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院着急筹备基地架构的动作上,不难看出,这项实验应该是拖得过久。

  上面的人,也急于看到成效。

  看到陈默坐着普桑,头也不回的跟首长一起离开。

  搞得轻武器射击场,正在咬紧牙关冲坡的学员,一个比一个心里不平衡。

  特么的,凭什么自己就要被大太阳烤着,秀才那小子却那么舒坦?

  尤其是王博,更是欲哭无泪,主要是秀才不参加接下来的训练,所有负重的装备都被他全部接收。

  冲坡就算了,别人都背一把枪。

  他背着两把,一边抹汗,一边在心里咒骂着狗日的秀才,咬紧牙关的冲刺。

  这不冲不行啊。

  队长方淮一直盯着他们这帮老兵,压根没有偷懒的机会。

  就在训练场这边鸡飞狗跳,怨声载道的暗骂时。

  另一边。

  陈默陪同陶瑞昌,林延华两人,已经来到经安教学大楼入口处。

  军区来人毕竟不同于其他,加上陶瑞昌的级别在这摆着。

  他们这边刚下车,陆院副院长张津南便笑着迎了上来。

  “哈哈,老陶,这大半年没见,看着还是老当益壮啊。”

  张津南显然私下和陶瑞昌的关系不错,两人见面时,没有因为级别的缘由,而显得拘谨。

  “嗬,比不得你老张啊,我看这陆院发展是越来越好,要比前两年过来时强多了。”

  陶瑞昌笑呵呵的回应着,两人并肩,有说有笑的走进大楼。

  陈默一个学员,自然是插不上话,他跟在几人的后面径直来到四楼会议室。

  索性,一路上也没人搭理他。

  进到会议室后,发现这里可不光上次开会时,见到那帮老教员。

  校长袁山松,政委何金平都在。

  除了他们两个,何政委正在陪同闲聊的那位,年约五十岁上下,军衔同样带着一颗金星的首长。

  陈默还认识,正是38军的参谋长王哮虎,此次过来,应该也是为了建立培训基地的事。

  参会的人数倒是不多,总共加起来也就二十多人,但现场级别最低的都是上校。

  像是陈默这种还挂着学员衔的人,肯定是没机会上桌了。

  他悄悄的走到会议桌右侧,跟颗松树似的往那一杵。

  等待着会议开场。

  这老兄弟见面,可不得先寒暄半天,增进一下感情。

  大概等了有十几分钟吧。

  会议室内嘈杂的声音才渐渐平息,陆院政委何金平抬手敲了敲会议桌:“好了同志们,今天把大家聚过来,是有事要商量一下。”

  “那个,陈默。”

  “到!”

  “你也别在那杵着了,自己找个地方坐。”

  “是。”

  有政委发话,陈默当即大步走到会议桌最末端的位置,屁股占半块椅子,依旧是挺直腰板的坐着。

  旁边有负责发放文件的军官。

  将一部分打印好的有关装甲单位,近三年概况,以及陆院计划培训基地的一些细则,发到每一个人手中。

  陈默大致翻了翻,他没有太大的兴趣观看,不管咋说,他也是经历过后世的人,演习数据真没啥可看的。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的演习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那就是蓝军必须输,红军必须赢。

  但凡蓝军没有按照剧本输送兵力,导致红军单位阻击不利,蓝军单位都要背锅。

  说是演习都不恰当,应该是演戏更为妥当。

  至于小规模的演练,不能说没有效果吧,至少很难从数据上看出单位战斗力,有什么明显的提升。

  陈默之所以提起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引起学院的重视,基层十几年如一日的,没有任何变化。

  蓝军营要做实验,那什么才是成功?

  怎么衡量成功?

