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北郊,孙策单骑乘马而行。
马匹踏雪而行,孙策驻马小山之上,环视周围几座刘氏王侯陵墓。
他的军队一步步瓦解、溃散,就连曹豹这里五千余丹阳兵也不告而别,返乡去投袁术了。
孙策已经开不出丹阳兵的军饷,军粮也很是窘迫。
离开下邳时虽然转运了很多粮食,终究有吃完的一天。
撑到现在,孙策本部就剩下一万八千余人,除了孙坚遗留的旧部外、淮泗兵、子弟兵外,孙策还扣了六千余企图哗变的士兵。
他有信心压制这部分士兵,以从叛之名,尽数贬为囚徒。
这些低成本的苦力,将成为开春春耕、军屯的主力。
他麾下的军队,只有少部分有抗寒意识和准备,入腊月之际,孙策军队因抗寒准备不足,正在付出代价。
若是在江东,纺织业还算正常,补充布帛很是方便。
而这里是徐州,现在想要补充抗寒物资,基本上不可能悄悄完成;若是弄的外人皆知,那么对方举兵攻过来,孙策就难办了。
更为难办的是,袁绍、曹操已经传话给他,要保他当青州刺史。
目前的青州刺史臧霸也只是攻略北海,严格来说就占据了半个北海,东莱、乐安、济南、平原等郡国依旧不服臧霸。
臧霸此前不过是陶谦引来并扶植的流民帅,本部不过三四千户,现在的臧霸不过是联合其他流民帅,综合实力肯定不如孙策。
放弃彭城,前往曹操控制的济水流域,然后顺济水而下攻入青州北海,这就是袁绍给他定下的行军路线。
青州刺史、齐国故地,都在吸引孙策。
虽说青州更北一些,冬季更寒冷;可如果军队行动起来,并准备放弃彭城的话,那抗寒衣物不足的问题……似乎也可以顺手解决。
失去根本后,孙策就没有战略定力可言。
如果抓住青州,倒是有机会重新成为争夺天下的棋手。
若是一直待在彭城,不说曹操、吕布,就连刘备、陈登也会想办法打掉他。
孙策单骑而行,思索间就见数十骑在山下搜索。
孙策也就下山,与程普等人汇合。
众人结伴回城,孙策召来太史慈、二张,与程普等人围在火塘处议论。
孙策出示袁绍的手书:“今右将军与前将军相持于信都,右将军顾虑臧霸袭扰平原。欲举我为青州刺史,诸位如何看?”
程普回头与韩当互看一眼,两个人都是幽州籍贯。
两人又去看青州东莱人太史慈,太史慈沉眉不语。
他的地位很尴尬,是刘繇的乡党,没想到刘繇还能死灰复燃,重新割据江东,并与孙策留守势力合流。
而现在若是按着袁绍的分配,去抢青州,那么就能反向控制刘繇的宗族。进而与刘繇达成某种奇怪的战略同盟,双方都抓着对方软肋。
程普拱手:“敢问将军,右将军是指示我军驱逐臧霸?还是北上后,渡河与前将军交战?”
其他人也都眼巴巴看着孙策,这个问题很关键。
当年孙坚就是被袁术表奏的一个豫州刺史哄得团团转,最后还是派去打刘表,意外战死。
如果是这样名义上的刺史,不要也罢。
“是命我驱逐臧霸,慑服青州列郡宗贼、海贼、以及盗贼。”
孙策将手书递给程普,程普起身伸出双手接住,仔细阅读,缓缓点头:“右将军若是如此,可见诚意十足。仆就顾虑曹操反复,乘我军开拔时袭击。”
作为名义上的友军,曹操会不会乘机动手?
泰山王匡虽然不是曹操杀的,却是曹操暗示胡毋班家族复仇杀死王匡。
汉末泰山三个领袖,鲍信战死,胡毋班代表朝廷劝王匡罢兵,妹夫王匡奉袁绍之命无奈杀死胡毋班。
另一个领袖就是河内郡守王匡,与袁绍联军在河内,窥伺雒都;被董卓声东击西渡河后一战歼灭王匡主力。
王匡回乡募兵时,被胡毋班家族复仇杀死。
随后泰山没有豪桀人物,被袁绍、曹操轻易控制。
而且讨董联军内部相互袭击、兼并的例子太多了,程普的担忧很有道理。
孙策去看二张,见张昭神情忧虑,就略过张昭去看张纮:“子纲先生如何看?”
