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里一片寂静,但空气中却弥漫着商业角逐的硝烟。
许世勋盯着桌上那份合同,眉头紧锁。文件上赫然写着“长和”二字。
一家据说刚成立一个月的海运公司,却试图吞并他们苦心经营的香江海运公司股权。
许世勋思索良久,脑海中翻遍了香江船运界的名录,却怎么也想不出李家成是何方神圣。
“快签了吧。”对面沙发上的休·巴顿轻轻放下茶杯,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急不躁的威严。
作为怡和洋行的大班,他习惯了掌控局面。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李家成要到1970年代后期才会真正进入英格兰资本的视野。
在1977年的时候,他在香江地铁中环站和金钟站上盖物业的招标中,以长江实业击败怡和旗下的置地公司,震惊商界。
这次胜利不仅让他声名鹊起,还引起了汇丰银行高层,尤其是时任主席沈弼的注意。沈弼敏锐地看到了李家成的潜力,将其视为值得扶持的本地企业家,拉开了他与英格兰资本深度绑定的序幕。
但在1961年的此刻,历史似乎被提前改写。
李家成远远谈不上崛起,只是香江塑料行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正在靠着长江塑胶厂积累资本,试图找寻进入地产行业的良机。
然而,这不代表他并非与英格兰资本毫无瓜葛。
毕竟在扩张塑料厂规模过程中,不得不依赖英资银行的贷款支持,比如汇丰和渣打。
这些贷款虽然数额不大,却是他与英格兰资本建立联系的起点。
李家成在接到休·巴顿抛来的橄榄枝的时候,觉得自己简直天命加身,居然还真有天上掉馅饼这么一说。
有怡和和太古在背后的海运生意,可比地产有前途得多,再者背靠英格兰资本,还愁做不起地产生意吗。
也正是因为此时的他尚未成气候,影响力有限,反而成了休·巴顿和太古洋行大班约翰·斯怀尔的理想棋子。
他们需要一个足够机敏的华人代言人,来掩盖怡和和太古在香江商界的真实存在。
瞒过林燃不可能,总不能把许家给干掉吧。
但证明我们只是分一杯羹,我们还是会让华人站在台前幕后,满足林燃的虚荣心,他们觉得做到并不难。
而李家成,这个年轻、灵活且野心勃勃的华人,恰好符合他们的需求。于是,他被选中,成为“长和”的明面代言人。
甚至为了充分尊重对方,长和,还是由长江的长和怡和的和组成。
只是休·巴顿想不到的是,他们精挑细选出来的白手套,在林燃来的那个时空属于臭名昭著的存在。
房间里,一台带有镀金边框的旋转拨号电话突然响起,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叮叮…叮叮…叮叮…”清脆的铃声在寂静的空间中回荡。
“抱歉,我接个电话。”许世勋起身,略带歉意地看向休·巴顿。
“请便。”休·巴顿挥挥手,毫不在意地端起茶杯啜了一口。
尽管香江电话公司成立于1925年,距今已有36年历史,但在1961年的香江,能拥有私人电话的依然是少数富裕阶层。电话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
当时的香江没有现代的骚扰电话,每一次的铃响都可能带来重要信息。
“世勋,你爹回来了吗?”电话那头传来董浩云急促的声音。
董浩云,东方海外航运的创始人,此刻语气中的焦虑透过电线清晰可感。
“没有。”许世勋简短回答,目光不自觉地瞥向休·巴顿。
董浩云语速加快:“除了一个叫包玉刚的船商,其他小股东三天前私下把手里的香江海运股份全转给了一家叫‘长和’的海运公司。我刚打听到的消息,这家‘长和’才成立一个月,背后疑似有怡和洋行的影子。”
许世勋苦笑,低头看了眼坐在沙发上的休·巴顿,对方正优雅地举杯示意。
他无奈道:“不是疑似,就是。怡和的大班现在就在我这儿,逼我把香江海运的股份交出去。他们趁我爹不在,发起总攻了。董先生,你也别急。我爹昨天给我消息,他今天会去伦敦温菲尔德庄园见林爵士。有什么事,等两天后他回来咱们再商量。”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董浩云叹了口气,显然对眼下的局势无计可施。
许世勋挂断电话,转身面对休·巴顿。作为家族二代,他只有一个念头:拖延。
毕竟只要不做决定,就不会出错。
休·巴顿放下茶杯,轻拍双手,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许先生,这次不卖,两天后许老先生回来,价格可就不一样了。另外提醒你一句,从明天起,从汇丰到渣打,对许氏集团的抽贷将全面启动。
对了,你们名下的地皮,我们已经准备好作为‘长和’的见面礼。”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还有,林爵士在数学和航天领域的确成就斐然,他的工程造诣也令人叹服。锥形导柱定位装置的设计,直到现在,我们怡和的工程师都没找到更好的方案。
但这不代表他是万能的。
在金融领域,他显然无能为力。
另外由于他在NASA任职,无法亲自来香江,对许家的现状,他鞭长莫及。”
与住在半山别墅的许家不同,此时的包玉刚还只是航运界的小角色。他虽已崭露头角,却买不起半山区的豪宅,只能住在深水湾的高档住宅区。
他的环球航运公司规模有限,拥有几艘二手货船,靠“以租养船”的策略艰难成长。
客厅内,恒生银行创始人何善衡正苦口婆心地劝说:
“包生,除了许、董两家,其他船商的股份都卖给我们了。你何必让自己陷入绝境?你的股份我们愿意以20%的溢价收购,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而不为?”
