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通行的折算量为一个工资分约含:2.8斤粮食、0.05斤植物油,0.2尺白布、2斤煤、0.02斤食盐。
实际情执行中各地根据当地的情况有所变通。
比如,有的地区粮食就是小米,也有的地方是高粱,有的地区白布改为当地产的土布,还有不产煤的地方和林区将煤改为柴禾。
采用“工资分”为计算单位计算工资,在现在这种物价不稳、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可以有效保证职工收入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
事实上一些老人更加习惯供给制,因为组织对生活用品的供给是规定的很细的。
他们已经习惯了把一切生活问题交给组织安排,他们自己只要专心工作就可以了。
比如,北方一些地区就规定:每年每人单衣2套,棉衣1套,袜子2双,单、棉帽各一顶,棉鞋1双;
大衣3年1件;蚊帐5年1顶;毛巾每年2条;肥皂每月1块;每月理发2次,另有牙刷、牙粉等若干。
津贴一般工作人员每月约3万元左右。
又按照级别有所不同,根据家庭情况有所倾斜,比如有小孩的家庭,烈士家庭都另有补贴。
此外,还有各种补助。如:元旦、国庆、春节每人增发猪肉1斤为过节费;保健费分4级,甲级每月肉5斤;乙级4斤;丙级3斤;丁级2斤。
这些实物均按市价折款连同津贴一起发放。
除此还要发放生育费、保育费、妇女卫生费、保姆费、学杂费、医疗保健费、丧葬费和老人优待费等。
也不怪老同志们不愿意改变供给制,本来这些乱七八糟的供给全都由个人自己处理,那要费多大的功夫。
如果家里没有个贤内助,那肯定要把生活过得一团糟。
有些不会过日子的,月初大把的花,到了月底全家一起喝西北风。
所以,这次改变,改的并不彻底,很多老同志还是在供给制的笼罩下安心工作生活。
事实上很多生活用品还是按照以前的制度在发放,只是要根据新办法扣减工资分。
按新实行的29级工资制度,老张的工资分在180分,干爹孙老220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时候老师的工资明显比较高。孙老还是个中学老师,大学老师的待遇更高。
这里面有一部分是民国延续下来的惯性,也有国内优待知识分子的原因。
只是,这个世界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开始的这种明显的区别对待,也为以后的变化埋下了因果。
现在老张的老婆孩子还没过来,家里全靠孙志伟照应着,不然老张每天回来怕是连杯热水都喝不上。
孙志伟几次想提醒他把父母妻儿接过来,但一想到这边将来会被一锅端,他就开不了这个口。
说不定留在老家还能幸免,过来了反而不是好事。
更何况老张在老家的5口人可是分了不少地,对于农民来说这哪里是能割舍的下的,那不是要了他父母的命么。
对此,孙志伟也十分犹豫,拖着拖着就拖到今天。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从今年开始,孙志伟准备花三年时间完成大学学业。
等他55年出来工作的时候,正好赶上实行工资制,新币也开始发行了。
凭他的功绩,到时候定个较高的级别,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10月份孙志伟领取到了他的第一张布票,还挺新奇的。它外表看着是个小本子,里面是像邮票一样的布票,全名叫《棉布购买证》。
整体分成两部分,一半用来买布或者布制品,另一半是存根。后来的布票大都取消了存根。
这是他跟囡囡两个人才有的,老张还没退伍,他现在是直接领制服,等以后才会有J用布票。
如今孙志伟和囡囡除了每人每年1丈8尺3寸的棉布外,还有属于烈属和孤儿的补贴各3尺,合在一起每人每年24尺3寸。
这个孤儿补贴会发到他们18岁,烈属补贴会一直有,这个数量就很可观了。让他烦恼的是,这玩意有效期只有一年,明年就不能用了。
他跟囡囡现在还小,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他们的需要,不过没关系,他准备把票攒起来,回头把布买回来存着。
他当然是不缺布料的,上次从小院张老师的地窖里,缴获了半间房子的布匹,他还没动用过呢。
不过他还是要把布买回来,毕竟缴获的布匹没来路不是么。
现在是刚开始实行布票制度,只统购统销棉布一种。但这标志着票证时代的开始,后面各种民生物资全都要实行票证了。
孙志伟数了数布票的尺数,确认无误后,才小心的把《棉布购买证》放到空间存好。
这玩意丢了可没地方补去,再过些年,家里的布票要是弄丢了,轻则家宅不宁,重则会出人命的。
这段时间正在搞公私合营,一开始还是自愿原则,很多店铺还是私营的,想到以后银元什么的都不太好用了,他准备把身上的银元全部花掉。
原本他身上已经没有银元了,不过上次清理的地窖里面有一箱财物,他没清理过,但他知道里面有银元,还有外币。
现在银元和外币对那些想走的私营业主来说都是好东西,他们肯定会收。
他准备后面的每个周末,都要去大街上找那些私营绸缎庄,购买一些不要票的布匹。
图:各色土丝绸蓝印花布
比如麻布、蓝印花布、湖州绸布、阴丹士林布,还有进口的卡叽布(就是后来的卡其布)和灯芯绒。
图:民国时期的阴丹士林布匹广告,最下方是各种阴丹士林的色号,其中190色号亮蓝色最受欢迎,特别适合用来做长袍、旗袍和学生制服。
抽了个时间,他去了一趟那家私人医院。这里已经被接管,现在叫文津街医院,将来会成为305医院,那时候这里就不好进了。
不过,那还是很久以后,现在东西放在这里还不着急挪走。
这次他没在医院久待,在实验楼转了一圈,用戒指空间取了那个装钱的箱子就离开了。
实际情执行中各地根据当地的情况有所变通。