“今右将军强盛,曹建德依附右将军才得以立足兖州东部。”
张纮略作思考,就陈述形势:“此前右将军迫使曹建德移交家眷于邺城,曹建德婉拒。陈留之战前,曹建德跨有兖豫二州,势力强盛,不亚右将军。是以,仆以为右将军表奏将军为青州刺史,意在妨碍曹建德做大。”
孙策缓缓点着头,他也是如此看法。
张纮继续说:“此前臧霸奉朝廷诏令驱逐袁谭,之所以成功,原因有二。一是袁谭新定北海,士民不附;而大司马接连歼灭高干、袁熙,牵制右将军大军于常山。河北兵马难以入援,故袁谭败绩。”
“是以,臧霸对右将军而言不过芥藓之疾。待前将军退回幽州,右将军派遣偏师,即可驱逐臧霸。”
张纮整理思绪,继续分析说:“陈留一战,曹操本部几近覆没。仆听闻其妻妾诸子多已送入邺城为质,身边只有长子。若是能以其长子入我军中为质,我军北上进击青州,也无忧矣。”
至于能否击败臧霸,就连张纮也不觉得有什么困难。
职业的军队,打缺乏当地支持的臧霸这伙流民帅,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些泰山贼寇出身的流民帅,也就能欺负组织度更低的黄巾贼。
遇上边军、京营禁军,论野战根本打不过。
孙坚的军队成份比较复杂,有边军的底子,更像是一支灵帝时期专业的帝国雇佣军。是独立于京营禁军、三大边军之外的第五支职业军团。
也就是当年被袁术耍了,否则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如果袁术把南阳大姓稍稍尊重一些,也不会弄的荆州军瓦解、哗变,致使坚定的同党刘祥遇害。
江夏郡守刘祥如果还活着,那孙坚可以通过江夏与荆南地区保持联络,能三面包围襄阳;大概率能轻易驱逐刘表,孙坚本人也不会战死。
当年荆州的事情一环套一环,孙策、孙坚旧部对袁术的怨气一直很大。
孙策听着缓缓点头,反正曹操很多亲属被袁绍攥着,再把其长子曹昂弄到自己军中当人质,有袁绍压着,曹操只能同意。
随即,孙策反而问:“右将军征我部北上青州,所图难道仅仅是为他驱逐臧霸、制衡曹建德?”
众人交流目光,还是去看张纮,张纮回答:“今将军在彭城,隔断了大将军与刘玄德。若是将军北上让出彭城,能引大将军、刘玄德争夺彭城。彭城乃徐州门户,刘玄德绝无放弃之理。”
稍稍停顿,等众人理解他的意思后,又说:“观大将军为人,行事霸道,又岂会放任刘玄德拿回彭城?仆以为,我军北上后,双方必争彭城。虽不至于起刀兵之争,但也会裂其盟约,使双方孤立。”
涉及到家乡,张昭关心则乱,见张纮做出这样的判断,也不由长舒一口气,轻松下来。
孙策思索片刻:“如此说,我倒可以与刘玄德做一笔买卖。拿彭城,与他换许多布帛,以资军用。”
张昭立刻拱手:“将军,仆愿出使,促成此事。”
如果弄不来足够的布料,孙策撤军时,真有可能扒光周围吏民男女的衣物。
也不需要孙策主动下令,军队会自己去抢。
见张昭也支持去青州,孙策就颔首:“有劳子布先生。”
这时候一直沉默的孙河却说:“若如此离去,实在是有些可惜。刘玄德遣使孙乾,率商队前往并州,想来是去交易马匹。我军若是在彭城,待其归来时……”
“无碍,我军即为右将军分忧,定青州后,也能通过右将军购买东胡马匹。”
孙策做出决断,就看向书吏:“拟书,向刘玄德求取布帛万匹。城中所余粮秣,也会交割给他。”
反正运力是有限的,带半月左右的粮食就够了。
就食于敌这种事情,孙策很有信心。
他也想试试,赵基能干的事情,他感觉自己在青州也能干成。
臧霸连个北海都没完全啃下,可见青州大姓宗贼,各种贼寇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不怕他们强,就怕这些人虚弱的没米下锅。
只要青州还有人力、物力,孙策就有信心以战养战。
有泰山阻隔,刘备又要与吕布争彭城,很难支援臧霸。
所以战略上来说,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自孙策以下各领兵校尉,就没有怕打仗的!
