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浸染着汴水两岸枯败的芦苇。
待徐荣收兵离去后,曹操攥着断剑跪在泥泞河滩,眼中满是痛苦与不甘。铁甲上凝结的泥块随着急促喘息簌簌掉入水中,然后晕开一抹血色。
在其身后则有百余残兵或倚着折断的旌旗喘息,或跪地掬饮混着血水的汴河,期间零星响起战马痛苦的嘶鸣声,完全一副残兵败将的模样。
鲍信则踉跄着踩过满地狼藉的辎重车,拖着染血的披风发了疯似的在乱尸堆里翻找着,直到他从一堆血泥中翻出胞弟鲍韬残破的铠甲时,这个虬髯大汉终于忍不住了,当即双膝砸地,抱着这具残缺不全的尸骸失声痛哭起来。一时间,泪水与雨水同时洒落,将铠甲上血迹缓缓冲下,化作一滩滩血泥。
“走,仲平,为兄带你回家!”
良久之后,只见鲍信满脸污渍的抱着胞弟的残骸缓缓起身。
曾经鲍信以为这乱世将是他们兄弟大显身手的机会,但是现在看来,他这个做兄长的太不称职了。
不过在临走之时,鲍信还是朝着曹操默默点了点头。
鲍信没有怨曹操,他只恨自家没有照顾好弟弟。
然而鲍信不曾出言责怪,曹操反而越发悔恨。
待鲍信朝着济北国方向离开之后,本来还有所颓然的他顿时豁然起身,一脸坚毅带着仅剩的百余溃兵离开了。
这一战他是败了,但这场仗却远没有结束。
若是他就此认输,那才是真正让鲍韬枉死。
……
没过几个时辰,汴水一战的结果便传回了酸枣大营。
傍晚,中军大帐之中。
只见一份沾着血迹的军报在诸侯手中传阅,一时间众人神态各异。
有嘲讽的,有畏惧的,也有兔死狐悲的。
但无论他们怎么想,曹操再想从这获得支持是不可能了。
即便是陈留太守张邈,听到此消息时也只是连连叹息,不再言语。
要知道卫兹可是他的部曲将,如今却替曹操战死了。
在看完战报之后,兖州刺史刘岱更是随手将竹简掷入火盆,嘴角露出一丝讥诮的笑容:“孟德纸上谈兵尚可,但兵法谋略终究非其所长也!”
魏哲闻言心中顿时无语,但亦未做评价。
不过他随即转头看向张邈,好奇道:“那孟德现在何处?”
也不知道曹操是无颜再见酸枣大营众人,还是不屑于再见面。汴水兵败之后他竟然没有再回酸枣大营,联军兵败的消息还是斥候探听的。
“回谯县了。”只见张邈颇为无奈道:“他麾下将士损失殆尽,孟德欲再招募一批义兵。”
听完张邈的话魏哲方才知道,丹阳太守周昕是曹操的旧相识。他这次回谯县就是准备再变卖一批家产,而后再带夏侯惇去招募一些丹阳兵。
另外扬州刺史陈温与曹洪亦是好友,所以这回两人分头行动。
曹操去丹阳郡,曹洪则准备去陈温那里招募一批庐江上甲。
由此可见谯县曹氏的底蕴虽然不如汝南袁氏,但也绝非什么小门小户。
若非如此,曹操哪里来的屡败屡战的本钱?
就像后世年轻人创业一样,大家的容错率压根就不在一个级别。
不过张邈等人对曹操的选择倒是不以为然,依旧宴饮终日。
魏哲偶尔有空时也会参与几回,不过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家营地。
只是老话说的好:
当你岁月静好的时候,那就一定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比如河内太守王匡,此刻就挺想骂街的!
……
“竖子不足与谋!”
一处狭窄的豪猪洞里,只见王匡表情狰狞的在那暗骂着曹操。
没办法,谁让王匡实在找不到人甩锅呢!
