他们会合。”
“然后~”
李骁的目光看向了北方的天际,如释重负的声音说道。
“回金州!”
就在人心浮动,敦煌城岌岌可危之际。
天地间忽然爆发一阵剧烈的轰鸣,将敦煌城彻底打入了深渊。
“统军,大事不好了!”
“南门城墙~”
“塌了~”
一名脸色苍白,神情惊恐的将领匆忙跑来向籍辣思义汇报。
原本正指挥守城的他,此刻也是瞬间愣住了。
脸色惊骇,难以置信的模样。
“塌了?”
“怎么可能?”
敦煌城虽然年久失修,但好歹也是厚重的城墙啊,怎么忽然就塌了?
“火药,金州军动用了火药,将城墙给炸塌了。”将领脏兮兮的模样,哭丧着脸说道。
这个时代,中原的火药发展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并且开始制作火器装备部队了。
西夏就有少量的铜火炮,火蒺藜等火器。
只不过因为技术不成熟,火器的威力不大,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很小。
有种鸡肋的感觉。
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籍辣思义才不敢相信这个说法。
“火药?”
“绝不可能。”
“火药那种东西,怎么能炸塌城墙?”
籍辣思义愤怒说道,脸色狰狞,一把将属下提了起来,眼睛睁得很大,像是要吃人。
“是真的,统军,那分明就是火药的味道。”属下惊慌的解释道。
爆炸的时候,他距离那段城墙很近,眼睁睁的看着城墙歪倒,紧接着就是碎石飞溅,震耳欲聋。
他是见过火药的,记得很清楚火药的味道。
“呼呼呼,火药~”
“区区火药竟然能炸塌我城墙?”籍辣思义神情悲愤,痛苦说道。
可以确定的是,金州汉人肯定掌握一种威力巨大的火药配方。
而就在这个时候,南城墙方向传来士兵们惊恐的呼喊声。
“回鹘人进城了。”
“他们冲进来了。”
“快跑啊~”
此时的南城墙已经出现了一道十米左右的豁口。
只因为这段城墙原本就已经不牢固了,杨守正兄弟之前作为囚犯来敦煌修补城墙,知道这个位置。
于是,李骁便安排人对这段城墙进行爆破。
结果比想象中的还要好。
“黑甲军!”
“杀!”
伴随着李骁一声大喝,数百名黑甲军士兵如汹涌的潮水般,向着那道豁口迅猛冲去。
他们身着全副铁甲,在日光的映照下,宛如一道黑色的钢铁洪流,铁骑奔腾,裹挟着无尽的杀意与气势。
张先锋手持盾牌,另一只手握着钩镰枪,率领自己麾下的百名黑甲军为先锋,狂暴冲击,卷起身后滚滚沙尘。
无数箭矢从两侧城墙上射来,短短时间内,张先锋手中的盾牌上已经插满了箭矢。
噼里啪啦的声音不断响起,大部分射在甲胄上的箭矢都被反弹了出去,人马俱甲,继续无视一切的展开了冲锋。
张先锋一马当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城墙豁口。
手中长枪刺出,强大的冲击力瞬间将一名企图阻挡的党项骑兵给顶飞了出去,骨骼尽碎。
黑甲军冲进城中之后,白甲军紧随其后,对城中进行清扫。
半个时辰之后,敦煌城已经被金州军全部占领。
城头之上,金色的日月战旗在风沙之中猎猎作响。
很快,张兴华和籍辣思义,便被金州军带到了李骁面前。
他们望着眼前这名骑着高大战马,身穿白色甲胄的年轻将军,怎么也不敢想象,这就是率领数万大军攻破敦煌,又覆灭西平军主力的金州大都督李骁。
太年轻了,几乎和他们子侄一般年龄。
“敦煌刺史张兴华?”
“西平军副统军使籍辣思义?
“尔等窝藏杀害高昌国王的罪犯,不思悔改,如今可知罪?”
李骁骑着战马,冷厉的目光俯视着两人。
张兴华还好,只是衣服破碎,形象很是狼狈,但是籍辣思义却是受伤不轻,是被金州军强行俘虏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别假惺惺的用高昌王做幌子了。”
“高昌王分明就是你们杀的,对吧?”
