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第105章:攻守异位

小说:汉官 作者:江汉 更新时间:2025-02-16 20:56:37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刘母和管妍连襄平城“慈幼局”还没有办起了呢,其他各县就已经选好址了,甚至钱粮都提前准备好了,就等刘母与管妍派人接手。

  没办法,这种既能积攒善名,又能和魏哲搭上关系的机会实在少见。

  并且花费不多,各路豪强脑袋傻了才会无动于衷。

  可好心归好心,但刘氏也不是寻常夫人,并没有真的放手不管了。

  她操持玄莬魏氏多年,知道很多阴私算计都是看不见的。

  也幸好有刘氏在旁,善良的管妍才没有好心办坏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魏哲虽然将此命名为“慈幼局”,但这种形式的孤儿院并不是宋代才有。

  比如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就专门下诏,在金陵建“孤独园”。

  据说由官府负责,“赡给衣食,每令周足”。

  至于隋朝和唐朝也有“悲田养病坊”,即将养老院和孤儿院合在了一起,救治所有的老弱病残,但后来随着收养范围的逐渐扩大,就多数逐渐转移到了寺庙之中。

  当然,无论是南北朝的“孤独园”,还是宋代的“慈幼局”,其实能辐射的范围都不大,往往仅仅局限在城池之中。

  毕竟社会生产力上限摆在那里,善心也不能当饭吃。没有足够的粮食,就算是有菩萨心肠也没用。

  所以魏哲让管妍“慈幼局”的初心其实非常功利。

  他不过是想找一个合适的由头邀名养望,只是恰好能救些可怜人罢了。

  但别人却不知道,至少并不这样看他。

  ……

  翌日,辽东太守府。

  “恭喜明公治经有成!”只见戏志才笑吟吟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明公当真是学以致用呀!”

  毕竟辽东俱知魏哲以《礼经》治学,而来已有数年矣。

  国渊闻言亦是面带笑意道:“君侯此举实乃大仁,吾师亦是赞赏不已。”

  要知道戏志才方才所言可是出自《礼记》中的《礼运》一篇,正是古文经学推崇的《三礼》。

  尤其《礼记》四十九篇古文选篇能得以独立成书,也始自郑玄,由其开创。

  魏哲如此践行,国渊认为这显然是认同他们古文经学一派的理念。

  这也是国渊听说此事之后,为什么专门写信向郑玄告知的原因。

  所谓“名士”其实就是在这一封封书信中扬名的。

  比如如今在青徐地界,再提起魏哲便不仅仅是善战之名了。

  好学知礼,仁义无双,已然成为了魏哲的新标签!

  说罢国渊还从袖中掏出一卷书籍献到魏哲面前。

  “吾师听闻君侯专治《礼经》,故令卑职献上此物,还望君侯笑纳。”

  魏哲打开只是略微一扫,便忍不住感慨道:“郑公厚爱,某实在愧不敢当呐!”

  魏哲面前的书籍和郡学中的《三礼注》相比,显然要更精深一些。

  简单来说,郡学中的就是记名弟子版,而魏哲手中的则是入室高足版本。

  虽不是传承衣钵,但依旧十分珍贵。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若是大汉不亡,这种经义足以当做传家宝了。

  就如传承《孟氏易》的汝南袁氏一样,说不定日后玄莬魏氏就成了传承《郑氏礼》的辽东士族了。

  不过国渊却没有一点收回去的意思,反而坚持表示是老师的意思。

  毕竟古文经学的支持者越多,他们才越有可能干翻今文经学。

  魏哲见状这才收下,不过还是令人准备一份回礼。

  且不说辽东郡这边魏哲如何春风得意。

  另一边高句丽人最近可过得不怎么好。

  ……

  与此同时,高句丽国内城。

  “欺人太甚!简直欺人太甚!”

  王宫大殿之上,只见高句丽王高男武面色通红的怒吼道。

  相比于之前,如今的高男武显然要苍老许多。

  而看着他这幅勃然大怒的模样,宫殿中的一班高句丽权贵也不奇怪。

  实际上自从乐浪那次大败之后,高男武就格外暴躁易怒。

  不过这次倒也怪不得高男武,甚至不少权贵都纷纷附和道:“大王,汉人越来越猖獗了,必须出兵讨伐,否则咱们大高句丽威严何在?”

  “此言甚是,末将愿为先锋,还请大王发兵!”

  没办法,当初他们不同意高男武回击是因为无利可图。

  但如今魏哲的五路捉生军都直接骑脸输出了,这些高句丽权贵自然不能忍。

  毕竟大王丢了面子没什么,但他们损失了人丁牛马那就不同了。

  大王的和自己的,他们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见群情激奋,本来想劝解两句的左相于素想了想还是保持沉默。

  见此情形,大殿上方的高男武顿时满意的点了点头。

  就是这样,他瞬间感觉失去的力量又都回来了!

  于是在满殿权贵的鼓动下,高男武当即意气风发的下令道:

  “拔野耳,骨笃儿!”

  “末将在!”

  “命你等率各率五千大军,即刻赶赴纥升骨城,清剿入寇汉贼。”

  显然,高男武并不像他表现的那么信心满满。

  这次面对着魏哲的主动侵犯,高男武并没有选择立刻入寇汉地予以回击,而是保守的想着把人赶出去就行。

  如此心态,倒是和以往辽东诸郡的太守差不多。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辽东之地已然攻守异位了!

  然而高句丽显然还没有适应这种变化。

  一万大军坐镇纥升骨城的结果就是,徒劳无功。

  无论是鲜卑人还是乌桓人都来去如风,压根不会与高句丽大军硬碰硬。

  至于乐浪那边的秽貊义从与三韩猎手就更简单了,整个就好似老鼠一般。

  五路捉生军算下来,反而是魏慕华的海贼船最好捕捉踪迹。

  然而面对横行在鸭绿江上的汉人巨舟,高句丽军也只能望而兴叹。

  没有水军的他们,甚至连对付水军的经验都没有。

  一来二去,高句丽南境仿佛烂泥潭般,直接将高句丽人陷进去了。

  甚至局势要比高句丽人出兵前还要糟糕。

  毕竟五路捉生军只是骚扰而已,但一万高句丽大军到来之后反而增加了地方的压力,导致很多高句丽聚落上贡的物资越来越多。

  渐渐的甚至有不少不堪压榨的高句丽山民开始私下逃亡,主动投奔起汉人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汉官,汉官最新章节,汉官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