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64章 林燃带来的灵感

小说:科技入侵现代 作者:鸦的碎碎念 更新时间:2025-04-11 00:11:11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帝国从来都不缺乏人才。

  阿美莉卡如此,苏俄也同样如此。

  阿美莉卡有人类群星闪耀时的科学家们,苏俄同样有。

  如果说谁对林燃提出的技术奇点最为敏感,意识到他想要的时间点来了,那无疑是维克多·格鲁什科夫莫属。

  作为自动控制理论领域的专家,二毛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科学院控制理论研究所的所长,他是能接触到来自阿美莉卡的学术期刊的。

  当他看到《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大幅度的报道伦道夫·林和IBM合作,通过将十个计算机并行打造了一台能够战胜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并且提出了技术奇点的观念,提出新的冷战胜负论后,维克多察觉到,自己等候多时的机会已经出现了。

  什么机会,在联盟范围内推广OGAS。

  前面有提到OGAS,但是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

  这玩意的全称叫全国自动化经济管理系统,这是维克多受到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思想启发,认为现在联盟这种纸面统计、人工决策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经济需求了。

  柏林危机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这种经济体系低效,联盟分配的物资匮乏所导致的。

  厨房辩论为什么尼基塔会哑口无言,同样是现在的经济体系过于僵化和低效导致的。

  维克多不认为改成阿美莉卡那种市场化就是好的,他所希望的是靠技术来解决问题。

  那就是全国性的自动化网络,来实时收集、处理和分析经济数据,从而起到优化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作用。

  他的设计非常宏伟,甚至已经体现了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技术和云计算的基本原理。

  但没有被通过。

  原因有很多,苏俄的计算机技术无法支撑、资金支持不够,最重要的还包括官僚机构担心这会削弱他们的权力。

  担心这样的自动化系统会暴露低效和腐败问题,甚至威胁到他们的职位。

  总之他在去年提出这一概念提交给克里姆林宫之后,就像是石牛入海,再无音讯。

  作为一位控制理论大师,从林燃的专访、技术奇点的概念和深蓝的横空出世,他看到了一丝曙光。

  外部压力带来内部变革。

  他有预感,很快克里姆林宫就会召见自己。

  维克多觉得自己需要做好万全准备。

  二毛和欧洲接壤,因此从一些非正式渠道还是能够收集到西方杂志。

  维克多在看到深蓝的新闻后,就开始发动一切人脉关系收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和林燃相关的报道。

  因为大家都是科学家,对方能在白宫搅动风云,主导NASA项目,以华人之身,还是出身欧洲的华人之身,成为NASA的影子局长。

  维克多觉得从中一定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拼图。

  从公开采访和新闻报道中,维克多想自己大概找到了这块拼图。

  和白宫担心的一样,白宫围绕人工智能的会议前脚才开完,后脚会议纪要和重要人物讲话就出现在了克里姆林宫的桌上。

  “科罗廖夫同志,你是我们之中唯一和伦道夫·林打过交道的人,你看完这些报道和内容之后,我们想听听看你对技术奇点和人工智能的看法。”尼基塔说。

  片刻后,科罗廖夫斟酌道:“以我浅薄的认识,我不确定伦道夫所说的人工智能技术奇点能不能实现。

  但计算机绝对是最好的工具。

  哪怕不考虑人工智能,只考虑计算机在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作用,我们都需要加大对计算机的研发和投入。

  打个比方的话,人类的大脑是力,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用力举起重物。

  而计算机就是杠杆,它能发挥出一个放大作用。

  原本可能只能举起一百斤的重物,有了计算机作为杠杆,我们能撬动一千斤的重物。

  从更本质的角度出发,计算机是硬件,人工智能是载体。

  但我们现在用来计算数学方程的算法,它也属于一种人工智能,只是它和伦道夫所说的人工智能比起来是狭义的人工智能,是只能解决特定问题的人工智能。

  而伦道夫所说的是和人类一样,通用的人工智能。”

  只能说大师就是大师,哪怕不从事计算机相关研究,也一语道破了人工智能的本质,描绘出了通用型人工智能概念的雏形。

  “因此,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的投入。”科罗廖夫说。

  他能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潜力,也对现在苏俄把资源全部用于发展军事而感到不满(这点在Asif Siddiqi著作《红色火箭的挑战》中有所体现)。

  技术奇点对于科学家群体来说,是一个很好争取资源支持的点。

  苏俄加大对计算机研发的投入,计算机投入使用,是能够惠及所有科学家群体的。

  科罗廖夫的态度如此,克里姆林宫找来的其他专家同样如此。

  一直到维克多。

  和白宫把所有专家在同一时间聚集在一起,大家畅所欲言探讨不同。

  克里姆林宫采取的策略是一个个来。

  维克多·格鲁什科夫是最后一位走进克里姆林宫讨论此事的专家。

  “格鲁什科夫同志,我们想听听你对计算机的看法,关于技术奇点的想法,以及更重要的,关于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经济分配的看法。”

