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之后,敖仓城内随处可听得伤兵呻吟之声。
白日一战敖仓虽然被顺利拿下了,但靖难义从也伤亡不小。
不少白日还心怀壮志的新兵,晚上就成了一具僵硬的尸体。
而活下来的新兵亦感觉恍若隔世,心中忽然对这世道有了新的认识。
乱世,这就是乱世呀!
在这种事情,那些实战经验丰富的伍长、什长就派上用场了。
前几日还对他们连踹带骂的军吏,此刻便化身前辈现身说法起来。
“这算什么,当年乃公和高句丽人……”
吹牛也好,经验之谈也罢,反正新兵的生死观算是被重塑了。
这样的经历再来上几次,活下来的便差不多算是一个合格的老卒了。
真以为老卒天生那么勇敢?还不是见惯了生死,这才变得淡漠冷酷。
与此同时,毛氏兄弟那边就要热闹多了。
随着篝火噼啪炸开一颗火星,落在毛坤的绷带上,只见这个白日里率先登城的汉子,此刻几乎满身受创,有些绷带依稀可见往外渗透的血迹。
不过毛坤却丝毫不以为然,一边大口撕咬着烤马肉,一边喝着浊酒,那叫一个痛快。
听着不远处火堆那些新兵压抑的抽泣声,被哭得心烦的毛坤当即破口大骂道:“哭个卵!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有甚好哭的!”
说罢只见他眼睛都不眨便扔过去半块烤马肉。
还真别说,被他这么一骂对面顿时就消停了,唯独毛坤的兄长无奈的瞪了他一眼,他刚准备拿那块马肉呢,没想到就被这小子送人了。
不过从小一起长大,他也早就习惯了这个弟弟的性子。
在吐槽了两句之后,毛雄便转而提起了另一个话题。
只见他压着嗓子看着对面的毛坤:“如何?左将军到底说什么了?”
话说作为此战先登,毛坤也有幸被魏哲邀请到大帐之中接见。
对此毛雄早就好奇不已,奈何这小子一回来就吃个不停。
毛坤倒是一点也不着急,再次干了一盏浊酒之后方才嘿然一笑道:“还是左将军爽利,咱家这回算是遇上明主了!”
只见他从怀中掏出一块铜印对大哥晃了晃,兴奋道:“瞧瞧,铜印黑绶!”
毛雄闻言终于忍不住咧嘴大笑起来,更是一把拿过印授,好似稀世珍一般把玩起来。别部司马对那些士族子弟或许不算什么,但对阳武毛氏来说已经是光宗耀祖了。
要知道他们毛氏祖上也就当个亭长、斗食吏,连乡啬夫都没当过。
没办法,洛阳的水太深了,实在没有他们这种小宗族上台吃饭的空间。
可以说敖仓这一战,直接给了阳武毛氏出人头地的希望。
当晚像毛坤兄弟一般情况的不在少数。
来自河南诸县的豪侠勇士虽不像毛坤这般好运,但同样也有收获。
有些上司战死的,便直接被提拔为伍长、什长,开始了军旅仕途。
乱世就是这样,有人失意,也有人得意,人员的上下流动十分频繁。
勇者上,亡者下,一支军队就是这样被锤炼出来的。
与此同时,敖仓令府邸。
作为敖仓城内最舒适的一处宅院,自然被直接当成了魏哲的下榻之所。
然而魏哲在巡视了一圈之后,却直接对随行的赵云吩咐道:“传令下去,将‘庵庐’安置在此,所有病患妥善安置,勿要有饥寒之虞。”
不过当赵云躬身应诺,正要离开时,魏哲却又唤住了他:“等等,告诉医官司,军医记勤薄、士卒折伤簿、坠药函通通抄送幕府一封,我有空要看的。”
对了,这招魏哲也是跟皇甫嵩学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皇甫氏的习惯。
说罢魏哲又补充道:“另外今日缴获的死马、牲畜也别藏着掖着了,全部炖了,给儿郎们补补身体。”
赵云闻言心中越发敬服,转身便将魏哲的意思一丝不苟的传递到位。
至于魏哲则依旧回到城外的营帐之中,思虑起接下来的安排。
而当魏哲大军在敖仓短暂休整的时候,此战消息也逐渐传开。
……
酸枣大营,中军大帐。
随着前线战报在众人手中传递一圈,大帐内顿时鸦雀无声。
张邈的指尖下意识摩挲着腰间的玉珏,片刻之后方才忍不住长叹道:“好一个魏公威,不愧是北疆名将,果然名不虚传!”
