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郎 第316章 皇后处断

小说:虎贲郎 作者:中更 更新时间:2025-04-11 02:35:15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平阳城北,尧帝陵庙附近的庄园里。

  赵基携带三十余车礼物来见皇后等人,这段时间自己姐姐也待在这里。

  虽然赵基视晋阳为大本营,裴秀也在用心发展晋阳。

  可晋阳对赵幸来说依旧是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

  她也不喜欢闻喜、安邑,不怎样遥远的平阳,就成了她的新家。

  庄园会客大厅内,皇后端坐上首,赵贵妃、董贵妃分别坐在两侧,宋美人侍立在侧。

  伏寿阅读天子、伏完的书信后,转而就说:“孤听闻中山诸刘有意督兵南下,入卫天子。不知大司马是何心意?”

  隔着竹帘,赵基坦然坐在客厅内,闻言皱眉:“亦有听闻此事。此前大军将要返回,十余万军民迁徙,拥挤于轵关陉。我虑他们南下时堵塞道路,就不做准许。不曾想,他们竟然求到了皇后这里。”

  伏寿立刻回答:“大司马不要误会,孤并无干涉军事之意。”

  “不敢,臣以为彼辈要走,如今便可以启程。稍后臣就发出文书,准许诸刘南下中原,入卫天子。”

  赵基有些想不明白,中原有什么好,值得刘惠这些人如此执着。

  这些人加在一起也就三千多人,算上之前入卫天子的田豫所部骑士,再加上这三千余步骑,将近五千之众。

  双方大概率会合流,中山国在冀州之北,与代郡、渔阳、上谷相距不远。

  皇帝得到这些人,也等于吕布间接得到。

  这样算起来,冀州、幽州、荆州都派遣了入卫天子的军队,那么扬州、徐州方面也会派兵过来。

  当这种兵力越来越多,皇帝的影响力增高,也就等于公卿搞事的本钱、操作余地扩大。

  军队越聚越多,冬季粮食补给压力也就剧增,吕布这里刹车的难度也就大了起来。

  见赵基轻易放走这些人,伏寿反倒沉默了,就问:“大司马,琅琊近况如何?”

  “臣已委派赵范接任琅琊国相,自会顾虑周到。若是皇后思念家乡,明年臣督促琅琊,选百余宫人送到河东。如此皇后左右多些乡人,也能排解思念之情。”

  “也好。”

  伏寿应答一声,赵基也就起身:“臣告退。”

  “赵贵妃代孤送一送大司马。”

  “唯。”

  赵贵妃起身应答,赵基也行礼后退几步,转身走出大厅。

  赵贵妃揭开竹帘低头走出,她脸上敷着厚粉,盖掉了双眉轮廓,双眉之上各点了一团蝌蚪一样的蚕眉。

  赵基在门外廊下等候,见她出来,拱手:“姐姐。”

  “元嗣为国征战,数月不见……竟明显长大了许多。”

  赵贵妃审视赵基,仔细打量,可以感受到赵基的疲倦。

  “还好,见中原百里无人烟,难免伤感。”

  赵基展臂示意她先走,赵贵妃走了几步就说:“叔父已辞官,听说元嗣要征叔父为幕府东曹?”

  “是,我已派人询问伯父,他没有回应,没想到姐姐却先知道了。”

  赵基左手垂落按在剑柄,右手负在斗篷下,也是边走边说:“姐姐替我劝劝他,朝廷已是是非之地。我家与旧日公卿已成水火之势,伯父若还是想入朝侍奉天子,必受公卿迫害。”

  “那我尽力为元嗣促成此事。”

  赵贵妃也压低了声音:“元嗣征常山时,有一战破袁绍之机会,却突然放弃。而战前叔父遣子楷兄长游说常山各家,自认为失信于乡人,无颜见人,这才辞官居家,以平旧人怨恨。”

  赵基沉默,赵范作为朝廷使者返乡动员常山大姓、豪强反抗袁绍,赵范作为一个晚辈,影响力有限。

  赵范是代表赵蕤做出各种承诺,大概就是一战打垮袁绍,自此常山人翻身做主之类的许诺。

  结果就是实际情况不允许,赵基不愿意跟袁绍血拼,主动与袁绍和平退兵。

  那些参与反抗袁绍的常山大姓、豪强也只能率领宗族、部曲、乡党西迁太原。

  如果这些人都在战争中消亡,也就没人指责赵蕤了。

  可都带着宗党、部众迁入太原,这就给赵蕤制造了巨大的压力。

  赵基也明白,名义上是不满赵蕤,实际上还是不满自己,想要获取更多的好处。

  比如准许他们几乎无成本兼并土地,或降低徭役、兵役、税赋。

  沉默片刻,两人来到大门处,赵基才对神情忐忑的赵贵妃说:“姐姐,等明年春耕结束,我就遣人在附近为姐姐另建一座庄园。至于常山乡党愤恨不平之事,我自会酌情考虑。若是愿意与我家同进退,自然要有披荆斩棘的觉悟。如若不然,中山诸刘正要入卫天子,正好结伴随行。”