说来王匡也确实挺惨的,虽然出兵的时候玩了一手虚实结合,但他确实没有想过攻打洛阳。
可是王匡万万没想到董卓认真了,并且对他还那么重视。
王匡故布疑兵,做出从孟津渡河的样子,董卓那边竟然将计就计,也令麾下收拢的北军五校骑兵在对面做势渡河。可实则董卓却令胡轸率四千精骑从小平津渡河,绕到其后方袭击,大破王匡军于孟津北岸。
这么说吧,王匡这次几乎全军覆没。
若不是他及时单骑而逃,找了一处豪猪洞穴躲藏,恐怕也死了。
但王匡却不认为是他的问题,思来想去只能怪曹操没有拖住凉州兵了。
不过有一点王匡倒是和曹操一样,那就是韧性十足。
当察觉到凉州兵马离开之后,他便靠着顽强毅力的回到了河内郡,袁绍倒是好一阵安慰,但王匡却不敢再继续逗留。
河内郡谁爱要谁要,反正他是不敢再继续待了。
幸好王匡出身泰山郡士族,东山再起的本钱还是有的。
于是当曹操前往丹阳募兵的时候,王匡也返回泰山招募兵马,破家为国,终于又招募到四千余名泰山猛士。
与此同时,王匡、曹操等人的惨败也很快便在中原各地传开了。
一时间,董卓凶威再度令天下豪杰胆寒。
本来愈演愈烈的讨董之势,忽然像被泼了一瓢冷水般降温了。
某些蠢蠢欲动的地方士族、豪强,转而又开始按兵不动起来。
他们不介意锦上添花,但是雪中送炭就得好好斟酌了。
……
翌日,长沙郡。
随着驿卒快马踏碎晨雾,孙坚也终于得知了洛阳的诸般变动。
演武场中,甲胄未卸的程普忍不住面露忧色:“君侯,要不要再斟酌斟酌?”
一旁的韩当闻言亦是微微颔首:“袁公路非信人也!”
作为孙坚的家臣,两人知道很多秘闻,孙坚对两人也是推心置腹。
比如先前袁术的来信,孙坚便与两人商议过。
但是这次孙坚不准备再听从两人建议,而是决定独断专行一回。
只见孙坚取下一旁的强弓忽然弯弓搭箭,朝着远处旌旗上的铜铃射去。
只听得一声轻响,那铃铛便直接坠落而下。
直到此时,孙坚方才缓缓放下弓箭,慷慨一笑道:“前路未知又如何?杀出一条路便是了!”
孙坚自然清楚袁术并不是千金一诺的季布,但他需要这个机会。
如今天下中心在洛阳,在天下义兵讨董。
这样的大事他若是不能参与进去,岂不是太可惜了?
无论是为名,还是为利,孙坚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长沙虽好,但距离中原群雄太远了,孙坚可不想窝在这里一辈子。
至于曹操、王匡的惨败孙坚则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甚至在得知两人大败之后,孙坚反而更加坚定了上洛讨董的想法。
痛打落水狗算什么英雄,只有力搏虎狼方才能显出他孙文台的本事!
而见孙坚都这么说了,韩当、程普两人顿时也不再劝。
正如孙坚所说,实在不行杀出一条路便是了!
于是次日在将长沙郡托付给郡丞之后,孙坚便毅然带四千郡兵出发。
南阳太守也好、荆州刺史也罢,他都不在乎。
无论如何,天下英雄当有他孙文台一个位置!
……
初平元年二月,丁亥日。
正当天下讨董局势陷入低谷之时,蛰伏许久的魏哲终于出手了。
“左将军不出,奈苍生何!”
这是最近在河南尹地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没人知道是谁所言,但就是四下传播开来,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毕竟袁术、袁绍兄弟都悄无声息了,讨董联盟里也就魏哲最有希望了。
战功赫赫的他,此刻俨然成为了不少司隶义士心中对胜利的寄托!
然而正当天下义士因魏哲出兵而振奋时,酸枣大营却是一片叹气。
辕门外,看着魏哲身后万余辽东步骑,兖州刺史刘岱一脸遗憾之色。
如此精锐,就这么葬送实在太可惜了!
念及此处,刘岱忍不住劝道:“公威,何必如此。”
只见刘岱抚须而立,指着洛阳的方向淡然道:“董卓不过是冢中枯骨,势必不能长久,只需我等再围堵些许时日司隶必乱,何必现在行险?”
要知道刘岱可还指望和魏哲结盟,平定兖州内部的反对势力呢。
毕竟大家都是乡党,自然要互相帮助才是。
张邈、桥瑁等人虽然没说什么,但亦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在他们看来现在出兵实在是不智之举,曹操、王匡、鲍信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没看到在他们三路讨董联军合围之下,董卓都已经害怕的迁都了吗?