  在这种大环境下,思维逻辑不改变,实验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跟体系无关,而是跟认知有关。

  想成功,想要看出明显差距。

  肯定要有这些提前收集好的数据,作为以后的基础参考。

  否则,蓝军营就算搞好了,这帮搞学术的人,也能给你扯皮连续扯几年的时间都不嫌累。

  演习数据,陈默没有多看,但有关培训基地的构设大纲,他倒是看得挺认真。

  按照资料上显示。

  陆院最近半个月确实没有闲着,京都军区下辖的第五工程兵师已经接到任务,随时可以进行勘察建设工作。

  包括大军区下辖的水电总队,都已经有电文通知到位。

  不光如此,京都军区的239通讯团,工程运输单位,军工93773工厂,所有单位全部通知完毕。

  毫不夸张的说。

  只要现在陆院确定培训基地建设在哪里,半个月之内,工程兵师就能建造出一处,占地至少几十万平方米的基地。

  水电总队,能同步铺设水电网络,包括通讯团,也能跟上建设速度,针对基地进行军用光缆铺设。

  就连军工厂,都能为基地提供训练的专用弹药。

  不得不说,论信息化作战,其中牵扯到的重要性,确实厉害。

  这陆院也是下了大本钱啊。

  手中拿着文件,陈默都忍不住咂舌,特么的,有这动静干脆建校多好了?

  不过,他心里也清楚,针对蓝军营的建设,可不光是这次动静大,前面四次动静也不小,只不过都签了保密文件。

  忙碌这些事的单位,不向外透露罢了。

  一次带有秘密性的实验,准备工作不亚于一次大规模军演,届时,基地周围进行空中管制,交通管制都是基础操作。

  陈默对这些大的方向没看太久,他针对培训基地的组织框架搭建,教务,教学,行政体系,都着重看了看。

  包括培训基地的专业,陆院的人都做了细致的划分。

  有装甲步兵基础科目培训课,有雷达侦察设备操作与维修,还有坦克维护保养,工程车辆驾驶保养,战地医疗急救,通用枪械维修保养等等。

  专业的针对性非常强。

  连陈默看得都不得不承认,陆院实验方面虽经过数次失败,但人家专业方面的能力,真的挺强。

  至少比自己这个半吊子出身,强太多了。

  光是这么多士官对应的专业,他自己不去基层收集,也搞不出如此全面啊。

  陆院这回,还真是下大功夫了。

  由于这次配发的文件中内容太多,会议开始后,除了陆院方面的代表没有细致观看之外。

  63军和38军的人,都在一张一张的翻阅。

  陈默看完都过去四十多分钟了,其他人,才长出一口气,纷纷放下手中的文件。

  负责主持会议的政委何金平,看到众人的动作后,他笑着正了正身子道:“这次麻烦军区的同志,专程跑一趟。”

  “电话里没办法说的太明白,既然大家都看过手中的文件了,我多啰嗦几句。”

  “为确保接下来,有关信息化作战实验的推进,陈默同志提出建设培训基地,先从兵源入手。”

  “京都军区的首长也明确表态,只看最后的结果,眼下可以说是万事俱备,有关这个培训基地的建设位置,以及兵源接纳问题。”

  “老陶,老王,你们俩人可别藏私啊。”

  “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研讨。”

  闻言,陶瑞昌笑了笑没有急着表态,他提前去找过陈默,知道这个培训基地建设,对军区都有哪些影响。

  所以他并不着急。

  可别以为陶瑞昌那种做法,太过小肚鸡肠,不就是一个培训基地嘛,犯不着这么谨慎。

  不要忘了,这信息化实验又不是一次两次了。

  这回还牵扯到装甲单位,63军的装甲旅从1998年七月份,28军的装甲单位过来后,就被撤编。

  如今只剩一个装甲七旅,万一这次实验又不成,上面会把责任推给学院嘛?

  那显然不太可能。

  大概率会认为是实验单位的问题,目前正处于装甲减员30万人,节源开支的节骨眼。

  一旦实验失败,搞不好上面能把装甲七旅都给撤掉,大裁军时期,没有什么不可能。

  就算实验以培训基地的形式展开,不再牵扯一整个单位。

  可兵源还是从装甲单位抽选,基地建在哪个军区,哪个军区就要负责一切后勤。

  若是实验成了,皆大欢喜,可若是不成呢?