  反正这个冬季,太原的粮食消耗很紧张,少这一两万人口,赵基也乐的轻松。

  不同心也就罢了,还是欲求不满的那种……不诛杀这些宗贼头目,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赵贵妃面容露出笑意,随即收敛:“也好,元嗣自行定夺就是。叔父那里,我自会规劝。”

  “嗯,姐姐保重。”

  赵基拱手,这时候韩述牵来马,赵基翻身上马,赵贵妃也微微屈身,目送赵基百余骑轻驰而去。

  驻望许久,直到他们消失在视野内。

  赵贵妃搓搓手,引着一名宫人返回,大门也缓缓关闭。

  这里陆续又补了二十几名健妇、寡妇,形成了四十多的宫人团队。

  门禁,也是由披甲的健妇充任卫士。

  为了保护这里,贾逵已在外围设立军屯据点,秋季时已经栽植了柳条墙,墙内就是禁区。

  日常也有骑士巡查,逮到就是丢进矿山的命。

  赵贵妃返回后,就见伏寿引着宫人查阅礼物,宋美人捧着礼单,伏寿按着礼单检验一车车的礼物。

  除了布帛、器皿之外,还有很多书册,有的是外出征战时所获,有的是这段时间关中诸将、郡县长吏送来的,是此前朝廷东迁遗落的书册。

  除了这些,还有三车五铢钱,以便伏寿能日常赏赐宫人,或购置器物,经营这片地区。

  谁征税也征不到这里来,现在就缺春耕时的牛马畜力,以及百人左右的中官阉人。

  想要好好经营、发展这里,还需要一些犯罪阉割的技术工。

  伏寿并不着急,以后赵基肯定会给这里补充人力,将她们照顾周全。

  她与董贵妃肚子的孩子,才是未来赵氏反制朝廷的最大筹码。

  未来双方相互征伐,有她们在,赵基一方也能师出有名,不至于在舆论上被动挨打。

  搞不好,她还有亲征的叛臣的一日。

  至于董贵妃就比较惨了,赵基走后,就被两个新来的健妇宫人搀扶着架走。

  等她完成使命,伏寿自会一脚将她踹走。

  养育孩子这种事情,多招募几个乳娘就能解决。

  虽说是由她来抚育,可她真不会有一点压力。

  历来皇后抚育皇帝的庶子,都是这么养过来的,没什么压力。

  遣散宫人后,伏寿摸着一匹鲜红蜀锦:“真是难得之物。”

  赵贵妃看着其他蜀锦:“这应该是荆州刘表献给陛下的,陛下赏给了大司马。”

  “刘表不是这种人。”

  伏寿断然否定,猜测:“这应该是荆州大姓送给他的,南阳大姓积蓄甚多,不缺这点蜀锦。”

  她猜测赵基如果在颍川多驻留一段时间,可能荆南的大姓代表抵达后,也会进献一批地方特产。

  钱粮运输不便,可这种用奢侈品行贿、讨好强势一方领袖的事情,往往能很快速运输,并畅通无阻。

  沿途郡县官吏,即便知道,也不敢伸手勒索。

  伏寿拍了拍蜀锦,对边上宋美人嘱咐说:“裁剪衣装,每人两套。一套日常使用,另一套节日、接见拜访时穿戴。”

  宋美人请示:“皇后,那董贵妃这里?”

  “这点小事何至于苛待她?也是一样,不要让大司马看笑话。再给她多做几套春夏常服,陛下那里也给做两套四季常服,到时候一并送去。”

  伏寿思索着:“细碎布料可以送给她,让她闲暇时给孩子做些衣物。”

  “唯。”

  宋美人应下,就见伏寿看赵贵妃:“你也取一些蜀锦,给大司马、元明公制作冬衣,腊月时我遣人送去。”

  “是。”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虎贲郎,虎贲郎最新章节,虎贲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