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见孙策的路上,虞翻忽然叹了口气,说道:“公瑾,主公性急,也只有你才能劝得住他,让他暂且按捺住性子,耐心地等待时机。”
这话语中虽带着几分恭维之意,可也是虞翻的肺腑之言。
然而,面对这句恭维,周瑜却并没有丝毫沾沾自喜的模样。
“身处这乱世之中,急于成就大事,是好事,却也是坏事。若主公能沉稳一些,虑事周全一些,那我也就无需这般忧心了。”
周瑜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言语间满是对孙策的关切与对局势的隐忧。
其实他一直在尝试,一直在努力地想让孙策有所改变,可孙策那与生俱来的果敢与冲劲,岂是轻易就能被改变的。
也只有当周瑜跟在孙策身边的时候,凭借着两人深厚的情谊与周瑜自身的智谋威望,孙策才愿意耐着性子听他的意见。
“我喜欢抚琴,可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贪恋那美妙动听的琴声,于我而言,拨弄琴弦,能让我时时有所参悟,遇事之时更加从容镇静。可主公却截然不同,他很难静的下来,他喜欢骑马射猎,醉心于征伐和杀戮之中,他太好战了。”周瑜叹了口气,眼中有些无奈。
两人正在赶路,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远处跑来一名小校,径直来到周瑜的身边,然后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周瑜的脸色瞬间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冲虞翻歉意地笑了笑,“仲翔,我有急事,得先离开一下,你先过去吧。”言罢,周瑜便匆匆离去。
原来,自从鲁肃离开后,周瑜便对鲁肃的家人悉心照料,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
于公于私,周瑜都不会让鲁肃的家人受到半点委屈。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次鲁肃本人竟然没有回来,而是派人来接他的家眷,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周瑜心中满是疑惑与不安。
周瑜快步来到了鲁肃一家所在的庭院。刚一进院,便瞧见院中停着几辆马车,车上堆放着一些日常用物,一看便是正要搬家。
见周瑜出现,一个健壮的中年人大步走来,他身姿魁梧,不卑不亢地说道:“在下张奎,奉命前来接鲁先生一家回淮南。”
张奎的声音低沉有力,显得极为镇定,说着,他从怀中拿出一封信,双手递了过去。
周瑜接过信,并未急着拆开,而是上下打量着张奎,目光如炬,问道:“奉命?奉谁的命令?”
“温侯!”
周瑜顿时一怔。
来的时候,刘贤就已经叮嘱过了,如果能悄无声息地把人接走,自然是最好不过,然而,刘贤也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毕竟周瑜与鲁肃的关系非同一般,鲁肃的家人要离开,又怎能不惊动周瑜呢?
所以,刘贤又做了第二手准备,特意给周瑜写了一封信。
吕布不仅从曹操的重重围困中逃走,还在淮南站稳了脚跟,他的这一番经历,早已在江淮一带传得沸沸扬扬,周瑜自然也早已知晓。
更关键的是,吕布来到淮南,势力渐长,无疑会对孙策在江东的霸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这让周瑜不得不心生警惕。
想着想着,周瑜还是打开了书信。信上的字体率先映入眼帘,让周瑜不禁眼前一亮。
那是他从未见过的字体,字体遒劲有力,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蕴含着力量,透着书写者的果敢与自信。
这楷体虽说是钟繇所创,但因刘贤来自后世,如今倒是抢了先。
:久闻公瑾兄大名,只恨无缘相见,今弟代温侯修书一封,以解兄之疑惑。
今汉室倾颓,曹贼弄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肆意妄为,致天下苍生深陷水火,苦不堪言。
值此危难之际,温侯秉持忠义之心,决心除贼兴汉。温侯此番来淮南只为招兵屯粮,与曹操作对。
对庐江,对江东,我们都无侵犯之意。弟深知,公瑾辅佐伯符将军,于江东开疆拓土,声名远扬,为一方豪杰。
温侯前者已派人向伯符将军表明结交之意,我们愿与江东携手并肩,共同为汉室效力。
读到此处,周瑜微微顿了顿,心中暗自思忖。
谈及此间,弟又不得不提及一事,关乎兄之挚友鲁子敬。子敬大才,心怀天下,志向高远,吾主久慕其名,三顾求贤,有幸得子敬相助。
如今,子敬已投身吾主麾下,共图除贼兴汉大业。子敬祖母骤然离世,天人永隔,他悲痛万分,又受了些风寒,如今卧病在床,实难亲自动身前往江东接回家人。
他与兄相知相交,情谊深厚,形同手足,实不忍直面兄之挽留,怕伤了彼此情谊,故暂避相见。