  由不得陶老头不谨慎啊。

  陈默所说的经过培训后,基层连队战斗力至少可以提升30%,这确实诱人。

  问题是,代价太大了啊。

  陶瑞昌不表态,那是因为他政工出身,能稳得住性子。

  38军的参谋长王哮虎微微沉吟了一会,他将双臂撑在会议桌上,身子前倾道:“建设问题先放一边,老何,你光说要培训士官,找我们要兵源。”

  “这具体要多少人,你总得给个规划吧?”

  “还有,培训之后的安置怎么安排?是回到原单位继续任职,还是调动一批装备直接送进基地,组建新的信息化单位?”

  这点很关键。

  兵源其实好抽调,一个军区只要别抽一个旅的人,单单抽选一个营或者一个团。

  这点人,无论是38军还是63军,都很轻松。

  重点是培训结束,组建的新型单位归属问题,才是这位王参谋长最关心的。

  要是费点心力,以后能得到一支成建制的信息化部队,那放谁,谁不乐意啊。

  要谈条件了。

  陆院政委何金平脸上挂着笑意,他早就猜到这一步会有阻碍。

  所以,他没有直接回应王参谋长的问题。

  而是径直看向坐在末尾的陈默,笑道:“陈默。”

  “到!!”

  听到政委喊自己,陈默“蹭”一声,从座位起身。

  “呵呵,不用紧张。”何金平摆了摆手:“王参谋长刚才的疑惑,你也听到了。”

  “有什么想说的,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是!!”

  陈默立正,敬礼!

  而后才大声道:“报告首长,关于人数方面的规划,首长您感觉一个信息化单位,想要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至少需要什么编制?”

  “问我?”

  王哮虎作为号称万岁军的参谋长,平日里,还真没碰到过哪个年轻人,敢这么直面的询问自己。

  他背靠着椅子,饶有兴趣道:“一个营。”

  “是,首长,基本要发挥出足够耀眼的战斗力,营级编制最为妥当。”

  “培训基地的人数,就定在二百人左右的规模最好。”

  听着陈默将人数都能具体的说出来,王哮虎怔了一下,目光中带着疑惑的看向何金平。

  毕竟,培训基地从提出到落实,时间并不久,不是所有人都清楚其中的缘由。

  面对王参谋长询问的目光,何金平笑了笑,道:“他就是陈默,也是提出建设培训基地的人。”

  “哦?这倒是新鲜,英雄出少年啊。”

  王哮虎闻言愣了一下。

  “谢首长夸奖!”陈默倒是很会顺杆子爬,人家顺嘴夸了一句,他是生怕夸人的话掉地上,第一时间就给接住。

  “少给老子扯淡。”

  王哮虎也被陈默这厚脸皮给整笑了,继续道:“既然这培训计划是你提出来的。”

  “那你就说说培训过后怎么安置?是调一批武器去你们基地,还是打算怎么做?”

  “二百人,可组建不了一个装甲营。”

  “不用组建一个装甲营。”陈默信心十足道:“首长,您搞错了一个概念。”

  “其实一开始我建议的是建立士官学院,可以持续培养基层单位的老兵,为兵谋一个前程。”

  “无论是士官学院还是培训基地,最终培训出来的同志,不用全部聚到一起。”

  “安排一部分士官,调到一个成建制的装甲营当中,只需要磨合一周的时间。”

  “就能接手一个营的战斗协同任务。”

  “拉到演习场上,和同规模的战斗营打一场,看看数据就知道了。”

  “培训基地本质上跟陆院区别并不大,不是说来自哪里,毕业就必须回到原单位,才能发挥所长。”

  “培训的宗旨是从习惯到认知,全面接受信息化作战的洗礼。”

  “你的意思是,只要兵源经过培训,那么这次实验,可以放在任何单位进行?”

  这回不是王参谋长开口,而是一直旁听的陶瑞昌接过了话头。

  “是,首长。”

  “我保证,经过培训的士官同志,只要能扭转思维,认识到新体系的作战方式。”

  “都不用找特定的单位去实验,从基地抽选一部分人去任何一个单位协助,就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陈默言之凿凿,说得相当有底气。

  也不怪他有底气啊,信息化的基础就是合成,从陆院布置的专业方面,不难看出,学院早就有这方面的研究。

  以眼下装甲主力营的战斗力,陈默有十足的信心,哪怕带一个缝合型的合成营级单位,就能轻松吞掉一个装甲主力营。

  道理其实很简单。

  一个只配置坦克的装甲营,论机动能力,火力,远程,近程,能干过一个配置坦克,火炮,步兵等等多兵种协同的单位嘛?

