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第44章:大幕将启【2/2】

小说:汉官 作者:江汉 更新时间:2025-03-05 08:50:35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靠着《容成经》残篇东郭卢还真顺利见到了魏哲。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年轻有为的左将军竟然对“房中术”不感兴趣。

  在看完东郭卢所献的古籍秘卷之后,魏哲竟然问道:“此中导引之术当真是容成子所传?”

  说实在的,饶是魏哲在后世见多识广也第一次见这种练功之法。

  因为这孤本之中的导引之术竟然是教人如何用“吒”字发声说话的。

  简简单单的一个“吒”字,在这孤本之中竟然有诸般练法。

  《说文解字》云:“吒”字,喷者,叱怒也。

  据说乃是上古之时华夏先民战斗时用来震慑猛兽的咒语。

  但现如今除了巫者之外,已经很少有人再相信这些了。

  而见魏哲这么一说,东郭卢当即有些尴尬道:“不敢欺瞒君侯,下官也不知,只听我父说这当是先秦炼气士之术,久习此术确实颇有效用。”

  “哦?你练过?”魏哲闻言顿时来了兴趣。

  东郭卢闻言更尴尬了:“……下官愚钝,至今未能入门。”

  闻听此言,魏哲笑了笑也没有再为难他了。

  并且略作沉吟,魏哲便迁东郭卢为侯府典书令。

  看似贬官,然而东郭卢却喜出望外,当即大礼拜谢。

  毕竟州府、幕府看起来就是干实事的那种,对他这种关系户来说太不友好了。

  相比之下,侯府门下的家臣职位反而更合东郭卢心意。

  只是他还没高兴一会儿呢,便被为何安排了一件差事。

  那就是带着父亲去一趟东山书院,帮着郑玄等人解读先秦古籍。

  要知道东观、兰台等藏书之中,有些拓片抄本甚至都能追述到商周之时,这就很让郑玄等人头疼了。

  若是钟鼎文字或鸟篆,他们多少还能认得出来。

  但是遇上籀文,乃至于更加古老的文字,这些老先生也没有办法了。

  相比之下,某些巫者、方士在这方面反而要比他们更加擅长。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也就是本朝距离先秦还不算太久,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拓片抄本传下来的。

  若没有元骏行险一搏,恐怕洛阳一把大火连烦恼的机会都不会给后人留下。

  至于两千年后的华夏子孙,就更不会知道这些上古文献的内容了。

  对于魏哲的做法,戏志才却是不置可否。

  他虽不信房中术,但东郭卢献书的时机实在的太巧了。

  这边刚有幽州士族想要和魏哲联姻,东郭卢就凑了上来,戏志才很难不想多。

  当然,幽州士族还是有脸的,眼下送上来的多为族中庶女。

  也就是那些小士族或豪强之流才能拉得下脸送嫡女给魏哲做妾。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魏哲一个也没收。

  而待东郭卢退下,只见戏志才面露忧色道:“明公,当真不再考虑?”

  戏志才不是质疑魏哲的判断,只是觉得多少要给幽州士族一点面子。

  他知道士族已然成为天下的顽疾,但他们同时也是天下的根基呀。

  割去腐肉可以疗毒,但如果直接截肢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然而魏哲闻言却只是轻轻一笑:“志才勿忧也,我心中有数。”

