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上的大宋 第64章 海岛难民来了

小说:沙盘上的大宋 作者:三十二变 更新时间:2025-01-23 09:30:3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有了宫二娘子这番大气的话,海岛难民们心里踏实多了。

  也就不急着去接岛上的家眷,决定先去东庙子村看一看。

  宫二娘子和钱卓群走在最前面领路,后面一百多名老兄弟,一百多海岛兵,两百多人的队伍,向着东庙子村前进。

  走了一个时辰,前面出现一个小村庄,叫做袁庄村,这村子里居然有人居住,远远能看到村里晾晒着衣服,村庄周围的田地还有翻种过的痕迹。

  吴战等人心里不禁暗想:我们两百多人经过村子旁边,肯定得把村子里的人吓得鸡飞狗跳。

  然而,他想像的一幕并没有出现。

  骑马的斥候抢先一步,向着村子跑了过去,一边跑一边大喊:“我们是即墨义军,宫大王的人马。”

  听到这话,村民居然主动迎了出来,远远地叫道:“是宫大王的人马!太好了。”

  村子里的门都开了,不少村民走了出来,对着义军挥手,有人还叫道:“二娘子,二娘子!”

  “二娘子,俺想加入运铁矿石的队伍,做个脚夫,不知道您还要人不?”

  原来,这个袁庄村,就是钱卓群派人运送铁矿时路过,顺便“纳入保护”的其中一个村子。

  从王庄镇铁矿运往东庙子村的铁矿石,会从袁庄村经过。

  一开始,这里的村民还很害怕义军,担心他们是打着义军旗号的土匪。

  但戚继光整顿军规军纪之后,义军的斥候、运输队,都很有规矩,不会再欺压百姓,不然轻则打板子,重则斩首。

  再加上“举头三尺有神明”,义军更是不敢乱来。

  军纪严明,神明盯着,物资不愁,几管齐下,义军早就已经脱离了土匪习性。

  袁庄村的人与义军接触多次之后,便知道义军比官兵和土匪规矩多了,根本无须害怕,村子里不少农民跑到东庙子村去学“仙法种田”,剩下的人也琢磨着跟着义军混。

  一些青壮已经跑去东庙子村“参了军”,而害怕打仗的普通人,则考虑着给义军扛点活儿,例如……运输铁矿石。

  “二娘子,您收了俺做个脚夫吧,俺可能吃苦了。”

  “俺想去跟着仙匠学打铁,不知道仙匠还收不收徒弟?”

  村民们围在前面嚷嚷,宫二娘子笑着一一回应:“行,脚夫我们还要!仙匠也还要收徒,俺们义军现在可缺铁匠了,愿意来学打铁的人是多多益善。”

  “真君还说了,愿意学工匠技艺的人越多越好,他老人家以后还有别的仙家技术要教给你们。”

  袁庄村的村民们一听这话,脸上都挂上了喜色。

  而吴战带着海岛难民们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只感觉匪夷所思。

  “袁庄村的人不怕义军!”

  “他们居然和义军拉家常。”

  海岛难民们正在惊叹呢……

  就见到村子西南方向又来了一支运输队,那运输队居然还自带斥候,与宫二娘子的斥候在村子外面碰了头,双方有说有笑起来,原来是义军的运输队。

  运输队很快就进了村子来,车上拉下来一袋又一袋的粮食。

  这些粮食直接就分发到了袁庄村的村民手里。

  有一个女子居然随着运输队来,手里还拿着个账簿,发出去一袋粮,就会在账簿上记一笔,对那领粮的道:“这是你家大郎加入义军领到的军饷,你切实的收到了是吧?”

  那收了粮的农民就猛点头:“收到了,收到了。”

  女子道:“来,在这里按个手印,俺要拿着这个回东庙子村给你家大郎看,让他知道军饷送回了家,他才好安心操练。”

  农民赶紧用手指沾了点印泥,用力按在了女子递出来的账本上。

  女子这才扬声道:“下一个!”

  又一个农民凑上了,指着自己的鼻子憨厚的笑:“俺,俺叫袁大豆,俺家袁二豆在你们那边做脚夫。”

  女子点头:“袁二豆寄回家两斗米,你去那边支领,然后过来按个手印。”

  袁大豆开开心心支领了两斗米,吆喝着家里的女人和孩子:“二豆送吃的回来了。”

  旁边的吴战和海岛难民们眼睛都看直了,刷地一下转到了钱卓群身边:“钱二哥,这袁庄村的人,能在你们这里领粮的么?”

  钱卓群笑:“凡是给咱们义军干活的,都有粮发。当兵就发军饷,当脚夫就发脚夫钱,当铁匠完成了打造武器的活计,也有工钱发放,我们的运输队能顺便帮他们把工钱运回家里。”

  “哇!”海岛难民们眼都直了。

  一群人低声商量起来:“这就是加入了义军的好处么?”

  “看来宫二娘子刚才对俺们说的话,是真的。如果俺们也入伙,之后也能像袁庄村的人一样拿到粮食?”

  “俺们在海岛上熬的两个月,已经把存粮吃光,回到自己的村子里也没东西可吃了,怎么挺得到秋天收获?”

  “是啊!俺们也应该像袁庄村的人一样加入义军,给他们干活,这样就能寄粮食回家,家里的父母兄弟,就能安心种田,靠这些粮食撑到秋天粮食收获。”

  “官府都没这么好。”

  就这么一招,义军已经俘获了所有海岛难民的心。

  当大伙儿离开袁庄村,继续向东庙子村前进时,海岛难民们心里基本上都打定主意了,家里至少派一个男丁到东庙子村去,当兵也好,当铁匠也好,当脚夫也好,给家里人挣点粮食,否则全家都得饿死。

  有了这个想法,他们对东庙子村充满了期待,一心想看看,这村子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又走了好一阵子,东庙子村终于到了。

  刚到村口,吴战就见到一大群农民,正跟在一个穿道袍的老人身后,在田地边围成一圈,似乎在田地里折腾什么东西。

  吴战忍不住奇道:“这是怎么了?”

  钱卓群对他笑道:“那是农耕之神廖老,是从天庭下凡的仙人。”

  “什么?”

  吴战一头雾水,海岛难民们脸上都升出了一种“你骗人”的表情。

  就在这时候,他们听到那廖老开了口,对着身边的农民们道:“大家听好了,春耕时如何使用神仙水的诀窍……我们首先要把这种神仙水洒到地表,撒到地表,整地时将神仙水翻到犁底,埋下去,一般埋在耕层下10至20厘米,咳!一掌到两掌之间的深度为最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沙盘上的大宋,沙盘上的大宋最新章节,沙盘上的大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