  熟悉的声音响起。

  关于OGAS,克里姆林宫内部讨论过很多回。

  有人反对自然就有人支持,阿列克谢·柯西金就是其支持者之一,因为他看到了这个系统提高经济效率的潜力。

  经济分配资源在林燃的专访中有提到,苏俄方面不知道才不正常。

  在来之后又重复看了一遍技术奇点相关报道后。

  维克多说:“我认为技术奇点的抵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必须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开始。

  计算机的潜力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

  计算机能在国际象棋领域战胜人类,那它就能在其他领域战胜人类。

  我们在太空领域赢得比赛,我们也要在计算机竞争中取得胜利。

  我们需要重视技术奇点这件事。

  至于计算机分配资源,这也是我在OGAS系统中所说的。

  通过一个计算机网络来实现经济分配的自动化和优化。

  它的本质我也阐述过很多遍,就是通过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来取代传统的手工统计和多层审批流程。

  通过提前预测供需变化,优化资源分配,最终起到提高资源分配效率的作用。

  在这方面,我非常赞同林教授的观点。”

  一个冷酷的声音响起,这是来自计划委员会,也就是苏俄指令型经济的核心。

  主要负责制定计划和协调全国经济活动,计划委员会就完全依赖人工统计和地方上报数据,也是OGAS的主要阻力之一。

  尼古拉·拜巴列夫说:“格鲁什科夫同志,你是否担心这是阿美莉卡的阴谋。

  我们一旦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如果成功了,联盟的民众们会觉得*还不如机器,这样的后果你思考过吗?”

  尼古拉试图塑造一种机器取代人的概念,来引起大家的不安。

  “首先我想说,我们可以先在部分国家进行试点。

  比如把二毛、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这四个国家为试点国家,在这四个国家开始推行OGAS,根据效果再决定是否要在整个联盟范围内推广。”

  维克多从林燃身上学会的第一招,用效果说话。

  想要推广技术奇点和人工智能,先把深蓝拉出来亮个相。

  想要掌握NASA的权柄,先预测自由7号的失败,再带领NASA走向胜利,一来一回,大家自然信你。

  想要推广国际海运标准,先打造一条现代化的航运线路。

  维克多连国际海运标准和林燃相关报道都找到了。

  此时的维克多在林燃事迹的感召下,整个人感觉都已经开悟了。

  他不再追求急着说服克里姆林宫在全联盟推广OGAS。

  你们不是怀疑吗?我们先在这四个欧洲国家打包试点。

  行不行看疗效。

  而且他选择的国家也是精挑细选过的。

  不谈东德是联盟体系内最工业化和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光是东德此时的管理者瓦尔特·乌布利希本身既推行过新经济体系,又强调科学管理,对技术进步持一个比较开放的态度。

  捷克斯洛伐克在机械工程和电子领域有着强大实力,对经济改革也比较热衷,曾经尝试过要引进市场机制。

  波兰尽管忠诚度低,但它的核心产业是煤炭和钢铁,天然就适配OGAS的调配。

  至于最后的二毛,就是他所在的国家,他可以亲自参与,根据本国民众的感受去调整OGAS。

  其实OGAS这个项目获得过一定的支持,甚至在1964年的时候通过了部长会议,同意让他们开始做可行性研究。

  但来自官僚系统的阻力,很快让这个项目没能付诸实践。

  而现在维克多给出的设计要合理的多,需要的资源也少得多。

  本身克里姆林宫加大在计算机领域的投入就是大概率事件,他还说先在东欧进行试点。

  这让听到这话的尼古拉·拜巴列夫感到不安。

  你小子啥时候这么精了。

  “至于给民众造成机器强于人的错觉,我觉得更是不用担心。

  因为目前的机器一样需要人来操控,取得的效果也是克里姆林宫的英明决策下的产物。”

  这是维克多从林燃身上学到的另外一个绝招。

  功劳都是领导的。

  林燃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动辄提起白宫,把功劳给肯尼迪和白宫,维克多也同样。

  OGAS的成功不是因为这套机器分配方式多牛逼,而是克里姆林宫的英明决策。

  就差直接说:太伟大了,尼基塔同志!