假以时日,在他们的大势威逼之下必然能逼得董军内乱。
届时他们再里应外合,轻而易举的平定董卓乱党不好么?
然而任刘岱怎么劝说,魏哲都只是笑而不语。
翻身上马后,只见魏哲豪迈一笑道:“此身早许社稷,生死已然由不得我了。国难当头,便让我试一试董贼的底细吧!诸君且在此庙算筹谋,沙场之事就交给我了!”
此言一出,魏哲当即勒马扬鞭,带着万余步骑浩浩荡荡的离开。
人群后方的广陵郡功曹臧洪见状,忍不住轻叹道:“此乃真英雄也!”
实际上在场如臧洪一般想法的士人不在少数,甚至心生投奔之意。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左将军不出,奈苍生何!”这句流言便是魏哲炮制出来的,否则正当他这两个月窝在大营玩鸟吗?
不错,这是一场战争,但同样也是一场政治作秀。
无论魏哲愿与不愿,他都必须尽量拉拢士族之心。
因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他们早就融入到大汉的方方面面。
魏哲不拉拢,他们就会站在敌人那一边!
退一万步讲,就算魏哲要对世家下手也要等到天下在手再说。
分清主次,这点十分重要!
与此同时,魏军之中。
战马至上,只见魏哲眉头紧皱道:“迁都进行到哪一步了?”
戏志才闻言当即轻叹一声。
“董卓尚且留在洛阳毕圭苑坐镇,不过他已命令士卒押送陛下车架离去,如今当到了长安。”
戏志才倒不是感慨于小皇帝的遭遇,而是替洛阳周边百万生民可惜。
“据子良所言,董贼命麾下步骑以刀剑相迫,强逼洛阳城以及周边百姓一并迁徙,然却只顾催逼丝毫不做准备,期间被踩踏而死、劫掠而死,乃至于饥饿而死的比比皆是,以至于积尸盈路,尸骸遍野!”
闻听此言,魏哲顿时一片默然。
乱世人命不如狗,这句话当真是血一般的真理!
若他现在有十万甲士,魏哲绝对不会等到此时再出兵。
若是如此,这些百姓或许就能得救了。
想到这里,魏哲心底难免生起些许愧疚之意。
不过很快魏哲便压下了无关心绪,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战事上。
随着魏军进入河南尹地界,原武县便成为挡在大军前面的第一座城池。
当然,洛阳四通八达,原武县的地势并不像虎牢关一般险要。
所以魏哲若是想要像曹操一样绕开,直取洛阳,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魏哲却选择停下,并且率大军围城,砍伐树木做攻城之势。
……
原武城上,看着城下的魏军,原武令杨原顿时脸色惨白。
“这……这该如何是好?”
杨原本就不是什么豪杰之辈,能做到这个位置也是家族荫庇。
汝南袁氏在洛阳呼风唤雨的时候,他不敢有丝毫违逆。
董卓掌握洛阳朝廷发号施令时,他也唯唯诺诺。
简单来说,他就是汉末官场的一个混子,随波逐流而已。
可是杨原没想到魏哲竟然盯上了他这个小人物,这顿时让他坐立难安!
“魏公威……不,左将军是不是有所误会?”
只见杨原一脸焦急的与左右言道:“往日我并无得罪之处呀?”
说罢,杨原慌乱之下竟然准备弃城而走。
见此情形,原武县主簿任峻当即愤然作色道:“当此之时,县君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兵临城下,县君当做个选择了?从董耶?从义耶?”
实际上早在魏哲来攻之前任峻就曾劝原武令举兵与关东义军应和。
只是杨原怯弱,畏惧董卓威势,方才迟迟不能绝也。
然而此刻魏军兵临城下却给了任峻机会,只见他一脸诚恳的劝说道:“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司隶境内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
“以此城附之,左将军必然会对县君以礼相待!
“如此,胜则光宗耀祖,便是败了也尚可逃亡,为何不试试呢?”