籍辣思义愤怒咆哮,眼神凶狠的死盯着李骁,嘴角之中还在不断流出鲜血。
“你们攻我沙洲,杀我百姓,我王是不会放过你们的。”
“等着吧,待我大夏精锐到来,就是尔等灭亡之日。”
籍辣思义不愧是西夏最后一个猛将,到了这个时候却丝毫没有阶下囚的觉悟。
完全就是一副宁死不屈的硬汉。
“夏国精锐?大名鼎鼎的铁鹞子吗?”李骁冷冷的一笑。
“本都倒也想会会他们,看如今的铁鹞子,还有当年李元昊时期的几成本事。”
话虽如此,但李骁对西夏却没有丝毫轻视之心。
毕竟东亚怪物房没有一个是弱鸡。
西夏虽然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存在感,一遍遍的被金国、蒙古按在地上摩擦。
但那不是因为西夏太弱,而是对手太强了。
先后遇见了巅峰时期的金国和蒙古,谁来也白瞎。
但以西夏如今的实力,若是举全国之力西征的话,中亚的这些国家全部歇菜。
西夏的实力很强。
军工发达,军队战斗力不弱。
李骁之所以能如此轻易的消灭西平军主力,又攻破敦煌城。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西夏的重心一直在东部,铁鹞子、擒生军等军队,都在东部拱卫兴庆府。
河西走廊防御空虚,只有三个征召当地人建立起来的地方军司。
这些士兵虽然骁勇善战,单兵战斗力强悍,但却缺乏装备,而且又有胡汉矛盾的存在。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以如今金州军的实力,去和铁鹞子碰一碰,李骁还是有信心的。
毕竟如今的铁鹞子,早已经不是当年立国时期的大夏铁骑了。
但是仅凭这一万金州军和三万回鹘仆从军,想要打到兴庆府,绝无可能。
李骁攻打西夏的目的也很明确,劫掠!
“哼,大言不惭!”籍辣思义愤怒咆哮。
而旁边的张兴华则是连忙安抚,生怕激怒了李骁连累自己被杀。
然后他又对着李骁缓缓躬身行礼,并且双手将腰间代表敦煌刺史的印绶奉上。
“将军神勇,我敦煌守军无力抵抗,今愿率全城百姓归顺,只求将军能少作杀戮,放过城中百姓与士兵。”
张兴华的眼中满是恳切,对着李骁重重的一拜。
而这个时候,杨守正则是在李骁耳边轻说了几句张兴华的背景。
“张刺史竟然是张相国的后人?”李骁好奇说道。
张兴华苦笑:“先祖确是雷复公,然在下不过是张家后人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实不敢妄自尊大,借先祖之名彰显自己。”
李骁笑了:“堂堂的敦煌刺史,可并非微不足道啊。”
敦煌刺史,相当于后世的高官,封疆大吏啊。
而张兴华的祖先就更厉害了。
名叫张元,字雷复。
北宋年间人士,因屡试不中,又遭排挤,一气之下叛宋投夏。
很快便受到李元昊的重用,生平以灭宋为己任,帮助李元昊多次大败宋军,官至西夏国相。
很多宋人对其恨的咬牙切齿,痛骂其为‘汉奸’,‘民族败类’,‘数典忘祖’等等。
但张元依旧我行我素,自身的能力和才华在西夏得到了极大的施展。
只不过,随着张元的去世,张家也没落了下来。
如今的张家,地位最高就是张兴华这个刺史。
而且还是敦煌刺史,也属于变相的发配了。
作为一地刺史,张兴华自认为应该守土有责,但是为了一城百姓的生命安危,迫不得已的投降也属于情有可原。
李骁也没有鄙视,而是略带欣赏的目光看向他,说道:“咱们汉人有句话说的好。”
“识时务者为俊杰。”
“张刺史你能在这危难关头,为百姓着想,倒也不负先祖遗风。”
张兴华连忙摆手,恭敬回应:“都督过奖了。”
“在下深知战事一起,生灵涂炭,城中百姓何辜。”
“不过是做了身为父母官该做之事,怎敢与先祖相提并论。只望都督入城后,能保敦煌百姓平安,在下便心满意足了。”
李骁大笑:“好。”
“就凭张刺史这番爱民之心,本都督也定会善待敦煌百姓。”
“只不过,要敦煌这个地方是不能待了。”
李骁没有解释太多,随后目光淡淡的看向籍辣思义。
本以为李骁接受了张兴华的投降,接下来肯定会劝降籍辣思义,毕竟此人也是一员良将。
但是李骁却是直接挥手道:“杀了吧!”