何善衡今年61岁,比包玉刚年长近20岁。他与汇丰银行关系密切,是怡和1961年上市的本地合作伙伴,此刻被怡和派来游说包玉刚。
包玉刚死死盯着何善衡,沉声问道:“何叔,如果我不妥协,恒生银行是不是也要抽环球航运的贷?”
何善衡叹了口气:“在香江,胳膊拧不过大腿。”
包玉刚语气坚定:“何叔,你知道香江海运对华人意味着什么吗?”
何善衡微微一怔,随即苦笑道:“我能把恒生商行做成恒生银行,怎么可能不知道?它意味着华人有可能第一次主导全球海运标准。意味着全球港口、船舶、集装箱的改造都要沿着香江海运探索的路走下去。我也看过你们内部的报告。”
包玉刚心头一暗,追问道:“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帮英格兰人从我们华人手里抢走成果?”
何善衡摇摇头,语气沉重:“你以为你们的报告是从那些出卖香江海运的小船商手里拿到的?
错了,是从香江海务处得来的。海务处的报告比你们自己写的还要详细。你们真以为能瞒住所有人?没有海务处的配合,香江海运在华人手里又能怎样?还是那句话,胳膊拗不过大腿。
林爵士很厉害,但不是万能的。在香江这个地界,还是英格兰人说了算。”
他停顿片刻,继续道:
“再说,谁说你卖了公司就不是华人了?香江海运卖给的不是怡和,是‘长和’,老板照样是华人。
这依然是华人把海运标准推向全球的机会。”
房间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窗外海风吹动玻璃,发出低沉的“呼呼”声。
包玉刚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不,我不会卖。哪怕银行抽贷,让我环球航运从一条小破船重新爬起来,我也不会卖给‘长和’。
你说得没错,‘长和’也是华人公司。但我要做堂堂正正的华人,而不是给白人当狗的华人!”
何善衡脸色一沉,显然被这话刺中。
这也是在骂他。
他冷哼一声:“你……你好自为之吧。”说完拂袖而去。
第二天,中环德辅道中一栋写字楼内,环球航运公司的办公室气氛紧张。
秘书匆匆跑进包玉刚的房间,声音颤抖:
“包总,汇丰银行的经理在会客室。他们要求我们立即偿还50万美元的短期贷款。我们账面上只有30万美元,怎么都还不了啊!包总,现在该如何是好?”
包玉刚的环球航运靠“以租养船”生存:买二手船,租给客户,用租金还贷款,再买新船。
1961年,他的船队规模不大,可能只有寥寥数艘二手货船,年收入不足200万美元,账面现金更是只有可怜的30万美元。
航运是个现金流紧张的行业,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崩盘。
昨天,包玉刚已预料到这一幕。他连夜联系了一笔短期借款,自以为能应对汇丰的压力。他走进会议室,沉声道:“我们还!”