闻听此言,杨原思量再三终于点了点头。
于是片刻之后,大军簇拥下的魏哲便看见原武城门大开。
见此情形,魏哲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他不是为得到一座小城而喜悦,而是高兴自家这段时间的努力没白费。
都知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但能用得好的却没有几个。
政治宣传若是利用好了,威力未必会比千军万马差多少。
从这个角度来说,魏哲的攻心之战从辽东出发时便已经开始了。
待徐荣收兵离去后,曹操攥着断剑跪在泥泞河滩,眼中满是痛苦与不甘。铁甲上凝结的泥块随着急促喘息簌簌掉入水中,然后晕开一抹血色。
在其身后则有百余残兵或倚着折断的旌旗喘息,或跪地掬饮混着血水的汴河,期间零星响起战马痛苦的嘶鸣声,完全一副残兵败将的模样。
鲍信则踉跄着踩过满地狼藉的辎重车,拖着染血的披风发了疯似的在乱尸堆里翻找着,直到他从一堆血泥中翻出胞弟鲍韬残破的铠甲时,这个虬髯大汉终于忍不住了,当即双膝砸地,抱着这具残缺不全的尸骸失声痛哭起来。一时间,泪水与雨水同时洒落,将铠甲上血迹缓缓冲下,化作一滩滩血泥。
“走,仲平,为兄带你回家!”
良久之后,只见鲍信满脸污渍的抱着胞弟的残骸缓缓起身。
曾经鲍信以为这乱世将是他们兄弟大显身手的机会,但是现在看来,他这个做兄长的太不称职了。
不过在临走之时,鲍信还是朝着曹操默默点了点头。
鲍信没有怨曹操,他只恨自家没有照顾好弟弟。
然而鲍信不曾出言责怪,曹操反而越发悔恨。
待鲍信朝着济北国方向离开之后,本来还有所颓然的他顿时豁然起身,一脸坚毅带着仅剩的百余溃兵离开了。
这一战他是败了,但这场仗却远没有结束。
若是他就此认输,那才是真正让鲍韬枉死。
……
没过几个时辰,汴水一战的结果便传回了酸枣大营。
傍晚,中军大帐之中。
只见一份沾着血迹的军报在诸侯手中传阅,一时间众人神态各异。
有嘲讽的,有畏惧的,也有兔死狐悲的。
但无论他们怎么想,曹操再想从这获得支持是不可能了。
即便是陈留太守张邈,听到此消息时也只是连连叹息,不再言语。
要知道卫兹可是他的部曲将,如今却替曹操战死了。
在看完战报之后,兖州刺史刘岱更是随手将竹简掷入火盆,嘴角露出一丝讥诮的笑容:“孟德纸上谈兵尚可,但兵法谋略终究非其所长也!”
魏哲闻言心中顿时无语,但亦未做评价。
不过他随即转头看向张邈,好奇道:“那孟德现在何处?”
也不知道曹操是无颜再见酸枣大营众人,还是不屑于再见面。汴水兵败之后他竟然没有再回酸枣大营,联军兵败的消息还是斥候探听的。
“回谯县了。”只见张邈颇为无奈道:“他麾下将士损失殆尽,孟德欲再招募一批义兵。”
听完张邈的话魏哲方才知道,丹阳太守周昕是曹操的旧相识。他这次回谯县就是准备再变卖一批家产,而后再带夏侯惇去招募一些丹阳兵。
另外扬州刺史陈温与曹洪亦是好友,所以这回两人分头行动。
曹操去丹阳郡,曹洪则准备去陈温那里招募一批庐江上甲。
由此可见谯县曹氏的底蕴虽然不如汝南袁氏,但也绝非什么小门小户。
若非如此,曹操哪里来的屡败屡战的本钱?
就像后世年轻人创业一样,大家的容错率压根就不在一个级别。
不过张邈等人对曹操的选择倒是不以为然,依旧宴饮终日。
魏哲偶尔有空时也会参与几回,不过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家营地。
只是老话说的好:
当你岁月静好的时候,那就一定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比如河内太守王匡,此刻就挺想骂街的!
……
“竖子不足与谋!”
一处狭窄的豪猪洞里,只见王匡表情狰狞的在那暗骂着曹操。
没办法,谁让王匡实在找不到人甩锅呢!
