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后面就是一水的土路了,向东就有不少村子,向南就是林子,他就径直向东来到最靠近林子的一个村庄。

  这里靠近路边的树木已经被砍伐了一大片,那应该是附近的村民们日常收集木柴的地方。

  现在城边的各个林子很多都是划分好片区的,哪个林子归哪个村的柴火用林,附近村子都是商量好的,如果砍伐越界那是要闹矛盾的。

  孙志伟也没那个闲工夫找村民吵架,而且新砍的木柴也不好烧,烟气太重。

  他直接找到村部,询问村干事村中有没有干柴出售。村民家的木柴肯定都是砍好晾干的,他直接购买只是花点小钱,却能省下很多事情。

  听到是来买柴火的,村干事十分热情,这就是城边村子经常有的创收项目了。

  只是一般是他们把柴禾拉到城里去卖,除非急用,不然大老远的直接过来买的还不多见。

  “同志,你要多少柴火,我来帮你找村民收集。”

  “我需要一个院子烧一冬天的柴禾,至少要三千斤,能有五千斤更好,反正柴火也不怕放坏。您看需要多少钱?”

  这个村子不小,又靠近林子,家家都存了大量的木柴,5000斤还不够两家存货多。

  “我看您是一个人过来的,这柴火要不要给您送到城里?”

  “要送的,我家在北海边上,您看这运费需要多少,一起算一算。”

  “那就这样,咱们这干柴拖到城里卖也要1斤要50块,5000斤收您25万块,再给您送到家里,给您摆好,您看成不成。”

  “行,那就这么定了,麻烦您帮我张罗一下。”

  村干事稍微一思考就定下了几家困难户,他让孙志伟稍等,就去一家一家的通知。

  一家1000斤干柴,就给5家困难户挣了一笔闲钱,紧要的时候多一点现金在手里能起大作用。

  晒干的木柴重量轻,占地大,两千斤也不过一车,堆高一些,五千斤柴火也就两车就能装完。

  没一会,村干事回来后就把村里的两架车子叫了过来,然后带着孙志伟一家一家走,装了两大车干柴,用粗麻绳捆着结实了,然后让村里的两个大汉拉起就走。

  孙志伟这时才问村干事道:“怎么不用牲口拉,这人拉多费力啊。”

  “瞧您说的,上牲口那要耗费多少啊,来回几十里地,可不得喂上几大把黄豆啊。”

  “咱们村子壮汉多,拉个大车不费牲口不费油,让他们活动活动筋骨总比在家闲着强。”

  好吧,孙志伟明白了,现在人工便宜牲口贵,拉个大车,百公里耗费1顿饭,重点是节约。

  “那就辛苦两位大叔了。”

  “这有什么辛苦的,不辛苦,不辛苦。”

  孙志伟见人家自己都没意见,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按约定把钱给了村干事,就跟在车后面回城去了。

  两个大叔力气大,脚程也快,1个多小时后,两车柴禾就拉到了文津街。

  让师傅把车子在9号院门口停好,然后他跟两位师傅一起,把柴禾卸到门内在过道两边码放整齐。

  临走前一个师傅还叮嘱道:“您这巷子里面没有遮挡,还是要尽快搭上棚子防雨,不然一场雨下来,这柴禾就白晒了。”

  “谢谢您,师傅,这点糖果带回去给孩子甜甜嘴。”

  他也没额外给钱,但是一人给一小把糖果还是可以。两个师傅推辞了半天,才感谢着小心的收了。

  村里现在分了田,这几年又连年丰收,但也只能吃饱,想吃好可不那么容易。

  娃娃们日常不可能有糖果吃,也就掏个鸟蛋,抓点蚂蚱甚至掏个田鼠窝弄点零碎当零嘴。

  这一小把糖果,十天半个月给一颗,能糊弄住娃娃半年呢。

  送走拉车师傅,孙志伟就把大门关好,然后开始用空间往厨房转移木柴。

  用空间装运东西确实方便,就花了十分钟,五千斤木柴就全部堆在了厨房一角,靠着墙码放到一人多高。

  目前他能做的就这些了,缝缝补补的活计他也不会,只能看后面大祥老娘的身手了。

  跟着他就去了大石作胡同,找到鲁师傅,说了过道排水的问题。

  大师傅回想了一下过道的长度距离才回他道:“孙同志,我是这么想的,因为那个过道实在太长,如果大雨时光靠水沟排水还是太勉强。”

  “您看这样行不行,咱们把整个过道一分为二,一边上面盖上斜顶,中间用立柱支撑,做成一个回廊。”

  “回廊里面走人,不怕刮风下雨,另一边砌成一个半米深的长条形鱼池,平常放养点荷花小鱼,下雨的时候就用鱼池接水。”

  “鱼池的出水口就放在巷子大门处地下,弄一个活门,直通街上的主下水道,下雨的时候就把活门打开,平常关闭即可。”

  “这...那里只有2米宽,再修个池子会不会太窄了?”

  “鱼池只要半米宽,过道去除池壁还剩1米多,走人肯定没问题的,过大件就够呛了。”

  “不过,我看您的院子里大件家具都齐全的,这种大件等闲几十年不会更换,真要等换新的时候,那也是几十年后了。”

  “到时候长廊肯定也陈旧了,正好可以连长廊一起翻新。”

  听他这么一说,孙志伟也反应过来,现在家里的大件家具齐全,真有什么不好搬运的,自己还有空间。

  真要是需要那种超大型的家具,到时候再说吧,他也想不出家里还需要什么超大家具。

  而且现在都流行定做,有什么家具干脆请师傅在家中院子里制作,也无需经过长廊。

  考虑清楚了,他就拜托鲁师傅帮自己修这个长廊,时间就定在一周之后。到时候大祥和他母亲把屋子弄好能住人了,再修过道不迟。

  确定了工期,他留下点定钱给鲁师傅买材料,然后才离开。

  等回到安全大院,天色也暗了下来,孙志伟打了饭菜等老张回来一起吃晚饭,顺便说了这几天整理小院的事情。

  距离搬走的时间越来越近,他心里也有点依依不舍,毕竟一起生活了几年,突然要离开,无论身心都有点不太适应。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最新章节,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