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府之外拦下魏哲的正是渔阳太守饶斌之侄饶羽。
此外还有辽西郡功曹祝泽,以及右北平主簿蹇坤。
“左将军,公孙伯圭那厮实在是太放肆了,简直无法无天。”
魏哲马前,只见祝泽满脸悲戚的哭诉道:“令支公孙氏本就气焰嚣张,如今有了他的撑腰更是已然不将郡府放在眼中。长此以往,幽州恐怕改姓公孙也!”
闻听此言,饶羽亦是大点其头,当即连连附和道:“此言甚是。”
饶羽一脸悲愤的控诉道:“使君临走时对本郡渔盐之利本有安排,但不想公孙瓒那厮却全然不顾。更有甚者以讨董之名强行借道渔阳郡,骚扰周边,纵兵劫掠,虽名汉军,然其作为却与胡虏无异。”
听到这里,魏哲倒是没有太过意外。
毕竟他早就知道了,公孙瓒不止是胡人心狠手辣,对自己人也不留情面。
汉人百姓在他眼中,恐怕还不如胡人的骏马来的有价值。
对于这种杀才若是在太平年间或许受朝堂压制会藏锋于内,嗜血于外。
但如今汉室摇摇欲坠,那么公孙瓒自然也就失去了心底的顾忌。
不过渔阳郡与辽西郡还都不算太惨,真正悲惨的要属右北平郡。
毕竟当初刘虞便是下令公孙瓒率万余步骑驻扎右北平,震慑胡虏。
说来右北平郡的历史其实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便有此建制。
后刘邦称帝,汉承秦制,右北平郡名下更是有十六县。
然而等到光武中兴之后,由于乌桓、鲜卑的侵扰,右北平郡辖地大为缩减。
缩减到什么程度呢?
呵呵~仅存土垠县、无终县、徐无县、俊靡县等四县。
也就是说如今的右北平郡,不过是前汉时郡域的西南一隅罢了。
不过放在整个大汉疆域之中这样的缩减其实并不明显。
毕竟从辽东到西域,从朔方郡到日南郡,整个大汉朝的疆域都是回缩。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瓒于右北平的分量可想而知了。
比如此刻,右北平主簿蹇坤便是来找魏哲救命的。
因为右北平太守南竭已经完全被公孙瓒架空了,郡府上下都是公孙瓒的人。
四县之地,也几乎沦为了公孙瓒大军的就食之地。
甚至右北平太守如今生死都操于公孙瓒之手,被其软禁在郡府之中。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幽州豪族名门子弟上前诉苦。
比如上谷郡的居庸侯氏、昌平寇氏、渔阳郡的泉州阳氏、雍奴鲜于氏,都是郡中名门,世为著姓。
其中居庸侯氏便是司徒侯霸之后,昌平寇氏就更不用说了,光武立国之后寇恂便因功封雍奴侯,任执金吾,其后寇恂的同产弟及兄子、姊子以军功封列侯者更是足足有八人之多,且尚一公主。至桓帝时期寇氏方才逐渐衰落。
不过即便如此,后来其子弟寇封还是混成了刘备的养子。
至于渔阳郡的这两家也没有一个简单的。
泉州阳氏不说太远的,就近代便有又故太尉阳球,以及故辽东太守阳终。
雍奴鲜于氏更是不遑多让,世代两千石,唯桓帝时方才有所衰落,但每代亦多有出世县令、郡吏的族人。
此刻当着魏哲的面,只见曾为州府从事的鲜于辅义愤填膺道:“公孙瓒此贼狼子野心,实与张纯无异!不除此人,幽州必难安宁,还请左将军主持公道。”
但魏哲听罢虽然面露同情之色,却无奈道:“公孙伯圭虽有不端,然其毕竟是朝廷所授骑都尉,吾不过一辽东太守,如何能对其赏罚?诸位还是请回吧!”
却不想蹇坤、鲜于辅等人对视一眼后忽然默契的当众大礼拜道:“我等愿迎魏公为州牧,以还幽州太平!”
此言一出,郡府前顿时一片哗然。
魏哲身后的辽东官吏也好,周围的辽东百姓也罢,闻言无不震惊不已。
不过很快众人便都反应过来,双眼期待的看着魏哲。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若是魏哲得为幽州牧,那么他们这些人多少能沾点便宜。
与此同时,魏哲闻言心中亦是一惊。
魏哲承认,有那么一瞬间他确实是动心了。
但很快魏哲便冷静下来,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见他一脸坚定的摇头道:“不可,此举有违三互法,诸位还是另选高明吧!”
见魏哲推辞,蹇坤等人也不意外,鲜于辅更是上前几步慷慨激昂道:“左将军此言差矣!君欲何为?欲引外人而乱我乡土乎?此一时彼一时,当此乱局焉能不知权变?”