说来王匡也确实挺惨的,虽然出兵的时候玩了一手虚实结合,但他确实没有想过攻打洛阳。
可是王匡万万没想到董卓认真了,并且对他还那么重视。
王匡故布疑兵,做出从孟津渡河的样子,董卓那边竟然将计就计,也令麾下收拢的北军五校骑兵在对面做势渡河。可实则董卓却令胡轸率四千精骑从小平津渡河,绕到其后方袭击,大破王匡军于孟津北岸。
这么说吧,王匡这次几乎全军覆没。
若不是他及时单骑而逃,找了一处豪猪洞穴躲藏,恐怕也死了。
但王匡却不认为是他的问题,思来想去只能怪曹操没有拖住凉州兵了。
不过有一点王匡倒是和曹操一样,那就是韧性十足。
当察觉到凉州兵马离开之后,他便靠着顽强毅力的回到了河内郡,袁绍倒是好一阵安慰,但王匡却不敢再继续逗留。
河内郡谁爱要谁要,反正他是不敢再继续待了。
幸好王匡出身泰山郡士族,东山再起的本钱还是有的。
于是当曹操前往丹阳募兵的时候,王匡也返回泰山招募兵马,破家为国,终于又招募到四千余名泰山猛士。
与此同时,王匡、曹操等人的惨败也很快便在中原各地传开了。
一时间,董卓凶威再度令天下豪杰胆寒。
本来愈演愈烈的讨董之势,忽然像被泼了一瓢冷水般降温了。
某些蠢蠢欲动的地方士族、豪强,转而又开始按兵不动起来。
他们不介意锦上添花,但是雪中送炭就得好好斟酌了。
……
翌日,长沙郡。
随着驿卒快马踏碎晨雾,孙坚也终于得知了洛阳的诸般变动。
演武场中,甲胄未卸的程普忍不住面露忧色:“君侯,要不要再斟酌斟酌?”
一旁的韩当闻言亦是微微颔首:“袁公路非信人也!”
作为孙坚的家臣,两人知道很多秘闻,孙坚对两人也是推心置腹。
比如先前袁术的来信,孙坚便与两人商议过。
但是这次孙坚不准备再听从两人建议,而是决定独断专行一回。
只见孙坚取下一旁的强弓忽然弯弓搭箭,朝着远处旌旗上的铜铃射去。
只听得一声轻响,那铃铛便直接坠落而下。
直到此时,孙坚方才缓缓放下弓箭,慷慨一笑道:“前路未知又如何?杀出一条路便是了!”
孙坚自然清楚袁术并不是千金一诺的季布,但他需要这个机会。
如今天下中心在洛阳,在天下义兵讨董。
这样的大事他若是不能参与进去,岂不是太可惜了?
无论是为名,还是为利,孙坚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长沙虽好,但距离中原群雄太远了,孙坚可不想窝在这里一辈子。
至于曹操、王匡的惨败孙坚则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甚至在得知两人大败之后,孙坚反而更加坚定了上洛讨董的想法。
痛打落水狗算什么英雄,只有力搏虎狼方才能显出他孙文台的本事!
而见孙坚都这么说了,韩当、程普两人顿时也不再劝。
正如孙坚所说,实在不行杀出一条路便是了!
于是次日在将长沙郡托付给郡丞之后,孙坚便毅然带四千郡兵出发。
南阳太守也好、荆州刺史也罢,他都不在乎。
无论如何,天下英雄当有他孙文台一个位置!
……
初平元年二月,丁亥日。
正当天下讨董局势陷入低谷之时,蛰伏许久的魏哲终于出手了。
“左将军不出,奈苍生何!”
这是最近在河南尹地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没人知道是谁所言,但就是四下传播开来,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毕竟袁术、袁绍兄弟都悄无声息了,讨董联盟里也就魏哲最有希望了。
战功赫赫的他,此刻俨然成为了不少司隶义士心中对胜利的寄托!
然而正当天下义士因魏哲出兵而振奋时,酸枣大营却是一片叹气。
辕门外,看着魏哲身后万余辽东步骑,兖州刺史刘岱一脸遗憾之色。
如此精锐,就这么葬送实在太可惜了!
念及此处,刘岱忍不住劝道:“公威,何必如此。”
只见刘岱抚须而立,指着洛阳的方向淡然道:“董卓不过是冢中枯骨,势必不能长久,只需我等再围堵些许时日司隶必乱,何必现在行险?”
要知道刘岱可还指望和魏哲结盟,平定兖州内部的反对势力呢。
毕竟大家都是乡党,自然要互相帮助才是。
张邈、桥瑁等人虽然没说什么,但亦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在他们看来现在出兵实在是不智之举,曹操、王匡、鲍信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没看到在他们三路讨董联军合围之下,董卓都已经害怕的迁都了吗?