兖州刺史刘岱闻言亦是深以为然,不过他的关注点比较奇葩。
“靖难义从?唔~好名字,当浮一大白!”
说罢刘岱便自斟自饮的干了一杯,俨然一副文士风流之态。
相比之下,东郡太守桥瑁的眼神就比较复杂了。
他们在此会盟已久,虽迟迟不见动作,但主打的就是以静制动。
先前董卓迁都长安,便被各路讨董联军自诩为各自战绩,大加吹捧。
如今魏哲忽然异军突起,自然显得他们有点尴尬了。
想到这里,桥瑁忍不住有些泛酸道:“公威不是辽东豪强子么?如何学得这等兵法?难不成亦如那张角一样,都是得神人所授?”
一时间也不知道他这话是在夸魏哲,还是在阴阳怪气。
不过听他这么一说,广陵太守张超忽然转头看向一旁的刘岱,好奇道:“公山兄,你与公威不是乡党么?可知他师承哪位兵法大家?”
张超这一问倒是让帐中不少人都来了兴趣。
因为这次魏哲的谋略并没什么新鲜的,与曹操几乎别无二致。
可两人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却让众人看到了明显的差距。
相比于熟读各家兵法的曹操而言,魏哲的表现简直不像是一个边塞寒门。
不对,他家连寒门都不算,只是边地贫县的一家土豪罢了。
然而刘岱闻言却顿时哑然,抚须思量半晌也没想出什么头绪。
毕竟魏哲祖上虽是东莱人士,但依旧不过一白身罢了,谁知道有什么传承。
思量再三,刘岱方才有些拿不准道:“听闻孙叔然受公威所邀在辽东讲学,或许便是从他这得知了孙氏秘传兵法吧。”
别看孙炎年轻时受业于郑玄,后来更是被人称为“东州大儒”,但他却是不折不扣的孙武后裔。春秋时的齐国乐安县,便是如今的青州乐安郡,甚至孙氏族地都没怎么变过。即便千百年来屋宅屡遭焚毁,但那片土地上居住的却依旧是孙氏子孙。
如此一来,谁知道乐安孙氏会不会挖到什么祖上留下的兵家秘法。
不过听了刘岱这个说法,张超等人却是连连摇头。
即便他们对魏哲了解不多也知道他早在黄巾之乱时就投军行伍了。
等到孙叔然受魏哲礼聘进入辽东讲学,魏哲都已经把三韩给灭了。
由此可见魏哲一身兵法和孙炎应该没有多大关系。
于是聊来聊去,众人只能将此归结为辽东武风盛行的缘故了。
当然,八卦归八卦,在消化完战报之后几人难免要讨论起是否出兵的问题。
“……还是镇之以静吧!”
“此言甚是!董贼定有后招,还是再看看为好。”
“不错。况且有我等在后压阵,公威才能放心出击不是。”
三言两语之间,酸枣大营便再度蛰伏起来。
……
话分两头,河内怀县那边其实也在讨论这个话题。
“敖仓距旋门关不过百里,董仲颖却按兵不动,诸君不觉得蹊跷?”
大堂之中,只见许攸眉头紧皱的摇头道:“别看魏公威现在风光,可董贼却不是易于之辈。我虽不齿董仲颖的为人,但凉州兵确为虎狼之师,此战结果如何,现在说还为之过早!”
对面的逢纪闻言亦是颔首赞同道:“一时侥幸算不得什么,如今明公该当以冀州为重才是!”
早在王匡全军覆没、一去不回之后,河内郡便差不多成了袁绍地盘了。
而出了河内郡五十里便是邺城,这样的位置自然不能浪费了。
实际上袁绍对冀州的想法早就和这几个心腹谋士透露过了。
这也是为什么上次他们会故意鼓动王匡率兵出征的原因。
即便王匡当时没有被董军击败,许攸等人也不会让王匡安然返回。
比如麾下士卒畏惧董军作乱,王匡死于乱军之中就是备选方案之一。
然而袁绍闻言却按着脑袋头疼道:“韩馥这厮虽是我家门生故吏,但终究是朝堂明授的冀州牧,他若不肯相让,我亦不好强夺矣!”