话音未落,恒生银行的经理在前台引导下走了进来:“包先生,别忘了我们还有20万美元的贷款,也请一并结算。”
汇丰代表紧接着补刀:“鉴于你们资金链断裂的情况,长期贷款的合同风险条款可能提前触发,要求全部偿还。请贵公司做好准备。”
包玉刚心头一震。航运公司的生死存亡取决于流动性和偿债能力。汇丰的50万加上恒生的20万,总共70万美元的抽贷,远超他账面上的30万现金。
若长期贷款也提前收回,他的船只将被银行拖走,公司将彻底崩盘。
尽管货船未来会因全球海运爆发而升值,但那是几年后的事,眼下他毫无还手之力。
“抱歉,我去打个电话。”包玉刚走出会议室,拿起旋转拨号电话,一圈打下来,却无人愿意伸出援手。
汇丰和怡和的联合施压,已将他逼入绝境。
他颓然靠在椅背上,脑海中回响起何善衡的话:“在香江这个地界,还是英格兰人说了算。”
那一刻,他深刻体会到殖民地商人的无奈与屈辱。
就在绝望之际,电话铃声再次响起。一个陌生的声音传来:“董先生,我是纽约第一国家城市银行的业务经理,爱德华·杨。我想您需要一点小小的帮助,不是吗?”
包玉刚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你是林爵士找来的?”
爱德华点头确认:“没错。纽约第一国家城市银行——也就是未来的花旗银行——可以帮您将债务打包重组,彻底偿还汇丰和恒生的贷款。”
纽约第一国家城市银行(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在1961年尚未更名为“Citibank”(1976年才改名),其香江办事处主要服务阿美莉卡企业和国际巨头。
包玉刚知道这家资本雄厚的银行,但从未想过自己能与其搭上线。
“好好好,我们进去详谈!”包玉刚精神一振。只要能解燃眉之急,无论什么条件都值得一谈。
与此同时,花旗的介入也为董浩云和许氏家族带来了转机。第二天,许爱周从伦敦归来,与董浩云、包玉刚在中环碰面,随后回到家中。
许家的客厅内,许世勋兴奋地对父亲说:“爹,洛克菲勒和摩根真是豪气!您没看到汇丰代表当时的表情,脸都绿了,简直不要太精彩!”
许爱周摆摆手,纠正道:“不,不是洛克菲勒和摩根。是劳埃德保险公司和巴克莱银行联手为我们担保。当天我在伦敦向林爵士反映了我们的危机后,他第一时间通过伦敦大学校长联系到了劳埃德主席米斯金(. Miskin)和巴克莱董事长安东尼·图克爵士(Anthony William Tuke)。”
这两家都是林燃能够最快想到和汇丰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公司,同时他们在英格兰也有足够的影响力。
对他们而言,能够通过海运标准和香江本土船商进入香江市场,他们求之不得。
在看过许爱周的报告后,米斯金和安东尼也搞明白了汇丰的主意。
这蛋糕你想吃,我还想吃呢。
于是在林燃的保证下,会让他们参与到后续成立的标准推广公司里来,他们才会出现的如此准时。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两家是未来海运标准的潜在合作对象,但眼下我们与怡和、太古及汇丰的斗争还要继续。他们不便明面出场,于是林爵士紧急联系了阿美莉卡那边,由纽约第一国家城市银行出面提供资金支持。实际上,水下的推手是劳埃德和巴克莱。”
许世勋瞪大眼睛:“原来如此!”
许爱周点头:“劳埃德不是传统保险公司,而是一个保险市场,专做海运保险和贸易担保,与汇丰是直接竞争对手。巴克莱则是英格兰最大的商业银行,虽然专注大西洋和美洲贸易,但也觊觎亚洲市场。”
他拿起桌上的香江海运报告,沉声道:“米斯金和安东尼看了我们的报告,明白汇丰想独吞海运标准的蛋糕。在林爵士的保证下,他们将获得后续的标准推广公司的股份。”
怡和、太古与汇丰的联合攻势几乎将许氏、董氏和包玉刚逼入绝境。
然而,林燃通过伦敦和纽约的资本网络,拉来劳埃德保险公司、巴克莱银行和花旗银行的支援,化解了危机。
香江海运的华人船商得以喘息,但与英资的斗争远未结束。
“许老先生,好手段,林爵士确实和洛克菲勒、摩根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有洛克菲勒和摩根在,我们不可能在金融市场打败你们。
但这件事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我们已经获得了香江海运超过30%的股份,我们有着充分合作的基础。”
和与许世勋交谈用英文不同,休·巴顿第二天再次到访许家的时候,不但语气客气得多,更是全程中文。
现场除了休·巴顿外,董浩云、李家成和包玉刚也清一色到场。
许爱周摆了摆手:“是你们想要先巧取豪夺,我们全程都只有防守没有进攻。
又何来分则两败一说,许家能撼动怡和还是太古。
不过你有一点说对了,确实合则两利,所以我们找到了洛克菲勒和摩根合。”
李家成适时道:“许老先生,洛克菲勒和摩根有着超强的实力,但您别忘了这里是香江。
如果不和怡和还有太古合作”
还没等他说完,许爱周就打断道:“你什么身份?有你说话的地吗?”