  显然是不可能啊。

  尤其是加上预警雷达,配合工兵,隔着几十公里,随便挖些战壕,就能让装甲主力营两眼一抹黑的挨收拾。

  最终被稀里糊涂的消灭。

  海湾战争就是例子,这是妥妥的降维打击。

  以前的蓝军营之所以失败,一来是陆院对信息化跟合成化的研究就是半吊子。

  只挂着信息化的皮,一味的学习西方武器配置,穿着之类的,压根没有协同能力,上了战场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认知不统一,思维不统一,能打出像样子的信息化战,那才是见鬼了。

  培训的目的,就是先统一思维,统一战术方向,让各个专业的人先熟悉起来。

  才不至于打出乌龙形式的数据。

  可问题是,陈默说得再有道理,信心再足。

  认知的鸿沟,依旧让在场的人有些难以理解。

  毕竟,信息化实验进行这么多次,失败是最常见的事。

  放到这个学员的嘴里,就变成了随便派几个人过去接管新单位,就能打出信息化的效果。

  这搁谁能信啊?

  陶瑞昌看陈默说得信心这么足,他犹豫了片刻道:“这样吧老何,建基地的事,我代表军区表态,全力协助学院。”

  “地方我们出,兵源我们也出,我相信陈默同志的判断。”

  其实信不信的,在场的人谁都看得出来,陶老头心里也打着哆嗦呢。

  可不表态又能咋地?

  刚才发到手里的文件,表明了此次上面对实验的决心,他们不表态,京都那边自然会有人把他们叫过去。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要求军区配合。

  还不如现在就摆明态度。

  看到陶瑞昌同意,王哮虎抿了抿嘴,最终还是没有跟他抢。

  又不是啥好事。

  万一基地建了,人力,财力,大规模的心血都扑上去,最终还是不了了之的话。

  那岂不是吃不着鱼肉,反而惹了一身腥?

  陶瑞昌的表态,自然也让陆院这边的几位领导格外高兴。

  毕竟,能通过会议协商解决,肯定是皆大欢喜啊,若是都打太极,推来推去,最终难受的还是学院。

  何金平笑着拍了拍陶瑞昌的肩膀道:“行了老陶,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就向上汇报了。”

  “近期你们选一块地方,跟当地的部门协商一下,越快动工越好。”

  “至于你们军区过来的陈默同志,到时候,完全可以去基地教务部门担任一个教官嘛。”

  陈默最近一段时间,一直都在寻思学院怎么安置他。

  如今,听到政委说让他去教务。

  陈默当即挺起胸膛,大声道:“放心吧政委,只要这次培训方面能按部就班的进行。”

  “三个月,只要三个月肯定能看到成效。”

  “到时候培训出来的同志,交给我一部分,让我来带队,我有把握打出一场漂亮的信息化式作战规模。”

  原本会议室内,事情谈妥后,气氛还挺不错。

  一群老头子笑呵呵的,相谈甚欢。

  可因为陈默突然的声音,导致融洽的气氛,顷刻间凝固。

  更是有数人,蹙紧眉头盯着他。

  军队毕竟是军队。

  各级之间的制度很严,建设在即,院校刚和军区达成共识,这时候可不是放大话,立军令状的时候啊。

  至少这种行为,有些不分场合了。

  可陈默好像是毫无所觉一般,依旧挺直身躯,目光灼灼的望向前方。

  他担任过机要秘书,心里很清楚什么话,该什么场合说。

  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

  基地眼看马上要建了,一直没他啥事可不行啊。

  他想进步,想做出成绩,有些时候就该去争机会。

  眼下的场合,他确实不该发言。

  但也确实是难得的机会,错开这次,谁知道下回是什么时候?

  陈默没有理会周围首长那略显不满的目光,他在想着。

  建设培训基地这么大事,三月之期实验信息化作战,老领导肯定会听说这事。

  届时,应该会到场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最新章节,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