袁绍认为最好是韩馥亲自将冀州牧的位置拱手相让,那样才算圆满。
简单来说,袁绍就是既要名声,又要实惠,哪样都不想吃亏。
见他这么一说,逢纪与许攸等人还能怎么办呢,只能绞尽脑汁的帮他谋划起来。
可以说讨董早就不是袁绍的目标了,他们一边利用韩馥供应的粮草盘踞在河内郡,一边还反过来谋划韩馥这个冀州牧。
和袁绍等人肮脏的政治手段相比,董卓都算是一朵单纯的白莲花。
与之类似的还有盘踞在南阳郡的袁术,敖仓的战报他看完便抛在一旁。
相比之下,他更在意孙坚在荆州的动静。
当得知孙坚兵至武陵郡,无罪而杀荆州刺史王睿后,袁术顿时大喜。
“好一个孙文台!好一个江东猛虎!乃公果然没有看错人!”
只见袁术当即大手一挥,豪迈道:“来人,上酒!”
望着案几上的信件袁术越看越是高兴,当即忍不住开怀畅饮起来。
……
敖仓一战,搅动四方风云。
即便是正在丹阳募兵的曹操,不久之后也收到了消息。
这让曹操的心情很是复杂。
他既高兴自己没看错人,又为自家的兵败感到颓丧。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谎言或许可以骗人,但真相才是最大杀器——诛心!
相比之下,魏哲的想法就比较简单了。
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打仗更简单的事情了。
战场上赢就是赢,输就是输,那些打胜仗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是大麻烦!
翌日,下午。
随着魏军再度西进,很快便逼近旋门关。
而方至旋门关外,魏哲便看见关城之上悬着“胡”“吕”字样的旗帜。
魏哲见状便知道他和戏志才的推测没错,这里才是董卓重兵把守的地方。
“看这情况,这次来得当是胡轸、吕布二人!”中军大旗之下,只见魏哲笑呵呵道:“董卓竟不亲至,看来咱们还得努力呀!”
闻听此言,太史慈等人顿时哄笑起来,丝毫没有被旋门关这阵势吓住。
不过魏哲也没有一上来就气势汹汹的攻城,而是先令大军安营扎寨。
至于他自己则是率领着亲骑查看起旋门关周边地势起来。
片刻之后,饶是魏哲心中早已预料也忍不住眉头紧皱。
因为他登高而望,只见在大伾山与睡虎山之间有一峡谷,长约数里,宽不足百米,两侧土壁夹耸,中央大路坦荡如砥。
在这条山间峡谷的尽头,东则为旋门关,西则有成皋关,而虎牢关正居两关之中,扼守出关要道。
洛阳八关,估计比这条路险要的地方也没几个人。
转了一圈下来,即便是戏志才都忍不住感慨道:“古籍有载:绝成皋之口,天下不通。以往我还以为乃是大言,今日方知古人诚不欺我!”
魏哲闻言亦是深以为然。
此关虽不如蜀中剑门关那般惊险,但也堪称是占尽地理了。
魏哲只是略略一扫,便见关南多为纵向山岭,山势高峻,岗峦绵互不绝,即便有山间小道供药农、逃犯行走,也不可能让大军通行。
如此一来,要想西去洛阳的军队便都必须通过此地了。
念及此处,魏哲又重新带着亲骑来到旋门关前打量。
也不知是建城不久的缘故,此关倒是维护的十分完好,并无破败。观其外在似乎是砌石为基,筑土为墙。粗略看去,关墙之高约有二丈五尺,上有城楼一座,当是存军械、资瞭望之用。
见此情形,太史慈等人便知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相比之下,关城之上胡轸的神态则十分轻松。
在他看来即便是让董军自己来攻,也很难拿下这重兵把守的旋门关。
更何况他本来就对魏哲不怎么服气,自诩老将的他压根就没有将魏哲这个昔日的小军侯放在眼中。不过灭了几个东夷杂部罢了,有什么好吹嘘的!