他此言看似驳斥魏哲,但实际上却是在拐弯抹角的拍马屁。
蹇坤见状更是连忙上前恳切道:“左将军乃天下英雄,若为牧伯,必然能守卫乡梓,还幽州一个太平。为幽州百姓,还请将军莫要推辞了!”
郡府之外,便见这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起来。
然而正当他们以为魏哲会顺水推舟的答应时,却不想魏哲自顾自的回府了。
即便蹇坤等人在后面苦苦哀求,但魏哲却丝毫不为所动。
看着魏哲的背影逐渐远去,鲜于辅想了想当即开口道:“莫急,明日再来。”
在他看来,魏哲或许只是爱惜羽毛,故此才没有立刻接下。
既然如此,那么他们不如成全了魏哲的面子,来个三请三辞。
……
且不说鲜于辅等人如何考虑。
回到郡府后,氏仪终于忍不住开口道:“君侯何不顺应民心?”
华歆闻言亦是微微颔首:“当此之时,确实不必拘泥于三互法也。”
他们都这么想,太史慈、徐荣等人就更不用说了。
在太史慈看来这简直就是送上门的好机会,魏哲完全可以趁势拿下幽州。
毕竟他们不仅仅出师有名,更有实力。
不过国渊、戏志才两人却始终没有开口。
大堂之中见堂下众说纷纭,魏哲也不打断。
只是在众人讨论的差不多的时候,他才看向国渊道:“子尼,你怎么看?”
国渊闻言想了想,当即正色道:“此辈私下必要串联!”
堂中的文臣武将闻言都不由面露诧异之色,却没想到国渊关注点这么奇怪。
然而戏志才闻言却颔首道:“不错,此辈名为声讨公孙瓒,实则另有算计。”
虽为有些话不方便说,但魏哲还是听出了两人的言外之意。
那就是这个幽州牧可不是那么好接的。
这天上掉的馅饼里面有蜂蜜,但是说不定也有毒刺。
于是乎,只见魏哲面露笑意,命侍从给国渊、戏志才上酒,共饮一杯。
见此情形,堂中其他人顿时有些不解。
这是……打什么哑谜呢?
太史慈见状干脆疑惑道:“就算鲜于辅等人私下串联,也没什么吧?”
“非也,非也!”戏志才轻笑道:“明公取幽州本就如探囊取物,又何须他们迎奉?这其中可大有玄机。”
“名实不可乱!”国渊闻言亦是点头道:“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见两人这么一说,魏哲便明白他们确实看透了,面上笑容顿时越发灿烂……
此外还有辽西郡功曹祝泽,以及右北平主簿蹇坤。
“左将军,公孙伯圭那厮实在是太放肆了,简直无法无天。”
魏哲马前,只见祝泽满脸悲戚的哭诉道:“令支公孙氏本就气焰嚣张,如今有了他的撑腰更是已然不将郡府放在眼中。长此以往,幽州恐怕改姓公孙也!”
闻听此言,饶羽亦是大点其头,当即连连附和道:“此言甚是。”
饶羽一脸悲愤的控诉道:“使君临走时对本郡渔盐之利本有安排,但不想公孙瓒那厮却全然不顾。更有甚者以讨董之名强行借道渔阳郡,骚扰周边,纵兵劫掠,虽名汉军,然其作为却与胡虏无异。”
听到这里,魏哲倒是没有太过意外。
毕竟他早就知道了,公孙瓒不止是胡人心狠手辣,对自己人也不留情面。
汉人百姓在他眼中,恐怕还不如胡人的骏马来的有价值。
对于这种杀才若是在太平年间或许受朝堂压制会藏锋于内,嗜血于外。
但如今汉室摇摇欲坠,那么公孙瓒自然也就失去了心底的顾忌。
不过渔阳郡与辽西郡还都不算太惨,真正悲惨的要属右北平郡。
毕竟当初刘虞便是下令公孙瓒率万余步骑驻扎右北平,震慑胡虏。
说来右北平郡的历史其实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便有此建制。
后刘邦称帝,汉承秦制,右北平郡名下更是有十六县。
然而等到光武中兴之后,由于乌桓、鲜卑的侵扰,右北平郡辖地大为缩减。
缩减到什么程度呢?