但子敬之心,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兄台。他时常念往昔与兄同游山川、共论兵法之乐,念及兄之照顾与关怀,其情真挚,令人动容。
周瑜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对鲁肃的担忧,也有对这番说辞的疑虑。
他继续往下读,“弟在此,代子敬向兄致以深深歉意与诚挚谢意。感谢公瑾照顾子敬家人,使其免受战乱流离之苦。子敬虽不能亲至,然其感恩之心,拳拳在胸。
弟亦深知,兄重情重义,对子敬家人关怀备至,必不会怪罪。
今有一事相求,望兄成全!子敬既已辅佐吾主,其家人仍留江东,路途遥远,音信难通,诸多不便。
弟真心希望,兄看在昔日与子敬的情谊上,勿要阻拦,放其家人离去。
如今虽各为其主,但情谊无价,不应因立场不同而斩断情丝。
弟深信,公瑾乃当世豪杰,必能超脱世俗羁绊,以大局为重,以兄弟情义为重。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唯望公瑾不要阻拦,以免伤了你与子敬的兄弟情谊,也伤了你我两家的和睦!
周瑜看完信,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怎么也没想到,鲁肃竟然会辅佐了吕布,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他心中炸开,既让他吃惊不已,又感到无比费解。
明明鲁肃只是回去安葬祖母,怎么短短时日,竟突然发生了如此变故。
周瑜本有心好好查证一下,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是鲁肃自愿投效,还是另有隐情。
可是,当下这个时候,形势紧迫,他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探究此事。
因为,趁着刘勋领兵离开,攻打庐江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孙策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强行让鲁肃的家人留下,这无疑会与吕布结下仇怨。
刘贤的书信,看似是商量,又何尝不是一种警告呢?
这话语中虽带着几分恭维之意,可也是虞翻的肺腑之言。
然而,面对这句恭维,周瑜却并没有丝毫沾沾自喜的模样。
“身处这乱世之中,急于成就大事,是好事,却也是坏事。若主公能沉稳一些,虑事周全一些,那我也就无需这般忧心了。”
周瑜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言语间满是对孙策的关切与对局势的隐忧。
其实他一直在尝试,一直在努力地想让孙策有所改变,可孙策那与生俱来的果敢与冲劲,岂是轻易就能被改变的。
也只有当周瑜跟在孙策身边的时候,凭借着两人深厚的情谊与周瑜自身的智谋威望,孙策才愿意耐着性子听他的意见。
“我喜欢抚琴,可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贪恋那美妙动听的琴声,于我而言,拨弄琴弦,能让我时时有所参悟,遇事之时更加从容镇静。可主公却截然不同,他很难静的下来,他喜欢骑马射猎,醉心于征伐和杀戮之中,他太好战了。”周瑜叹了口气,眼中有些无奈。
两人正在赶路,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远处跑来一名小校,径直来到周瑜的身边,然后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周瑜的脸色瞬间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冲虞翻歉意地笑了笑,“仲翔,我有急事,得先离开一下,你先过去吧。”言罢,周瑜便匆匆离去。
原来,自从鲁肃离开后,周瑜便对鲁肃的家人悉心照料,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
于公于私,周瑜都不会让鲁肃的家人受到半点委屈。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次鲁肃本人竟然没有回来,而是派人来接他的家眷,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周瑜心中满是疑惑与不安。
周瑜快步来到了鲁肃一家所在的庭院。刚一进院,便瞧见院中停着几辆马车,车上堆放着一些日常用物,一看便是正要搬家。
见周瑜出现,一个健壮的中年人大步走来,他身姿魁梧,不卑不亢地说道:“在下张奎,奉命前来接鲁先生一家回淮南。”
张奎的声音低沉有力,显得极为镇定,说着,他从怀中拿出一封信,双手递了过去。
周瑜接过信,并未急着拆开,而是上下打量着张奎,目光如炬,问道:“奉命?奉谁的命令?”