若不是来之前董卓多有叮嘱,他甚至想让魏哲见识一下凉州大马的厉害……
——
【PS:暖阳大佬的打赏一定会加更的,不过我手残,陡然加速实在提不起来,容我几天。】
白日一战敖仓虽然被顺利拿下了,但靖难义从也伤亡不小。
不少白日还心怀壮志的新兵,晚上就成了一具僵硬的尸体。
而活下来的新兵亦感觉恍若隔世,心中忽然对这世道有了新的认识。
乱世,这就是乱世呀!
在这种事情,那些实战经验丰富的伍长、什长就派上用场了。
前几日还对他们连踹带骂的军吏,此刻便化身前辈现身说法起来。
“这算什么,当年乃公和高句丽人……”
吹牛也好,经验之谈也罢,反正新兵的生死观算是被重塑了。
这样的经历再来上几次,活下来的便差不多算是一个合格的老卒了。
真以为老卒天生那么勇敢?还不是见惯了生死,这才变得淡漠冷酷。
与此同时,毛氏兄弟那边就要热闹多了。
随着篝火噼啪炸开一颗火星,落在毛坤的绷带上,只见这个白日里率先登城的汉子,此刻几乎满身受创,有些绷带依稀可见往外渗透的血迹。
不过毛坤却丝毫不以为然,一边大口撕咬着烤马肉,一边喝着浊酒,那叫一个痛快。
听着不远处火堆那些新兵压抑的抽泣声,被哭得心烦的毛坤当即破口大骂道:“哭个卵!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有甚好哭的!”
说罢只见他眼睛都不眨便扔过去半块烤马肉。
还真别说,被他这么一骂对面顿时就消停了,唯独毛坤的兄长无奈的瞪了他一眼,他刚准备拿那块马肉呢,没想到就被这小子送人了。
不过从小一起长大,他也早就习惯了这个弟弟的性子。
在吐槽了两句之后,毛雄便转而提起了另一个话题。
只见他压着嗓子看着对面的毛坤:“如何?左将军到底说什么了?”
话说作为此战先登,毛坤也有幸被魏哲邀请到大帐之中接见。
对此毛雄早就好奇不已,奈何这小子一回来就吃个不停。
毛坤倒是一点也不着急,再次干了一盏浊酒之后方才嘿然一笑道:“还是左将军爽利,咱家这回算是遇上明主了!”
只见他从怀中掏出一块铜印对大哥晃了晃,兴奋道:“瞧瞧,铜印黑绶!”
毛雄闻言终于忍不住咧嘴大笑起来,更是一把拿过印授,好似稀世珍一般把玩起来。别部司马对那些士族子弟或许不算什么,但对阳武毛氏来说已经是光宗耀祖了。
要知道他们毛氏祖上也就当个亭长、斗食吏,连乡啬夫都没当过。
没办法,洛阳的水太深了,实在没有他们这种小宗族上台吃饭的空间。
可以说敖仓这一战,直接给了阳武毛氏出人头地的希望。
当晚像毛坤兄弟一般情况的不在少数。
来自河南诸县的豪侠勇士虽不像毛坤这般好运,但同样也有收获。
有些上司战死的,便直接被提拔为伍长、什长,开始了军旅仕途。
乱世就是这样,有人失意,也有人得意,人员的上下流动十分频繁。
勇者上,亡者下,一支军队就是这样被锤炼出来的。
与此同时,敖仓令府邸。
作为敖仓城内最舒适的一处宅院,自然被直接当成了魏哲的下榻之所。
然而魏哲在巡视了一圈之后,却直接对随行的赵云吩咐道:“传令下去,将‘庵庐’安置在此,所有病患妥善安置,勿要有饥寒之虞。”
不过当赵云躬身应诺,正要离开时,魏哲却又唤住了他:“等等,告诉医官司,军医记勤薄、士卒折伤簿、坠药函通通抄送幕府一封,我有空要看的。”
对了,这招魏哲也是跟皇甫嵩学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皇甫氏的习惯。
说罢魏哲又补充道:“另外今日缴获的死马、牲畜也别藏着掖着了,全部炖了,给儿郎们补补身体。”
赵云闻言心中越发敬服,转身便将魏哲的意思一丝不苟的传递到位。
至于魏哲则依旧回到城外的营帐之中,思虑起接下来的安排。
而当魏哲大军在敖仓短暂休整的时候,此战消息也逐渐传开。
……
酸枣大营,中军大帐。
随着前线战报在众人手中传递一圈,大帐内顿时鸦雀无声。
张邈的指尖下意识摩挲着腰间的玉珏,片刻之后方才忍不住长叹道:“好一个魏公威,不愧是北疆名将,果然名不虚传!”
