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郎 第323章 军田新政

小说:虎贲郎 作者:中更 更新时间:2025-04-13 09:27:0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腊月中,朔风吹刮。

  太原可能是湿气重,给赵基的体感温度更低。

  但午间阳光明媚无风时,倒也影响不大。

  他抽空巡视太原南部的中都九县,三十余辆车,二百余骑跟随。

  治中从事孙资乘车为前导,孙资现在的压力很沉重。

  从上党、常山迁徙来的人口……给了他,以及太原旧民极大的压力。

  此前太原就有两股移民势力,一股是安置在郡北的塞外四郡移民,这些移民屯戍自卫,与郡府、本地人格格不入。

  第二股就是从西河方向蔓延过来的匈奴人,好在被赵基压制住了。

  旧有的大姓、豪强被连根拔起,这个过程里天子威仪只是起到了表面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郡北移民、匈奴人与河东人,甚至包括河内人。

  正是这些外郡势力介入,才将太原本土宗贼势力瓦解。

  也只是瓦解宗贼的结构,而不是将宗族子弟、青壮消灭一空。

  随着时间变迁,他们还是有机会一点点经营,重新壮大,相互抱团形成新的地方势力。

  而这个过渡期或长或短,但他们的再次崛起就是个时间问题。

  然而,上党、常山人迁徙过来了。

  好在赵基处断还算公允,立有军功的则与虎步军一起授予户田、口田与军田,如果家里人口多还能承租官田。

  其他没有功勋,也没有从军的新移民,一律成为官佃。

  即便是官佃,租种的也是此前大姓、豪强家中抄没的好田地;未来若是立足发展,依旧能挤压太原旧人的生存空间。

  所以太原旧人就不能犯错,要积极响应大司马幕府的政策安排,以立下功勋,进而分配到户田与口田。

  军田也是官田的一种,服役时才有,退役时收回。

  服役时若无力耕种,也能由官府代为招佃,收益与官府五五开,最终能拿到这份田产的两成五。

  具体授发的军田则与对方的军衔挂钩,入伍就有五十亩军田。

  晋升到节从虎贲,军阶一杠一星时,军田数量八百亩;尽数招佃,每年按具体收获进行分成,大约能得到六百石。

  亩产三石是平均数,授发的军田,军阶越高,授发的田地也会拆分,使有肥田、瘦田,维持基本的均衡。

  军田分成的年收入石等于军田亩数的四分之三。

  节从虎贲不派家人耕种军田,仅仅是招佃,每年可得六百石收入。

  秦一石是汉石的两倍,秦军功爵位制度下,能拿六百汉石年俸的是第六级官大夫。

  而在赵基这里,官大夫对应的是百人督;实际上领这份俸禄的是队官级别的初级节从虎贲。

  百人督往往一杠三星,资深者两杆一星,授虎贲郎中之职。授军田一千七百亩,以及两千二百亩。

  若没有军田招租,节从虎贲此前年俸二百石;对比下来后,在赵基这里可以拿六百石。

  如果遇到丰年,分成更多;当然了,若是灾年,分的也少。

  赵基加重提升了节从虎贲、虎贲郎中的军田配比,增加他们的收益;再往上军田增长则是一级二百亩,降了下来。

  中高级军吏,不缺这点收入。

  而节从虎贲以下的高级虎步军士,三道斜杠,也只是三百亩军田,军田年租收入二百余石;也远远高于汉军屯长、百石乡吏的斗食吏。

  年入二百石,可以脱产养活自己、妻子,与两个孩子。

  虎步新兵授军田从五十石,七十五石,百石,也足够夫妻两个吃饱。

  编为虎步新兵,还会授发户田、口田;如果是单身军士,这些田地也能自行租出去,可以拿到三成田租,足够维持本人脱产生活。

  所以军田授发,只是给额度,不给实际经营权。

  军田额度,决定了当年的分成收益。

  户田是固定的,只有五十亩;家庭不绝嗣,就能一直传承下去。

  口田则是临时调拨,选择坡田或瘦田。

  当退役后,就收回口田,只保留户田;若是子弟接替入伍,继续保留;阵亡或残疾,保留十年。

  这两种田地,才是真正能自己耕种、经营的;不想经营的话,也能自行招租。

  吏民私田招租,年租不能超过三成。

  整个军田分配制度,如同一个纺锤一样,两头细中间粗。

  中高级军吏不靠军田、年俸过日子,战利品分成才是大头。

  为了强化对各县的控制,户田、口田都是扎堆分发,使百余户军士能聚集生活在一处,形成一个小型军事据点。

  为避免其他问题,同据点的军士,会分配在不同的编队里。