比如,有的地区粮食就是小米,也有的地方是高粱,有的地区白布改为当地产的土布,还有不产煤的地方和林区将煤改为柴禾。
采用“工资分”为计算单位计算工资,在现在这种物价不稳、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可以有效保证职工收入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
事实上一些老人更加习惯供给制,因为组织对生活用品的供给是规定的很细的。
他们已经习惯了把一切生活问题交给组织安排,他们自己只要专心工作就可以了。
比如,北方一些地区就规定:每年每人单衣2套,棉衣1套,袜子2双,单、棉帽各一顶,棉鞋1双;
大衣3年1件;蚊帐5年1顶;毛巾每年2条;肥皂每月1块;每月理发2次,另有牙刷、牙粉等若干。
津贴一般工作人员每月约3万元左右。
又按照级别有所不同,根据家庭情况有所倾斜,比如有小孩的家庭,烈士家庭都另有补贴。
此外,还有各种补助。如:元旦、国庆、春节每人增发猪肉1斤为过节费;保健费分4级,甲级每月肉5斤;乙级4斤;丙级3斤;丁级2斤。
这些实物均按市价折款连同津贴一起发放。
除此还要发放生育费、保育费、妇女卫生费、保姆费、学杂费、医疗保健费、丧葬费和老人优待费等。
也不怪老同志们不愿意改变供给制,本来这些乱七八糟的供给全都由个人自己处理,那要费多大的功夫。
如果家里没有个贤内助,那肯定要把生活过得一团糟。
有些不会过日子的,月初大把的花,到了月底全家一起喝西北风。
所以,这次改变,改的并不彻底,很多老同志还是在供给制的笼罩下安心工作生活。
事实上很多生活用品还是按照以前的制度在发放,只是要根据新办法扣减工资分。
按新实行的29级工资制度,老张的工资分在180分,干爹孙老220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时候老师的工资明显比较高。孙老还是个中学老师,大学老师的待遇更高。
这里面有一部分是民国延续下来的惯性,也有国内优待知识分子的原因。
只是,这个世界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开始的这种明显的区别对待,也为以后的变化埋下了因果。
现在老张的老婆孩子还没过来,家里全靠孙志伟照应着,不然老张每天回来怕是连杯热水都喝不上。
孙志伟几次想提醒他把父母妻儿接过来,但一想到这边将来会被一锅端,他就开不了这个口。
说不定留在老家还能幸免,过来了反而不是好事。
更何况老张在老家的5口人可是分了不少地,对于农民来说这哪里是能割舍的下的,那不是要了他父母的命么。
对此,孙志伟也十分犹豫,拖着拖着就拖到今天。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从今年开始,孙志伟准备花三年时间完成大学学业。
等他55年出来工作的时候,正好赶上实行工资制,新币也开始发行了。
凭他的功绩,到时候定个较高的级别,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10月份孙志伟领取到了他的第一张布票,还挺新奇的。它外表看着是个小本子,里面是像邮票一样的布票,全名叫《棉布购买证》。
整体分成两部分,一半用来买布或者布制品,另一半是存根。后来的布票大都取消了存根。
这是他跟囡囡两个人才有的,老张还没退伍,他现在是直接领制服,等以后才会有J用布票。
如今孙志伟和囡囡除了每人每年1丈8尺3寸的棉布外,还有属于烈属和孤儿的补贴各3尺,合在一起每人每年24尺3寸。
这个孤儿补贴会发到他们18岁,烈属补贴会一直有,这个数量就很可观了。让他烦恼的是,这玩意有效期只有一年,明年就不能用了。
他跟囡囡现在还小,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他们的需要,不过没关系,他准备把票攒起来,回头把布买回来存着。
他当然是不缺布料的,上次从小院张老师的地窖里,缴获了半间房子的布匹,他还没动用过呢。
不过他还是要把布买回来,毕竟缴获的布匹没来路不是么。
现在是刚开始实行布票制度,只统购统销棉布一种。但这标志着票证时代的开始,后面各种民生物资全都要实行票证了。
孙志伟数了数布票的尺数,确认无误后,才小心的把《棉布购买证》放到空间存好。
这玩意丢了可没地方补去,再过些年,家里的布票要是弄丢了,轻则家宅不宁,重则会出人命的。
这段时间正在搞公私合营,一开始还是自愿原则,很多店铺还是私营的,想到以后银元什么的都不太好用了,他准备把身上的银元全部花掉。
原本他身上已经没有银元了,不过上次清理的地窖里面有一箱财物,他没清理过,但他知道里面有银元,还有外币。
现在银元和外币对那些想走的私营业主来说都是好东西,他们肯定会收。
他准备后面的每个周末,都要去大街上找那些私营绸缎庄,购买一些不要票的布匹。
图:各色土丝绸蓝印花布
比如麻布、蓝印花布、湖州绸布、阴丹士林布,还有进口的卡叽布(就是后来的卡其布)和灯芯绒。
图:民国时期的阴丹士林布匹广告,最下方是各种阴丹士林的色号,其中190色号亮蓝色最受欢迎,特别适合用来做长袍、旗袍和学生制服。
抽了个时间,他去了一趟那家私人医院。这里已经被接管,现在叫文津街医院,将来会成为305医院,那时候这里就不好进了。
不过,那还是很久以后,现在东西放在这里还不着急挪走。
这次他没在医院久待,在实验楼转了一圈,用戒指空间取了那个装钱的箱子就离开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最新章节,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最新章节,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