兖州刺史刘岱闻言亦是深以为然,不过他的关注点比较奇葩。
“靖难义从?唔~好名字,当浮一大白!”
说罢刘岱便自斟自饮的干了一杯,俨然一副文士风流之态。
相比之下,东郡太守桥瑁的眼神就比较复杂了。
他们在此会盟已久,虽迟迟不见动作,但主打的就是以静制动。
先前董卓迁都长安,便被各路讨董联军自诩为各自战绩,大加吹捧。
如今魏哲忽然异军突起,自然显得他们有点尴尬了。
想到这里,桥瑁忍不住有些泛酸道:“公威不是辽东豪强子么?如何学得这等兵法?难不成亦如那张角一样,都是得神人所授?”
一时间也不知道他这话是在夸魏哲,还是在阴阳怪气。
不过听他这么一说,广陵太守张超忽然转头看向一旁的刘岱,好奇道:“公山兄,你与公威不是乡党么?可知他师承哪位兵法大家?”
张超这一问倒是让帐中不少人都来了兴趣。
因为这次魏哲的谋略并没什么新鲜的,与曹操几乎别无二致。
可两人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却让众人看到了明显的差距。
相比于熟读各家兵法的曹操而言,魏哲的表现简直不像是一个边塞寒门。
不对,他家连寒门都不算,只是边地贫县的一家土豪罢了。
然而刘岱闻言却顿时哑然,抚须思量半晌也没想出什么头绪。
毕竟魏哲祖上虽是东莱人士,但依旧不过一白身罢了,谁知道有什么传承。
思量再三,刘岱方才有些拿不准道:“听闻孙叔然受公威所邀在辽东讲学,或许便是从他这得知了孙氏秘传兵法吧。”
别看孙炎年轻时受业于郑玄,后来更是被人称为“东州大儒”,但他却是不折不扣的孙武后裔。春秋时的齐国乐安县,便是如今的青州乐安郡,甚至孙氏族地都没怎么变过。即便千百年来屋宅屡遭焚毁,但那片土地上居住的却依旧是孙氏子孙。
如此一来,谁知道乐安孙氏会不会挖到什么祖上留下的兵家秘法。
不过听了刘岱这个说法,张超等人却是连连摇头。
即便他们对魏哲了解不多也知道他早在黄巾之乱时就投军行伍了。
等到孙叔然受魏哲礼聘进入辽东讲学,魏哲都已经把三韩给灭了。
由此可见魏哲一身兵法和孙炎应该没有多大关系。
于是聊来聊去,众人只能将此归结为辽东武风盛行的缘故了。
当然,八卦归八卦,在消化完战报之后几人难免要讨论起是否出兵的问题。
“……还是镇之以静吧!”
“此言甚是!董贼定有后招,还是再看看为好。”
“不错。况且有我等在后压阵,公威才能放心出击不是。”
三言两语之间,酸枣大营便再度蛰伏起来。
……
话分两头,河内怀县那边其实也在讨论这个话题。
“敖仓距旋门关不过百里,董仲颖却按兵不动,诸君不觉得蹊跷?”
大堂之中,只见许攸眉头紧皱的摇头道:“别看魏公威现在风光,可董贼却不是易于之辈。我虽不齿董仲颖的为人,但凉州兵确为虎狼之师,此战结果如何,现在说还为之过早!”
对面的逢纪闻言亦是颔首赞同道:“一时侥幸算不得什么,如今明公该当以冀州为重才是!”
早在王匡全军覆没、一去不回之后,河内郡便差不多成了袁绍地盘了。
而出了河内郡五十里便是邺城,这样的位置自然不能浪费了。
实际上袁绍对冀州的想法早就和这几个心腹谋士透露过了。
这也是为什么上次他们会故意鼓动王匡率兵出征的原因。
即便王匡当时没有被董军击败,许攸等人也不会让王匡安然返回。
比如麾下士卒畏惧董军作乱,王匡死于乱军之中就是备选方案之一。
然而袁绍闻言却按着脑袋头疼道:“韩馥这厮虽是我家门生故吏,但终究是朝堂明授的冀州牧,他若不肯相让,我亦不好强夺矣!”