他丝毫不给对方回答的机会:“巴顿先生,管好你们找来的狗。”
不得不说李确实顶级人才,哪怕内心愤怒到极点,表面也能不动声色。
脸都没红一下。
许爱周接着说:“我知道你们想的什么,我们想的东西都差不多。
香江船运的价值太大了,大到所有人都想插一手。
你们看中的不仅仅是标准推广本身,还包括了哪些港口先改造,哪些后改造。
是先改造伦敦港还是先改造利物浦港。
如果先改造伦敦港,你们就提前收购伦敦港,然后坐等它升值。
标准化建设是一块蛋糕,提前买入也是一块蛋糕,标准的制定又是一块蛋糕。
而香江海运有着全球独一无二的现代化港口建设经验。
可你有没有想过,它只是一个空壳呢?
因为现代化港口的建设依然要靠人来完成。
而这些人都是我们从各家调来的有经验的工人、工程师和船员。
但其实他们并不属于香江海运。
另外提醒你一点,林爵士的专利授权书在我手上,它是给我的,而不是香江船运。
所以香江船运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空壳。
这个空壳留给你们玩了。”许爱周把一沓林燃的专利授权书影印文件丢在茶几上笑道。
休·巴顿脸色大变:“你?这怎么可能!”
许世勋盯着桌上那份合同,眉头紧锁。文件上赫然写着“长和”二字。
一家据说刚成立一个月的海运公司,却试图吞并他们苦心经营的香江海运公司股权。
许世勋思索良久,脑海中翻遍了香江船运界的名录,却怎么也想不出李家成是何方神圣。
“快签了吧。”对面沙发上的休·巴顿轻轻放下茶杯,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急不躁的威严。
作为怡和洋行的大班,他习惯了掌控局面。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李家成要到1970年代后期才会真正进入英格兰资本的视野。
在1977年的时候,他在香江地铁中环站和金钟站上盖物业的招标中,以长江实业击败怡和旗下的置地公司,震惊商界。
这次胜利不仅让他声名鹊起,还引起了汇丰银行高层,尤其是时任主席沈弼的注意。沈弼敏锐地看到了李家成的潜力,将其视为值得扶持的本地企业家,拉开了他与英格兰资本深度绑定的序幕。
但在1961年的此刻,历史似乎被提前改写。
李家成远远谈不上崛起,只是香江塑料行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正在靠着长江塑胶厂积累资本,试图找寻进入地产行业的良机。
然而,这不代表他并非与英格兰资本毫无瓜葛。
毕竟在扩张塑料厂规模过程中,不得不依赖英资银行的贷款支持,比如汇丰和渣打。
这些贷款虽然数额不大,却是他与英格兰资本建立联系的起点。
李家成在接到休·巴顿抛来的橄榄枝的时候,觉得自己简直天命加身,居然还真有天上掉馅饼这么一说。
有怡和和太古在背后的海运生意,可比地产有前途得多,再者背靠英格兰资本,还愁做不起地产生意吗。
也正是因为此时的他尚未成气候,影响力有限,反而成了休·巴顿和太古洋行大班约翰·斯怀尔的理想棋子。
他们需要一个足够机敏的华人代言人,来掩盖怡和和太古在香江商界的真实存在。
瞒过林燃不可能,总不能把许家给干掉吧。
但证明我们只是分一杯羹,我们还是会让华人站在台前幕后,满足林燃的虚荣心,他们觉得做到并不难。
而李家成,这个年轻、灵活且野心勃勃的华人,恰好符合他们的需求。于是,他被选中,成为“长和”的明面代言人。
甚至为了充分尊重对方,长和,还是由长江的长和怡和的和组成。
只是休·巴顿想不到的是,他们精挑细选出来的白手套,在林燃来的那个时空属于臭名昭著的存在。
房间里,一台带有镀金边框的旋转拨号电话突然响起,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叮叮…叮叮…叮叮…”清脆的铃声在寂静的空间中回荡。