  若魏哲是外州人士,那他现在或许会顺水推舟与幽州士族联姻。

  毕竟在“任官避籍”的地方官场,本土势力与外来势力先天就存在矛盾。

  比如韩馥任冀州牧时便引颍川士人前往冀州辅助他统治地方,荀谌、荀彧、郭图、辛评、辛毗等颍川士人就是因此才出现在冀州。

  从某种程度来说,韩馥也正是因此才会受冀州郡县排斥。

  当然,也不止他这样,纵观三国其实曹、刘、孙三家均存在类似情况。

  比如曹操虽号称唯才是举,但曹魏的核心官员、尤其是掌握兵权者始终是谯沛人士。而刘备入蜀之后,占据官场上游的则是荆楚士人及元从老臣。

  故此蜀汉百姓常言“荆楚人贵”,东吴亦有“南鲁之争”。

  江东孙氏亦是如此,向来倚重江北士人,尤其是淮泗士人。

  至于江东士族初期可是被孙策杀的流血漂橹,伤亡无数。

  甚至孙策的遇刺身亡,也算是这种本土势力与外来势力冲突的祭品。

  如此一来,摸着袁、曹、孙、刘四家过河的魏哲自然不会随意偏颇。

  不错,他是幽州人,但幽州本土势力太强对他也未必是好事儿。

  尤其是在事业初期,他更是要尽量维持一定的派系平衡。

  他可不想像袁绍那样,敌军都兵临城下了还在内斗不休。

  ……

  一个月后,幽州蓟县。

  随着太史慈、钟扈回师,幽州诸郡终于彻底落入魏哲之手。

  其实这一趟下来太史慈、钟扈真正动手的只有三次。

  绝大多时候他们就好似武装游行一样,一旦兵临城下对方便降了。

  没办法,名望加上军威,敢负隅顽抗的还真不多。

  是日,将军府内,大堂之上。

  只见氏仪面色庄重的宣读着封赏任命:

  ——

  初平元年,冬十一月辛丑日

  左将军哲令曰:

  夫戡乱安民,上承天命;论功行赏,下慰群心。

  今幽州初定,百废待兴,赖诸君披肝沥胆,效命疆场,方使逆贼授首,州郡廓清。当此之时,不可不彰忠勇,不可不酬勋劳。

  兹有:

  郡丞戏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定大计于危难,今特表军师将军,赐金五百斤,帛千匹,总领幕府机要。

  辽东属国都尉太史慈,身先士卒,摧锋陷阵,今特表鹰扬将军,赐甲胄一副,良驹十匹,领靖难左军,驻涿县,督涿郡诸军事。

  郡尉钟扈,破董贼于洛阳,擒贼将于虎牢,今特表都护将军,赐甲胄一副,良驹十匹,领靖难右军,驻泉州县,督渔阳郡诸军事。

  辽东属国长史阎柔,屡破胡虏,护卫边塞,今特表护鲜卑校尉,赐蓟县宅邸一处,驻无终县,督鲜卑诸事。

  郡司马柳毅,屡破东夷,征伐海东,今特表护乌桓校尉,驻广宁县,督乌桓诸事。

  ……

  ……

  命匡晟为居庸关尉,胥宽为卢龙塞尉,警守边防。

  凡阵亡将士,着录姓名,抚恤其孤寡;

  参战士卒,各赐粟三斛,钱五百;负伤者倍之。

  嗟尔群僚,当思创业之艰,常怀守成之慎。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同心戮力,共济时艰。

  若怀贰心,军法不宥;

  若立新功,封侯可期!——

  良久之后,随着氏仪话音落下,堂内众人当即轰然应命。

  这番论功行赏下来,即便没有获得封赏的人都不由得激动莫名。

  不少人心中忽然有了新的认识,眼下虽是乱世,但也是大争之世。

  他们从未如此清晰的感受到荣华富贵距离自己如此之近。

  念及此处,不少人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而这也是魏哲想要的结果,无论士族豪强,还是寒门黔首,他都要。

  不过待众人告辞退下之后,魏哲却单独将太史慈与钟扈两人留了下来。

  不等两人开口,魏哲便将一份最新的军报递给两人。

  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本来势如破竹,直取邺城公孙瓒如今已然转攻为守。

  由于失去了幽州补给,他如今正以河间国为根基与韩馥在安平国做拉锯战。

  至于袁绍则入了邺城,貌似已经与韩馥化解嫌隙,开始联手对付公孙瓒。

  当看到这里,太史慈与钟扈都不由眉头微皱。

  若是袁绍与韩馥联手,那么公孙瓒所部被灭恐怕是早晚的事情。

  回廊之上,看着后院孤寂的山石,只见魏哲眼神微眯道:“留心渤海郡,若是遇到不长眼的,可便宜行事。”

  太史慈与钟扈闻言虽然不解,但还是躬身领命。

  而在两人离去之后,魏哲又将新任涿郡太守公孙昭、渔阳郡太守华歆又招来嘱咐了几句。

  也不知道魏哲说了什么,不过公孙昭与华歆离开时却是一脸喜色。

  直到这时,看着天边的夕阳魏哲方才忍不住轻叹道:

  “袁本初,希望你还能要点脸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汉官,汉官最新章节,汉官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