假以时日,在他们的大势威逼之下必然能逼得董军内乱。
届时他们再里应外合,轻而易举的平定董卓乱党不好么?
然而任刘岱怎么劝说,魏哲都只是笑而不语。
翻身上马后,只见魏哲豪迈一笑道:“此身早许社稷,生死已然由不得我了。国难当头,便让我试一试董贼的底细吧!诸君且在此庙算筹谋,沙场之事就交给我了!”
此言一出,魏哲当即勒马扬鞭,带着万余步骑浩浩荡荡的离开。
人群后方的广陵郡功曹臧洪见状,忍不住轻叹道:“此乃真英雄也!”
实际上在场如臧洪一般想法的士人不在少数,甚至心生投奔之意。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左将军不出,奈苍生何!”这句流言便是魏哲炮制出来的,否则正当他这两个月窝在大营玩鸟吗?
不错,这是一场战争,但同样也是一场政治作秀。
无论魏哲愿与不愿,他都必须尽量拉拢士族之心。
因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他们早就融入到大汉的方方面面。
魏哲不拉拢,他们就会站在敌人那一边!
退一万步讲,就算魏哲要对世家下手也要等到天下在手再说。
分清主次,这点十分重要!
与此同时,魏军之中。
战马至上,只见魏哲眉头紧皱道:“迁都进行到哪一步了?”
戏志才闻言当即轻叹一声。
“董卓尚且留在洛阳毕圭苑坐镇,不过他已命令士卒押送陛下车架离去,如今当到了长安。”
戏志才倒不是感慨于小皇帝的遭遇,而是替洛阳周边百万生民可惜。
“据子良所言,董贼命麾下步骑以刀剑相迫,强逼洛阳城以及周边百姓一并迁徙,然却只顾催逼丝毫不做准备,期间被踩踏而死、劫掠而死,乃至于饥饿而死的比比皆是,以至于积尸盈路,尸骸遍野!”
闻听此言,魏哲顿时一片默然。
乱世人命不如狗,这句话当真是血一般的真理!
若他现在有十万甲士,魏哲绝对不会等到此时再出兵。
若是如此,这些百姓或许就能得救了。
想到这里,魏哲心底难免生起些许愧疚之意。
不过很快魏哲便压下了无关心绪,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战事上。
随着魏军进入河南尹地界,原武县便成为挡在大军前面的第一座城池。
当然,洛阳四通八达,原武县的地势并不像虎牢关一般险要。
所以魏哲若是想要像曹操一样绕开,直取洛阳,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魏哲却选择停下,并且率大军围城,砍伐树木做攻城之势。
……
原武城上,看着城下的魏军,原武令杨原顿时脸色惨白。
“这……这该如何是好?”
杨原本就不是什么豪杰之辈,能做到这个位置也是家族荫庇。
汝南袁氏在洛阳呼风唤雨的时候,他不敢有丝毫违逆。
董卓掌握洛阳朝廷发号施令时,他也唯唯诺诺。
简单来说,他就是汉末官场的一个混子,随波逐流而已。
可是杨原没想到魏哲竟然盯上了他这个小人物,这顿时让他坐立难安!
“魏公威……不,左将军是不是有所误会?”
只见杨原一脸焦急的与左右言道:“往日我并无得罪之处呀?”
说罢,杨原慌乱之下竟然准备弃城而走。
见此情形,原武县主簿任峻当即愤然作色道:“当此之时,县君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兵临城下,县君当做个选择了?从董耶?从义耶?”
实际上早在魏哲来攻之前任峻就曾劝原武令举兵与关东义军应和。
只是杨原怯弱,畏惧董卓威势,方才迟迟不能绝也。
然而此刻魏军兵临城下却给了任峻机会,只见他一脸诚恳的劝说道:“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司隶境内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
“以此城附之,左将军必然会对县君以礼相待!
“如此,胜则光宗耀祖,便是败了也尚可逃亡,为何不试试呢?”
闻听此言,杨原思量再三终于点了点头。
于是片刻之后,大军簇拥下的魏哲便看见原武城门大开。
见此情形,魏哲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他不是为得到一座小城而喜悦,而是高兴自家这段时间的努力没白费。
都知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但能用得好的却没有几个。
政治宣传若是利用好了,威力未必会比千军万马差多少。
从这个角度来说,魏哲的攻心之战从辽东出发时便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