  这样的据点,赵基称之为庄,规模更大有三百余户的要地,称之为镇。

  而分给他们的军田,名义上属于本县;一个县有多少官田,就能安置相应比例的军户。

  越是富饶的县,安置的军户也多,镇压力量同比例提升。

  这些军户又在本县扎堆居住……也能监视本县,谎报灾情、减免田租收益的事情,基本上也能杜绝。

  总之,赵基的设计之下,军户据点组成的网络,将勒住各县,汲取各县的收入以养军。

  但这需要时间落实,明年征讨关中,赵基就不准备征调多少大军。

  此前他在外征战时,贾诩已完成了太原田亩统计。

  就现在太原境内,除去匈奴人的牧区、耕地外,余下土地有明显的富余现象,足够分配、使用。

  正是因为这样,孙资这些残留入仕的格外忧虑。

  不管是他们,还是后续的移民,都在等待新的征兵令。

  可是上党一战,虎步军损失有限;后续常山、陈留两场战斗,反倒带回来许多从属武装。

  虎贲有限,赵基还想着压缩虎步军规模,哪有继续扩编虎步军的心思?

  因此在虎步军、州郡兵体系外,又建设了大司马五部营。

  五部营的主力兵员,就来自上党、常山、陈留作战时招揽的徒属,并混编了一些虎步军精锐。

  五部营还没有彻底整顿顺畅,但也在授田范围内。

  而州郡兵……很可惜,选入郡兵,州兵,只是有了入选虎步、五部营的资格。

  所以州郡兵,并不授军田,只是有户田与口田,能保证每家最少百亩土地。

  此前普通百姓,原来多少土地,现在还多少土地。

  被解放的各家仆僮,奴仆,此前没有土地,现在依旧没有土地。

  这些人只能承租官田,想要获取土地,参加县兵、郡兵、州兵,层层选拔后补入虎步军、五部营兵,就能获取军田,并有军功入仕的机会。

  对一个平民百姓来说,只要能升到节从虎贲,仅仅是每年六百石的年收入,就能养三五匹马,两三头牛,还能供子弟读书。

  六百石的年收入,等同于中等县令的收入,比小县县长四百石收入还要高。

  这也意味着,每一个跟随过赵基,受领节从虎贲以上职衔的军吏,都将拥有一笔稳定的年收入。

  足够的时间沉淀下,每个人都能发展壮大自己的小家庭、小家族。

  此前阵亡、伤残退役的虎贲,有子弟接替的,按子弟职衔来补;若绝嗣,则限定十年时间享受军田待遇。

  至于前后几次抓来的俘虏,自然不可能让他们直接转正。

  青壮年俘虏可是十分宝贵的低成本人力,赵基舍不得提升他们地位,也舍不得他们被随意浪费、消耗。

  这些人已经投到大陵、平阳冶炼场、煤场,去挖煤、挖矿、砍树、烧炭。

  也就高干、袁熙、牵招这样的高级俘虏能免除沉重体力劳动,被软禁在晋阳,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

  想白吃饭?哪有那么简单?

  维持内部严密、公开的上升渠道,才能最大化维持凝聚力。

  以后野战部队缺员,从州兵、郡兵里面挑选即可……县兵,则有些不够看。

  这也能杜绝领军校尉、将军擅自征募士兵,扩大军队。

  这种从外部随意补充来的士兵,自然不受老兵的待见。

  赵基出巡中都九县,就是来察看各县落实情况。

  现在各县的令长、县丞、县尉,普遍都是虎贲退役的,他们自有子弟接替空出来的虎贲岗位。

  所以他们与虎贲群体高度融合,自然会积极落实这些事情。

  至于以后,都已形成定制,也不怕后续的长吏搅乱这套规矩。

  再说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以后的长吏只能来自退役的军吏。

  这些人先天会保护军田制度,毕竟在外当官结束任期后,他们还是要返回各庄、各镇里养老生活。

  哪怕你是普通百姓出身,从你从戎的那一天开始,授户田、军田后,就会编到某庄、某镇,然后长久隶属于这里,并在这里养老。

  期间贪污或干别的,周围邻居也是军户……多少能起到监察作用。

  至于再久远的事情,就不是赵基能料想的。

  只求短期内这套制度能运转起来,不要出明显的错误就行了。

  就这样,赵基每个县驻留两三日,等将中都九县巡查完毕,已到了建安二年。

  刘表的使者,王粲、裴潜、傅巽三人组团北上,赶上了这个冬季最后的寒潮。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虎贲郎,虎贲郎最新章节,虎贲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