  也就是这个时代没有牛顿,不然牛爵士来了,都得感慨一句,你小子把这帮“单纯”的科学家调哪来了。

  尼基塔敲了敲桌子,示意会议开始。在所有他们认为该找来询问的科学家都来询问了一遍后,才轮到克里姆林宫排得上号的人们开会。

  尼基塔声音低沉:

  “同志们,今天我们聚在这里,讨论一个事关我们未来命运的问题。

  伦道夫·林和IBM配合下在计算机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他们在白宫提出了人工智能会是冷战的决胜关键所在。

  这几天我们也密集召见了一系列在计算机、控制论、数学领域的专家,大家也充分听他们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现在我想听听各位的看法,是否真的可能出现能够带来技术奇点的人工智能,以及我们该怎么做?”

  柯西金翻开文件,眉头微皱:

  “对于加大对计算机以及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在计算机领域追赶阿美莉卡人,甚至投入一定资源从硅谷获取技术机密,这些我都赞同。”

  对苏俄来说,就是获取,大大方方去取。

  “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入。

  我们可以集中一部分专家,开展相关研究,同时实时观察阿美莉卡在这方面的投入和动向,再来调整我们的资源投入。

  两个月后伦道夫的自动翻译机会是我们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大家的意见都差不多。

  加大对计算机方面的投入,没问题,也确实该这样做。

  本来去年古巴危机之后,就和阿美莉卡谈了停止核试验和裁军问题。

  苏俄的经济状况也没到拿不出这点资源来的程度。

  “好,后续计算机研究我提议交给谢尔盖·阿列克谢耶维奇·列别杰夫同志全权负责,具体研发进度由其直接向柯西金同志汇报。

  柯西金同志根据研究进度、困难点和关键成果,判断是否需要集体讨论决策。”

  这个议题全票同意通过。

  第二个就是关键,格鲁什科夫的OGAS。

  “我看过去年格鲁什科夫同志递交给克里姆林宫的报告。

  OGAS的构想确实大胆,通过全国计算机网络实现经济自动化管理,可以提高效率,优化资源分配。

  这在理论上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我们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

  但问题在于,实施这样一个系统需要巨额投资,而且我们的计算机技术是否已经成熟到支撑如此庞大的网络?”

  “格鲁什科夫同志今天提出了一个小型的OGAS方案,只需要在东欧四国打造这样的OGAS系统,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案。”

  “我们确实应该通过OGAS为克里姆林宫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支持。”

  “阿美莉卡计算机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西方会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宣扬他们的技术优势。

  而OGAS如果失败,我们更会成为西方的笑柄,尤其在东欧这种地方,我们在东欧的尝试失败,可是绝对瞒不过自由阵营的媒体。”

  “如果OGAS成功,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苏斯洛夫同志,我明白你的担忧。

  可本身保持系统的纯洁性不正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吗?”

  现在还不是后来的列昂尼德,和列昂纳德比起来,尼基塔多多少少有点理想主义。

  “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些尝试。

  即便失败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我和各位说说我对技术奇点和人工智能的看法。

  我认为不管伦道夫所说是否是真的。

  人工智能都会成为我们重要的优势之一。

  以阿美莉卡的体系来看,他们会培养出很多个人工智能。

  不同的金融集团会培养出不同的人工智能,摩根、洛克菲勒、杜邦、福特等等,而西欧的国家像英格兰、法兰西这些国家同样会有自己的人工智能。

  比如他们10个人工智能,每个人工智能有10亿个晶体管组成的机器大脑。

  也许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总数不如他们,但整个联邦只有一个人工智能,它会有80亿个晶体管组成。

  我们能拥有一个比他们的人工智能强大的多的人工智能。”

  尼基塔在经过了这帮专家们的紧急培训后,对人工智能和计算机也有了大致的了解,甚至都能说出晶体管这样的专业词汇。

  而他所说的,放在后世看,就是阿美莉卡会有GPT、Gemini、Grok等等。

  如果苏俄能活到2020年而且不改变的话,他们肯定只会有一个人工智能。

  时代局限造就了尼基塔这样的认识。

  “从本质上来说,伦道夫提出了人工智能决胜论之后,阿美莉卡把冷战从短跑变成了长跑。

  尽管没人会觉得冷战真的只是短跑,谁先登月谁就赢了。

  但公开层面变成长跑后,我们的经济韧性将变得更加重要。”

  这里没明说的潜台词是,登月重要性降低,登月哪怕赢了,给民众带来的情绪价值也会降低,你终究要解决你的经济问题。

  “鉴于这样的判断,OGAS就变得很有必要。

  官僚体系造成的延误、低效、虚报等操作我们都很清楚。

  OGAS能避免这些问题。

  而它如果先在东欧四国实行,能够把这四个国家捏合成一个整体,对我们也是有好处的。”

  尼基塔的发言,让赞同在东欧四国进行OGAS试点的声音压倒了反对声音。

  林燃看不到苏俄的报道,也不知道苏俄开始推OGAS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科技入侵现代,科技入侵现代最新章节,科技入侵现代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