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那基本算是参与奖,只要完成答卷几乎都能得到。

  “以许老师的能力,根本不需要通过比赛来证明自己。”

  宋庭遇适时地接过了话头:“确实如此,而且也应该给其他人留一些机会。”

  许宁不动声色地端起杯子喝水,显得从容不迫。

  接着,三人兴致勃勃地向许宁讲述了他们前往国外参赛的种种奇遇。

  在这个信息流通不如现代社会发达的时代,这些经历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听着听着,许宁心中忽然有了一个念头——也许项目组的合作对象不一定非得局限于本校的研究小组?

  今天上午与李克杰院士见面时,他们还讨论了推广超级计算机应用的事宜。

  这难道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吗?

  虽然对于燕京大学而言,超级计算机的应用推广可能并不需要他亲自去做,毕竟国内IT界的许多领军人物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

  但可以借此机会邀请几位燕大的学生加入帮忙。他们主要做一些辅助工作,接触不到核心内容。再说软件最终也是要公开的。

  至于涉及保密课题的部分,则可以在软件开发完成后考虑。

  鉴于这个项目是由许宁引入的,京航这边应该不会有什么异议。

  但对于燕大来说,这似乎有点像是在“截胡”。

  经过一番思考后,许宁趁着大家谈话的一个空隙问道:

  “你们刚回国不久,不知道是否听说,我这里即将成立一个数值模拟与数据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即使是“截胡”,性质也有所不同。

  首先,必须确认对方是愿意的。

  办公室里突然安静下来。

  “国家重点项目……”林芝轻轻眨眼问道:“是指算法方面的吗?”

  燕京大学拥有很多国家重点实验室,但至今没有一个是专门研究计算机领域的。

  “不完全是,项目启动后的首要任务是开发一个强耦合多物理场仿真建模工具。虽然算法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但它不是唯一。”许宁解释道。

  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于是许宁继续说:

  “虽然听起来有些难度,但我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路,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只需要按照我的方案执行就可以了。”

  “我不是怕困难。”

  连平日里善于言辞的宋庭遇也显得有些犹豫:“我们三个只是本科生,真的可以参与吗?”

  他当然听出了许宁话语中的邀请之意。这种感觉就像中了彩票一样令人难以置信。

  对于他们而言,无论是未来深造还是工作,这都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所以我现在是在问你们是否愿意,如果愿意的话,我可以和杨院士沟通一下,毕竟我们也算有一定的合作关系。”

  “当然非常愿意!”三人异口同声,声音微微颤抖。

  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与许宁的第一次交谈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技术细节,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实现未来的梦想。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那就好,我会联系杨院士,看看她的意见。如果一切顺利,你们就可以过来帮忙,同时我会按照科研助理的标准给你们提供补助。”许宁满意地点点头。

  双方都有意,这样的合作怎能不愉快呢?

  在讨论了一些项目的细节之后,林芝从小包里拿出一个装饰精美的小盒子放在许宁的桌子上。

  “对了,许老师,我们还为您准备了一份礼物。”

  这份礼物是一辆赛车模型。

  印第安纳波利斯有着深厚赛车文化的背景,原本她打算在聊天时提到参观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时再送出这份礼物,但由于谈话被打断,只好有些突兀地将它拿了出来。

  “印地赛车吗?”许宁看着透明包装下的礼物说道。

  “您也知道这种比赛?”

  宋庭遇惊讶地说,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在这次去漂亮国前,我只知道F1。”

  “其实吧,我也更喜欢F1一点。”

  许宁仔细端详着精致的赛车模型说:“而且我觉得迈克尔·舒马赫在法拉利肯定能拿好几个冠军。”

  说完这话,他注意到宋庭遇微微撇了下嘴,似乎并不认同,但出于礼貌没有反驳。

  毕竟,法拉利已经很久没有拿过车手总冠军了,现代F1粉丝更多是威廉姆斯和迈凯伦的支持者。

  许宁将模型放在电脑旁,并告诉他们:

  “你们回去后可以准备一下,也可以听听杨院士的意见。如果加入我的项目组,暑假就回不了家了。”

  ……

  作为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相当盛大,甚至比之前超算中心成立时还要隆重。

  这并非许宁的要求,而是学校方面的安排。无论如何,实验室坐落在京航校园内,确实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徐舒和姚美玲也从镐京赶回来参加。

  前者负责软件开发的一部分工作,后者则基于实际使用经验对飞行器研发进行优化。

  由于许宁担任首席科学家,实验室暂时不设主任一职,仅设有两名副主任协助管理。

  根据规定,国家重点实验室需要在2至4年后接受一次评估验收。

  到那时只需有主任签字即可。考虑到许宁的发展速度,他届时应该已经毕业,接任实验室主任一职也顺理成章。

  因此,虽然时间紧迫,许宁还是决定在揭牌仪式当晚举行首次项目会议。

  原本打算直接分配任务开始工作的计划,因为科委主任宋可建及几位受邀院士的到场而改变。

  宋可建的到来让这次简单的内部会议变得正式起来,不容小觑。

  实际上,他是一位在最优控制系统和分布参数控制理论方面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

  并且身兼华夏科学院与工程院的双院院士,同时还是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漂亮国国家工程院以及俄易斯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此外,他也是973计划和星火计划的发起者和负责人。不出意外的话,他将成为下一任工程院院长。

  为了表达对几位重量级人物的敬意,会议临时改称为研讨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最新章节,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