“温侯!”
周瑜顿时一怔。
来的时候,刘贤就已经叮嘱过了,如果能悄无声息地把人接走,自然是最好不过,然而,刘贤也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毕竟周瑜与鲁肃的关系非同一般,鲁肃的家人要离开,又怎能不惊动周瑜呢?
所以,刘贤又做了第二手准备,特意给周瑜写了一封信。
吕布不仅从曹操的重重围困中逃走,还在淮南站稳了脚跟,他的这一番经历,早已在江淮一带传得沸沸扬扬,周瑜自然也早已知晓。
更关键的是,吕布来到淮南,势力渐长,无疑会对孙策在江东的霸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这让周瑜不得不心生警惕。
想着想着,周瑜还是打开了书信。信上的字体率先映入眼帘,让周瑜不禁眼前一亮。
那是他从未见过的字体,字体遒劲有力,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蕴含着力量,透着书写者的果敢与自信。
这楷体虽说是钟繇所创,但因刘贤来自后世,如今倒是抢了先。
:久闻公瑾兄大名,只恨无缘相见,今弟代温侯修书一封,以解兄之疑惑。
今汉室倾颓,曹贼弄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肆意妄为,致天下苍生深陷水火,苦不堪言。
值此危难之际,温侯秉持忠义之心,决心除贼兴汉。温侯此番来淮南只为招兵屯粮,与曹操作对。
对庐江,对江东,我们都无侵犯之意。弟深知,公瑾辅佐伯符将军,于江东开疆拓土,声名远扬,为一方豪杰。
温侯前者已派人向伯符将军表明结交之意,我们愿与江东携手并肩,共同为汉室效力。
读到此处,周瑜微微顿了顿,心中暗自思忖。
谈及此间,弟又不得不提及一事,关乎兄之挚友鲁子敬。子敬大才,心怀天下,志向高远,吾主久慕其名,三顾求贤,有幸得子敬相助。
如今,子敬已投身吾主麾下,共图除贼兴汉大业。子敬祖母骤然离世,天人永隔,他悲痛万分,又受了些风寒,如今卧病在床,实难亲自动身前往江东接回家人。
他与兄相知相交,情谊深厚,形同手足,实不忍直面兄之挽留,怕伤了彼此情谊,故暂避相见。
但子敬之心,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兄台。他时常念往昔与兄同游山川、共论兵法之乐,念及兄之照顾与关怀,其情真挚,令人动容。
周瑜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对鲁肃的担忧,也有对这番说辞的疑虑。
他继续往下读,“弟在此,代子敬向兄致以深深歉意与诚挚谢意。感谢公瑾照顾子敬家人,使其免受战乱流离之苦。子敬虽不能亲至,然其感恩之心,拳拳在胸。
弟亦深知,兄重情重义,对子敬家人关怀备至,必不会怪罪。
今有一事相求,望兄成全!子敬既已辅佐吾主,其家人仍留江东,路途遥远,音信难通,诸多不便。
弟真心希望,兄看在昔日与子敬的情谊上,勿要阻拦,放其家人离去。
如今虽各为其主,但情谊无价,不应因立场不同而斩断情丝。
弟深信,公瑾乃当世豪杰,必能超脱世俗羁绊,以大局为重,以兄弟情义为重。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唯望公瑾不要阻拦,以免伤了你与子敬的兄弟情谊,也伤了你我两家的和睦!
周瑜看完信,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怎么也没想到,鲁肃竟然会辅佐了吕布,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他心中炸开,既让他吃惊不已,又感到无比费解。
明明鲁肃只是回去安葬祖母,怎么短短时日,竟突然发生了如此变故。
周瑜本有心好好查证一下,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是鲁肃自愿投效,还是另有隐情。
可是,当下这个时候,形势紧迫,他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探究此事。
因为,趁着刘勋领兵离开,攻打庐江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孙策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强行让鲁肃的家人留下,这无疑会与吕布结下仇怨。
刘贤的书信,看似是商量,又何尝不是一种警告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下邳救吕布开始,从下邳救吕布开始最新章节,从下邳救吕布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下邳救吕布开始,从下邳救吕布开始最新章节,从下邳救吕布开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