此话一出,张兴华和籍辣思义都愣住了。
“大都督,这是为何~”
“籍辣将军乃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让在下好好的劝解~”
张兴华之所以想要留住籍辣思义的性命,也是存着抱团取暖的心态,以后在金州军体系之中,不至于孤立无援。
但是李骁却根本不在意这些。
他只相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骁麾下的将领也有不少,没有必要增加籍辣思义这么一个不稳定因素。
更何况,籍辣思义在历史上是有‘前科’的。
铁木真第三次征讨西夏的时候,回鹘人已经投降,蒙古铁骑进攻敦煌,意图对西夏两面夹击。
当时的籍辣思义已经成为了西平军司的统军使。
他假意投降,实则暗中埋伏,致使蒙古军队损失惨重。
所以,籍辣思义对西夏忠心的很,即便是投降了,也根本不可信。
李骁想当曹贼,但不想当曹跑跑啊。
很快,在籍辣思义的怒骂声中,瘦猴手持骑兵刀,瞬间砍断了他的脖子。
“队头以上的西平军将领,统统斩杀。”
“敦煌城中,所有士兵、百姓、商人,全部集中到城外,由金州军统一看管。”
……
有条不紊的下达了一系列命令之后,李骁率军入城。
敦煌城,日月战旗飘扬!
与此同时,敦煌的情况也终于传到了兴庆府。
这一日朝会,枢密使奏报:“启奏陛下,西平军司八百里加急。”
“高昌国犯边,正在围攻敦煌。”
听到这话,西夏朝堂一片哗然。
“高昌王国犯边?”
“怎么会忽然围攻敦煌?”
“我大夏与高昌向来较好,从来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何至于大军压境?”
官员们相互之间低声讨论着。
而另一边,中书令也奏报了张兴华传来的奏折:“敦煌刺史紧急奏报,高昌五万大军压境,形势危急,恳请陛下发兵支援。”
听闻此话,西夏国王李纯佑眉头紧锁,沉声说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高昌为何突然犯边?”
“奏报中有无写明缘由?”
中书令和枢密使对视一眼,纷纷摇头。
“陛下,军情紧急,敦煌城或许没有来得急探听缘由。”
“不过,后续应该还会有更多奏折传来。”
听闻此话,李纯佑轻哼一声:“立刻去查。”
随后又看向鸿胪卿说道:“立刻派遣使者前去高昌。”
实际上,李纯佑并不是真的生气。
因为敦煌、瓜州那些地方,在西夏国内一直都是不受重视的存在。
没有丝毫的政治经济价值,而且当地汉人百姓有时候还会发动叛乱,让朝廷耗费心神。
在历史上,铁木真第一次进攻西夏,便对敦煌、瓜州等地进行了大肆掠夺,抢走了很多百姓。
但是李纯佑得知消息之后,或许是出于对蒙古人的畏惧,并没有进行反击,仅仅是在事后将那些被蒙古人破坏的城墙重建而已。
由此可见,沙洲、瓜州对西夏并没有那么重要。
但是现在,李纯佑刚刚登基不久,雄心还没有被现实泯灭。
为了自己的面子,也肯定要管一管。
只不过很快,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到了兴庆府,让李纯佑的心情也变得越发糟糕。
“陛下,瓜州城汇报,西平军司统军使都罗兼赞,率领六千兵马支援敦煌城,半路遭遇回鹘军队伏击,全军覆没。”
“陛下,敦煌城与瓜州彻底失去联系,疑似陷落。”
“陛下,瓜州城急报,瓜州城外出现回鹘骑兵,瓜州城危急,急需支援。”
这些日子传来的,全部都是坏消息,让李纯佑非常郁闷。
高昌人抽了什么疯?
怎么就突然进攻敦煌城了呢?
而且,若是敦煌真的被攻破了话,那么瓜州也就危险了。
瓜州若也陷落,河西走廊可就危险了。
果然,李纯佑的担心变成了现实,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瓜州彻底失去了联系。
十天之后,肃州传来消息。
瓜州沦陷!
消息一出,西夏朝堂震动。
李纯佑更是气的将桌子都给掀翻了。
书房中传来他愤怒的咆哮声:“瓜州守军都是一群猪猡吗?”
“短短几天时间,就被敌人攻破了瓜州。”
“朝廷每年花那么多银钱养军,还不如养一群猪猡呢。”
实际上,西夏每年投入瓜州、敦煌等地的金钱非常有限。
西夏的重点始终都在东部,防备吐蕃,防备金国,防备草原人。
若是对瓜州和敦煌等地投入了太多资源,朝廷还会担心他们会造反自立呢。
毕竟那片地方的百姓,向来不服王化。
现在好了,直接就被高昌人攻占了,李纯佑愤怒不已。
“陛下,都罗兼赞带走了六千主力后,瓜州城剩下的兵力已经不足四千,面对来势汹汹的回鹘人,恐怕是挡不住的。”枢密使轻声说道。
算是为瓜州的陷落找了一个理由。
“枢密使,你不必为那些人辩解。”
“都罗兼赞轻敌冒进,致使西平军主力全军覆没,传令将其全家下狱。”李纯佑冷哼说道。
枢密使无奈摇头,还是没能救下都罗兼赞一家。
而旁边的中书令则是掏出了一封急报,双手呈上说道。
“陛下,这是肃州刺史传来的急报。”
“经过肃州军的打探,发现犯我边境的并非只有高昌军,而是北疆与高昌国的联军。”
听到这话,李纯佑微微一愣。
“什么?”