(本章完)
马匹踏雪而行,孙策驻马小山之上,环视周围几座刘氏王侯陵墓。
他的军队一步步瓦解、溃散,就连曹豹这里五千余丹阳兵也不告而别,返乡去投袁术了。
孙策已经开不出丹阳兵的军饷,军粮也很是窘迫。
离开下邳时虽然转运了很多粮食,终究有吃完的一天。
撑到现在,孙策本部就剩下一万八千余人,除了孙坚遗留的旧部外、淮泗兵、子弟兵外,孙策还扣了六千余企图哗变的士兵。
他有信心压制这部分士兵,以从叛之名,尽数贬为囚徒。
这些低成本的苦力,将成为开春春耕、军屯的主力。
他麾下的军队,只有少部分有抗寒意识和准备,入腊月之际,孙策军队因抗寒准备不足,正在付出代价。
若是在江东,纺织业还算正常,补充布帛很是方便。
而这里是徐州,现在想要补充抗寒物资,基本上不可能悄悄完成;若是弄的外人皆知,那么对方举兵攻过来,孙策就难办了。
更为难办的是,袁绍、曹操已经传话给他,要保他当青州刺史。
目前的青州刺史臧霸也只是攻略北海,严格来说就占据了半个北海,东莱、乐安、济南、平原等郡国依旧不服臧霸。
臧霸此前不过是陶谦引来并扶植的流民帅,本部不过三四千户,现在的臧霸不过是联合其他流民帅,综合实力肯定不如孙策。
放弃彭城,前往曹操控制的济水流域,然后顺济水而下攻入青州北海,这就是袁绍给他定下的行军路线。
青州刺史、齐国故地,都在吸引孙策。
虽说青州更北一些,冬季更寒冷;可如果军队行动起来,并准备放弃彭城的话,那抗寒衣物不足的问题……似乎也可以顺手解决。
失去根本后,孙策就没有战略定力可言。
如果抓住青州,倒是有机会重新成为争夺天下的棋手。
若是一直待在彭城,不说曹操、吕布,就连刘备、陈登也会想办法打掉他。
孙策单骑而行,思索间就见数十骑在山下搜索。
孙策也就下山,与程普等人汇合。
众人结伴回城,孙策召来太史慈、二张,与程普等人围在火塘处议论。
孙策出示袁绍的手书:“今右将军与前将军相持于信都,右将军顾虑臧霸袭扰平原。欲举我为青州刺史,诸位如何看?”
程普回头与韩当互看一眼,两个人都是幽州籍贯。
两人又去看青州东莱人太史慈,太史慈沉眉不语。
他的地位很尴尬,是刘繇的乡党,没想到刘繇还能死灰复燃,重新割据江东,并与孙策留守势力合流。
而现在若是按着袁绍的分配,去抢青州,那么就能反向控制刘繇的宗族。进而与刘繇达成某种奇怪的战略同盟,双方都抓着对方软肋。
程普拱手:“敢问将军,右将军是指示我军驱逐臧霸?还是北上后,渡河与前将军交战?”
其他人也都眼巴巴看着孙策,这个问题很关键。
当年孙坚就是被袁术表奏的一个豫州刺史哄得团团转,最后还是派去打刘表,意外战死。
如果是这样名义上的刺史,不要也罢。
“是命我驱逐臧霸,慑服青州列郡宗贼、海贼、以及盗贼。”
孙策将手书递给程普,程普起身伸出双手接住,仔细阅读,缓缓点头:“右将军若是如此,可见诚意十足。仆就顾虑曹操反复,乘我军开拔时袭击。”
作为名义上的友军,曹操会不会乘机动手?
泰山王匡虽然不是曹操杀的,却是曹操暗示胡毋班家族复仇杀死王匡。
汉末泰山三个领袖,鲍信战死,胡毋班代表朝廷劝王匡罢兵,妹夫王匡奉袁绍之命无奈杀死胡毋班。
另一个领袖就是河内郡守王匡,与袁绍联军在河内,窥伺雒都;被董卓声东击西渡河后一战歼灭王匡主力。
王匡回乡募兵时,被胡毋班家族复仇杀死。
随后泰山没有豪桀人物,被袁绍、曹操轻易控制。
而且讨董联军内部相互袭击、兼并的例子太多了,程普的担忧很有道理。
孙策去看二张,见张昭神情忧虑,就略过张昭去看张纮:“子纲先生如何看?”