“抱歉,我接个电话。”许世勋起身,略带歉意地看向休·巴顿。
“请便。”休·巴顿挥挥手,毫不在意地端起茶杯啜了一口。
尽管香江电话公司成立于1925年,距今已有36年历史,但在1961年的香江,能拥有私人电话的依然是少数富裕阶层。电话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
当时的香江没有现代的骚扰电话,每一次的铃响都可能带来重要信息。
“世勋,你爹回来了吗?”电话那头传来董浩云急促的声音。
董浩云,东方海外航运的创始人,此刻语气中的焦虑透过电线清晰可感。
“没有。”许世勋简短回答,目光不自觉地瞥向休·巴顿。
董浩云语速加快:“除了一个叫包玉刚的船商,其他小股东三天前私下把手里的香江海运股份全转给了一家叫‘长和’的海运公司。我刚打听到的消息,这家‘长和’才成立一个月,背后疑似有怡和洋行的影子。”
许世勋苦笑,低头看了眼坐在沙发上的休·巴顿,对方正优雅地举杯示意。
他无奈道:“不是疑似,就是。怡和的大班现在就在我这儿,逼我把香江海运的股份交出去。他们趁我爹不在,发起总攻了。董先生,你也别急。我爹昨天给我消息,他今天会去伦敦温菲尔德庄园见林爵士。有什么事,等两天后他回来咱们再商量。”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董浩云叹了口气,显然对眼下的局势无计可施。
许世勋挂断电话,转身面对休·巴顿。作为家族二代,他只有一个念头:拖延。
毕竟只要不做决定,就不会出错。
休·巴顿放下茶杯,轻拍双手,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许先生,这次不卖,两天后许老先生回来,价格可就不一样了。另外提醒你一句,从明天起,从汇丰到渣打,对许氏集团的抽贷将全面启动。
对了,你们名下的地皮,我们已经准备好作为‘长和’的见面礼。”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还有,林爵士在数学和航天领域的确成就斐然,他的工程造诣也令人叹服。锥形导柱定位装置的设计,直到现在,我们怡和的工程师都没找到更好的方案。
但这不代表他是万能的。
在金融领域,他显然无能为力。
另外由于他在NASA任职,无法亲自来香江,对许家的现状,他鞭长莫及。”
与住在半山别墅的许家不同,此时的包玉刚还只是航运界的小角色。他虽已崭露头角,却买不起半山区的豪宅,只能住在深水湾的高档住宅区。
他的环球航运公司规模有限,拥有几艘二手货船,靠“以租养船”的策略艰难成长。
客厅内,恒生银行创始人何善衡正苦口婆心地劝说:
“包生,除了许、董两家,其他船商的股份都卖给我们了。你何必让自己陷入绝境?你的股份我们愿意以20%的溢价收购,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而不为?”
何善衡今年61岁,比包玉刚年长近20岁。他与汇丰银行关系密切,是怡和1961年上市的本地合作伙伴,此刻被怡和派来游说包玉刚。
包玉刚死死盯着何善衡,沉声问道:“何叔,如果我不妥协,恒生银行是不是也要抽环球航运的贷?”
何善衡叹了口气:“在香江,胳膊拧不过大腿。”
包玉刚语气坚定:“何叔,你知道香江海运对华人意味着什么吗?”
何善衡微微一怔,随即苦笑道:“我能把恒生商行做成恒生银行,怎么可能不知道?它意味着华人有可能第一次主导全球海运标准。意味着全球港口、船舶、集装箱的改造都要沿着香江海运探索的路走下去。我也看过你们内部的报告。”
包玉刚心头一暗,追问道:“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帮英格兰人从我们华人手里抢走成果?”
何善衡摇摇头,语气沉重:“你以为你们的报告是从那些出卖香江海运的小船商手里拿到的?