“北疆?”
他听说过北疆,但是了解不深。
更多的还是因为前些时日,辽国发生的一场内乱。
六院司大王萧思摩叛乱,最终的结果好像是谁都没占便宜。
而萧思摩的根基之地,就是北疆。
“北疆与敦煌有千里之遥,何故犯我大夏?”李纯佑表示不理解。
“萧思摩刚刚和辽国王廷打了一仗,不好好的舔舐伤口,招惹我大夏干什么?”
中书令说道:“陛下,肃州刺史派人与北疆军交涉过。”
“对方回应,是因为高昌国王子发动叛乱,驱赶了高昌王月儿思。”
“月儿思逃到了玉门关外,被我军误杀。”
“高昌军队是为了给其国王报仇,捉拿凶手。”
“又因为高昌国现已经投靠了北疆。”
“所以,北疆军也参与了进来。”
“根据前线传来的消息,北疆军的统帅名叫李骁,为金州都督,武成侯,而且还是辽国六院司大王萧思摩的妹夫。”
听完中书令的话,李纯佑脸色铁青。
愤怒说道:“简直荒谬。”
“高昌国王死在了玉门关外?”
“朕看他们就是诚心找麻烦。”
作为西夏国王,他非常了解政治斗争的残酷,绝对不会相信月儿思是被己方士兵误杀。
说不定就是被高昌人自己杀死了,故意嫁祸给西夏。
“金州都督李骁?”
李纯佑气呼呼皱眉说道:“听起来好像是个汉人的名字。”
中书令点头:“的确是个汉人,而且还很年轻。”
“哼~”
李纯佑轻哼一声,没有多说,心中却是深深的记住了这个名字。
随后又问道:“甘州(张掖)军司的兵马到了哪里?”
在得知敦煌被围的第一时间,李纯佑便是调动了距离最近的甘州军司兵马前去支援。
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天时间,但还没有一点消息传来。
“若是一切正常的话,甘州军司的兵马应该已经到了肃州,不日便可抵达瓜州。”枢密使沉声说道。
“传令甘州军司统军使,务必守住肃州城,不可让回鹘军继续向前一步。”
“同时,也要寻机夺回瓜州和敦煌。”李纯佑命令道。
他并非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只是有时候比较软弱。
从前线战报来看,北疆和高昌的联军很多,至少有五万人,其中骑兵数量非常多。
而甘肃军司的兵力也只有两万人左右,还要留下一部分兵力防备吐蕃。
单靠甘肃军司以及肃州城的守军,想要打败北疆联军,恐怕很难。
所以,李纯佑的目标,是先守住肃州城(酒泉),避免北疆联军进一步威胁河西走廊。
然后才考虑收服瓜州和敦煌的事情。
“遵命。”
……
瓜州,位于敦煌向东两百里。
地理特征、人文风俗等等,与敦煌基本上无异。
瓜州城中的百姓,同样是以汉人为主,是当初西汉金山国的后裔。
在消灭了西平军司的六千主力之后,瓜州城的守军已经不足四千。
金州军在攻破敦煌之后,稍作休整,便一路开向瓜州。
瓜州守军本就士气低落,惶恐不安,再加上金州军有着火药的加成,短短一天时间内,瓜州城头便竖起了日月战旗。
“大都督,城中守军已经全部看押,队头以上的军官全部斩杀。”
大虎来到李骁面前汇报说道。
斩杀了军官,剩下的士兵们就成了一盘散沙,即便是有人想要闹事,也能很快被扑灭。
“百姓呢?”
“瓜州城内外,如今已经集中了多少百姓?”李骁沉声问道。
“大概四五万人左右,更远的山里和沙漠中,还有一些村落,仔细寻找的话,或许还能增添几千人。”大虎说道。
金州军只是将瓜州城附近主要聚集地的百姓给集中了起来,还没来记得仔细寻找。
“不用了。”李骁轻轻摇头。
“我们该走了。”
瓜州和敦煌的百姓和士兵加起来,一共有差不多十万人出头。
对于只有一万骑兵的金州军来说,管理起来已经相当费劲了。
这么多人早就达到了李骁的心理预期,不准备继续抢下去了。
“再晚的话,夏国的大规模援军恐怕就要到了,我们还要看管这么多百姓,不适合继续作战。”
“传令下去。”李骁沉声说道。
“两日之后,大军开拔,回敦煌与六叔他们会合。”
“然后~”
李骁的目光看向了北方的天际,如释重负的声音说道。
“回金州!”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最新章节,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最新章节,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