“今右将军强盛,曹建德依附右将军才得以立足兖州东部。”
张纮略作思考,就陈述形势:“此前右将军迫使曹建德移交家眷于邺城,曹建德婉拒。陈留之战前,曹建德跨有兖豫二州,势力强盛,不亚右将军。是以,仆以为右将军表奏将军为青州刺史,意在妨碍曹建德做大。”
孙策缓缓点着头,他也是如此看法。
张纮继续说:“此前臧霸奉朝廷诏令驱逐袁谭,之所以成功,原因有二。一是袁谭新定北海,士民不附;而大司马接连歼灭高干、袁熙,牵制右将军大军于常山。河北兵马难以入援,故袁谭败绩。”
“是以,臧霸对右将军而言不过芥藓之疾。待前将军退回幽州,右将军派遣偏师,即可驱逐臧霸。”
张纮整理思绪,继续分析说:“陈留一战,曹操本部几近覆没。仆听闻其妻妾诸子多已送入邺城为质,身边只有长子。若是能以其长子入我军中为质,我军北上进击青州,也无忧矣。”
至于能否击败臧霸,就连张纮也不觉得有什么困难。
职业的军队,打缺乏当地支持的臧霸这伙流民帅,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些泰山贼寇出身的流民帅,也就能欺负组织度更低的黄巾贼。
遇上边军、京营禁军,论野战根本打不过。
孙坚的军队成份比较复杂,有边军的底子,更像是一支灵帝时期专业的帝国雇佣军。是独立于京营禁军、三大边军之外的第五支职业军团。
也就是当年被袁术耍了,否则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如果袁术把南阳大姓稍稍尊重一些,也不会弄的荆州军瓦解、哗变,致使坚定的同党刘祥遇害。
江夏郡守刘祥如果还活着,那孙坚可以通过江夏与荆南地区保持联络,能三面包围襄阳;大概率能轻易驱逐刘表,孙坚本人也不会战死。
当年荆州的事情一环套一环,孙策、孙坚旧部对袁术的怨气一直很大。
孙策听着缓缓点头,反正曹操很多亲属被袁绍攥着,再把其长子曹昂弄到自己军中当人质,有袁绍压着,曹操只能同意。
随即,孙策反而问:“右将军征我部北上青州,所图难道仅仅是为他驱逐臧霸、制衡曹建德?”
众人交流目光,还是去看张纮,张纮回答:“今将军在彭城,隔断了大将军与刘玄德。若是将军北上让出彭城,能引大将军、刘玄德争夺彭城。彭城乃徐州门户,刘玄德绝无放弃之理。”
稍稍停顿,等众人理解他的意思后,又说:“观大将军为人,行事霸道,又岂会放任刘玄德拿回彭城?仆以为,我军北上后,双方必争彭城。虽不至于起刀兵之争,但也会裂其盟约,使双方孤立。”
涉及到家乡,张昭关心则乱,见张纮做出这样的判断,也不由长舒一口气,轻松下来。
孙策思索片刻:“如此说,我倒可以与刘玄德做一笔买卖。拿彭城,与他换许多布帛,以资军用。”
张昭立刻拱手:“将军,仆愿出使,促成此事。”
如果弄不来足够的布料,孙策撤军时,真有可能扒光周围吏民男女的衣物。
也不需要孙策主动下令,军队会自己去抢。
见张昭也支持去青州,孙策就颔首:“有劳子布先生。”
这时候一直沉默的孙河却说:“若如此离去,实在是有些可惜。刘玄德遣使孙乾,率商队前往并州,想来是去交易马匹。我军若是在彭城,待其归来时……”
“无碍,我军即为右将军分忧,定青州后,也能通过右将军购买东胡马匹。”
孙策做出决断,就看向书吏:“拟书,向刘玄德求取布帛万匹。城中所余粮秣,也会交割给他。”
反正运力是有限的,带半月左右的粮食就够了。
就食于敌这种事情,孙策很有信心。
他也想试试,赵基能干的事情,他感觉自己在青州也能干成。
臧霸连个北海都没完全啃下,可见青州大姓宗贼,各种贼寇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不怕他们强,就怕这些人虚弱的没米下锅。
只要青州还有人力、物力,孙策就有信心以战养战。
有泰山阻隔,刘备又要与吕布争彭城,很难支援臧霸。
所以战略上来说,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自孙策以下各领兵校尉,就没有怕打仗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