错了,是从香江海务处得来的。海务处的报告比你们自己写的还要详细。你们真以为能瞒住所有人?没有海务处的配合,香江海运在华人手里又能怎样?还是那句话,胳膊拗不过大腿。
林爵士很厉害,但不是万能的。在香江这个地界,还是英格兰人说了算。”
他停顿片刻,继续道:
“再说,谁说你卖了公司就不是华人了?香江海运卖给的不是怡和,是‘长和’,老板照样是华人。
这依然是华人把海运标准推向全球的机会。”
房间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窗外海风吹动玻璃,发出低沉的“呼呼”声。
包玉刚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不,我不会卖。哪怕银行抽贷,让我环球航运从一条小破船重新爬起来,我也不会卖给‘长和’。
你说得没错,‘长和’也是华人公司。但我要做堂堂正正的华人,而不是给白人当狗的华人!”
何善衡脸色一沉,显然被这话刺中。
这也是在骂他。
他冷哼一声:“你……你好自为之吧。”说完拂袖而去。
第二天,中环德辅道中一栋写字楼内,环球航运公司的办公室气氛紧张。
秘书匆匆跑进包玉刚的房间,声音颤抖:
“包总,汇丰银行的经理在会客室。他们要求我们立即偿还50万美元的短期贷款。我们账面上只有30万美元,怎么都还不了啊!包总,现在该如何是好?”
包玉刚的环球航运靠“以租养船”生存:买二手船,租给客户,用租金还贷款,再买新船。
1961年,他的船队规模不大,可能只有寥寥数艘二手货船,年收入不足200万美元,账面现金更是只有可怜的30万美元。
航运是个现金流紧张的行业,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崩盘。
昨天,包玉刚已预料到这一幕。他连夜联系了一笔短期借款,自以为能应对汇丰的压力。他走进会议室,沉声道:“我们还!”
话音未落,恒生银行的经理在前台引导下走了进来:“包先生,别忘了我们还有20万美元的贷款,也请一并结算。”
汇丰代表紧接着补刀:“鉴于你们资金链断裂的情况,长期贷款的合同风险条款可能提前触发,要求全部偿还。请贵公司做好准备。”
包玉刚心头一震。航运公司的生死存亡取决于流动性和偿债能力。汇丰的50万加上恒生的20万,总共70万美元的抽贷,远超他账面上的30万现金。
若长期贷款也提前收回,他的船只将被银行拖走,公司将彻底崩盘。
尽管货船未来会因全球海运爆发而升值,但那是几年后的事,眼下他毫无还手之力。
“抱歉,我去打个电话。”包玉刚走出会议室,拿起旋转拨号电话,一圈打下来,却无人愿意伸出援手。
汇丰和怡和的联合施压,已将他逼入绝境。
他颓然靠在椅背上,脑海中回响起何善衡的话:“在香江这个地界,还是英格兰人说了算。”
那一刻,他深刻体会到殖民地商人的无奈与屈辱。
就在绝望之际,电话铃声再次响起。一个陌生的声音传来:“董先生,我是纽约第一国家城市银行的业务经理,爱德华·杨。我想您需要一点小小的帮助,不是吗?”
包玉刚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你是林爵士找来的?”
爱德华点头确认:“没错。纽约第一国家城市银行——也就是未来的花旗银行——可以帮您将债务打包重组,彻底偿还汇丰和恒生的贷款。”
纽约第一国家城市银行(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在1961年尚未更名为“Citibank”(1976年才改名),其香江办事处主要服务阿美莉卡企业和国际巨头。
包玉刚知道这家资本雄厚的银行,但从未想过自己能与其搭上线。
“好好好,我们进去详谈!”包玉刚精神一振。只要能解燃眉之急,无论什么条件都值得一谈。
与此同时,花旗的介入也为董浩云和许氏家族带来了转机。第二天,许爱周从伦敦归来,与董浩云、包玉刚在中环碰面,随后回到家中。
许家的客厅内,许世勋兴奋地对父亲说:“爹,洛克菲勒和摩根真是豪气!您没看到汇丰代表当时的表情,脸都绿了,简直不要太精彩!”