袁绍认为最好是韩馥亲自将冀州牧的位置拱手相让,那样才算圆满。
简单来说,袁绍就是既要名声,又要实惠,哪样都不想吃亏。
见他这么一说,逢纪与许攸等人还能怎么办呢,只能绞尽脑汁的帮他谋划起来。
可以说讨董早就不是袁绍的目标了,他们一边利用韩馥供应的粮草盘踞在河内郡,一边还反过来谋划韩馥这个冀州牧。
和袁绍等人肮脏的政治手段相比,董卓都算是一朵单纯的白莲花。
与之类似的还有盘踞在南阳郡的袁术,敖仓的战报他看完便抛在一旁。
相比之下,他更在意孙坚在荆州的动静。
当得知孙坚兵至武陵郡,无罪而杀荆州刺史王睿后,袁术顿时大喜。
“好一个孙文台!好一个江东猛虎!乃公果然没有看错人!”
只见袁术当即大手一挥,豪迈道:“来人,上酒!”
望着案几上的信件袁术越看越是高兴,当即忍不住开怀畅饮起来。
……
敖仓一战,搅动四方风云。
即便是正在丹阳募兵的曹操,不久之后也收到了消息。
这让曹操的心情很是复杂。
他既高兴自己没看错人,又为自家的兵败感到颓丧。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谎言或许可以骗人,但真相才是最大杀器——诛心!
相比之下,魏哲的想法就比较简单了。
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打仗更简单的事情了。
战场上赢就是赢,输就是输,那些打胜仗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是大麻烦!
翌日,下午。
随着魏军再度西进,很快便逼近旋门关。
而方至旋门关外,魏哲便看见关城之上悬着“胡”“吕”字样的旗帜。
魏哲见状便知道他和戏志才的推测没错,这里才是董卓重兵把守的地方。
“看这情况,这次来得当是胡轸、吕布二人!”中军大旗之下,只见魏哲笑呵呵道:“董卓竟不亲至,看来咱们还得努力呀!”
闻听此言,太史慈等人顿时哄笑起来,丝毫没有被旋门关这阵势吓住。
不过魏哲也没有一上来就气势汹汹的攻城,而是先令大军安营扎寨。
至于他自己则是率领着亲骑查看起旋门关周边地势起来。
片刻之后,饶是魏哲心中早已预料也忍不住眉头紧皱。
因为他登高而望,只见在大伾山与睡虎山之间有一峡谷,长约数里,宽不足百米,两侧土壁夹耸,中央大路坦荡如砥。
在这条山间峡谷的尽头,东则为旋门关,西则有成皋关,而虎牢关正居两关之中,扼守出关要道。
洛阳八关,估计比这条路险要的地方也没几个人。
转了一圈下来,即便是戏志才都忍不住感慨道:“古籍有载:绝成皋之口,天下不通。以往我还以为乃是大言,今日方知古人诚不欺我!”
魏哲闻言亦是深以为然。
此关虽不如蜀中剑门关那般惊险,但也堪称是占尽地理了。
魏哲只是略略一扫,便见关南多为纵向山岭,山势高峻,岗峦绵互不绝,即便有山间小道供药农、逃犯行走,也不可能让大军通行。
如此一来,要想西去洛阳的军队便都必须通过此地了。
念及此处,魏哲又重新带着亲骑来到旋门关前打量。
也不知是建城不久的缘故,此关倒是维护的十分完好,并无破败。观其外在似乎是砌石为基,筑土为墙。粗略看去,关墙之高约有二丈五尺,上有城楼一座,当是存军械、资瞭望之用。
见此情形,太史慈等人便知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相比之下,关城之上胡轸的神态则十分轻松。
在他看来即便是让董军自己来攻,也很难拿下这重兵把守的旋门关。
更何况他本来就对魏哲不怎么服气,自诩老将的他压根就没有将魏哲这个昔日的小军侯放在眼中。不过灭了几个东夷杂部罢了,有什么好吹嘘的!
若不是来之前董卓多有叮嘱,他甚至想让魏哲见识一下凉州大马的厉害……
——
【PS:暖阳大佬的打赏一定会加更的,不过我手残,陡然加速实在提不起来,容我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