呵呵~仅存土垠县、无终县、徐无县、俊靡县等四县。
也就是说如今的右北平郡,不过是前汉时郡域的西南一隅罢了。
不过放在整个大汉疆域之中这样的缩减其实并不明显。
毕竟从辽东到西域,从朔方郡到日南郡,整个大汉朝的疆域都是回缩。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瓒于右北平的分量可想而知了。
比如此刻,右北平主簿蹇坤便是来找魏哲救命的。
因为右北平太守南竭已经完全被公孙瓒架空了,郡府上下都是公孙瓒的人。
四县之地,也几乎沦为了公孙瓒大军的就食之地。
甚至右北平太守如今生死都操于公孙瓒之手,被其软禁在郡府之中。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幽州豪族名门子弟上前诉苦。
比如上谷郡的居庸侯氏、昌平寇氏、渔阳郡的泉州阳氏、雍奴鲜于氏,都是郡中名门,世为著姓。
其中居庸侯氏便是司徒侯霸之后,昌平寇氏就更不用说了,光武立国之后寇恂便因功封雍奴侯,任执金吾,其后寇恂的同产弟及兄子、姊子以军功封列侯者更是足足有八人之多,且尚一公主。至桓帝时期寇氏方才逐渐衰落。
不过即便如此,后来其子弟寇封还是混成了刘备的养子。
至于渔阳郡的这两家也没有一个简单的。
泉州阳氏不说太远的,就近代便有又故太尉阳球,以及故辽东太守阳终。
雍奴鲜于氏更是不遑多让,世代两千石,唯桓帝时方才有所衰落,但每代亦多有出世县令、郡吏的族人。
此刻当着魏哲的面,只见曾为州府从事的鲜于辅义愤填膺道:“公孙瓒此贼狼子野心,实与张纯无异!不除此人,幽州必难安宁,还请左将军主持公道。”
但魏哲听罢虽然面露同情之色,却无奈道:“公孙伯圭虽有不端,然其毕竟是朝廷所授骑都尉,吾不过一辽东太守,如何能对其赏罚?诸位还是请回吧!”
却不想蹇坤、鲜于辅等人对视一眼后忽然默契的当众大礼拜道:“我等愿迎魏公为州牧,以还幽州太平!”
此言一出,郡府前顿时一片哗然。
魏哲身后的辽东官吏也好,周围的辽东百姓也罢,闻言无不震惊不已。
不过很快众人便都反应过来,双眼期待的看着魏哲。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若是魏哲得为幽州牧,那么他们这些人多少能沾点便宜。
与此同时,魏哲闻言心中亦是一惊。
魏哲承认,有那么一瞬间他确实是动心了。
但很快魏哲便冷静下来,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见他一脸坚定的摇头道:“不可,此举有违三互法,诸位还是另选高明吧!”
见魏哲推辞,蹇坤等人也不意外,鲜于辅更是上前几步慷慨激昂道:“左将军此言差矣!君欲何为?欲引外人而乱我乡土乎?此一时彼一时,当此乱局焉能不知权变?”
他此言看似驳斥魏哲,但实际上却是在拐弯抹角的拍马屁。
蹇坤见状更是连忙上前恳切道:“左将军乃天下英雄,若为牧伯,必然能守卫乡梓,还幽州一个太平。为幽州百姓,还请将军莫要推辞了!”
郡府之外,便见这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起来。
然而正当他们以为魏哲会顺水推舟的答应时,却不想魏哲自顾自的回府了。
即便蹇坤等人在后面苦苦哀求,但魏哲却丝毫不为所动。
看着魏哲的背影逐渐远去,鲜于辅想了想当即开口道:“莫急,明日再来。”
在他看来,魏哲或许只是爱惜羽毛,故此才没有立刻接下。
既然如此,那么他们不如成全了魏哲的面子,来个三请三辞。
……
且不说鲜于辅等人如何考虑。
回到郡府后,氏仪终于忍不住开口道:“君侯何不顺应民心?”
华歆闻言亦是微微颔首:“当此之时,确实不必拘泥于三互法也。”
他们都这么想,太史慈、徐荣等人就更不用说了。
在太史慈看来这简直就是送上门的好机会,魏哲完全可以趁势拿下幽州。
毕竟他们不仅仅出师有名,更有实力。
不过国渊、戏志才两人却始终没有开口。
大堂之中见堂下众说纷纭,魏哲也不打断。
只是在众人讨论的差不多的时候,他才看向国渊道:“子尼,你怎么看?”
国渊闻言想了想,当即正色道:“此辈私下必要串联!”
堂中的文臣武将闻言都不由面露诧异之色,却没想到国渊关注点这么奇怪。
然而戏志才闻言却颔首道:“不错,此辈名为声讨公孙瓒,实则另有算计。”
虽为有些话不方便说,但魏哲还是听出了两人的言外之意。
那就是这个幽州牧可不是那么好接的。
这天上掉的馅饼里面有蜂蜜,但是说不定也有毒刺。
于是乎,只见魏哲面露笑意,命侍从给国渊、戏志才上酒,共饮一杯。
见此情形,堂中其他人顿时有些不解。
这是……打什么哑谜呢?
太史慈见状干脆疑惑道:“就算鲜于辅等人私下串联,也没什么吧?”
“非也,非也!”戏志才轻笑道:“明公取幽州本就如探囊取物,又何须他们迎奉?这其中可大有玄机。”
“名实不可乱!”国渊闻言亦是点头道:“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见两人这么一说,魏哲便明白他们确实看透了,面上笑容顿时越发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