许爱周摆摆手,纠正道:“不,不是洛克菲勒和摩根。是劳埃德保险公司和巴克莱银行联手为我们担保。当天我在伦敦向林爵士反映了我们的危机后,他第一时间通过伦敦大学校长联系到了劳埃德主席米斯金(. Miskin)和巴克莱董事长安东尼·图克爵士(Anthony William Tuke)。”
这两家都是林燃能够最快想到和汇丰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公司,同时他们在英格兰也有足够的影响力。
对他们而言,能够通过海运标准和香江本土船商进入香江市场,他们求之不得。
在看过许爱周的报告后,米斯金和安东尼也搞明白了汇丰的主意。
这蛋糕你想吃,我还想吃呢。
于是在林燃的保证下,会让他们参与到后续成立的标准推广公司里来,他们才会出现的如此准时。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两家是未来海运标准的潜在合作对象,但眼下我们与怡和、太古及汇丰的斗争还要继续。他们不便明面出场,于是林爵士紧急联系了阿美莉卡那边,由纽约第一国家城市银行出面提供资金支持。实际上,水下的推手是劳埃德和巴克莱。”
许世勋瞪大眼睛:“原来如此!”
许爱周点头:“劳埃德不是传统保险公司,而是一个保险市场,专做海运保险和贸易担保,与汇丰是直接竞争对手。巴克莱则是英格兰最大的商业银行,虽然专注大西洋和美洲贸易,但也觊觎亚洲市场。”
他拿起桌上的香江海运报告,沉声道:“米斯金和安东尼看了我们的报告,明白汇丰想独吞海运标准的蛋糕。在林爵士的保证下,他们将获得后续的标准推广公司的股份。”
怡和、太古与汇丰的联合攻势几乎将许氏、董氏和包玉刚逼入绝境。
然而,林燃通过伦敦和纽约的资本网络,拉来劳埃德保险公司、巴克莱银行和花旗银行的支援,化解了危机。
香江海运的华人船商得以喘息,但与英资的斗争远未结束。
“许老先生,好手段,林爵士确实和洛克菲勒、摩根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有洛克菲勒和摩根在,我们不可能在金融市场打败你们。
但这件事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我们已经获得了香江海运超过30%的股份,我们有着充分合作的基础。”
和与许世勋交谈用英文不同,休·巴顿第二天再次到访许家的时候,不但语气客气得多,更是全程中文。
现场除了休·巴顿外,董浩云、李家成和包玉刚也清一色到场。
许爱周摆了摆手:“是你们想要先巧取豪夺,我们全程都只有防守没有进攻。
又何来分则两败一说,许家能撼动怡和还是太古。
不过你有一点说对了,确实合则两利,所以我们找到了洛克菲勒和摩根合。”
李家成适时道:“许老先生,洛克菲勒和摩根有着超强的实力,但您别忘了这里是香江。
如果不和怡和还有太古合作”
还没等他说完,许爱周就打断道:“你什么身份?有你说话的地吗?”
他丝毫不给对方回答的机会:“巴顿先生,管好你们找来的狗。”
不得不说李确实顶级人才,哪怕内心愤怒到极点,表面也能不动声色。
脸都没红一下。
许爱周接着说:“我知道你们想的什么,我们想的东西都差不多。
香江船运的价值太大了,大到所有人都想插一手。
你们看中的不仅仅是标准推广本身,还包括了哪些港口先改造,哪些后改造。
是先改造伦敦港还是先改造利物浦港。
如果先改造伦敦港,你们就提前收购伦敦港,然后坐等它升值。
标准化建设是一块蛋糕,提前买入也是一块蛋糕,标准的制定又是一块蛋糕。
而香江海运有着全球独一无二的现代化港口建设经验。
可你有没有想过,它只是一个空壳呢?
因为现代化港口的建设依然要靠人来完成。
而这些人都是我们从各家调来的有经验的工人、工程师和船员。
但其实他们并不属于香江海运。
另外提醒你一点,林爵士的专利授权书在我手上,它是给我的,而不是香江船运。
所以香江船运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空壳。
这个空壳留给你们玩了。”许爱周把一沓林燃的专利授权书影印文件丢在茶几上笑道。
休·巴顿脸色大变:“你?这怎么可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科技入侵现代,科技入侵现代最新章节,科技入侵现代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科技入侵现代,科技入侵现代最新章节,科技入侵现代 圣墟小说网!